61阅读

姜子牙申公豹-姜子牙与申公豹

发布时间:2018-03-20 所属栏目:申公豹是谁的徒弟

一 : 姜子牙与申公豹


《封神演义》里的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师弟,由于本领高强经常看不起师兄姜子牙这个糟老头,他的争斗心与妒嫉心尤其强烈容易误入歧途,这一点其师元始天尊早就看出来了,而姜子牙本性敦厚又肩负助师封神的天命,因此,一日元始天尊派遣子牙衔天命下昆仑山扶周灭纣,事毕,亦完成助师封神的使命。但申公豹无法洞察师父如此安排的缘由,自认本事远比师兄姜子牙强上百倍,为何师父却派师兄那个没本事的糟老头去主导封神而不派他前去?因此在心里忿忿不平甚至怪师父偏心。
申公豹对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妒嫉不已,反而迫使自己走入邪道,丧失了修道人的智慧,最后丧心病狂挑动大批高人对付姜子牙,给武王伐纣造成巨大的困难,不但违逆师意(师意就是顺应天意)也违反了自己的诺言,终因恶贯满盈被元始天尊将他的身躯填入北海海眼而死于非命,实在是愚昧至极。由此可见妒嫉心对1个人的危害极大,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和心智,甚至失去1个人的良知,是必须要去的1种恶心。修炼界更有1个规定:“人在修炼当中,妒嫉心要不去是不得正果的,绝对不得正果的。”(圣人语)

申公豹的妒嫉心表现的极其鲜明与强烈。《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提到: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驾土遁,脑后有人叫:“姜子牙!”……原来是师弟申公豹。申公豹曰:“师兄,你如今保那个?”子牙笑曰:“……今武王德配尧、舜,仁合天心;况成汤旺气黯然,此一传而尽。贤弟反问,却是为何?”申公豹曰:“你说成汤王气已尽,我如今下山,保成汤,扶纣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注)。”子牙曰:“贤弟,你说那里话!师尊严命,怎敢有违?”……“……今听贤弟之言,反违师尊之命。况天命人岂敢逆……”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不过五行之术,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将首级取将下来,往空一掷,遍游千万里,红云托接,复入颈项上,依旧还元返本,又复能言。似此等道术,不枉学道一场。你有何能,敢保周灭纣!……”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头乃六阳之首,刎将下来,游千万里,复入颈项上,还能复旧,有这样的法术,自是稀罕。”……南极仙翁送子牙不曾进宫去,在宫门前少憩片时。只见申公豹乘虎赶子牙,赶至麒麟崖前,指手画脚讲论。又见申公豹的头游在空中。仙翁曰[www.61k.com]:“子牙乃忠厚君子,险些儿被这孽障惑了!”忙唤白鹤童子快化成一只白鹤,把申公豹的头衔着往南海去了。………南极仙翁从后来,把子牙后心一巴掌。……仙翁指子牙曰:“你原来是1个呆子!申公豹乃左道之人,此乃些小幻术,你也当真!只用一时三刻,其头不到颈上,自然冒血而死。师尊吩咐你,不要应人,你为何又应他!你应他不打紧,有三十六路兵马来伐你。方才我在玉虚宫门前,看着你和他讲话;他将此术惑你,你就要烧‘封神榜’……我故叫白鹤童儿化一只仙鹤,衔了他的头往南海去,过了一时三刻,死了这孽障,你才无患。”子牙曰:“……饶了他罢。道心无处不慈悲,怜恤他多年道行,数载功夫,丹成九转,龙交虎成,真为可惜!”南极仙翁曰:“你饶了他;他不饶你。那时三十六路兵来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就说:“后面有兵来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义。”
申公豹被仙鹤衔去了头,不得还体,心内焦燥,子牙恳求仙翁饶恕师弟,仙翁把手一招令白鹤童子张嘴放下申公豹的头
(神州智慧网责任编辑:天行健)

二 :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61阅读/ www.61k.net

申公豹是志异小说《封神榜》中的人物,他与姜子牙同拜于元始天尊门下,但申公豹为姜子牙的师弟,一生与姜子牙为夙敌,法力一般,但口才好。申公豹无视纣王的暴虐,全力保护纣王与姜子牙为敌。申公豹,为章回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其特异处,是两只脚往前走,眼睛却朝后看。小时候见到这种描写,颇想一试,于是拼命把头扭往一侧,走了没几步,却头晕眼花,还险些撞在别人身上,才知道那实非人之所能。若干年后,一次在寺院里瞻仰巨大的千手千眼佛,忽然又想起申公豹,觉得两者隐隐焉有些相通,只不过千手千眼佛像把它表达得更充分更明显了,那就是突破“正常”视点对人的束缚。

