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淮水东边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发布时间:2017-12-30 所属栏目:月经过了5天还没来

一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旧时的月亮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夜深时月亮还照过那城头的矮墙。

【出典】 刘禹锡 《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注:

1、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2、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www.61k.com。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3、译文1: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2: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译文3:

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故,潮水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去。旧时的月亮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夜深时月亮还照过那城头的矮墙。

译文4:

群山环绕的故都,四面群山依旧,江潮依旧拍打着空城,带着丝丝寂寞的情绪又退回。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依然是旧时的那轮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冷冷的月光还是从那城上的短墙照进城来。

译文5:

群山始终围绕在故都周围,潮水拍打荒城默默退回。只见当年秦淮河东升起的明月,夜半依然从城垛升起来。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5、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36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38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51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49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42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53名。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字句给人以无限遐想,刘禹锡的《石头城》,乃感怀伤世之作,不重在对景物直接描写,重在给人以想象。鉴赏《石头城》,我不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也不是站在文学的角度,而是站在美的角度。从审美的角度读《石头城》,首先要明确,美在何处,何美之有?这么一首伤世之诗,其美必是伤感之美,这美需人去感悟,从美中感悟出伤感,或曰从伤感中感悟出美,即得刘诗之精髓。

前人鉴赏刘禹锡的《石头城》,无不从其生平事迹着手,从石头城的历史着手,从而引发一连串感想,其实,没必要那么复杂,我们只要了解刘禹锡写这首诗当时的心情就可以了。美是需要用心去发现的,正所谓情到深处即为美,诗人作诗,多半是由感而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我们应该深入到他内心去探讨他当时所想所感。诗人已经作古,我们只能从他诗里的意象去分析。诗人的诗句里描写了以下两个突出的意象:空城,月。首先,石头城是一座空城,也就是一座遗址。石头城又称“鬼脸城”,是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在赤壁之战后, 于公元211年将首府由京口(今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 利用清凉山的天然石壁建立的军事要塞,地势险要,气势雄伟,是历史沧桑的实物见证。很多人认为刘禹锡笔下的“石头城”即为“金陵城”,在今天,用“石头城”来作为南京城的别称未尝不可,但当时刘禹锡笔下的“石头城”只能算一座遗址,因为只有遗址才会“空”,在唐以前,金陵为六朝古都,即使再没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绝对不会成为“空城”的。实际上,当时的金陵还是相对繁华的,但刘禹锡已看出其破败的迹象,才作《石头城》以寓之。刘禹锡是面对一个遗址发表感慨,而不是面对一座城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小处作为切入点,从而引出大的主题这么一个遗址,其美在何处?原来,美的不是城,而是月,这月还不是当今之月,而是“旧时月”,旧时月光照耀下的繁华,而今不在,诗人只能对着遗址唏嘘感叹,就好像一个没落的富家子弟面对从前的宅子畅想从前的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感觉,又如同今人面对圆明园的废墟感叹的心情是一样的,哀其物之不幸,怒其人之不争。所以说,石头城之美,是美在从前,美在作者的想象中;《石头城》之美,是美在作者的情感中,即美在伤感之处。同时,这伤感中又蕴涵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悟,即历史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诗人除了缅怀感叹,别无他法。古人描写美,更多地是描写美的恰到好处,说其“增一分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认为“美”必是美好的东西,总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而刘禹锡笔下的美,却开拓了美的另一种境界,即伤感之美同样也是美。他描写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为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是为了给人以美的伤感。但这伤感又不同于无病呻吟,一切伤得都那么合情合理,他伤害了你,还一笑而过,仔细回味后,才发现,心情是如此地沉重,那浅浅的痛楚传来,带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有人在鉴赏《石头城》时认为,刘禹锡在伤物的同时也伤己,即在诗中寄寓了自己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此观点我不敢苟同。当一个人站在历史的废墟前,感受历史的无情变迁,是没有时间去在乎个人得失的,否则和市井之徒何异?我们从刘禹锡的令一首诗《乌衣巷》可以看出,他是随遇而安,淡泊名利之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对世事无常这一道理是认识很深刻的,不会也没必要在诗中对过去耿耿于怀,否则就大大影响诗的艺术性了。唐代很多大诗人都有这种气节,刘禹锡也不例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秋词》则表达了刘禹锡的乐观心态,在个人得失面前,他不屑一顾,但对于“故国”的没落,他却感怀至深,这也表现了一代诗人伤国伤民的情怀,即所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家风范。“山围故国周遭在”中的“故国”,绝不单纯地指眼前这座废墟,而是指家乡,指整个国家山河,《石头城》之美,是因为其作者是站在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来写这诗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作者眼里,个人的沉浮算什么?一座城市的沉浮算什么?国家的没落才是大事。再往深一点想,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一个朝代的没落又算什么?身为那个年代的人,能有这种思想觉悟,这不是美是什么?这不仅仅是艺术之美,同样也是思想之树开出的一朵奇葩,它的美是不属于那个朝代的,难怪白居易在读了《石头城》会感慨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石头城》是艺术之美和思想之美的结合体,《石头城》的艺术之美不在于其措词之精美,而在于它让读者带着情绪读诗,把读者引到一个荒凉的世界,任其在那里哀号而没有半点回应。初读《石头城》,我会感到惋惜,再读《石头城》,会感到伤感,再读,则会有恐怖的感觉,心想以后不复再读了。有这种感觉并不夸张,试想一下,在那么一个空城,只听到潮水拍打着城墙的声音,万物朦胧,只有月亮从城墙上探出头来,一切那么萧瑟荒凉,这不是拍恐怖片最好的场景吗?此情此景,你是否感觉到空虚,是否感觉到寂寞,是否感觉到害怕,是否想身边有个人陪?如果你能感受到这一点,便已真正读懂了《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7、刘禹锡的《石头城》是怀古之作,诗说:“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他说最有情的是月,秦淮河边的月亮,不因国亡而离去,夜深还到城头看望。这里月有情也好,柳无情也罢,都阻不住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兴衰。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的这首《石头城》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这一年,刘禹锡在历任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之后,终于结束了他源于“永贞革新”的外放生涯,奉召由和州回京。途经金陵(南京),望秦淮而叹六朝,忍不住发出了“朱雀桥”“乌衣巷”的感慨。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叹的是金陵还是自己?或许正是往事如梦,感同身受。不同的是,刘在被贬谪长达二十二年之后,已然在这一年结束了他的外放生涯,而我们的金陵城,距离下一次di都的桂冠,却还有一百四十七年之遥;距离第一次作为四方来朝的大一统王朝的国都,公元1368年的大明王朝,则更余五百四十二年之久。

