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遥感卫星-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发布时间:2018-01-20 所属栏目:遥感卫星数据

一 :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4. 2

2013年 世界遥感卫星回顾

刘佳(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发展较快,全球共发射了22颗遥感卫星,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卫星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并正在建立全球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将为数字化地球和信息化社会提供更加精确的地球信息。

1 美国:军、民、商遥感能力协调发展, 领导地位稳固

美国始终高度重视对遥感卫星的发展,在研制和应用遥感卫星系统方面都占据着显著领先地位。美国采取军、民双方相对独立的建设模式,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已建成了规模庞大、种类齐全、功能强大的对地观测空间系统,形成了民用、军用、商用三大对地观测卫星体系。

美国的民用对地观测计划继续强调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2013年2月11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成功发射了陆地卫星-8(Landsat-8),这是美国迄今最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2个主要的有效载荷为实时传输业务陆地成像仪和热红外探测器,其幅宽185km,全色分辨率为15m,多光谱分辨率为30m。该卫星运行在距地面705km的高度,借助以反射光和电磁波谱为物理观测基础的2个感应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陆地卫星-8的目标是保持“陆地卫星”数据的连续性,为农业、水资

源的管理、灾害响应、科学研究、国家安全和其他领域提供多光谱图像数据。(详情请看本刊2012年第9期)

2013年3月19日,美国用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SBIRS-GEO-2)。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红外监视卫星,可以增强美国的导弹预警能力,同时对导弹防御,技术情报和战场空间感知等任务领域有所促进。它装有覆盖全球范围的扫描红外敏感器和覆盖小范围的高分辨率凝视红外敏感器,用于监视弹道导弹发射,为美国提供潜在核攻击的预警。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购买高分辨率商业成像卫星图像,作为天基侦察能力的补充。2013年8月28日,美国用德尔他-4H火箭成功发射了锁眼-12-7(KH-12-7)卫星。锁眼-12是“锁眼”光学成像卫星的最后一个系列,使用主镜为直径2.4m的光学望远镜,与“哈勃”望远镜类似,地面分辨率15cm。

2 欧洲:谋划自主的对地观测体系,关注环境监测

欧洲正通过加强内部合作,谋划欧洲自主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航天政策和发展规划,力图以相互协调的方式部署观测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用。

2013年2月2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0携带一颗印法联合研制的“萨拉尔”(SARAL)海洋监测卫星和6颗外国小型卫星升空。“萨拉尔”卫星采用印度微小卫星-2(Indian Micro Satellite-2)卫星平台建造,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卫星总质量约450kg,其中有效载荷约200kg,设计寿命为3~5年。该卫星尺

寸为0.98m×0.98m×2.6m,搭载的有效载荷由欧洲提

美国第2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扫描幅宽示意图

28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总第422期

SPECIAL REPORT

组装中的“萨拉尔”海洋监测卫星

置一台小而功能强大的摄像机,这是一种新型的植被观测设备,将观测兼容的光谱,其空间分辨率更加精确。当其进入轨道时,这种紧凑的传感器可提供地球上几乎所有植被的每日生长状况。该卫星的主要功能是每两天绕地球飞行一周,绘制出全球陆地覆盖和植被生长的遥感图像并传回地球。这颗卫星入轨后,将为全球的科学用户组织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数据服务。

3 俄罗斯:规划长远,构建全面观测空间体系

尽管现在的俄罗斯航天处于发展低谷,但遥感卫星仍然是其发展的重点,并且制定了对地观测领域的长期计划,2020年将实现20颗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2012年4月,俄罗斯制定了《2030年及未来俄罗斯航天发展战略(草案)》,该战略规划了对地观测领域的预期成果,包括2015年以恢复能力为目标,2020年以巩固能力

供,主要包括Ka频段高度计(AltiKa)、星基多普勒轨道确定和无线电定位组合系统(DORIS)、激光反射镜阵列(LRA)等。它可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特别是海洋学和大气学,所获取的数据还将与2008年部署的贾森-2(Jason-2)卫星和“哨兵”(Sentinel)系列卫星数据进行比对和互补,借此提高数据精确度和气候模型重建准确度。(详情请看本刊2013年第10期)

2013年5月7日,欧洲用“维加”火箭成功发射了比利时牵头研发的欧洲“星上自主项目-植被”(PROBA-V)卫星。该卫星是一种小型卫星,本身加上仪器质量仅160kg,体积仅为60cm×60cm×80cm。它内

