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报

发布时间:2018-01-04 所属栏目:湖北国展中心

一 : 中国书画报

比比读小说网】不闹书荒,没有广告!

二 : 李汉平(湖北)(《中国书画报》已刊发)

表达情感、直白心灵是画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1种境界。如果同时能在表现趣味上接近“新文人画”语境,在雅、趣、清、高、逸、气的情神状态中轻松游走,在纷繁多元的时代氛围中“淡泊以明德,宁静以致远”“聊写胸中逸气耳”,那么应该说这不仅仅是1种境界,而且昭示着1种文化观念和态度。

【国展精英】李汉平(湖北)(《中国书画报》已刊发)

李汉平正是这样一位画家。他通过多年对花鸟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在写生的基础上着意于意境的表达,在作品的审美形式和文化品位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精神高格,形成了自己独特、自然的绘画语言。他的作品中,时常会透露着含蓄、单纯、空濛、宁静的审美意趣。尤其在写意花鸟中,律动的节奏、清新的色彩、雅致的用笔、似拙非巧的意蕴等都耐人寻味。他画面特有的气质无疑是他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汉平的生活状态是淡定、逸静的。他认为画画是1种生活:不要自誉崇高而使自己心潮澎湃,也不必作茧自缚为物所役,且让它滋润着生活、增添着惬意。基于这样的精神指向,他不随波逐流,在后工业化时代快餐文化和巨大生活压力的大环境下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人们营造了1个“诗意栖居”的世[www.61k.com)界,在花鸟画的学术探究中彰显出自己的主张。

汉平曾转益多师,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楚文化的精细与浪漫、色彩的典雅与明艳或多或少沉积在他的艺术里。在早年的工笔作品中,他将绘画本体语言的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创作多取材南国的植物,通过热带花木表达自己对于生命荣枯的感受与理解,画面以繁复的物象、浓重的色彩与强烈的形式构成达到丰富厚重的效果。如他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的作品《秋实》构图饱满,鲜艳浓郁的红果与枯枝相得益彰,画面用色浓烈,却整体洋溢着清新、雅致之趣。而近些年的工笔花鸟作品,汉平将关注点放到了对传统意境的追求上,弱化了以往对于画面视觉冲击力的追求,将画面构图调整为疏简,画面氛围由浓郁热烈转为清寒淡雅。选材上,他的作品也有所变化,较多地倾向于文人偏爱的绘画题材:如荷塘、竹园等。而他所要营造的不只是枯寒、轻烟、雾霭,更为重要的,他是借助这些能表达文人情愫的意象,悠悠地传达“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神韵,抑或是“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的寂寥,一派潇洒闲逸之气。

以书入画是中国特有的1种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取向,中国画家正是在书写的意趣中表达民族心理的律动和内心的审美理想。一直以来,汉平把自己的艺术探索过程称为“追梦”。近些年,他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上潜心研究,探索“超以象外”的玄机、“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进而直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哲学境地。他全面接触自然,在写生的基础上提炼素材;他加大书法、古汉语、诗词的学习与研究,在提高人文素养、拓宽审美视野的同时,也体味笔墨神韵,揣摩线条趣味,感受人文情怀,因而有了如沐春风的《双鱼》低语、酣畅淋漓的墨叶映衬、温润甜适的紫藤,配以如音乐般节奏的书法性表达,作者的率性一览无余,“似与不似之间”的逸趣扑面而来,凝神静气之间似乎能回味出花的芬芳和写意画特有的情趣。《轻风晚来》更酣畅,更古拙,信手一撒的色点给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气,无法言说的神韵被作者表达得意味盎然,似是一学养丰厚的老者信手拈来之作,老到、自然。这些耐人寻味的生活情趣背后潜藏着画家一颗热爱自然、敏感、宽厚和温润的心。


考释汉平的艺术,不能只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还须在画外体悟其更多文人之思想。他的花鸟画艺术健康高雅的文化意蕴、聊写情感逸气的创作心态、以书入画的笔墨形态都为其选择了文化的民族定位。陈师曾有言:“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我们有理由相信,汉平会在他葆有人文思想和情趣的艺术创造中不断拓展,在师法造化、传移模写的过程中不断铸实自己的精神境界。(陈孟昕)

李汉平,1962年生于湖北。1999年毕业于湖北美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协会员。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系主任。2002年,作品《煌》参加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展。2006年,作品《夏日》《秋实》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作品《黄河人家》(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3年,作品《南国纪事》等两幅作品参加由中国美协和湖北美院共同主办的“学院·经典——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展”。

转自《中国书画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书画报》国画专业版免费推介。

投稿方式:将作品、文章、简单介绍发送至1458675417@qq.com(要求: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者,或省美协副主席以上者,前提是作品好!)

