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纳粹与希特勒-二战德国元帅-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军官全集

发布时间:2018-02-03 所属栏目:纳粹与希特勒

一 : 二战德国元帅-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军官全集

























­

凯特尔元帅­

凯特尔(1882-1946)

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

­

布劳希奇元帅­

勃劳希契(1881-1948)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

凯塞林元帅­

凯塞林(1885-1960)

空军元帅。1904年入炮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晋升上尉并继续在国防军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参加组建空军的工作。1936年任空军总参谋长,参与扩建纳粹德国空军。1939年任第一航空队司令,参加侵波战争。1940年任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策划和实施鹿特丹轰炸,参加不列颠之战,并力主轰炸伦敦等城市。同年7月越级晋升元帅。1941年率第二航空队参加闪击苏联,负责支援向莫斯科方向进攻的中路德军。同年底,调任南线(意大利、地中海和北非)德军总司令。支持隆美尔在北非的战事。1943年夏,在意大利组织防御,曾阻遏盟军攻势达一年之久。1944年10月受伤离职。1945年3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同年5月7日率部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1952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戎马终生》等。1960年死于心脏病。

­

米尔希元帅­

米尔希(1892-1972)

空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服役。战后转入民航部门,先后在容克航空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任高级职务。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出任新设立的航空部国务秘书(即副部长),兼任空军装备主任,为戈林的副手。对发展德国航空工业和建设纳粹空军,起了重大作用。由于权限日增,为戈林所忌,一度削减其职权范围。但得希特勒器重,1938年升为上将。1939年起一度指挥第五航空队。1940年击败法国后,晋升元帅。并未直接参战,主要因为其出色的组织,后勤管理工作而受晋升。1941年起兼任空军总监。曾主持德国空军的军火生产,组织研制V-l和V-2火箭,并一度受命同施佩尔一起掌管整个运输部门。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7年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提前获释,定居联邦德国。

­

龙德斯泰德元帅­

1944年9月,希特勒下达在西方实施决战的命令。要求各快速部队和装甲师在蒙绍和埃特纳之间实施突破,包围英美部队,夺取安特卫普,切断登陆盟军的补给线以及同后方的联络。这一作战计划由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执行。龙德施泰特曾于1944年夏天因与希特勒意见不和而被免去过西线总司令的职务。由于克卢格元帅自杀,希特勒重新起用了这位年近七十的元帅。虽然龙德施泰特并不赞同希特勒的作战计划并已认定德军的败局,但他仍然服从命令。当时,西部战场德军兵力不足以担当这一重任。加之盟军拥有强大的自卫队和无可抗拒的空中优势,龙德施泰特建议先在亚琛地区对美军实施一次有限度的反击,然后再攻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希特勒拒不采纳这一建议,他下令不折不扣地实施他的计划。龙德施泰特仍不灰心,他再次上书希特勒,力陈实施有限度作战的必要性。希特勒又一次拒绝了这一建议,但同意了不使用炮火准备,以使攻击发挥奇袭效果的主张。12月16日,对阿登的攻击开始,由于采用了龙德施泰特的主张,造成了敌军的恐慌和混乱。但由于美英的空中优势切断了德军的燃料补给,德军攻击遭到失败。1945年3月,龙德施泰特再次被免职,从而中止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龙德施泰特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龙德施泰特家族的军人生涯已经延续了850年之久。他的父亲先是一名骠骑兵少尉,后来升到少将。当青年的龙德施泰特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校毕业之后,就于1892年被派到驻卡塞尔的步兵第38团见习。一年后,他晋升少尉,年仅18岁。1900年,龙德施泰特晋升为中尉团副官。三年后,被送往军事学院学习。1907年晋升上尉并调总参谋部工作,后来调任步兵第171团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任预备第22师参谋。1916年秋晋升少校,并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参谋官。大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1920年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1926年任驻卡塞尔的第2集团军参谋长。两年后任骑兵第2师师长。1932年任第3师师长及柏林第3军区司令。半年后就任驻柏林的第1集团军司令,下辖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

希特勒掌握政权后不久,国防军同德意志国家社会党之间发生了意见分歧。国防军当局认为,希特勒的大量扩军只会影响军队的素质,同时也会导致西方列强的干涉。1938年元月,陆军总司令弗里契突然被免职,龙德施泰特立即要求见希特勒。在激烈的争辩之后,他要求法庭澄清控告弗里契的事实真相并宣布弗里契无罪。弗里契的被清算,仅仅是国防军当局同希特勒之间斗争的一个例子。在后来的奥国和捷克苏台德地区问题上,双方意见分歧更大了。

德国陆军终于开进了奥地利。1938年,当龙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上将之后,他主动呈请辞职,以求自我解脱。

当希特勒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英法于9月3日对德宣战,以履行对波兰的条约义务。龙德施泰特警告避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夏天,由于局势紧张,他就重新被征召入伍服役,担任了新成立的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1939年8月21日,希特勒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宣布要以武力解决波兰问题。尽管如此,龙德施泰特仍衷心希望不要发生战争。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

德军入侵波兰取得成功,龙德施泰特因而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并调任东线总司令。希特勒派内阁部长弗兰克担任龙德施泰特的民防助理。由于龙德施泰特厌恶弗兰克的阴险狡诈,两人无法合作共事。10月18日,他另调新职,任西线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

希特勒试图在征服波兰之后同英法取得谅解,遭到英法的拒绝。于是他于1939年秋季召集三军总司令会议,宣布攻击西方的计划。

1940年元月9日晨,一名从蒙斯特飞往科隆的空军军官错误地把飞机降落在比利时境内,致使敌人获知了攻击西方的部分作战计划,加之龙德施泰特和曼施坦因本来就反对这个计划并提出将主攻方向放在阿登上,希特勒只得同意了他们的要求。龙德施泰特集团军担负了实施这一攻势计划的任务。

1940年5月10日,西线攻势开始。b集团军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开路,在一个航空队的协同下向阿登急进。13日到达色当,荷兰、比利时军队望风而靡,英国的远征军也在佛兰德斯和阿图瓦被击溃。当德军接近顿刻尔克时,希特勒命令停止前进。对这一命令的意图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希特勒的一纸命令,放走了33万英国士兵,使之成为日后进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6月9日,在重新部署部队之后,龙德施泰特在香比尼发起了新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突破了法军的埃纳河的封锁而挥师南进,到达内韦尔后,向东方迂回,把战败的法国部队包围在马奇诺防线和德军之间。而马奇诺防线又被德军c集团军群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贝当元帅被迫投降。6月22日,双方签订停战条约。7月19日,龙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龙德施泰特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表示反对。他们劝希特勒不要过分民心闪击战,而忽视其他因素。希特勒对此置若罔闻。

龙德施泰特担任了入侵苏联的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他的左翼是赖歇瑙上将的第6集团军,右翼是施蒂尔普纳格尔将军的第17集团军,中央则为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位于右翼南方的是罗马尼亚军队,在普鲁特河方向是朔贝特上将指挥的第11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当面则是苏联元帅布尼琼的部队。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节节败退。8月8日以前,龙德施泰特的集团军围歼了苏军主力并于24日到达第涅伯河河口。

陆军总司令部计划以莫斯科为作战目标,而希特勒命令作战目标应向北方的列宁格勒,南方的克里米亚和顿涅茨河流域。指向列宁格勒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指向南方,则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8月25日到9月24日,南方集团军群在中央集团军群部队的支援下攻占了基辅,并在一次包围战中歼灭了7个苏联集团军,俘虏了红军60万余人。

9月20日,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和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向克里米亚发起攻击,在10月5日至10日的“亚速海会战”中击败了强大的苏军,俘获六万五千人。德军占领了克里米亚。只剩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还由苏军据守,未能攻克。

11月,龙德施泰特元帅又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向东推进,终于夺取了罗斯托夫。但由于苏联3个集团军的猛烈反击,迫使德军又放弃了罗斯托夫。鉴于严冬降临,道路泥泞,部队作战和行动十分困难,龙德施泰特建议将部队后撤100公里。希特勒先是同意撤退,后又出尔反尔,不准撤退。龙德施泰特再次申诉要求撤退的理由,并说如果再不准,他将请求免职治疗心脏病。希特勒对此立刻答复道:“我批准你的请求,请你马上交出指挥权!”