申公豹_申公豹 -主要经历

申公豹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申公豹申公豹姓申名豹。公是1种称呼。阐教弟子,因为元始天尊偏袒姜子牙,嫉妒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故此挑动大批高人对付姜子牙,给武王姬发伐纣造成巨大困难,姜子牙依仗有元始天尊做靠山狂妄自大,申公豹欲阻止反被元始天尊填了北海海眼,最后被子牙封为“东海分水将军”。

申公豹_申公豹 -与姜子牙的冤仇

看《封神演义》的原著,我们大致可以明白申公豹与姜子牙冤仇的来由。请看:

申公豹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电视剧《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驾土遁,脑后有人叫:“姜子牙!”子牙曰:“当真有人叫。不可应他。”后边又叫:“子牙公!”也不应。又叫:“姜丞相!”也不应。连声叫三五次,见子牙不应,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旧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极人臣,独不思在玉虚宫与你学道四十年,今日连呼你数次,应也不应!”子牙听得如此言语,只得回头看时,见一道人。怎见得,有诗为证:
头上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绡。
麻鞋足下生去雾,宝剑光华透九霄。
葫芦里面长生术,胸内玄机隐六韬。
跨虎登山随地是,三山五岳任逍遥。
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师尊分付,但有人叫我,切不可应他。我故此不曾答应。得罪了!”申公豹问曰:“师兄手里拿着是甚么东西”子牙曰:“是‘封神榜’。”公豹曰:“那里去?”子牙道:“往西岐造封神台,上面张挂。”申公豹曰:“师兄,你如今保那个?”子牙笑曰:“贤弟,你说混话!我在西岐,身居相位,文王托孤,我立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八百诸侯,悦 而归周,吾今保武王,灭纣王,正应上天垂象。岂不知凤鸣岐山,兆应真命之主。今武王德配尧、舜,仁合天心;况成汤旺气黯然,此一传而尽。贤弟反问,却是为何?”申公豹曰:“你说成汤旺气已尽,我如今下山,保成汤,扶纣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

申公豹_申公豹 -众人评说

再说申公豹

申公豹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申公豹影视形象过去听老人们谈论封神时,提到申公豹就说这是个豹子成精,当时只是一笑了之,以为这和说法海是蛤蟆精一样是纯熟民间的偏见,但在重读姜子牙拿到封神榜下昆仑那一段时,我发现这种说法并非毫无依据,且看申公豹第一次出场时和姜子牙的一段对白。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道来。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始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龙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大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话说子牙曰:“你的工夫,是你得的;我的工夫,是我得;岂在年数之多寡?”
从申公豹的这段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他自称有几千年的修为,虽然在诗里有夸张的可能性,但我们接着就发现姜子牙自己也承认自己修为的年数不及师弟申公豹,这就出现了1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姜子牙作为师兄,他在昆仑修道40年,那申公豹作为在他之后的师弟,修为就应该在40年以下,怎么会倒转过来,师弟反而比师兄年长呢。此时结合申公豹在诗中对自己身家的表述,我们不难做1个大胆的推论,即申公豹是昆仑山上唯一并非以人身修道的弟子,前面所谓几千年的修行只是修成人身的修炼,然后再拜入昆仑门下,就像《笑傲江湖》里面华山派的劳德诺,属于带艺投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姜子牙听都没听说过的砍头飞升的邪术,书中说“其头盘旋,只见一些黑气”这明显是妖术的描写方法,当时南极看见了第一反映就是大骂孽障,在书中只有对非人类才会用这种措辞啊,正常情况下哪有师兄对师弟说这种话。
申公豹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连环画《封神榜》中场景如果我们假设申公豹是非人成道,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在截教如鱼得水和众人打成一片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玉虚从老师到各位师兄弟对他都没什么好感,在昆仑强大的种族歧视面前,申公豹无疑是及其不受欢迎的角色,这也许才是他处处和本门为难的原因,鉴于申公豹在封神里招揽各路神仙的特殊角色身份和元始本身对非人修道的极端排斥,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元始之所以收申公豹为徒就是为了借用他非人的身份便于招揽各路人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昆仑上只有他到处受自己人排斥,在昆仑种族主义者眼力,他根本就是昆仑权宜之计的暂用品而以。
而如果再想到前些日子有位道友挖掘出的申公豹在万仙阵总督万仙的风光身份,我们甚至可以猜测,申公豹的真正身份是否是截教的卧底,就像劳德诺为嵩山在华山卧底一样。看来封神背后的斗争无日无之啊。

