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2012年6月24日,飞行在太空的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与深潜在海面下7000米处的“蛟龙号”潜水员

发布时间:2018-04-14 所属栏目:天宫一号与神九对接

一 : 2012年6月24日,飞行在太空的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与深潜在海面下7000米处的“蛟龙号”潜水员

61阅读/ www.61k.net

2012年6月24日,飞行在太空的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与深潜在海面下7000米处的“蛟龙号”潜水员进行了人类最远的“海天对话”,如图所示,“海天对话”是靠 传递信息的.“神舟九号”发射时加速上升的过程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蛟龙号”潜水器逐渐浸没于水中的过程浮力.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神舟8号的航天员是谁 2012年6月24日,飞行在太空的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与深潜在海面下7000米处的“蛟龙号”潜水员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电磁波增大增大

现代的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神舟九号”发射时加速上升,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大;因为“蛟龙号”潜水器在水面下逐渐浸没,所以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gv排可知,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故浮力增大;
点评:神舟九号和蛟龙号都是新闻热点,要关注新闻热点,找到新闻热点中有关的物理知识,可能就是中考的内容.


考点:

考点名称: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作用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而上、下两表面处的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F向上一F向下

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说明:
(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F向上。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可见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F向上—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对“压力差法”的理解: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 F一F(F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 F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此方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Pa,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N。(g取10N/kg)

解析: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S =0.01m2,上表面距水面的距离:h=0.3m—0.lm=0.2m。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0.2Pa=2×103Pa;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pS =2×103Pa×0.01m2=20N;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0.01m。=30N。
物体受到的浮力:

答案:3×103 10

二 : 2013年6月上旬,神舟十号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进行“拾遗补缺”。神

2013年6月上旬,神舟十号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进行“拾遗补缺”。 神舟十号飞船将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和“神八”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材料一.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是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航天人清楚,要跨越自己,赶上发达国家的航天技术,常常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有过失误和挫折,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把失误归零,战胜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勇于探索,不畏风险”,就是中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态度。中国航天人也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6分)
材料二.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在继承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既积极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又大胆探索和创新,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系统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不仅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2)我国航天工作者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0分)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航天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要落后,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发扬“勇于探索,不畏风险”的精神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利用规律中国航天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是中国航天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4分)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了赶上国外航天技术,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通过最终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体现了这一点。(4分)
(2)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2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分)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胆探索和创新,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系统级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2分)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掌握的关键技术,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第(1)问:考查辩证唯物论,考生可以从唯物论的几个主要知识点作答即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第(2)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较小,考生注意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第一问考查唯物论,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点,联系材料作答即可。第二问是小角度试题,考生必须对该知识点的内容准确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难度适中。


考点:

考点名称:物质的运动有规律

运动和静止的含义:

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
人的能动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

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醒: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名称: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对物质含义的理解:

①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三 : 如图是“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的情景,此时地面飞控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来

如图是“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的情景,此时地面飞控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来实现的.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的.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如图是“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的情景,此时地面飞控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来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电磁波;静止.

分析:地面飞控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的联系手机通过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信息的;“神州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进行完成后,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

考点名称:比较快慢的方法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谁用的时间多,谁就慢。在体育比赛中,裁判员就是根据这种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2.经过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经过相同的时间,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快;谁通过的路程短,谁就慢。在观看体育比赛的田径赛时,观众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四 : 2013年6月上旬,神舟十号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进行“拾遗补缺”。神

2013年6月上旬,神舟十号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进行“拾遗补缺”。 神舟十号飞船将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和“神八”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材料一.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是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航天人清楚,要跨越自己,赶上发达国家的航天技术,常常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有过失误和挫折,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把失误归零,战胜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勇于探索,不畏风险”,就是中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态度。中国航天人也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6分)
材料二.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在继承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既积极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又大胆探索和创新,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系统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不仅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2)我国航天工作者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0分)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航天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要落后,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发扬“勇于探索,不畏风险”的精神体现了这一道理。(4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利用规律中国航天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是中国航天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4分)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了赶上国外航天技术,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通过最终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体现了这一点。(4分)
(2)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2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分)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胆探索和创新,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系统级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2分)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掌握的关键技术,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第(1)问:考查辩证唯物论,考生可以从唯物论的几个主要知识点作答即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第(2)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较小,考生注意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二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第一问考查唯物论,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点,联系材料作答即可。第二问是小角度试题,考生必须对该知识点的内容准确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难度适中。