龙德施泰特把指挥权交给了赖歇瑙元帅,但后者也未能守住防线,苏军突入德军后方。希特勒这才命令撤退到米亚斯河。

1942年3月,希特勒再次起用龙德施泰特,命他接替患病的维茨勒本元帅为西线总司令,并同时兼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1942年和43年,西线比较平静。希特勒为防备盟军在法国西海岸登陆,曾计划构筑所谓“大西洋壁垒”的防线。龙德施泰特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一种欺骗德国民众和盟国军队的宣传而已”。他意见敏锐地发现,德国败局已定。希特勒察觉出了他的情绪,因而处处削弱他的指挥权限。

1943年11月,隆美尔元帅从北意大利调到法国担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负责指挥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他视察了整个海岸线后命令,设置纵深地雷地带,水中障碍物以及木桩尖端系有地雷的新型反空降障碍系统。他要把各师都配备在海岸附近,以迎头痛击登陆之敌。

而龙德施泰特则要求把摩托化部队和装甲部队配置在后方地区。希特勒虽然同意隆美尔的观点,但并未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致于当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因快速部队和装甲部队距海岸太远,不能立即向前推进。盟国空军把内陆的纵深地区都控制了,切断了所有的交通线,给增援部队造成极大损失。

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之间的意见分歧意见已经消失,他们对于前线形势的判断和防御部署都已趋于完全一致。他们向希特勒发出了紧急救援的请求。但希特勒不仅拒绝增援,而且还指责他们无能。

7月初,希特勒任命克卢格元帅接替龙德施泰特的职务,同时授予龙德施泰特一枚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令其休养。

龙德施泰特对于国内反抗希特勒的运动是赞成和钦佩的。但是,他认为“七·二○”暗杀希特勒事件是一种叛逆行为。正因为这样,他才奉希特勒之命担任“德军荣誉军人法庭”的主席,负责审理反抗希特勒的叛乱案件。1944年9月,希特勒再次起用他担任西线总司令之职。

10月18日,他奉希特勒之命主持隆美尔元帅的葬礼。他是否知道,他是在为一个被暗杀的人致悼词呢?在重新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半年后,龙德施泰特终于奉命永久退休了。

战后不久,龙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国逮捕并引渡给英国人人,英国人把他囚禁在布里金德。当英国人1949年在汉堡审判龙德施泰特昔日的参谋长曼施坦因元帅的时候,龙德施泰特请求准许同他的战友一起接受审判。英国人拒绝了这一请求,并于同年5月释放了他。从那以后,龙德施泰特在策勒附近的一所养老院安度余年。

1953年,龙德施泰特死于心脏病。

­

保卢斯元帅­

鲍卢斯

又译名保卢斯。1890年出生于黑森的布赖泰瑙镇的鲍卢斯,19岁时在卡塞尔的高中毕业之后,就去投考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由于他出身平民,因而未被录取。鲍卢斯决心攻读法律。但他在马尔堡大学学习一年之后,又进入了巴登的步兵第3团。入伍第二年即晋升少将。次年秋天,他娶罗马尼亚贵族之女索利斯库为妻。1914年秋,鲍卢斯以营副官之职开赴前线作战,因表现突出而于1917年调至参谋本部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鲍卢斯已是获得过两枚铁十字勋章的上尉军官。他最初在边防部队任职,加入陆军后,曾被派往柏林工业大学测量班受训,然后调至卡塞尔的国防军第2兵团司令部。1923年到1927年在驻斯图加特的第5步兵指挥部任参谋官,后来担任步兵第13团的连长。此时隆美尔也在该团任机枪连连长。鲍卢斯和隆美尔不同,他更喜欢需要深思熟虑、从容冷静的参谋工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同自己的连队长关系融洽。

当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时,鲍卢斯已晋升中校。他虽然一开始就对希特勒及其纳粹党表示反感,但仍受到信任和重用。他很快就晋升上校,并被派往新成立的驻柏林的装甲兵司令部任参谋长。由于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和对装甲兵的重视,他逐渐拥护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鲍卢斯已升少将,在赖歇瑙上将指挥下的第10集团军(后来改称第6集团军)任参谋长。在波兰战役和西方战役中,争强好胜的赖歇瑙和他的冷静沉着的参谋长,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地合作得很好,真是相得益彰。

在希特勒实施东方战役之前,他曾命令曾担任巴本和施莱歇政府新闻居长马克斯少将对东方战役进行一番研究。因为这一研究结果脱离实际,于是希特勒命鲍卢斯草拟了一个新的建议。鲍卢斯虽然对于攻击苏联一事不无疑窦,但他仍制订了一项暂以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第涅伯河一线为目标的攻击计划。鲍卢斯认为,对苏军不仅应予击退,而且必须歼灭。他还强调说,一切都将有赖于后勤补给和预备队的支援。他还认为,不仅要从地图上也要在了解第一线部队实际情况中实施对作战的指挥。但希特勒不同意这一点,他经常干涉第一线的指挥,尤其是在对苏军进攻受挫时。鲍卢斯坚决抵制德国纳粹党派驻军中的“党政委员”的错误命令。他不因循守旧,当他接任了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司令之职后,立即取消了集团军中的“赖歇瑙命令”。1942年夏季,希特勒实施大规模的攻势,命令南方集团军群担任从顿河的沃罗涅什一直到高加索的广大正面的攻击任务。苏军铁木辛哥元帅于5月9日以钳形攻势指向哈尔科夫来对抗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战斗中,已晋升装甲兵将军的鲍卢斯给苏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表现极为出色。5月29日,他因功而获骑士十字勋章,成了最高统帅部的宠儿。希特勒鞭策着东战场的部队向前推进,而不给一刻喘息之机。不顾严重的补给困难,他命令迅速对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发起攻势。他愈来愈依靠自己的主观顾望和臆断来指挥战争。南方集团军群被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鲍克元帅被派指挥辖有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B集团军向伏尔加河突击。B集团军群于6月28日打到顿河的沃罗涅什时,鲍克坚持固守这一线,以便警戒两翼。希特勒因此而免去鲍克之职,并派魏克斯元帅接替。8月21日,向斯大林格勒的攻击开始了。第6集团军由于把装甲部队拨给了攻击高加索的军团,加之补给迟迟不到,因而兵力严重减弱。此时,发生了一个指挥上的严重危机:A集团军群总司令李斯特元帅由于力阻对高加索的作战而被免职,希特勒亲自兼任其职;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也因对战局的危机提出警告而被免职。

悲剧从此开始,红军开始顽强抵抗,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以房屋和楼房为依托的巷战。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不断轰击苏军的抵抗中心,重炮兵把街道炸成一片瓦砾,战斗异常激烈。苏军投入了强大的兵力。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顿河方面军固守克列门斯卡雅桥头堡,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则集中于城东和城东南。苏军不断获得加强兵力,一切都预示着要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攻防战。为了先发制人,鲍卢斯命令先行炸毁斯大林格勒的“加农炮工厂”和“网球拍”这两个桥头堡。攻击从11月9日开始,但由于步兵过度劳累,攻击多处受挫,双方伤亡都很大。13日,鲍卢斯再次命令攻击,但由于苏军的殊死抵抗,德军伤亡太大,攻击又被迫停止。10月6日,斯大林格勒初雪,严冬降临,这就加重了德军的困难,须知部队尚无冬装。19日午夜,苏军炮兵猛烈攻击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罗马尼亚军团因抵抗不住苏军绝对优势而仓皇溃逃。鲍卢斯把第6集团军一切可用兵力都投入了苏军的东侧。然而苏军的两个突击兵团于22日在卡拉奇会师并包围了第6集团军。

第6集团军司令部举行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第6集团军坚持固守,但空中补给必须迅速加强。然而日益严重的局势迫使他们重新考虑突围。于是,鲍卢斯电呈希特勒,陈述突围理由。由于希特勒听信了空军司令戈林大元帅保证空中补给的许诺,因而仍旧命令第6集团军固守。此时,鲍卢斯再次举行作战会议,听取下属各指挥官意见。会上,第14装甲军军长胡贝将军主张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冒险突围。海茨和耶尼克两位将军也同意这一主张。尤其是第五一军长库尔茨巴赫更是强调突围势在必行。

鲍卢斯根据希特勒关于固守的命令表示,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服从。库尔茨巴赫仍不放弃自己的意见。他向集团军总司令递交了一份意见书说,纵使是违背了希特勒的严令,也必须突围。他坚持认为,从军事的立场看,固守是一种犯罪;而对德意志民族所负责任来说,固守也是一种犯罪。从以后的情况表明,空军根本就无法对被围军团实施补给。几周之后,补给飞行几乎完全停止,饥饿和寒冷严重威胁着被围部队。