此间,伴着一曲后庭花,金陵,已经休息了整整两百多年。这两百多年里,江水百舸争流,千帆过尽,淮水画舫穿梭,蚱蜢随风。夜半月下,唯有潮打空城。

然而时人不知的是,金陵最后等来的仍不过一个留都的身份,哪怕再多等上几百年,对于而言,他还是一座——旧都。从六朝古都到十朝都会,这两个字如影随形。

历史,让金陵,承担了太多的偏安。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9、今夜你款款走着,挤得满地月辉哗哗退让,烦恼淡远了,纯净了感觉,身体轻盈得翩翩欲飞,一个个意象纷至沓来打入你脑海:

天幕何月?

——有鸡声茅店月,有缺月挂疏桐,有山中夜来月,有海上生明月,有明月怒洞房,诗家如是说;

——有玉盘圆月、如钩新月、晓风残月,过客如是说;

——有露珠里的蓝月亮、情人眼中的红月亮、挥镰收割人头上的白月亮,觅月人如是说。

待月何许人?农夫买鱼沽酒,慈母纺线织衣,诗人举杯邀月,将士挑灯夜战,老友秉烛夜谈,还有那弯弯小舟上唱着古老歌谣的小芳。

单听吟月诗人又倾诉些什么?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孟浩然、王维赋月一种生命灵动感。

“我寄相思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月寄托了李白、朱淑真、李煜多重情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王昌龄、刘禹锡的诗中月烙下时空刻度,挥之不去成永远。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苏轼、梁章钜、卞之林的明月是画面是装饰是意境。

自然相信你的感受不同一般,在沐浴月光温柔宁静的同时,会出奇冷静看到月亮也有阴影,乌云总想挡住月辉,看到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恶还在殊死交战……

或许,这时你会掬一捧水清醒清醒头,暗地寻思:万道虹光,皎皎如昼,光明空阔也,或可邀谁题诗作画;一地银泻,柔柔若水,滔滔汨汨也,或可与谁同浴同醉。

然而送你那轮明月不言不语,仍光芒涌动,深如大海。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10、 南京的天总是一成不变的灰色,冷漠而苍凉。在她最初拥抱我的那一刹那,我深情款款地对她说:“My darling,I am coming!”然而,这座城市一如既往地坚持她的本性,她的孤标傲世仿佛要拒我于千里之外。我不免有些失望!于是,在我来到南京的第一天,自负的六朝古都便赠给我一个灰色的希望,而我则只有报以无奈的微笑。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吗?