考点:

考点名称:物质的运动有规律

运动和静止的含义:

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提示: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
人的能动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

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醒: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名称: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对物质含义的理解:

①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五 : 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

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在离地球表面h高处的轨道上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R,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神九”采用从低轨道加速的方式赶上“天宫”
B.组合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
2πh
T
C.组合体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4π2(R+h)
T2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
4π2(R+h)3
T2R2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神九”从低轨道加速,做远离圆心的运动赶上“天宫”,故A正确
B、根据圆周运动知识得组合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
2π(R+h)
T
,故B错误
C、组合体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
4π2(R+h)
T2
,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得
GMm
r2
=
m?4π2r
T2
,r=R+h
在地球表面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
GMm
R2
=mg,
解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
4π2(R+h)3
T2R2
,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考点:

考点名称: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在地球上抛出的物体,当它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1)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以及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卫星等。
(2)按用途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1、若已知人造卫星绕地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①由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②由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③由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④由得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⑤由得卫星运行的动能:
即随着运行的轨道半径的逐渐增大,向心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动能Ek将逐渐减小,周期T将逐渐增大。
2、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及行星的半径R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3、近地卫星、赤道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①把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称之为近地卫星,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可以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R0,其轨道平面通过地心。若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则
得:
得:
得:
若将地球半径R0=6.4×106m和g0=9.8m/s2代入上式,可得v=7.9×103m/s,ω=1.24×10-3rad/s,T=5074s,由于且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 r>R0,所以所有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v<7.9×103m/s,角速度ω<1.24×10-3rad/s,而周期T>5074s。
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静止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尽管地球对物体的重量也为mg,尽管物体随地球自转也一起转,绕地轴做匀速率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有相似之处,但它的轨道平面不一定通过地心,如图所示。只有当纬度θ=0°,即物体在赤道上时,轨道平面才能过地心.地球对物体的引力F的一个分力是使物体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mω2r,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量mg,即引力F不等于物体的重量mg,只有当r=0时,即物体在两极处,由于f=mω2r=0,F才等于mg。

③赤道上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
A、赤道上物体受的万有引力只有一小部分充当向心力,另一部分作为重力使得物体紧压地面,而近地卫星的引力全部充当向心力,卫星已脱离地球;
B、赤道上(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而近地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处于高速旋转状态。
4、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银气压计、天平、密度计、电子称、摆钟等。
5、卫星变轨问题
卫星由低轨道运动到高轨道,要加速,加速后作离心运动,势能增大,动能减少,到高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速度小于低轨道上的速度。

当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人造卫星,它将围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发射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则它将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有时为了让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要在卫星发射后做椭圆运动的过程中二次点火,以达到预定的圆轨道。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由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有。在地球表面若卫星发射的速度v1>v,则此时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应小于卫星以v1绕地表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m,故从此时开始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在卫星离地心越来越远的同时,其速率也要不断减小,在其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处(离地心距离为R′),速率为v2(v2<v1),此时由于G>m,卫星从此时起做向心运动,同时速率增大,从而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周期性的运动。如果在卫星经过远地点处开动发动机使其速率突然增加到v3,使G=m,则卫星就可以以速率v3,以R′为半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样的道理,在卫星回收时,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做圆周运动的卫星速率突然减小,卫星将会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让该椭圆与预定回收地点相切或相交,就能成功地回收卫星。

考点名称: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G=6.67×10-11N·m2/kg2),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1、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2、人造地球卫星、地球同步卫星、近地卫星;
3、发现未知天体;
4、分析重力加速度g随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情况;
①物体的重力随地面高度h的变化情况: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近似等于,可见物体的重力随h的增大而减小,由G=mg得g随h的增大而减小。
②在地球表面(忽略地球自转影响):(g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
③当物体位于地面以下时,所受重力也比地面要小,物体越接近地心,重力越小,物体在地心时,其重力为零。
5、双星问题:天文学上把两颗相距比较近,又与其他星体距离比较远的星体叫做双星。双星的间距是一定的,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同一点分别做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以下图为例


由以上各式解得:
6、黄金代换公式:GM=gR2

本文标题: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2012年6月24日,飞行在太空的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与深潜在海面下7000米处的“蛟龙号”潜水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78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