12月12日,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57装甲军从科捷什尼科夫地区发起攻击,企图打开一条通道,经过激烈的战斗和重大的伤亡,该军勉强进到距被围的第6集团军的50公里处,终因兵力消耗太大而不能再前进了。尽管如此,被围部队仍充满突围希望。他们同霍特的部队保持不断的无线电联系。一俟霍特的部队接近到18公里之处,就向该部队所在方向迎头突围。但此时希特勒仍明令禁止任何突围行动,他特别指出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装甲部队还有燃料可用,这些坦克绝不能丢弃在草原上。鲍卢斯又失去了主张,霍特的各师又撤回去了。被围部队越来越困难。从12月26日起,每人每天只能配给50克面包。鲍卢斯一再迫切地要求补给和增援。他哪里知道,希特勒的心目中,早就没有这个斯大林格勒的被围部队了。鲍卢斯盼来的,只是希特勒授予他的上将军衔。

1943年元月8日,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第6集团军劝降。鲍卢斯请示希特勒,被希特勒严词拒绝。10日,苏军终于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他们的炮兵掀翻了德军的阵地,德军防线立即土崩瓦解,被围德军被切割成两个包围圈。

元月26日,鲍卢斯急电陆军总部要求投降,希特勒再次拒绝,并命令该军团坚守阵地至最后一人一弹。

元月30日,第14装甲军投降,次日,第51军也随之投降。就在这一天,鲍卢斯接到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的命令。但他已同俄国人取得联系,同意投降。当苏军指挥员出现在军团司令部时,鲍卢斯羞怯地退回自己的房间,他关上灯,弯着腰收听无线电广播。投降事宜则由他的参谋长施密特将军代办。鲍卢斯让施密特转告俄国人,他仅能代表他本人及其司令部投降,但不能代表他的集团军残部投降,因为同他们已经失去了联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流血最多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就此结束,第6集团军22万官兵只剩下九万人活着走进俘虏的行列。他们行进在冰天雪地之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估计这些人大半都死在草原上了。鲍卢斯被关进战俘营。他供认,德国攻击苏联是完全违背国际公法的。他也承认,他曾盲从了一个不讲信义的人,所以自己才会失败。1944年,他加入了德国军官反法西斯联盟,后加入“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的“德国军官同盟”,公开反对希特勒及其指挥下的战争。

1946年,鲍卢斯奉召前往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从苏联的战俘营被释放后,鲍卢斯定居于东德的德雷斯顿。

­

克卢格元帅­

克卢格(Kluge)

1901年,克卢格晋升少尉,在沃尔芬比特尔的下萨克森野战炮兵第46团任营副官。后来,他毕业于军事学院并调到总参谋部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是上尉的克卢格随第21军参战,因作战有功而获双剑霍亨索伦皇家勋章。后调任步兵第236师首席参谋官,并在1917至1918年的阿图瓦和佛兰德的两次会战中浴血奋战。10月,在凡尔登身负重伤。

战争失败后,克卢格于1919年被国防军录用而任职于第3军区的步兵指挥部。1921年晋升少校,3年后调往国防部陆军训练司。1926年任驻萨冈的炮兵第3团第3营营长,1927年晋升中校,次年调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1师参谋长。1930年任炮兵第2团上校团长,两年后被任命为第3军区第3师炮兵指挥官。1933年晋升少将并被任命为通信兵监察员。1934年晋升中将,先后任第6师师长和第6军军长,后兼任驻蒙斯特的第6军区司令。1936年晋升炮兵将军,1938年任新编第6集团军总司令。

对波兰的战争开始,克卢格指挥的第4集团军,与屈希勒尔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同属鲍克所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第4集团军于1939年9月1日从东波美尔的各集结地发起攻击,与配属的古德里安装甲军一同突过走廊地带而切断了波兰部队的退路并重创波军。第4集团军在土黑尔原野几乎全部消灭了波军残部,于9月4日占领了魏克塞尔河的库尔姆,并于9月7日渡过德累温茨河直逼华沙东北面的莫德林要塞。华沙于9月27日陷落,对波兰的闪击战至此结束,克卢格晋升为上将。

西方战役伊始,德军战果辉煌。继突破比利时警戒部队之后,5月25日,第4集团军突入并分割英军和比利时军队,致使比利时于28日投降。利用一次由东向西的突击,第6和第4集团军在里尔包围了法国的两个军。德军重新部署,克卢格成为B集团军的右翼。顿刻尔克战火未息,B集团军就于6月5日发起攻击。随着霍特的装甲军突穿法军阵地,第4集团军跟踪突入,于6月8日到达靠近塞纳河的鲁昂。法军第10军残部在德军装甲部队压迫下溃败,两个英国师在勒阿弗尔乘船逃回英国。6月14日,第4集团军尾随第18集团军沿巴黎两侧紧追敌军,紧接着占领布列塔尼半岛。十天之后战役结束。克卢格和其他陆军高级将领于1940年7月19日一同晋升为元帅。

1941年6月22日晨,当德苏友好关系在隆隆炮声中断绝后,第4集团军在装甲部队前导下突破边境向前推进。霍特的坦克在苏瓦乌基突破苏军防线,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则向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攻击。随之而来的第4和第9集团军则在比亚韦斯托克围歼强大的苏军,这两支装甲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把已逃脱的苏军在明斯克第二次加以围歼。7月16日,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此时,德军统帅部发生意见分歧,希特勒不断改变其攻击目标。到9月底,希特勒才决定向莫斯科进攻。10月3日,第4集团军在第9集团军协同下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苏军60余万人并直逼莫斯科,但苏军的抵抗日益顽强,加之寒冬提前到来,德军进攻陷于停顿。

1941年12月19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因同希特勒意见发生分歧而称病辞职,希特勒自任陆军总司令。并派克卢格元帅接替离职的鲍克,担任中央集团军总司令。

克卢格当时的参谋长是格赖芬贝格,作战部长为特雷斯考上校。后者在1941年以前是一个狂热崇拜希特勒的人,又是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好友。到1941年底,他才改变观点而成为对国家社会主义深恶痛绝的人。他认为只有杀掉希特勒才能挽救德国的命运,而只有国防军--主要是陆军,才能除掉希特勒。他曾不遗余力地想把鲍克元帅拉入反对派的行列。他还想说服克卢格,使之认识反抗的必要性。此外,还有一件事情使特雷斯考相信自己策反克卢格必成。他抓住克卢格曾得到希特勒赠予的25万马克生日礼金一事向克卢格作工作,说只有起来参加反抗运动才能洗刷这种不光彩行为。但克卢格犹豫不决,他怕担当不忠的骂名。

苏军的强大攻势迫使克卢格一共把中央战线后撤了150公里。在伊尔门湖南方苏军突入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接合部并包围了第9和第4集团军。游击队的频繁袭扰、破坏铁路、阻断后勤补给也给德军带来极大威胁。

克卢格向希特勒求援撤出苏军包围圈,被希特勒拒绝。2月26日,克卢格不顾希特勒的反对,命令部队突围并取得成功。不但缩短了200公里的正面,而且在春季泥泞开始之时,中央集团军群已位于构筑良好的阵地上。

1943年7月11日,苏军优势兵力南北夹攻奥廖尔的德军阵地,迫使莫德尔上将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向布良斯克附近撤退。这时,东线已发生动摆,失败的厄运威胁着整个战线。

1943年7月25日,德国莱比锡市长戈德勒博士致函克卢格,鼓动他起来谋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维护德国的利益”;在特雷斯考的活动下,贝克等德军将领也在设法争取克卢格。前线的败局和对抗力量的策反,促使克卢格于1943年11月同戈德勒博士会晤并下决心除掉希特勒。他们决定,设法让希特勒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视察时趁机打死他。然而希特勒并未上钩。后来,克卢格因车祸负伤离职,谋杀之事暂时作罢。

半年之后,克卢格奉召前往最高统帅部。此时,他又屈服于希特勒的影响之下,无力摆脱这个混世魔王的诱惑。他对能否谋杀成功发生动摇,反而认为效忠是他的本分。于是,他从一个反抗运动的赞助者又转而成为希特勒的宠儿,不久,他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

1944年7月3日,克卢格到了法国,并访问了隆美尔元帅,两人发生了激烈的辩论。这真是一次奇怪的会见:隆美尔原为希特勒的信徒,当时则为希特勒的敌人;而克卢格则正好相反,两人在争论“领袖”的指挥问题上当然是针锋相对了。