黄昏的空气弥漫着无边的静默。伫立玄武湖畔,天边残阳如血,细碎的阳光在幽幽的湖面上跳跃,波光潋滟,仿佛在诉说一个悠远的故事,一个迷离的梦。这故事,这梦,定是飘渺的很,费解的很。我终究是不能顿悟的了。南京火车站外,于人潮涌动之中,我独自静止,孱弱的身影凭栏而立,痴痴地望着这薄暮苍凉下的一汪秋水。目力所及,我却似乎读不懂这幅画了。画中的天光湖影,失意落寞,萧瑟肃杀,我只道是“铁马秋风入梦来”,却哪里还有半点江南“烟雨迷离”的水墨卷轴的影子?这其中的变故,我竟是愈加不能够体会了。

我不知所措。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名城吗?那一抹残云下若隐若现的在水伊人?抑或是曾经声色犬马的金陵?秦淮河畔莺莺燕燕,娇声浪语的女子,石头城外策马扬鞭,驰骋疆场的骁将,而今安在哉?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世间的一切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于时光荏苒中褪去风流华丽,燃成随风消逝的灰烬,一切俱都成为过去,幻化在历史的烟云中。这么说,是我来晚了?唉,为何偏要我生在这与历史错位的二十世纪呢?难道上苍早已注定我是与传说中的杏花春雨无缘了吗?多少个时代已经过去,今生既已无缘,企盼来世岂不更加可笑?命运欠我今生,唯求前世曾与那些熙熙攘攘的陈年旧事有过不解之缘。只消于斗转星移之间赐我一席观望之地便已足够,其他则俱无所求!唉,这也只不过是聊托宿命以求自慰罢了。

我终于是要向那些苍白模糊的记忆里去搜寻早已泛黄的光阴岁月了。

记得小时候读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便觉得是极优美的意境,冷寂而不失温柔,久远却终有所托,时过境迁的况味并没能掩蔽其悠悠的人文遐思,我从中感受到了旷世岁月的似水无痕。

唐时的旧月,在在与不在之间。红尘滚滚,倏忽千年,那轮明月始终坚定地高悬于天。月光皎洁如雪,夜色澄澈似梦,苍茫之下惟见长江之水滔滔东去,一去不返。西子曾于月光下浣纱濯足,周郎曾于月色中谈笑风生,重八曾于月影里经天纬地。这样大牌的月亮,却早已不见踪影。如今的月,实实的没有韵味,没有玲珑剔透的立体感,平平的好像泛黄的云笺上一滴干枯的泪。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不过是妙手偶得的一幅水墨丹青;秦淮河畔,桨声灯影,也不过是文人墨客凭古吊今的信口胡诌罢了。

我看到的,是另一个模样的南京,一个真实的南京。眼前的南京,是民国之后的南京。

细细想来,南京背负了太多的历史沧桑,上演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而那些屈辱跟磨难,大多是不关民国之前的事的。

来到南京,是一种必然。很多年前,到南京一游,便已是我的梦想。如若能在此生活、定居,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我向往的是那种大气的繁华喧嚣;羌笛弄晴,菱歌泛夜,我羡慕的是那份悠然的闲情雅兴。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这正是我与南京这座城市会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最好注脚。我选择南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城市,而是数个时代,百种姿态,万般风情。南京,必将以她那馥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感召我接纳我,我对此坚信不移。

而现在,我看到的是经历过民国那段岁月之后的南京。在那些久远的轻歌曼舞和金戈铁马之后,巍然横亘着一个民国,隔断了前世今生,惊扰了酣眠宿醉。于是那如烟的过往,在凝重的历史惨痛面前,便如柳絮轻烟一般飘散,无影无踪,归于尘封了。我也总算抛开了那许许多多对旧日江南繁复冗杂的眷念之情,却又隐隐感觉到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东西,那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背负,也必将背负的。那是一份坚定的责任。

依旧是阴晦的天,但我的心境已不同来时。呆了几天,南京竟下起雨来,雨势越来越大,如丝细雨竟发展到瓢泼之势。我撑了一柄乌黑幽亮的破伞,践蹈于白浪清波之间,去到江东门那块深沉的土地,瞻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大雨如注,清冷凛冽,迷蒙了双眼,却苏醒了理智。从嘀嘀哒哒落下的雨幕之间望过去,累累白骨便横陈眼前。我忽然心痛起来,痛得厉害。以前只从教科书上了解到的场景,现在就活生生摆在眼前。白骨如山,触目惊心!心中的隐痛,就此铸成,说不定在某个寂寥的寒夜,便偷偷来袭。我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与南京紧密相联的中国人,惨痛的事实让我几近窒息!我静静地承受这一切,并深深地铭记这一刻。