为目标,2030年实现突破,建立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卫星系统。根据该发展战略,2020年前,俄罗斯将实现超过20颗民用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

2013年6月9日,俄罗斯用联盟-2.1b火箭成功发射了角色-2(Persona-2)光学成像侦察卫星。该卫星采用改进型“琥珀”(Yantar)卫星平台,设计寿命7年。其全色分辨率可达33cm,可实现总地面扫掠覆盖1300km。这次发射的角色-2弥补了俄罗斯自从第1颗俄罗斯新一代光电侦察卫星角色-1卫星在2008年末只用了几个月失效后,一直缺少可以进行详细农业发展调查的卫星的缺憾。

2013年6月25日,俄罗斯用联盟-2.1b火箭成功发射了资源-P1(Resurs-P1)卫星。该卫星是采用“琥

欧洲“星上自主项目

-植被”卫星在轨飞行示意图

珀”卫星平台的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设计寿命5年,替代2006年发射的资源-DK卫星,用于环境监测、灾难管理、城市规划和气象。其最大地面扫描宽度950km,单次扫描成像范围100km×300km。

2013年6月27日,俄罗斯用“飞箭”(Strela)火箭成功发射了秃鹰-E1(Kondor-E1)卫星。该卫星采用秃鹰-E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载有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既可实现对地面的连续扫描(宽度10m),也可定点观测,分辨率1~3m。它采用X频段与地面进行通信,最大数据下传率350Mbit/s。

4 中国:稳步构建高分系统,注重民用遥感应用

2013年4月26日,我国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发

29

☆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4. 2

射了高分-1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2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3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高分-1卫星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在同一颗卫星上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设计寿命5~8年。通过多角度拼接视场,可实现较高分辨率大视场成像,将在国土资源调查、精准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9月1日和11月20日,我国用长征-4C火箭分别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17、19;10月29日,用长征-2C火箭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18,用于科学试验、土地勘察、农作物估产和灾难检测。

2013年9月23日,我国用长征-4C火箭成功发射了风云-3C卫星。风云-3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和地球物理要素的全天候、多光谱和三维观测,设计寿命5年,星上搭载了12台套遥感仪器,其中新增的全球导航卫星探测仪提升了全球大气三维和垂直探测能力。风云-3C是风云-3系列卫星的第一颗业务星,用于取代风云-3A,作为上午星与在轨运行的下午星风云-3B实现双星组网观测。组网后,既有光学遥感,又有微波遥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为天气预报特别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全球的温、湿廓线以及云、辐射等气象参数;检测全球、区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检测冰与雪的覆盖和臭氧分布等;为我国农业、水利、林业、海洋、交通等应用领域提供全球及区域的气象信息,为政府决策、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详情请看本刊2013年第9期)

“情报收集卫星-雷达”

日本第二代“情报收集卫星”

“情报收集卫星-光学”

学-5V(IGS-Optical-5V)。情报收集卫星-雷达-4是日本第2代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由三菱公司为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研制,用于国防和民用自然灾害监测,包括夜间和云雾浓重的情况,地面分辨率优于1m。情报收集卫星-光学-5V是日本第3代光学侦察卫星的首颗星,由三菱公司为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研制,载有1台用于试验的新型极高分辨率光学扫描仪,其卫星轨道平面与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的接近,用于国防和民用自然灾害监测,地面分辨率优于40cm,设计寿命2年,试验日本第3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技术。

目前,“情报收集卫星”系统在轨共7颗,最高分辨率为0.4m(光学)和1m(雷达),与民用卫星系统组成详查与普查结合、成像与测绘结合的综合对地观测系统。未来,日本计划发射第三代“情报收集卫星”,以尽快补充缺失的雷达成像侦察能力,保持军事侦察能力的连续性;拟发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系列后续卫星—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雷达成像卫星和先进陆地观测卫星-3光学遥感卫星,将光学和雷达有效载荷分置于双星上,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拟发射“全球环境变化观测任务-水”(GCOM-W)卫星的后继星和“全球环境变化观测任务-碳”(GCOM-C)系列卫星。

5 日本:努力摆脱“非军事”束缚,着力提升高分成像侦察能力

在《宇宙基本法》修改后,日本内阁制订了《宇宙基本计划》,提出加强“情报收集卫星”(IGS)的研制部署,不断扩展、强化信息搜集功能和预警监视能力,实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态势的快速获取。通过法律修订,日本着力于摆脱“非军事”束缚,采用以民掩军的方式重点发展高分辨率成像侦察能力,力图扩大军事航天开发应用。