在经过一番前线视察后,克卢格自己也感到战局毫无希望了。

7月17日,隆美尔因重伤离职回国。两天之后,希特勒把诺曼底正面的指挥权授予克卢格元帅。

7月20日,发生了施陶芬贝格上校企图用炸药炸死希特勒的事件。

当时,反对派组织的联络员向克卢格元帅请求道:“我以德意志民族的名义向您请愿!请您效法隆美尔,脱离希特勒,担任西方自由运动的领导人!请您结束战争,开始谈判,以结束这种杀人流血的勾当!”克卢格出神良久,耸耸肩膀说:“诸位,这一次行刺已经失败了!”事后他向他的参谋长说:“我已不再抱有希望了,因为一切目的都不会达到。希特勒是民众崇拜的偶像,只要他活着,一切都毫无办法……”。

在巴黎的反抗运动也被克卢格的安抚手段所平息。克卢格还按照参谋长布卢默尔特里特将军的建议,向希特勒发了一封效忠电报。

西线的状况日益恶化,克卢格早已失去信心。但他仍违心地执行希特勒不许撤退的命令,并于8月7日发动了最后一次失败的反击。此时,克卢格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撤退部队,于是被希特勒撤职。

克卢格把总司令的职务交给了莫德尔,并上书希特勒。在信中,他一方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并妄称西线的败局是由于他有意采取的错误决策造成的;另一方面,最后一次劝希特勒下决心停止战争。他在信中说:“德意志民族已经受够了这种难言的痛苦,现在已经到了结束这种惊恐的时候!”

1944年8月18日,克卢格在返国途中服毒自杀。

­

克莱斯特元帅­

克莱斯特(1881-1954)

陆军元帅。职业军人,没有明显政治立场。1900年开始服役。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第-次世界大战时是骑兵。战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年调任进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获元帅衔。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

­

库希勒元帅­

­屈希勒尔(1881-1968)

陆军元帅。1907-1909年服役于翰诺威的骑兵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炮兵连长升到预备第8师作战科长获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曾到波罗的海国家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第7军区(慕尼黑)参谋长。1933年指挥第3集团军(上将衔),入侵波兰。因反对对平民的屠杀而被解职,后因勃劳希契的要求复职。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负责围攻列宁格勒,屡次受挫。1944年1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3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

­

­

邓尼茨元帅­

邓尼茨(189l-1980)

海军元帅。职业军人。1910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年在巡洋舰"布勒斯劳"号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历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纳粹党执政后,撕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艇舰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鼓吹"无限制潜艇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年)、海军中将(1940年)和海军上将(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尔任海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urwie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企图与盟国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有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意识)。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隆美尔元帅­

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

陆军元帅。1909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历任步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年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晋升上将。同年6月,因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同年7-11月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

博克元帅­

博克(1880-1945)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

舍尔纳元帅­

舍尔纳(1892-1973)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军。战后在国防军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历任师长、军长,参加入侵波兰、希腊和苏联的战役。由于狂热拥护纳粹制度,战争后期成为希特勒的亲信。1944年2月任陆军总部纳粹党督导部长。同年4月升任苏德战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7月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任防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战后作为战犯受苏联军事法庭审判。1955年转往联邦德国,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处4年徒刑(这个可能与其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思想有关)。

­

戈林元帅­

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戈林(1893年~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1918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民航驾驶员。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次年加入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被委任为冲锋队队长。从此与希特勒合谋,为挑起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一系列罪恶勾当。1923年,他参与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啤酒店暴动”,事败受重伤,逃到奥地利。1927年回国,在纳粹党内恢复领导职务。192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32年当选为国会议长。希特勒于1933年1月上台执政后,他随之出任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作为希特勒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划制造了德国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在国内取缔共产党,设立集中营,迫害和屠杀了许多人士和犹太人。1935年德国正式建立空军,他出任空军总司令。1936年负责制定与实施“四年经济计划”。次年又接任经济部长,将德国经济引上战争轨道。戈林于1939年被宣布为希特勒的继承人,曾是纳粹党内的第二号领导人物。他几乎参与了希特勒所有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定,并指挥德国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进行了疯狂的作战行动。在吞并奥地利、闪击波兰和法国、轰炸大不列颠、滥炸苏联等进攻中,都负有直接的战争罪责,并且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戈林因辅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有功,早在1938年便晋升为陆军元帅,1940年又获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称号。1945年4月20日,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因企图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日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德国战败投降后被盟军逮捕。1946年由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行刑当天服毒自杀。

­

施佩勒元帅­

­

魏克斯元帅­

魏克斯(Weichs)

魏克斯于1881年11月12日出生在德绍,他的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晋升为少尉,2年后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1910年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1914年3月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十月,调任第4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1915年5月调任步兵第5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2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3师参谋官和骑兵第18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雷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1928年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18团团长。1930年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1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3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3师师长。1936年晋升骑兵将军,其后奉调代理第7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7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13军军长。其间参加过苏台德区的占领和波兰战役。1940年6月9日,作为第2集团军司令的魏克斯参加了西方战役。他的部队击败了敌人的猛烈抵抗,突破了法军在埃纳河的阵地。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休战。7月,魏克斯和其他将领一样加官进爵,升为上将。

1941年4月10日,第2集团军对南斯拉夫发起进攻,克罗地亚军队集体投降,以致进攻的第一天,魏克斯所部就到达阿格拉姆。两天之后,军团的一部从北面乘橡皮艇渡过多瑙河,首批进入贝尔格莱德。4月1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德军数倍优势的压力下无条件投降。

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第2集团军被配属给中央集团军群,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7月9日,第4和第9集团军把苏联铁木辛哥集团军的主力包围在明斯克附近,第2集团军则于次日到达别列津纳河,经过数周的激战,同第2装甲集团军一起击败了两个深入中央集团军群后面的苏联集团军。

这时,自称为“野战统帅天才”的希特勒日益明显地干预部队的指挥。他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尽量往南方多派军队。而中央集团军群坚持据守原来的位置,以地域敌军的进攻。8月25日,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向前突进,直逼第涅伯河河岸;第6集团军从西面包围了基辅;第2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从北面渡过杰斯纳河。9月24日,包围战取得全胜,全歼苏军7个集团军,俘虏红军达六十余万人。

1941年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依照希特勒的命令夺取莫斯科,但为时已晚。由于降雪和下雨,进攻受阻。12月,其后日趋恶劣,致使疲惫和严寒交迫的德军部队停止前进。

祸不单行。1941年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之职,自己兼任勃劳希奇遗职。他严令禁止部队撤退。但严酷的现实使德军部队不能执行希特勒的命令。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撤到了奥廖尔-库尔斯克一线,并在那里休养生息,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1942年6月,希特勒下令实施对高加索和伏尔加河的强大攻势。他把南方集团军群分为两个集团军群:辖有第2、第6、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B集团军群,以及哈尔科夫以南的A集团军群。

当A集团军群向南发动对高加索的攻击时,在鲍克元帅指挥下的B集团军群则把矛头指向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不同意鲍克的战役指挥,后者因而被免职。魏克斯接任了B集团军群总司令职,同时保留了对第6集团军的指挥权。

1942年7月2日,希特勒不顾一切劝告,命令第6集团军去攻占斯大林格勒。悲剧由此开始。由于部队的过分延伸,两翼均无足够的兵力做掩护;更由于部队的分散使用,兵力更加薄弱;加之参加德军部队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士兵武器缺乏、营养不良,使部队无法保持突击如此深远目标的战斗力。魏克斯多次要求补给而无所得,致使部队无力完成任务。

1943年元月30日,魏克斯同里希特霍芬、鲍卢斯、克莱斯特诸将一同晋升为元帅。一天之后,希特勒攻占斯大林格勒的美梦破灭,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瓦砾中败于苏军。

1943年夏,苏联红军日甚一日地压迫着德军部队的西撤。希特勒竟然干涉到师一级的作战指挥。他从不检查自己的失误,而总是诿过于人。7月10日,他以魏克斯下令缩短防线为由撤去他的职务,并将他列为备用指挥人员。6周之后,希特勒又重新起用魏克斯任新成立的F集团军群总司令。不久,魏克斯又调任东南方面军总司令。但他仍受到国社党徒的怀疑,因为他笃信天主教,在他担任第13军区司令时就曾和弗兰肯区的党部主任施特莱歇尔发生过意见冲突。