申公豹的眼睛

申公豹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申公豹申公豹,为章回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其特异处,是两只脚往前走,眼睛却朝后看。小时候见到这种描写,颇想一试,于是拼命把头扭往一侧,走了没几步,却头晕眼花,还险些撞在别人身上,才知道那实非人之所能。若干年后,一次在寺院里瞻仰巨大的千手千眼佛,忽然又想起申公豹,觉得两者隐隐焉有些相通,只不过千手千眼佛像把它表达得更充分更明显了,那就是突破“正常”视点对人的束缚。
因为人的愚蔽,固然有因无知而致,但人最大最可悲的愚蔽,非但不是因为无知,相反,恰恰因为从外部接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又对它们不加思索,以为这样就把历史、社会、人性等等完全看清楚了。这才是绝大的盲点。此时若能做到能对那些人皆曰善的“常理”视而不见,转而重新用自己的眼睛直接审视一切,定会在原以为弄清楚的事情上察觉自己的无知。
比方说,许多出自圣贤的嘉言懿行,每个时代都把它当成不证自明的东西不假思索地承继下来,宣传照此办理就得了做人的真谛,可以正确地走完生命历程。其实哪有这样的道理?《孟子》句:“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便未必站得住脚,实际情况是,虽说社会就高尚德行的说教从来不遗余力,推广的效果却难如人意,反之“闻义不能徙”倒是更普遍的情形,原因在于这句话所内含的前提“人性本善”,本来就靠不住。又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语,虽出自孔子,也轻信不得;近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若用里面所载许多史实,来与孔子此语核对,分明都是相拗的。
申公豹 申公豹:申公豹-主要经历,申公豹-与姜子牙的冤仇
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申公豹称圣称贤的,是正派人物,社会总是以他们的思想为圭臬,正因此,像以上两例所示,上他们当的人便不可胜数。至于邪派人物,言思乖悖,为人做事似乎专和正派人物反其道而行之(申公豹助纣敌周,显系邪派人物,小说让他眼睛长到脑袋后头,或即此意),都说这种人学不得,一学就坏。可是我想,他们究竟不像某些正派人物那样常说空话甚至假话,叫人上当;他们虽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榜样,但在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上其实要有益处得多,因为他们确实多留了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心眼儿。例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金庸先生笔下有许多义薄云天、足可仰视的英雄,可我觉得他们加起来所给人的教益也抵不上1个反英雄的韦小宝。

申公豹_申公豹 -相关影视形象

雷长喜饰申公豹(蓝天野版《封神榜》)
李国麟饰申公豹(陈浩民版《封神榜之忠义乾坤》)
苗海忠饰申公豹(马景涛版《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黄维德版《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封神演义》(藤崎龙著),动漫《仙界伝·封神演义》
《殷周传说·太公望传奇》(日本漫画,横山光辉)
张明明饰申公豹(陈键锋版《封神英雄榜》)

申公豹_申公豹 -成就

称圣称贤的,是正派人物,社会总是以他们的思想为圭臬,正因此,像以上两例所示,上他们当的人便不可胜数。至于邪派人物,言思乖悖,为人做事似乎专和正派人物反其道而行之(申公豹助纣敌周,显系邪派人物,小说让他眼睛长到脑袋后头,或即此意),都说这种人学不得,一学就坏。可是我想,他们究竟不像某些正派人物那样常说空话甚至假话,叫人上当;他们虽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榜样,但在帮助人们认识现实上其实要有益处得多,因为他们确实多留了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心眼儿。例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金庸先生笔下有许多义薄云天、足可仰视的英雄,可我觉得他们加起来所给人的教益也抵不上1个反英雄的韦小宝。
歇后语:申公豹的嘴——搬弄是非。
神位
据封神演义第99回中描述: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申公豹身归阐教,反助逆以拒直,既已被擒,又发誓以粉过。身虽塞乎北海,情难释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少加一命之荣。特敕封尔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尔其永钦成命,毋替厥职!”申公豹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

三 : 为什么申公豹老跟姜子牙过不去?