2013年1月27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雷达-4(IGS-Radar-4)和情报收集卫星-光

30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总第422期

SPECIAL REPORT

6 印度:建成综合型对地观测体系,天基成像能力持续增强

印度在《航天十二五规划(2012-2017)》中将航天作为提升印度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领域,强调把对地观测卫星作为发展重点,从而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印度未来发展计划重点是继续发展四大专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以填补地球观测领域灾害监测等空白,并且制定国际协同任务以补充和增补印度卫星任务。在未来5年内,印度计划研制9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6颗为高分辨率卫星,进一步增强成像能力和数据连续性。在未来10年内,印度计划发射30颗对地观测卫星,全面增强其天基对地成像能力。

2013年7月25日,印度用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了印度卫星-3D(INSAT-3D)。该卫星质量约2060kg,载有4个有效载荷:成像仪、探测器、数据中继转发器和卫星搜救系统。6信道成像仪能够提供地球的气象图像,与过去10年一直服役的2颗气象卫星卡帕娜-1(Kalpana-1)和印度卫星-3A相比,图像质量有很大提高。19信道探测器增加了通过大气层声音系统进行气象监视。星载数据中继发射器能够搜集由自动数据搜集平台发出的气象、水文、海洋有关参数。卫星搜救有效载荷能够获取来自海洋、航空和陆地上的求救信号,传入任务控制中心进行快速搜集并采取营救行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端对端接收和数据处理,印度气象局负责导出卫星气象参数。

2013年8月29日,印度用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了地球静止卫星-7(GSAT-7)。这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1颗军用通信卫星,载有UHF、S、C和Ku频段通信载荷,寿命9年,使用I-2K卫星平台,功率3000W。其用户是印度海军,将覆盖印度大陆和周边海域。

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的韩国多用途卫星-5

候、全天时地球观测能力,并使其成为继美、德、日、意、以、印之后第7个具备1m分辨率空间雷达成像能力的国家。韩国还规划了韩国多用途卫星-6雷达成像卫星和韩国多用途卫星-7光学成像卫星,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发射,以保持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业务的连续性。

8 越南:重视自主研发卫星,积极发展国际合作

2013年5月7日,欧洲用“维加”火箭成功发射了越南的第1颗对地观测卫星—越南自然资源、环境和灾难监测卫星-1A(VNREDSat-1A)。该卫星采用阿斯特留姆公司的天体卫星-100(AstroSat-100)平台,质量115kg,设计寿命5年,带有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全色分辨率2.5m,多光谱分辨率10m,幅宽17.5km,发射后进入高度为670km的太阳同步轨道,能够更好地监测自然灾害、管理自然资源的发展,观测气候变化效应。

此外,2013年2月2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加拿大首颗军用卫星“蓝宝石”(Sapphire)。这是一颗军用空间目标跟踪卫星,采用SSTL-150平台,载有1台光学望远镜,可跟踪在轨的其他卫星,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遥感系统与技术的发展,具备卫星研制能力的国家都在努力发展其下一代遥感卫星系统,在保持数据连续性的同时,重视新技术概念和技术手段的探索与验证,积极发展新型遥感系统,提高数据性能,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7 韩国:发展势头强劲,从国际引进到自主研发

韩国采用国际引进到自主研发的发展策略,在突破光学遥感之后向微波遥感计划迈进。通过制定《第二期航天开发振兴基本计划(2012-2016)》,大力支持对地观测领域发展。2013年8月22日,俄罗斯用第聂伯-1火箭成功发射了韩国多用途卫星-5(KOMPSAT-5,又名阿里郎-5)。该卫星是继韩国多用途卫星-1、2、3之后韩国第4颗多用途卫星,但不同的是,前3颗卫星是光学成像卫星,而韩国多用途卫星-5是韩国首颗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该卫星将使韩国具备全天

31

二 :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4. 2

2013年 世界遥感卫星回顾

刘佳(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发展较快,全球共发射了22颗遥感卫星,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卫星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并正在建立全球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将为数字化地球和信息化社会提供更加精确的地球信息。(www.61k.com]

1 美国:军、民、商遥感能力协调发展, 领导地位稳固

美国始终高度重视对遥感卫星的发展,在研制和应用遥感卫星系统方面都占据着显著领先地位。美国采取军、民双方相对独立的建设模式,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已建成了规模庞大、种类齐全、功能强大的对地观测空间系统,形成了民用、军用、商用三大对地观测卫星体系。