1944年3月,F集团军群在南乌克兰的出境已非常困难。苏军很快就要突入罗马尼亚,匈牙利也效仿意大利即将退出战争。魏克斯奉命在匈牙利构筑防线。他在勒尔上将的配合下,救出了困在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德军,并将他们撤至后方。

1945年元月,苏军攻入东普鲁士,古德里安将军向希特勒建议,集中一起可用兵力,编成一个新的魏克塞尔集团军,担负在奥得河和魏克塞尔河之间防御柏林的任务。这一新的集团军群的主力,应是F和E两个集团军群的残部。建议由魏克斯担任新集团军群司令。

可是,即使在这十分危机的关头,希特勒仍不能摈除昔日的偏见。希特勒不仅没有任用魏克斯,反而于3月25日再次免去他的职务。理由之一,据说是因为他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1945年5月2日,魏克斯被美军俘虏。1947年初,魏克斯在盟军法庭上受审。判决结果是“免于起诉”。1948年11月30日,魏克斯因病获释。

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病逝于波恩附近的勒斯贝格。

­

李斯特 元帅­

利斯特(1880-1971)

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

­

雷德尔元帅­

雷德尔(1876-1960)

海军元帅。1894年参加海军。后在基尔海军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巡洋舰长。战后继续在海军任职。1922年获海军少将衔。1928年任海军管理局首脑,统管海军。希特勒上台后,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提倡优先建造巡洋舰和潜艇,但偏重于水面舰艇的作用。1935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1937年接受纳粹党金质党徽。出席希特勒策划发动战争的历次重要秘密会议。1939年晋升海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入侵挪威和扩大大西洋海上袭击,并力主占领希腊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无限制潜艇战"。在公海上以潜艇和水面舰艇,广泛袭击没有武装的商船,包括中立国船只。1943年1月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年10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我的生涯》。

­

曼斯坦因 元帅­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1887年11月24日,埃里希.冯.列温斯基出生于德国柏林,他的父亲是西普鲁士的一名贵族,炮兵将军,埃里希.冯.列温斯基是他第10个孩子。不久,埃里希.冯.列温斯基被过继到姨父家,改称为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曼施坦因于1906年开始其军事生涯,他先是担任近卫军步兵第3团见习军官,一年后,正式晋升为少尉。1913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又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施坦因在西线和俄国前线参战。在前线的时候他负了伤,不久被送至集团军参谋部担任参谋,随后参加了德军对波兰北部的进攻。之后又回到西线担任过骑兵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1915年的时候,曼施坦因被晋升为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曼施坦因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军队的委员会中的参谋,1920年担任过连指挥官。

1927年,曼施坦因升为少校军衔。

1929年,他改为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20年代初,曼施坦因和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婚,他的长子于1922年出生。20年代后期,曼施坦因访问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

1932年,曼施坦因升为中校,1933年升为上校,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逐渐掌握了德国的政局,并开始扩军备战。

1935年,曼施坦因被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

1936年10月,他又被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开始直接接触德国军界的高层决策机构。

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李格尼兹的第18步兵师的主管。

1939年4月1日,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1939年,曼施坦因开始担任伦斯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准备入侵波兰。

1939年9月,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突然袭击。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德军包围了波兰首都华沙,曼施坦因又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以及断水断粮进攻华沙以逼迫波兰投降,9月28日,波军全线投降。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死伤仅有3万余人。

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为德军制订了入侵法国的计划,这便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出任德军第38军军长。曼施坦因的计划充分展示了闪电战的思想以及其个人独特的创造力。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并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一开始,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被德军最高指挥部采纳,不过这个计划却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2月7日,这个计划被接受了。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联军全线崩溃,英军部队匆匆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很快法国便沦陷了。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将军,因其计划导致法国战役的胜利被授予骑士勋章。

1941年2月,曼施坦因出任德军新组建的第56装甲军军长,准备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的军向苏联境内纵深了320公里,攻占了多纳河上的桥梁,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12/13日,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隶属于伦斯特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他的集团军成功的向南推进进入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到11月16日,完全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冬季的时候,曼施坦因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继续向南推进。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战场元帅。7月后期,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霍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救这些被困的部队。曼施坦因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到12月24日,德军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反击兵力以及周密的计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包括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并在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中重新占领哈尔科夫以及别尔哥罗德,这也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反击战役。1943年3月14日,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树叶骑士勋章。曼施坦因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德军即将发动的夏季攻势计划了一个方案,不过并没有被接受。1943年7月至8月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称为“堡垒行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一开始的时候成功的切入苏军的纵深近40公里,最后第4装甲集团军再也无力向北推进了。其间,南线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豪瑟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普罗霍罗夫卡遭遇苏军罗特米斯托夫中将指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德军损失严重。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苏军犀利的反击下节节后退。9月,曼施坦因的部队撤过了第聂伯河,不过追击的苏军也遭到重创。从1943年10月至1944年1月,曼施坦因暂时将战线稳定下来,1944年1月后期,苏军更加猛烈的进攻迫使德军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坦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让第11和第42军(大约6个师56000多人)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最后,希特勒接受了既成事实下令德军部队撤出“切尔卡瑟口袋”。

1944年3月30日,在关于东线作战问题上和希特勒屡次争执的曼施坦因被解职。同日,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树叶宝剑骑士勋章。解职后,曼施坦因回家养病。尽管他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不过曼施坦因还是感觉到了威胁,1945年1月,他将家人疏散到各处。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被送到战俘营关押,后来又被转到纽伦堡。1946年秋天,他被转到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并于1948年夏天回到德国。1949年8月战争罪犯审判期间,曼施坦因被判入狱18年,不过在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

­

赖歇瑙元帅­

赖歇瑙(1884-1942)

陆军元帅。1903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表现突出。战后在国防军供职。1930年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参谋长。支持纳粹党,命令部队"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

­­

里希特霍芬元帅­

里希特霍芬(1895-1945)

空军元帅。1917年入哈雷航空学校受训,后在其堂兄曼·弗·里希特霍芬(ManfredFreiherrVonRichthofen,1892-1918)指挥的驱逐机大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求学于翰诺威大学。1923年再次入伍。1929年任驻意大利使馆武官。1933年调入德国航空部,与格莱姆等人共同组建空军。1936年晋升中校,任秃鹰军团参谋长。1938年获少将衔,并任秃鹰军团司令。1939年9月任空军第八军军长,参加侵波、侵法战役和不列颠之战。1940年升为上将。翌年春参加巴尔于之战。1941-1942年参加侵苏战争。1943年2月晋升元帅,6月调任驻意大利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秋因车祸受伤后辞职。1945年6月21死于巴特伊什尔。

­

格莱姆元帅和施佩勒元帅­

格莱姆(1892-1945)

空军元帅。国社党员。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驾机击落28架协约国飞机。1924年任中国航空顾问。1927年回国后任飞行教练。1935年重新入伍,任新建空军第一中队中队长。1938年任空军人事局局长。1940年参加不列颠之战。1942年任空军第5军军长。1943-1946年任东线空军司令。曾多次亲自驾机作战。1945年4月底柏林被围时与女飞行员莱契驾机潜入柏林,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并任空军总司令。后逃往邓尼茨司令部,被美军俘获后自杀。

施佩勒(1885-1953)

空军元帅。1903年服役,后入军事学院受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部队服役。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中任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新转入空军,从事扩军工作。1934年升为空军少将。1936年任秃鹰军团司令武装干涉西班牙,晋升空军上将。1937年出任第3航空队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40年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8月起,以法国北部为基地,实施对英国本土的空中攻击。后受命指挥北非地区德国空军,支援非洲军团。1943-1944年在西欧指挥德国空军作战。因西线空军的残败(实际上是戈林造成),1944年8月23日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8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

­

维茨勒本元帅­

维茨勒本(witzleben)

1944年9月8日,维茨勒本元帅在普勒村湖监狱被处以绞刑。在一个屠户的挂肉钩子上,一位受过真正的普鲁士教育的优秀军官、一位代表“另一个德国”的贵族死去了。

维茨勒本是“七·二○”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的反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绝非德国面临崩溃时才开始的。这种思想在他心目中早就扎下了根子。