《封神演义》的故事在大陆是家喻户晓。姜子牙作为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自然是大家所关注的。虽然,看故事的人,各有见解,但如果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神传文化——有所了解,那么姜子牙一些看似有趣的行为,就不是简单的玩笑了,当能有所体会其涵义,而不至于用今日庸俗之心理牵强附会甚至歪解了。笔者在此谈谈个人对姜子牙几个故事的浅见,并藉以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修炼内涵。

为什么会有姜子牙封神

封神是件大事,天大的事,是天命所至,无数因缘综合而成,绝非哪个神仙心血来潮而起。封神这件事情其实是千载难逢的。按《封神演义》第十五回交代: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

这里,“成汤合灭,周室当兴”,怎么理解?大家从《封神演义》中看到纣王那些残暴无耻的行为,有谁还认为这样的皇帝、朝廷还应该继续存在呢?所以“合灭 ”,来自于纣王自身,老天爷不允许他再这样祸害人间了,纣王把老祖宗的基业都毁了。在这里,“天命”和常人社会的表现完全结合在一起了,是一体的。

所以,中国古代讲的“天人合一”,实在是有太多的奥秘在里面。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半神文化”。而“周室当兴”,是说周文王“以德配天”,周文王的仁德《封神演义》中说的很多,自然就要“王”天下了。“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有了“德”,大的可以“王天下”,差一点的,也可以(如姜子牙)“享将相之福”,如果无德,就是帝王也要亡国的。

这里还有个问题:“神仙犯戒”。原来神仙把握不好也会犯戒,打下红尘来啊。在《西游记》里也有这样的描述,比如:沙僧、猪八戒都曾是天将,犯了错误掉到人间来了。对修道成仙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修不成正果,终究还要在人世间轮回。在《封神演义》九十九回里,姜子牙在开始封神前,开读的玉虚宫元始天尊诰敕里,是这么说的:呜呼!仙凡路迥,非厚培根行岂能通;神鬼途分,岂谄媚奸邪所觊窃。纵服气炼形于岛屿,未曾斩却三尸,终归五百年后之劫;总抱真守一于玄关,若未超脱阳神,难赴三千瑶池之约。故尔等虽闻至道,未证菩提。有心自修持,贪痴未脱;有身已入圣,嗔怒难除。须至往愆累积,劫运相寻。

姜子牙为什么要下山封神

姜子牙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三十二岁上山,修了四十年,人间富贵于他早如浮云飘过了,他根本就不愿意下山封神(不象那个申公豹),他是一心想得道成仙的;只可惜根基尚浅,仙道难成,只能把这几十年的修炼功夫,换成人间的赫赫功名,如此罢了。他下山,实在是他师父元始天尊的安排。其中原由,《封神演义》第十五回交代的清清楚楚,且看:……天尊曰:“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十下山。”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修行虽是滚芥投针,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天尊曰:“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子牙恋恋难舍。……

如此看来,在历史上,一人能够修成得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其它条件皆备,如果欠缺上好根基,也难成功。

而当今世界之人,若讲轮回,已以千百看计,铸成了有人以来的最大机缘,最大的善基,在这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正本清源之际,能够不被世间红尘拖坠,不被谎言麻痹,放弃偏见,认识到人来世上非为人的道理,走入道中,觉悟开智,实在是殊胜难以言述的事啊。

申公豹为什么要跟姜子牙捣乱

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师弟,能做元始天尊的弟子根基应该不会太差,如果坚心修炼,即使不能成仙,也会积累大德,自有好去处。但申公豹对红尘富贵难以忘怀,对姜子牙下山封神妒忌不已,就噎走入邪道了。既然邪念丛生,申公豹自然也就丧失了作为一个修道人的智慧,当然难以洞察元始天尊如此安排的缘由,却只在心里怪师父偏心,实在是愚昧之至。到最后,丧心病狂,违反了自己的诺言,死于非命,以身堵北海眼了。

妒忌心对修炼人是危害极大的,必须要去。在《封神演义》里,申公豹的妒忌心就极其强烈。

例如,他对姜子牙说:“你说成汤旺气摇,我如今下山,保成汤,扶纣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道来。……”

申公豹的教训实在惨痛。一个修炼人如果不能保持正念,走上邪路,就会害人害己。而当今之世的犹大,如果还不清醒过来,弥补自己造成的损失,下场会比申公豹更加悲惨。不可不察!