三 :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首页电子报新闻书法文摘国画展厅博客市场专题商城讲座大众美术海内外书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1版:新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2版:新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3版:副刊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4版:艺苑掇英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5版:国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6版:书法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7版:书法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8版:国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09版:专刊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10、11版:专刊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第12版:综合美术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当前:2012年第008期前一期|后一期

王中年国画展

庆祝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五十五周年暨王中年国画艺术研讨会

展览时间: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题:王中年国画艺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协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山水画研修院

时间:2011年12月25日

地点:北京华侨大厦二层宴会厅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王中年

1/19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共 19 张图片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王中年(曾用名王忠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版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山水画研修院院长、研修员导师,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

早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后入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室学习三年,师从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等先生。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金、银大奖。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中年山水画展”,作品《飞流直下》、《秋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或讲学。作品《白山魂》、《祖国颂》、《林海雪原》、《燕山金秋》、《悬崖飞瀑千斛珠》、《大江东去》、《丹霞山胜境》等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中央统战部、台湾台中博物馆及国内外博物院和美术馆收藏。

先后编著出版有:《王中年画集》(1-2集)、《新编芥子园画传———山水编》、《王中年山水画谱》、《王中年最新山水技法》、《王中年山水画与诗书题款》、《王中年瓷器绘画作品选》、《怎样画山水画》、《案头画范———王中年画山水》、《中国山水画研修院———山水画教程》及教学光盘等30部。

联系电话:010-****6282、133*****244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

看了王中年的画展,坦率地讲比画册上感觉更好!从王中年的画里可以看到,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画家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艺术,反映了他对人生观、艺术观的虔诚。他吸收古代文人画的传统,又吸收近代21世纪以来写实山水画的传统。他的画写实,但是又有写意性,画得细腻、严谨、整体,而且有意境、有趣味。

王中年能繁而就简,这很不容易。怎么能在体格画风上面繁而就简?要彻底改造画面,像张大千那样画瀑布不行,那是细腻的画风,怎么把自己的格局和面貌更强化,更形成一体?不能不说王中年先生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相当强烈。我很钦佩王中年先生认真、严肃的态度,这对艺术创作是非常难的。山水画文人画非常讲究写意,也会造成一点缺点———过分强调笔墨,不求山水画的表达。笔墨山水表达客观自然,表达主观感受,过于强调就流于形式了,当前山水画容易流于这种形式。

70岁以后,王中年先生将进入艺术的壮年和盛期,我们对他有更大的期待,相信他也会向大众、向社会更好的回报!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我们保存下来的传统绘画作品中山水画最多,流传下来的文字画论,讲得最多的也是山水画,所以说山水画的积淀非常丰厚。可是,现代有不少山水画家虽然非常有功力、非常有传统,甚至在技法上有创新,但是,作品不容易感动别人。可是王中年先生的山水画只要看进去,就让我非常感动,让我觉得画中充满了感情。无论是写生、考察、采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都全部表现在画面上,将所有真情画到了山水中。不是要炫技,而是要表达真情实感。我觉得这是最珍贵的。如果缺乏这一点,有再高的技巧,再深厚的笔墨仍然是流于表面,没有进入到艺术的本质。因此,王中年先生的艺术是非常成功的!

王中年先生的作品贴近中国山水画的本意———质朴而清新,情深而功厚。他有非常鲜明的视觉经验,作品中描写的景观、画面的意境与古人不同,反映出当代的体貌,但又不是跟传统断了线,很重视笔墨、意境,跟传统的文脉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得古代传统的精华与当代生活的体味相辉映。这种中华文脉跟现实感受密切地结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画家反复地推敲、琢磨、锤炼,即所谓千锤百炼。

有人说王中年先生的山水画是写实跟写意的结合,我也觉得说的对。他受过系统的科班训练,造型能力很强。又讲究用笔墨开拓层次,以笔墨精神来实现写实的艺术观念。但是画面处理灵活,笔墨技巧对造型的服务只是一个因素。在画法上整体写意、局部写实;在空间处理上有传统的高远、平远,又有透视、空间、层次。比如《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处理就是如此,他把笔墨跟造型的关系、空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自如。最前面两块石头讲究提炼,甚至有高光,离我们很近。中景是线描,有勾皴,颜色发青发黄,又有冷暖的关系、点线的结构,将中景跟前景区别开。远景用大笔墨处理得很高明,远处的空间里是夕阳山外山,有的发紫,有的发黄……同时,他的画非常注重生活细节,画中福建、东北、河南、太行山等地的房子都不同于古画,很有地区和时代特征。而鸡、狗、妇女、小孩、辣椒、灯笼等形象又充满了生活气息,绝不空泛、抽象。他描绘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对淳朴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从而唤醒我们的真情实感。