1881年12月4日,维茨勒本出生在布雷斯劳的一个普鲁士佩剑贵族家庭。这一家族曾养育过许多效忠于普鲁士王室的军官。维茨勒本自幼笃信基督教,立志终生为大众谋福利。

他早年就开始接受军人教育。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等军事学校毕业后,他被调往第7警卫团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已升为连长,参加了对凡尔登附近弗克斯堡垒的首次攻击,因作战有功而获两枚铁十字勋章。后因负重伤调职于参谋本部。

1919年,维茨勒本参加了鲁尔区的平叛作战,后来服务于陆军,任第6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34年2月1日,他升任第3师少将师长,后来升任第3军军长兼大柏林第3军区司令。

维茨勒本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主义”者。他目睹了1934年罗姆暴动事件之后的大屠杀,思想上开始反对国家社会主义征服所采取的一起野蛮的警察手段,后来发展到反对国家社会主义。

在1934年的大屠杀中,施莱歇和布雷多两位将军惨遭暗杀。当时的第3军区参谋长曼施坦因因此请求维茨勒本少将向陆军总司令弗里契上将提出抗议。弗里契也是反对纳粹党徒的,曾在希特勒面前提过异议。但希特勒说,这两位将军有里通外国的行为。至于证据,却始终没有拿出来。

当希特勒内政方面的“划一革新”实施完毕之后,他开始推行其外交上的目标。1937年11月5日,他在国防军三军总司令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宣称,他已决心采取行动,甚至不惜去冒战争的风险。很多高级将领恳切地提出劝告,切勿挑起纠纷,以免危及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希特勒对此无动于衷,仍一意孤行地推行其扩张计划。

1938年3月13日,德军开进奥地利。1938年5月30日,希特勒决定解决捷克问题。7月16日,陆军参谋长贝克上将向新任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上将递交了一份报告,力陈勿轻启战端,要求阻止希特勒的侵略企图。

与此同时,已有秘密反抗组织出现了。政治家、工商界领袖、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外交家和军人都分头集会,策划推翻希特勒政权。尤其是在陆军中,有一个反抗组织拟密谋除掉希特勒。这个反抗组织的首脑就是前莱比锡市长戈德勒。

戈德勒曾在国外很多地方旅行过,从调查中获知,希特勒及其政权都得不到外国的支持。于是,他写了一份意见书并散发给各个将领。

反对希特勒组织还派出一名叫施门齐恩的农场主去伦敦会见范西塔特爵士和丘吉尔。施门齐恩向这两位政治家陈述了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并指出,如果英国支持德国陆军中的反希特勒组织,希特勒的战争计划在48小时内就会被完全打破。

在1938年秋季的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日子里,推翻希特勒的一切内部准备已经完成。贝克上将在一次演说中提到,德国陆军不仅要准备应付一场未来的战争,而且还必须准备应付一次仅限于在柏林进行的“内部斗争”。同时还透露,在预期的这次“内部斗争”中,柏林警察局长黑尔多夫伯爵和驻柏林的军长维茨勒本将军已有了特殊的任务。

有关颠覆的的一切准备在柏林业已完成,驻在波茨坦由阿勒费尔德伯爵指挥的部队以及驻在图林根由赫普纳将军指挥的一个装甲师也准备好了随时行动。万事俱备,只等英国在外交上予以支持。

可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不接受他们的请求。对于德国反抗组织的努力,他仅仅表示赞许,却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一起到慕尼黑去了。他们要同希特勒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德军开入捷克苏台德区。由于英国的这种姑息态度,希特勒竟然胜利了。德国陆军中的反抗组织深知,要在当时推翻希特勒已无成功的可能。但他们绝不放弃努力。当贝克上将辞职之后,新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继续与维茨勒本将军保持联络,等待时机,以求重振反抗力量。

1939年8月底,维茨勒本调任驻法兰克福的第2集团军总司令,后又调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与第7集团军一同集结于德国的西部边境。波兰战役之后,反抗组织的各将领开始重新策划除掉希特勒。

1934年,前任陆军总司令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上将,因公开反对国社党而被希特勒免职。依照战时动员的规定,这位上将重新起用,于一九三九年调任位于西线北翼的一个特编兵团司令。此公绰号“红色将军”,按照反抗组织重新策划的行动,他必须在希特勒巡视齐格菲防线时将其拘留。而维茨勒本将军则负责查封国社党的各党务中心,拘捕党的主要头目。希特勒似乎已察觉出不详之兆,他取消了巡视,并将哈默施泰因免职,列为预备指挥人员。这样,一次可以解救德意志民族的机会又丧失了。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起进攻,短时间内就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打败了英国和法国军队。第12和第16集团军于6月17日转而向东方实施猛烈的钳形攻势。

此前,在6月14日,业已晋升上将的维茨勒本在圣阿沃德-萨尔布吕肯地区突破了马奇诺防线。这样,位于南希和贝尔福之间的法国军队就被包围了。6月17日,法国要求投降。

1940年7月19日,维茨勒本晋升为元帅,10月间被任命为d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3月15日,又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一年之后,因病被免职而列为预备指挥人员。

维茨勒本隐居故里,但仍继续同陆军中的反抗组织保持密切的接触。德国内部的反希特勒组织,其成员来自各种政治派别,各民间团体,包括各种职业。他们下决心推翻希特勒及其政权。维茨勒本及其在陆军中的同谋者深知,要消灭希特勒及其政权,必须采取强硬手段。但从当时的情况看,政变的时机尚未成熟,主要是因为一些陆军将领如龙德施泰特和曼施坦因等认为在战时进行抗命和兵变是大逆不道的,相反应该履行“效忠”的誓言。传奇性的非洲军团指挥官隆美尔也不赞成谋叛者要杀死希特勒的建议。他的意见是,只能将希特勒逮捕并移送法庭审判。困难之处还在于,青年军官都不知道反抗的计划,而只能在事发后告诉他们。

大战中各条战线的败局迫使反抗者急于采取行动。1943年3月13日,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部的传令军官施拉布伦多夫中尉企图用炸弹炸死希特勒,但炸弹没有爆炸。这一暗杀行动遂归于失败。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上校在最高统帅部作战简报室里放置了一枚炸弹。当他离开简报室时,炸弹爆炸了。在柏林待命的反叛人员按计划行动。此前,反抗组织的领导人之一维茨勒本已在告全体军民书上签字。事成之后,他将出任国防军最高统帅。可是“七·二○”谋杀行动失败了。施陶芬贝格及其他有牵连的军官于当晚全部被处决。紧接着又有许多人被捕。他和所有参加反叛的军官一样,被送到“荣誉法庭”,以“不名誉”的原因被开除国防军。

在国民法庭上,维茨勒本表现出大义凛然,他承认了密谋反抗希特勒的行动。在宣判他死刑的时候,他向各位法官声明说:“你们可以把我交给刽子手,但不出3个月,那苦难和愤怒的民众必将去找你们算帐!”

十五年后,联邦国防军总监豪辛格上将在致联邦国防军各指挥官的一项训令中,提到“七·二○”行动时指出:“这是德国最黑暗时期的一个焦点,勇士们的基督教救世和人道主义的责任感,决定了这一次的暗杀行动。我们联邦国防军人对于他们的牺牲精神和良知表示无限的敬佩。他们无愧于我们的表率。”

­

莫德尔元帅和布施元帅­

莫德尔(l891-1945)

陆军元帅。1909年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作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1938年晋升少将。1939-1940年历任第4军参谋长和第16集团军参谋长,先后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1941年指挥第3坦克师闪击苏联,10月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4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焦土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同年8月调往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年4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布施(1885-1945)

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投降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死于心脏病。

­

勃洛姆堡元帅­

勃洛姆堡(1878-1946)

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

二战德国损失的将军名单,名将多多

弗兰克 德国党卫军上将 帝国保安局局长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被国际法庭处决

海因里希 德国党卫军上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 1942年6月4日 在布拉格被抵抗组织刺杀

卡尔登勃鲁纳 德国党卫军上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德国中央保安局长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希姆莱 德国党卫军大将 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 1945年5月23日 被英军俘虏后自杀

奥仑道夫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第3处处长 1951年 在纽伦堡被处决

贝伦茨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东部大区保安处长 1946年00月00日 在贝尔格莱德被处决

勃兰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希特勒私人保健医生 1947年8月27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布勒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元首办公室主任 1945年05月00日 在德国柏林自杀

菲格莱因 德国党卫军少将 党卫军驻希特勒大本营联络官 1945年4月28日 在柏林企图潜逃时被希特勒处决

费利兹.彼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师长 1944年06月16日 在法国诺曼底被美英海军炮火击毙