美国的民用对地观测计划继续强调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2013年2月11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成功发射了陆地卫星-8(Landsat-8),这是美国迄今最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2个主要的有效载荷为实时传输业务陆地成像仪和热红外探测器,其幅宽185km,全色分辨率为15m,多光谱分辨率为30m。该卫星运行在距地面705km的高度,借助以反射光和电磁波谱为物理观测基础的2个感应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陆地卫星-8的目标是保持“陆地卫星”数据的连续性,为农业、水资

源的管理、灾害响应、科学研究、国家安全和其他领域提供多光谱图像数据。(详情请看本刊2012年第9期)

2013年3月19日,美国用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SBIRS-GEO-2)。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建造,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红外监视卫星,可以增强美国的导弹预警能力,同时对导弹防御,技术情报和战场空间感知等任务领域有所促进。它装有覆盖全球范围的扫描红外敏感器和覆盖小范围的高分辨率凝视红外敏感器,用于监视弹道导弹发射,为美国提供潜在核攻击的预警。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购买高分辨率商业成像卫星图像,作为天基侦察能力的补充。2013年8月28日,美国用德尔他-4H火箭成功发射了锁眼-12-7(KH-12-7)卫星。锁眼-12是“锁眼”光学成像卫星的最后一个系列,使用主镜为直径2.4m的光学望远镜,与“哈勃”望远镜类似,地面分辨率15cm。

2 欧洲:谋划自主的对地观测体系,关注环境监测

欧洲正通过加强内部合作,谋划欧洲自主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航天政策和发展规划,力图以相互协调的方式部署观测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用。

2013年2月2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0携带一颗印法联合研制的“萨拉尔”(SARAL)海洋监测卫星和6颗外国小型卫星升空。“萨拉尔”卫星采用印度微小卫星-2(Indian Micro Satellite-2)卫星平台建造,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卫星总质量约450kg,其中有效载荷约200kg,设计寿命为3~5年。该卫星尺

北京刘佳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寸为0.98m×0.98m×2.6m,搭载的有效载荷由欧洲提

美国第2颗“天基红外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扫描幅宽示意图

28

北京刘佳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总第422期

SPECIAL REPORT

组装中的“萨拉尔”海洋监测卫星

置一台小而功能强大的摄像机,这是一种新型的植被观测设备,将观测兼容的光谱,其空间分辨率更加精确。(www.61k.com]当其进入轨道时,这种紧凑的传感器可提供地球上几乎所有植被的每日生长状况。该卫星的主要功能是每两天绕地球飞行一周,绘制出全球陆地覆盖和植被生长的遥感图像并传回地球。这颗卫星入轨后,将为全球的科学用户组织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数据服务。

3 俄罗斯:规划长远,构建全面观测空间体系

尽管现在的俄罗斯航天处于发展低谷,但遥感卫星仍然是其发展的重点,并且制定了对地观测领域的长期计划,2020年将实现20颗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2012年4月,俄罗斯制定了《2030年及未来俄罗斯航天发展战略(草案)》,该战略规划了对地观测领域的预期成果,包括2015年以恢复能力为目标,2020年以巩固能力

供,主要包括Ka频段高度计(AltiKa)、星基多普勒轨道确定和无线电定位组合系统(DORIS)、激光反射镜阵列(LRA)等。它可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特别是海洋学和大气学,所获取的数据还将与2008年部署的贾森-2(Jason-2)卫星和“哨兵”(Sentinel)系列卫星数据进行比对和互补,借此提高数据精确度和气候模型重建准确度。(详情请看本刊2013年第10期)

2013年5月7日,欧洲用“维加”火箭成功发射了比利时牵头研发的欧洲“星上自主项目-植被”(PROBA-V)卫星。该卫星是一种小型卫星,本身加上仪器质量仅160kg,体积仅为60cm×60cm×80cm。它内

为目标,2030年实现突破,建立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卫星系统。根据该发展战略,2020年前,俄罗斯将实现超过20颗民用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

2013年6月9日,俄罗斯用联盟-2.1b火箭成功发射了角色-2(Persona-2)光学成像侦察卫星。该卫星采用改进型“琥珀”(Yantar)卫星平台,设计寿命7年。其全色分辨率可达33cm,可实现总地面扫掠覆盖1300km。这次发射的角色-2弥补了俄罗斯自从第1颗俄罗斯新一代光电侦察卫星角色-1卫星在2008年末只用了几个月失效后,一直缺少可以进行详细农业发展调查的卫星的缺憾。