在中国书画里面探讨最充分、最到位的是线条丰富多变所表现的宇宙多样。王中年先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他将兰亭序的秀美和张大千的古拙,李可染的山水和白雪石的密林,甚至徐悲鸿先生对石头的处理方法,都比较清醒地加以提炼、吸收,运用到作品中,增添了线条的表现力。使得画面水墨淋漓酣畅,点线细密又很讲究。他作品中水和树的画法更是多样。结合画面的需要,有的水面画树的倒影,有的水面清得透出石头。有的树是背景用比较重的墨,而有的又是前面用浓墨点叶。另外,光与色的处理也很独到。虽然是水墨淡色的画,却通过水墨表现冷暖与色彩感。色彩有能够晕散水色的,还有覆盖表面的,特别是画秋叶用的橘黄色非常美。王中年先生也很重视诗歌,因为中国山水画中诗意、书法是好的传统,要将其进行现代转换。他用的诗非常有味道,像王维的诗,比如:“春晓绿也秀,岩高清泉流,山村岁月衰”……与画面比较好的结合,产生画龙点睛、诗画互补的动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所以说,王中年先生的画结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有色彩、有造型、有笔墨等等,他把各种方法灵活地运用在同一画面里,感觉不千篇一律,不将自己限定在一些符号里面,而经过更艰难、更复杂的创作道路取得了成功。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

王中年不仅是画家,他还在教学上默默无闻做了很多的贡献,他悉心编著的山水画教程,足以体现他在教学上下的工夫。他是一个非常勤恳、朴实的画家,虔诚、热情地去歌颂大自然之美。王中年的山水画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非常忠实于自然,非常写实,把大自然的美再三地体验体会后再表达出来。他画的溪流、山石等都有独到之处,这在中国山水画当中是非常稀少的,有相当的影响力。无论他画的桂林、北京房山,还有太行山这一带的风景,以至于全国各地的风景,他都用自己深入的写实写生,打造出了相当完美的套路。

王中年虽然接近70岁,但精神和身体状态都非常良好,正值创作的盛年。当代山水画,中国画兴旺的状态都在百花齐放,很重要的一点,通过王中年的画,能感觉到他对艺术的虔诚,他用笔墨体现着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李树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王中年早期就非常重视艺术普及工作,从年轻的时候灵魂里面就树立了非常牢固的为群众服务的观念,这一观念贯穿于他一生的艺术劳动中。他不搞玄虚的东西,实实在在面向大众,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不会说看不懂王中年的作品。他的作品能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会感到很亲切。所以,艺术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成为王中年成功的重要基础。

王中年编的《山水画教程》,不仅对古代山水画家做认真的研究,对近代的山水画家也做出了恰当的分析。将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的传承都清晰严谨地记录下来。他很善于学习,也善于广泛吸收大家的成就。他创作的作品既吸收了前人的长处,也有自己新的创造。王中年总结了很多关于山水画程式性的东西,但却不妨碍他个性的表达。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临摹黄宾虹先生,以为把黄宾虹学到手了,其实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这是不可取的。从前人那里学一些可以,但是还要回到自己表达的情感上来。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成为有意境的山水画。

艺术就是美的东西,美的东西还需要艺术创造。人类需要艺术,艺术可以慰藉人生,得到享受。王中年已经创造了一种自己独特的风格,用四个字形容———秀润、清新。山水画同样有思想,笔墨因为过去太程式化,形成一套山水画的套路,用这种程式化的方法只能教会你如何画山水,而真正的艺术光会画不行。王中年已然进入到比较高的层次,能够把自己东西进行总结,并能够教给大家,实属难得。

刘龙庭(美术史论家、批评家,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王中年作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教授,身兼创作和教学两个重任,他的画按照传统绘画的技法,对大自然做了深入探讨,是中华民族跟大自然的对话。他的画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一山、一水、一木、一桥都是认认真真地画,呈现的作品一笔不苟,细密精致而真挚。

当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画家中流传一个词叫“浮躁”,细密精致的东西也有,但山水画粗制滥造、皇帝新衣故作骗人者也不在少数。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是高度成熟、高度完美,更是不容易超越的。王中年却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无论是抖动的瀑布,还是白石黑水,所画细腻之处,都很耐人寻味。