弗利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1“挪威”装甲掷弹师师长 1944.7.28 在苏德战争中阵亡

格洛博克尼克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驻亚得里亚地区党卫军领袖 1945年 被英军俘虏后自杀

齐格勒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1“挪威”装甲掷弹师师长 1945.5.1 在柏林阵亡

艾克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第3骷髅坦克师师长 1943年2月14日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被苏军击毙

奥斯滕多夫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帝国坦克师师长 1945. 阵亡

达吕格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风纪警察总监 1946年10月20日 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处决

格赖泽尔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驻瓦尔特兰合并区总督 1946年 在波兰被处决

格吕克斯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集中营督差员 1945年 在德国自杀

古留格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第6装甲军军长 1946 国际军事法庭处决

赫尔道夫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柏林警察局长 1944年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卡尔.迪梅菲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第34坦克师师长 1945. 阵亡

奈比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第5处处长 1945年3月 在柏林因\"七.二零\"事件而被处决

施特莱彻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于绞刑

特波文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驻挪威占领区总督 1945年 在挪威自杀

冯.弗里特堡 德国海军大将 德国海军总司令 1945年05月23日 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卡纳里斯 德国海军上将 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 1945年4月 因\"7.20\"事件而被处决

吕特晏斯 德国海军上将 德国海军特遣舰队司令官 1941年05月27日 在大西洋随\"俾斯麦\"号战沉

埃里克.贝 德国海军少将 德国海军分舰队司令官 1944年12月26日 随\"沙恩霍斯特\"号战沉

邦德 德国海军少将 德国海军分舰队司令官 1940年09月26日 在挪威海战中战死

基泽尔里茨基 德国海军中将 1943年11月19日 在黑海沿岸遭苏空军飞机扫射而身亡

朔伊尔伦 德国海军中将 德国第2海军陆战师师长 1945年00月00日 在德国东部战死

奥尔布里希特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国内驻防军副司令 1944年7月20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处决

多尔曼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步兵第7集团军司令官 1944年06月28日 在法国诺曼底战败后自杀

冯.溯贝特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官 1941年09月12日 在进攻苏联克里木半岛时触雷身亡

克莱勃斯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05月00日 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勃兰特 德国步兵少将 希特勒副官 1944年07月20日 在狼穴被炸死

布格曼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37步兵师师长 1941年12月14日 在莫斯科会战中战死

冯.奈因多尔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驻捷尔诺波尔城防司令 1944年04月15日 在该城被苏军攻占时战死

赫尔米切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步兵第243师师长 1944年06月17日 在法国诺曼底战死

科亨豪森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54步兵师师长 1941年12月05日 在苏联姆岑斯克战死

韦布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7步兵师师长 1941年7月 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战死

布格道夫 德国步兵中将 希特勒陆军顾问 1945年05月00日 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豪飞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13步兵军军长 1944年02月17日 在苏联罗夫曼战死

克雷纳格尔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42步兵军军长 1945年01月14日 在维斯杜拉河战役中战死

马迪尼克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30步兵军军长 1943年00月00日 在苏联战死

马尔克斯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步兵第84军军长 1944年06月12日 在法国诺曼底阿布丹被美英空军炸死

施内肯布格布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军级集群司令 1944年10月20日 在贝尔格莱德战死

施特默尔曼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步兵第11军军长 1944年2月16日 在科尔逊大包围中战死

希波尼克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42步兵军军长 1942年00月00日 在进攻克里木半岛时因擅自撤退而被处决

萨斯曼 德国空降兵少将 德国第7空降师师长 1941年05月20日 在攻打克里特岛时座机被击落而毙命

福尔克曼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秃鹰军团司令 1940年 死于空难

科尔登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1944年07月20日 在狼穴被炸死

勒尔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司令 1947年2月27日 在南斯拉夫被处决

乌特德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装备总监 1941年11月17日 在德国空军在苏联接连失利后自杀

耶舒恩纳克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1943年3月 因作战失利而自杀

佩施尔 德国空军少将 德国第六空军野战师师长 1944年06月27日 在捷布斯克要塞战死

皮斯托里乌斯 德国空军少将 德国第四空军野战师师长 1944年06月27日 在捷布斯克要塞战死

施蒙特 德国陆军上将 德国陆军人事局局长希特勒陆军副官 1944年7月20日 在\"7.20\"事件中被炸死

奥斯特 德国陆军少将 德国阿勃韦尔中央处处长 1945年4月00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勃拉斯科维兹 德国炮兵大将 德国G集团军群司令 1948年在纽伦堡 等待审判时自杀

弗立契 德国炮兵上将 荣誉炮团团长,原德国陆军总司令 1939年 在进攻波兰时被波军炮火击毙

路德维西.贝克 德国炮兵上将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1944年07月20日 在刺杀希特勒失败后自杀

施蒂夫 德国炮兵少将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组织处长 1944年 因参与\"7.20\"事件而被绞死

特莱斯科夫 德国炮兵少将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 1944年 因参与\"7.20\"事件失败而自杀

奥.施图尔纳格尔 德国骑兵上将 驻法德军司令 1948年 在法国畏罪自杀

弗洛姆 德国骑兵上将 德国国内驻防军司令 1945年3月 因\"7.20\"事件而被处决

迪特尔 德国山地军上将 德国驻挪威芬兰司令 1944年6月 死于空难

菲尔基贝尔 德国通讯兵上将 德国最高统帅部通信处处长 1944年9月04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胡贝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 1944年00月00日 在奥地利因飞机失事而身亡

霍普纳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第四坦克集群司令 1944年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施登姆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非洲军代理军长 1942年10月25日 在北非阿拉曼战死

艾布尔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师长 1943年01月17日 在苏联顿河战死

冯 .俾斯麦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21装甲师师长 1942年08月00日 在北非阿拉曼战死

克莱顿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47装甲军作战部长 1944年06月00日 在法国诺曼底战死

纽曼.西尔科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15装甲师师长 1941年12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鲁克战死

普里特威兹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15装甲师师长 1941年10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鲁克战死

苏梅曼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90装甲师师长 1941年12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鲁克被英空军炸死

冯.埃伦坎普 德国装甲兵中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军长 1942年10月03日 在苏联顿河战死

汪戴尔 德国装甲兵中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军长 1943年01月17日 在苏联顿河战死

博克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5.5.5 在德国被英国轰炸机炸死

克卢格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44.8.18 在法国梅斯因“7.20“事件而自杀

摩德尔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45.4.21 在鲁尔战役失败后自杀

隆美尔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4.10.14 在德国被希特勒赐死

维茨莱本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9.9.8 因参与“7.20“事件而被希特勒绞死

戈林 德国帝国元帅 德国空军总司令 1945.10.19 在盟军监狱中自杀

舒尔茨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7装甲师师长 1944.1.28 在西线被炮弹炸死

贝克尔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第3骷髅坦克师师长 1952.5 在苏联被处死

莱奥纳多.康蒂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帝国医学总负责人 1945.1 在纽伦堡监狱畏罪自杀

卡尔.格布哈特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医疗总负责人 1948.8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姆鲁果弗斯基 德国党卫军准将 德国党卫军卫生部负责人 1948.6.2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硕恩加尔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党卫军驻荷兰最高代表 1946.2.11 在英国被处决

布尔卡德特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谢尔 德国党卫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艾尔曼斯多尔夫 德国陆军少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海尔夫 德国党卫军少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耶凯伦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波罗的海司令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卢夫德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门特瑙恩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科尔斯曼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俄罗斯诺夫若地区司令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施特鲁普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希腊司令 1951.9.8 在波兰华沙被处决

斯大林格勒德军为何战败:希特勒临阵换将....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临阵换将”遭惨....

纳粹元帅:绝对服从是他的最高职责——陆....

三百年西方百将传:第七十三集

《从炮兵独立到核弹袭击——300年西方战...