2013年6月25日,俄罗斯用联盟-2.1b火箭成功发射了资源-P1(Resurs-P1)卫星。该卫星是采用“琥

欧洲“星上自主项目

北京刘佳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植被”卫星在轨飞行示意图

珀”卫星平台的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设计寿命5年,替代2006年发射的资源-DK卫星,用于环境监测、灾难管理、城市规划和气象。其最大地面扫描宽度950km,单次扫描成像范围100km×300km。

2013年6月27日,俄罗斯用“飞箭”(Strela)火箭成功发射了秃鹰-E1(Kondor-E1)卫星。该卫星采用秃鹰-E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载有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既可实现对地面的连续扫描(宽度10m),也可定点观测,分辨率1~3m。它采用X频段与地面进行通信,最大数据下传率350Mbit/s。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4 中国:稳步构建高分系统,注重民用遥感应用

2013年4月26日,我国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发

北京刘佳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29

北京刘佳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4. 2

射了高分-1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www.61k.com)此次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2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3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高分-1卫星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在同一颗卫星上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设计寿命5~8年。通过多角度拼接视场,可实现较高分辨率大视场成像,将在国土资源调查、精准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9月1日和11月20日,我国用长征-4C火箭分别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17、19;10月29日,用长征-2C火箭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18,用于科学试验、土地勘察、农作物估产和灾难检测。

2013年9月23日,我国用长征-4C火箭成功发射了风云-3C卫星。风云-3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和地球物理要素的全天候、多光谱和三维观测,设计寿命5年,星上搭载了12台套遥感仪器,其中新增的全球导航卫星探测仪提升了全球大气三维和垂直探测能力。风云-3C是风云-3系列卫星的第一颗业务星,用于取代风云-3A,作为上午星与在轨运行的下午星风云-3B实现双星组网观测。组网后,既有光学遥感,又有微波遥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为天气预报特别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全球的温、湿廓线以及云、辐射等气象参数;检测全球、区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检测冰与雪的覆盖和臭氧分布等;为我国农业、水利、林业、海洋、交通等应用领域提供全球及区域的气象信息,为政府决策、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详情请看本刊2013年第9期)

“情报收集卫星-雷达”

日本第二代“情报收集卫星”

“情报收集卫星-光学”

学-5V(IGS-Optical-5V)。情报收集卫星-雷达-4是日本第2代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由三菱公司为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研制,用于国防和民用自然灾害监测,包括夜间和云雾浓重的情况,地面分辨率优于1m。情报收集卫星-光学-5V是日本第3代光学侦察卫星的首颗星,由三菱公司为内阁卫星情报中心研制,载有1台用于试验的新型极高分辨率光学扫描仪,其卫星轨道平面与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的接近,用于国防和民用自然灾害监测,地面分辨率优于40cm,设计寿命2年,试验日本第3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技术。

目前,“情报收集卫星”系统在轨共7颗,最高分辨率为0.4m(光学)和1m(雷达),与民用卫星系统组成详查与普查结合、成像与测绘结合的综合对地观测系统。未来,日本计划发射第三代“情报收集卫星”,以尽快补充缺失的雷达成像侦察能力,保持军事侦察能力的连续性;拟发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系列后续卫星—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雷达成像卫星和先进陆地观测卫星-3光学遥感卫星,将光学和雷达有效载荷分置于双星上,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拟发射“全球环境变化观测任务-水”(GCOM-W)卫星的后继星和“全球环境变化观测任务-碳”(GCOM-C)系列卫星。

5 日本:努力摆脱“非军事”束缚,着力提升高分成像侦察能力

在《宇宙基本法》修改后,日本内阁制订了《宇宙基本计划》,提出加强“情报收集卫星”(IGS)的研制部署,不断扩展、强化信息搜集功能和预警监视能力,实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态势的快速获取。通过法律修订,日本着力于摆脱“非军事”束缚,采用以民掩军的方式重点发展高分辨率成像侦察能力,力图扩大军事航天开发应用。

2013年1月27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雷达-4(IGS-Radar-4)和情报收集卫星-光