姜子牙为什么有那么多灾难

姜子牙的灾难,有些是安排好的,但也有很多灾难是自己没把握好招来的。在《封神演义》第十五回里,元始天尊对姜子牙说:“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应他。若是应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东海还有一人等你,务要小心。你去吧。”

道兄南极仙翁也叮嘱了他。可是姜子牙人心太重,没有完全听从师父的话,结果还是应了叫他的人,果真招来了三十六路征伐。且看书中描述: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驾土遁,脑后有人叫:“姜子牙!”子牙曰:“当真有人叫。不可应他。”后边又叫:“子牙公!”也不应。又叫:“姜丞相!”也不应。连声叫三五次,见子牙不应,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旧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极人臣,独不思在玉虚宫与你学道四十年,今日连呼你数次,应也不应!”子牙听得如此言语,只得回头看时,见一道人。……

姜子牙为什么开始不应最后应了呢?是最后那段话打动了他,他动了故人之情,一个共同修炼四十年的道友在叫你呢,你应还是不应?姜子牙在这个问题上没把握住,结果惹下大祸。

这还没完。姜子牙接着又被“小幻术”迷惑,差点要烧封神榜,闯下天大之祸。且看书中描述:

申公豹曰:“姜子牙,你不过五行之术,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将首级取将下来,往空中一掷,遍游千万里,红云托接,复入颈项上,依旧还元返本,又复能言。似此等道术,不枉学道一场。你有何能,敢保周灭纣!你依我烧了‘封神榜’,同吾往朝歌,亦不失丞相之位。”

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头乃六阳之首,刎将下来,游千万里,复入颈项上,还能复旧,有这样的法术,自是稀罕。”乃曰:“兄弟,你把头取下来。果能如此起在空中,复能依旧,我便把‘封神榜’烧了,同你往朝歌去。”申公豹曰:“不可失信!”子牙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重若泰山,岂有失信之理。”……

如果不是南极仙翁帮忙,姜子牙真要被申公豹所惑,那可“怎么了”?

这仍然没完。在道兄南极仙翁点出了申公豹的祸心后,姜子牙又以小人之仁请求道兄南极仙翁放过申公豹。姜子牙还是没有看透申公豹。为什么没看明白?还是人心。且看书中描述:仙翁指子牙曰:“……我故叫白鹤童化一只仙鹤,衔了他的头往南海去,过了一时三刻,死了这孽障,你才无患。”子牙曰:“道兄,你既知道,可以饶了他罢。道心无处不慈悲,怜恤他多年道行,数载功夫,丹成九转,龙交虎成,真为可惜!”南极仙翁曰:“你饶了他;他不饶你。那时三十六路兵来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就说:“后面有兵来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义。”……申公豹惭愧,不敢回言,上了白额虎,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顷刻成血海,白骨积如山!”申公豹恨恨而去。

所以,对于一个修炼人,任何一颗人心没去,都是危险的,如果肩负着重大使命,那可能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

姜子牙怎样钓鱼

当日姜尚西走至岐州南四十里地、虢县南十里、有渭水河岸有磻溪之水。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武王伐纣平话》)

后人都知道“姜太公钓——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却忽略了姜子牙钓鱼的方式,以为是个玩笑话。其实这个钓鱼方式里面大有奥秘:姜子牙是个修道人,修道人不能杀生,所以姜子牙要“直钩”、“不用香饵之食”;至于“离水面三尺”,那是给常人看的,要大家知道他的与众不同,好引文王来。

姜子牙虽然被师父安排下山封神,但他对修道之事始终不能忘怀,所以时刻还是以修道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书中多有描述。比如对夫妻之事,在《封神演义》第十五回里,这样写道:

话说子牙成亲之后,终日思慕昆仑,只虑大道不成,心中不悦,那里有心情与马氏暮乐朝欢。

一个修炼人,在常人社会中,如果一旦放松自己,纵情享受,那么就毁于一旦了。不可不慎!

神仙道士深受敬仰

中国近代以前,社会上对修炼人是非常尊崇的。比如《水浒》中,鲁提辖杀了人,为躲避刑罚,就出家当了和尚,官府也就不追究了,因为人都“出家”了,官府只能管常人的事情。在《封神演义》最后一回里,当大功告成武王分封天下之际,李靖等七个修道人虽曾立下汗马功劳,却不要富贵,对武王说:“臣等原系山谷野人;奉师法旨下山,克襄劫运,戡定祸乱。今已太平,臣等理宜归山,以得师命。凡红尘富贵、功名、爵禄,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今日特拜辞皇上。望陛下敕臣等归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武王无奈,于是率百官亲至南郊饯别,请看这个细节:李靖等复上前叩谢曰:“臣等有何德能,敢劳陛下御驾亲临赐宴,使臣等不胜感激!”武王用手挽住,慰之曰:“今日卿等归山,乃方外神仙,朕与卿已无君臣之属,卿等幸毋过谦……”

武王以天子之尊,与李靖等修道人也是平等相待,过去的君臣之属也噎过去了。这个细节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事实:从天子到庶民对修炼人都是非常景仰的。
本文标题:姜子牙申公豹-姜子牙与申公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779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