王中年作为中国画研修院的院长,对培养青年学子和青年画家非常称职,编写出版了众多教材和书籍。在教学上投入了巨大精力,也取得了卓越成绩。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理论部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常务理事):

看王中年的画,我有四点体会:严谨而不失轻松、细微而不失整体、淡墨中求得丰富、细笔里内藏筋骨。

第一,严谨而不失轻松,虽然画的很严谨、投入,但却不板不重。我们往往说一个人的作品,你松动点,往往松动不了。有的松动了,松完以后就轻飘了。王中年的画确实把严谨和轻松的关系做得比较好,很到位。

第二,细微而不失整体。王中年的很多作品是写意和小写意,很多地方却处理得很细微,包括人物的动态。如果画得过于精细往往容易琐碎,可是他最后能够统筹很好,做到统一、完整。

第三,淡墨中求得丰富。王中年的作品不像美术馆展出的其他山水画作品那样,都是学的黄宾虹的表面现象。他的画基本以淡墨为主,重点地方提一下。对画中国画来说,淡墨不好处理,最高层次是淡,淡墨快走到底了,再求丰富就不太容易,画不好,就容易画得轻浮了。而王中年在这方面处理得恰到好处。

第四,细笔里内藏筋骨。王中年画山水很少用大笔,一般都是小笔,在细笔里面求变化,却并不琐碎。他的笔法用的是认认真真的楷书,以楷书笔法用线条转折、落笔、收笔,开创出自己严谨协调的风格。

张晨(国家画院终身理论家):

王中年先生受过比较传统的技法教育,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带着学生写生、观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从他作品中可以看出非常扎实的写生功底。王中年非常注意构图的经营,山水中的人物、动物等相互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而且动态生动,人物很少有重复,这都体现了他观察的深入细致,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细节处理的注重。

作品色彩也运用的很丰富、很和谐,作品中透露出踏实的精神状态。在平凡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态和不平凡,反映了他的追求,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我们可以看到他画的一些溪流里面的鹅卵石清晰可见,这是他对美好自然的一种感受,这在其他的山水画家里并不多见。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美术观察》主编):

王中年是一个多面手,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油画、年画、国画、速写等方面都留下了很多作品,人物、花鸟、山水也均有探索。他既用油画、年画、速写来帮助自己提升国画,又在人物和花鸟画里面来补充他的山水。他非常注重书法的训练,用书法的用笔来丰富自己的画,字为骨,诗为魂,注重诗词,在写生的同时用诗词入画,注重诗画之间的结合。王中年按照这个路数来不断完善自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传统继承的非常好,十足难能可贵。

王中年的作品自成一景,也自成一家,自有风格。他的山水风格是清新质朴,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他的山水能满足各个阶层的喜好,艺术作品若能被各方面的人欣赏,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价值,王中年就做到了这一点,作品能雅俗共赏。他画的东西都是通过速写和深入写生而来,重视笔墨,但是不抄袭古人。他在山水中表现的人物不是和尚道士,他画的是村童,村头的老人,满山的牛羊,村童读书,农家乐的场景,虽占的位置不大,但是有点睛的作用,反映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关系。正因为如此,他画出了自己的特点。

赵权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

王中年在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同时,也有自己创新的地方。比如山水画教程里,《树木》这一篇有很多方法有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总结。比如光影运用法,传统也有类似这样一些技法的总结,王中年在这方面有他独特的发现和创造。光影运用法理论,逆光法、测光法、顶光法等很多类型,讲的比较细致,这也是在山水间观察、写生的体会。还有镂空法一些概念也是有他创新的地方。树在比较深的背景中运用白色,能出现非常好的效果。拟人画法是中国古代画家们所追求的一方面,但是王中年在他的山水画教程里面作为一种方法提出来,也是有他的开创性的。

总的来说,王中年先生的画,具有一种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非常明朗温馨的生活气氛,我非常欣赏。

张清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书画院院长):

我想说两点,一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时代,二是诗词歌赋困惑了画家。

中国山水画的高峰都定位在元代,而我认为山水画的高峰是现代。因为精神的东西是不可以超越的,而精神和物质结合体是可以超越的,精神理论和实践的东西是可以超越的。我们绘画本身需要毛笔、宣纸、颜料,这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山水画的高峰不在哪个朝代而在于当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真正能静下来画画的并不多,王中年是其中一个。

诗词歌赋的问题。现在有一个说法,国画大师必须会诗词歌赋。古代人可以一门心思学习四书五经,而我们如今日常生活已不必依赖诗词来传达什么,所以任何时代都有大师。我觉得现在时代就是最高峰,王中年就是我们最高峰的领军人物。

(www.61k.com)
本文标题: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8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