30

北京刘佳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总第422期

SPECIAL REPORT

6 印度:建成综合型对地观测体系,天基成像能力持续增强

印度在《航天十二五规划(2012-2017)》中将航天作为提升印度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领域,强调把对地观测卫星作为发展重点,从而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www.61k.com)印度未来发展计划重点是继续发展四大专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以填补地球观测领域灾害监测等空白,并且制定国际协同任务以补充和增补印度卫星任务。在未来5年内,印度计划研制9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6颗为高分辨率卫星,进一步增强成像能力和数据连续性。在未来10年内,印度计划发射30颗对地观测卫星,全面增强其天基对地成像能力。

2013年7月25日,印度用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了印度卫星-3D(INSAT-3D)。该卫星质量约2060kg,载有4个有效载荷:成像仪、探测器、数据中继转发器和卫星搜救系统。6信道成像仪能够提供地球的气象图像,与过去10年一直服役的2颗气象卫星卡帕娜-1(Kalpana-1)和印度卫星-3A相比,图像质量有很大提高。19信道探测器增加了通过大气层声音系统进行气象监视。星载数据中继发射器能够搜集由自动数据搜集平台发出的气象、水文、海洋有关参数。卫星搜救有效载荷能够获取来自海洋、航空和陆地上的求救信号,传入任务控制中心进行快速搜集并采取营救行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端对端接收和数据处理,印度气象局负责导出卫星气象参数。

2013年8月29日,印度用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了地球静止卫星-7(GSAT-7)。这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1颗军用通信卫星,载有UHF、S、C和Ku频段通信载荷,寿命9年,使用I-2K卫星平台,功率3000W。其用户是印度海军,将覆盖印度大陆和周边海域。

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的韩国多用途卫星-5

候、全天时地球观测能力,并使其成为继美、德、日、意、以、印之后第7个具备1m分辨率空间雷达成像能力的国家。韩国还规划了韩国多用途卫星-6雷达成像卫星和韩国多用途卫星-7光学成像卫星,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发射,以保持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业务的连续性。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8 越南:重视自主研发卫星,积极发展国际合作

2013年5月7日,欧洲用“维加”火箭成功发射了越南的第1颗对地观测卫星—越南自然资源、环境和灾难监测卫星-1A(VNREDSat-1A)。该卫星采用阿斯特留姆公司的天体卫星-100(AstroSat-100)平台,质量115kg,设计寿命5年,带有高分辨率光学相机,全色分辨率2.5m,多光谱分辨率10m,幅宽17.5km,发射后进入高度为670km的太阳同步轨道,能够更好地监测自然灾害、管理自然资源的发展,观测气候变化效应。

此外,2013年2月2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加拿大首颗军用卫星“蓝宝石”(Sapphire)。这是一颗军用空间目标跟踪卫星,采用SSTL-150平台,载有1台光学望远镜,可跟踪在轨的其他卫星,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遥感系统与技术的发展,具备卫星研制能力的国家都在努力发展其下一代遥感卫星系统,在保持数据连续性的同时,重视新技术概念和技术手段的探索与验证,积极发展新型遥感系统,提高数据性能,以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7 韩国:发展势头强劲,从国际引进到自主研发

韩国采用国际引进到自主研发的发展策略,在突破光学遥感之后向微波遥感计划迈进。通过制定《第二期航天开发振兴基本计划(2012-2016)》,大力支持对地观测领域发展。2013年8月22日,俄罗斯用第聂伯-1火箭成功发射了韩国多用途卫星-5(KOMPSAT-5,又名阿里郎-5)。该卫星是继韩国多用途卫星-1、2、3之后韩国第4颗多用途卫星,但不同的是,前3颗卫星是光学成像卫星,而韩国多用途卫星-5是韩国首颗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该卫星将使韩国具备全天

31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三 : 返回式遥感卫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8—23题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1800—2100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遥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万4千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的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描一遍,完成拍摄任务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字审中陨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遥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信息、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项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公里的高空轨道,卫星面对太阳时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与仪器舱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遥控系统和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回收角偏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图测绘、铁路选线、农林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已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找到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三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又快又好,一个五万分之一的石油地质构造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四个月,现在一张卫星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些路段正好筑在地层断裂带,如果用卫星选线,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50年代初,为了兴建包兰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线路,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工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实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王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18.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           。

  19.返回式遥感卫星仪器舱的使命是                                      。

  20.文章第①段加点的词“其他”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

  21.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请简要回答。

  答:

  22.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带回的照片进行铁路选线具有哪些优势?

  答:

  23.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独特功用是什么?

  答:

本文标题:遥感卫星-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回顾_刘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44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