陆军元帅魏克斯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军官(一套清晰照)

他们演绎了二战的历史【高清组图】

二 : 只有这个德国人拒绝向希特勒行纳粹礼

原文链接

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开始在德国全境强制施行纳粹军礼,所有德国公民都必须照做,以示效忠伟大领袖希特勒及他的党和他的民族。

August Landmesser, ?这个人,是唯一一个在1936年希特勒出席的集会上拒绝举起右手的德国人。而这个人,曾经也是一名忠诚的纳粹党员。

他于1931年加入纳粹党,他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效忠的党在民众当中提升支持率。他也许没有料到,有朝一日纳粹会成为德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两年后,他与Irma (www.61k.com)Eckler无可救药般得陷入了爱河。而这个女子,是犹太人。1935年,他向这个犹太姑娘求了婚。

Landmesser跟犹太女人订婚的事当然瞒不过老大哥的眼睛。不久,纳粹党将他从党员名册中剔除。

开除就开除,为了心爱的女人即便不再是受人尊敬羡慕的党员又如何?他决定和准新娘一起去汉堡申请结婚证,不过他们的结合被否决。因为就在那几日,当局颁布了纽伦堡法案,禁止德国人与犹太人结婚或者发生婚外性行为。

之后,时间之流就到了那个历史性的一天。1936年6月13日,恰逢希特勒给一艘德国新军舰“开光”。当周围的同事们、工人们、党卫军都为一沾君恩纷纷伸出右手时,只有他双手交叉抱胸,一脸的不屑。

到了1937年,他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和家人一起从纳粹德国逃到丹麦。快到达边境的时候,他们的逃亡计划被识破。他被当局扣留,罪名是“抹黑德意志民族”、“玷污日耳曼种族”。

一年后,因为缺乏实际罪证,他被无罪释放,同时被当局警告不许跟Eckler再有任何关系。

他不想就此抛弃自己孩子的母亲。由于无视当局的警告,1938年他再次被抓。这次,纳粹党将他送到了集中营。

他没有机会再见到深爱的妻子或是自己的孩子。

秘密警察抓了Eckler。其时,她已怀孕好几个月了。在监狱里她生下了二女儿Irene ,随后Eckler就被送到了一个女子集中营。

1942年,纳粹把Eckler转移到一个屠宰中心(euthanasia center)。在那里,和她一起被杀的还有其他14000名“集中营废物”。

Landmesser,在被送往集中营之后干过几种不同的工作。1944年,他被征召入伍。几个月后,当局宣称他在克罗地亚的行动中失踪。

三 : 兼听则明:希特勒和纳粹军官的最终下场

兼听则明:希特勒和纳粹军官的最终下场1964年12月11日出版的美国《生活》的希特勒自杀时的照片

希特勒,是人类无法饶恕的名字,纳粹对犹太人施行的种族灭绝、扒皮、送毒气室、以及送活人进焚烧炉,不是送1个,而是送一群人,不是一天,而是以月计算。1945年4月30日是纳粹头子希特勒最后的日子,身处防空洞的希特勒知道自己即使逃出去,无论逃到哪里,也会被抓住,而且也知道一旦被俘,不但定被处死,而且尸体将被示众。希特勒要求33岁的情妇爱娃与他同死。爱娃提出,不能以情妇的名义同死。希特勒无奈,同意举行婚礼。

婚礼和死亡1个开幕1个闭幕,在同一天的几乎同一时刻完成。希特勒与爱娃的婚礼在简陋的防空洞的办公室中举行,戈培尔作为证婚人主持仪式,正式宣布他们成为夫妻。婚礼草草结束,希特勒夫妇与其他人一起举行了1个简陋的茶宴,死前最后的一次茶宴。

希特勒走进属下的办公室,与部下告别。随后,他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命令爱娃吞下氰化钾,爱娃吓的步步后退,几番挣扎之后,最终希特勒亲自动手,放入她的嘴中。希特勒颤抖着手,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希特勒歪倒在沙发上,上身穿白衬衫,扎黑色领带,灰色西服,下身全是黑色:黑裤黑袜黑皮鞋。子弹从右太阳穴穿入,周围墙壁和地面上溅满血迹。服毒后已停止呼吸的爱娃蜷曲在希特勒右边,身上薄如蝉翼的纱裙也溅满了希特勒的血迹。

戈培尔有六个非常天真可爱的孩子,他的妻子亲手用氰化钾把他们都毒死了。但是他们自己却没有勇气自杀,地下防空洞里的几位纳粹大员,要求士兵从背后向他们开枪。

苏联最著名的王牌飞行员阿尔谢尼-沃罗热伊金,创造了击落6架日军飞机46架德军飞机自己未被击落一次的纪录,两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阿尔谢尼-沃罗热伊金对《共青团真理报》的回忆自述中说,他在解放柏林后有幸第一时间来到帝国大厦希特勒的地下掩体察看,现场目睹了一些令人吃惊的惨状:大量纳粹男女军官在得知失败命运及希特勒自杀身亡的消息后,酗酒狂欢,随后服毒自杀。

1945年5月2日15点[www.61k.com)前,攻占德国首都的最后一次战斗结束,沃罗热伊金及其老战友绕过从大厦楼顶掉下来的两米长的纳粹铜鹰标志,带着1名特意挑选的工兵、3名冲锋枪手,一行6人顺着较宽的花岗石楼梯来到了法西斯的地下堡垒。地下掩体入口处的哨兵介绍说,在他们6人之前,只有一支突击队到过这个地下掩体,他们所带的工兵曾经仔细搜索过地下第一层,不过,并没有再往下走,卫兵也不知道地下掩体到底有多少层(共有3层)。沃罗热伊金少校6人开始进入地下室,工兵在前,搜索危险的爆炸装置,随后是两名军官,最后面是端着冲锋枪的士兵。

不过,他们不知道,仅仅1个多小时前,朱可夫元帅和刚刚被任命的柏林警备部队司令别尔扎林上将、陆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博科夫上将一行刚离开这里,他们来确认希特勒是否真的自杀。不过,元帅和将军们都没到地下室去,只是听取了汇报,而且,在他们到来之前,在戈贝斯所在的地下掩体内,刚刚发现了根据父母的命令毒死的六个孩子的尸体。朱可夫元帅后来说:"我承认,我没有勇气下去看那些被父母毒死的孩子们。"

地下掩体的一层,显然是工作区,有各种办公室,他们从走廊尽头,顺着另外1个楼梯,小心谨慎地下到地下二层,微弱的马灯光线最多只能照亮10米,不过,他们还是发现了第1个掩体稍微开启的门,打开门,一行6人走了进去。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浑浊、呛人的气味,混合着酒精和其他物体的味道,马灯光线随即照亮了室内恐怖的场景:几个盖世太保军官,基本上全是上校和将军衣衫不整,制服扣子全部解开,一些军官只穿着裤头、背心,喝得烂醉如泥,有的坐在背靠桌子的椅子上,有的坐在沙发上,几名年轻的姑娘穿着党卫军制服,同样地衣衫不整,一动不动地躺在他们中间,他们全死了。

经过仔细察看,沃罗热伊金少校发现,大部分纳粹军官是开枪自杀的,其他的人则是喝了大量的白兰地,许多瓶子就胡乱地放在身边,烂醉后服氰化钾而死。地下二层其他所有掩体内,都是这种场景,几百名纳粹德国高级官员在酗酒狂欢之后,或开枪或服毒,自愿身亡,仅穿黑色制服的党卫军女军官就有300多人(最后统计是320人)。这些人在听说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于是在酗酒和集体淫乱作乐后。

2009年11月30日,1个和纳粹有关的消息令全世界瞩目,德国慕尼黑的州立第二法庭对89岁的约翰•德扬尤克(JohnDemjanjuk),1个前纳粹集中营警卫,进行了公开审判。德扬尤克被控于1943年3月至9月,在波兰的索比波尔(Sobibor)纳粹集中营,利用毒气协助屠杀了2万7千9百名犹太人。该集中营至少有25万犹太人遇害。

那年,德扬尤克23岁,他不是有资格可以和希特勒躲到同1个地下防空洞里的将校级纳粹军官,而是前纳粹集中营的一名警卫,并且事情已经过去了66年,但是只要他还活着,他就是被通缉被引渡的罪犯,就必须受审。这个罪犯躺在带轮子的病床上,还是被推进了法庭。尽管每当病床过1个小障碍时,他都要夸张的发出噢的一声,表示他经受不起任何小小的震动,但是三位法医现场跟踪,认定他的健康可以承受这场审判。

89岁的德扬尤克的这个被审判新闻有数个现实意义,一是无论官大官小、天涯海角、时间长短,只要犯罪,就要受到正义的审判。德扬尤克的这个被审判新闻,证明希特勒死后,那些跟随他作恶的纳粹军官自知末日来临,自己不死,也要被判死刑。那320名纳粹女军官更惨,她们临死前还要被那些同样作恶多端的同僚轮奸强暴,这就是下场。

本文标题:纳粹与希特勒-二战德国元帅-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军官全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535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