蓦然发现,我已深深地爱上南京了,为她的过去,也为她的将来。一场瓢泼大雨,一段永不能忘的历史,一阵心底猛然的隐痛,我便于这些意象交错之间,默默地爱上了她。也许上苍注定我会爱上南京这块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并且我是如此乐意去爱她,并且爱得如此深沉。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11、八月江南中秋月,一生一世也伤情不尽的感怀。

蛙鼓幽鸣的中秋,皓月千里,万顷银辉。小酌一盏的浅醉,迷离了月下花间孤寂的一颗素心。

敢问九天丹桂,天地之间若是情缘难续,情何以堪?

然而,毕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缕情丝,几许牵绊,和着皎洁的月光,高挂在细柳轻扬的梢头,或者藏匿于流云背后广寒的天际,偶尔倒映在浮光跃金的波上,这便是江南不朽的中秋月夜永恒的感怀。

自古伤情为悲秋,细思量,却又不独为悲秋。

曾经,浣纱西湖水岸,颦颜映入湖中,一湖碧水夺不去沉鱼之色;萧萧易水,清寒之中令壮士玉碎陨天,唯有月色千里,聆听着经年百世的钟鼓流芳。而今,北望故国的易水滩边早已不见了壮士的行色;南国旧里月色融融,烽烟千里的战乱之象也已随着如今的笙歌艳舞而烟消云散。唯有姑苏月夜,乌啼枫桥,伴着南屏晚钟的几声凄凉,幽怨地回荡在洒满月色的千里江南的天空。

往事如昨,一杯香茗,为月圆之夜而赏心。

静谧的夜让人宁愿忘却了来时的路,放逐了孱弱的心,抚瑶琴一曲天歌,心事已随琴音昂然天外。月儿似穿行于闲云之间,青瓦素墙涂上了银辉,飞檐画栋的斗拱歌台依稀可闻的仍然是一领青衫的童谣老歌。雕栏玉砌的幽深庭院,关不住堆集已久的惆怅,独上西楼,秋绪满布江天。

前缘未了,一盏琼浆,半樽月影照丽人。

听寒山青箫吹动浓愁,引烟翠无数抱香枝头。于是,心弦轻弹,让月影婆娑于花下的孤寂不再叨扰蓝调的心,以免走失了聚敛已久的活气,可为你固守的精魂终究抵不过月夜的魅惑,如同被褫夺了心旌的落魄人。这一刻,我被这清夜盘剥得体无完肤,也命中注定了这秋月必是我此生无上的王,我毕生的尊崇仅仅是定数之中的在劫难逃。

燃一支清香于紫檀几案,推窗望月,静听子夜吴歌隔岸传来,顿觉悠然在心、意正清和之味盎然愈浓。江南的月夜,包纳了千秋百代林林总总的文贤书圣醉墨人生的淋漓尽致,让人心生贤德之余倍感与有荣焉。无奈,只道是江南胜景,拙笔难抒,惟以几壶老酒,一、二知己,趁良宵美辰,把酒言欢,才不负这千百年来人杰地灵的江南大地了。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12、秦淮河边上有座小楼,据说是李香君的居所。小楼矗立在秦淮河上,河堤上有个小门,传说许多王公贵族到此地行乐,不敢从前面的大门进入,便开了这个小后门。如今这里已变成了茶楼,河堤上的小后门也封满了绿绿的苔藓。

小船在秦淮河中行走,不远处有一座桥,听说这桥叫朱雀桥,这让又让我想起唐朝刘禹锡的诗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诗是感叹陈氏亡国的。从三国的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此地为都,历史上合称为“六朝”。王谢即是王导与谢安,他们曾是晋王朝的宰相,两家族曾在这里居住。一说王、谢子女都穿黑衣,故称“乌衣巷”,二说三国时吴国在这里设过军营,因军士都穿黑衣服而得名。无论何种说法,刘禹锡的诗取名为《乌衣巷》就是从黑衣来的。从朱雀桥上可看到乌衣巷,那里是高墙黛瓦、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昔日的繁华。据说六朝时这里确实非常繁华,都因执权柄之人喜色荒政,使繁华散尽。所以此地最能引发诗人的感慨,因为诗人们都好借景生情。唐朝诗人韦庄有首名为《台城》的诗,诗中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说的是陈氏亡国,万民皆悲,不知悲伤的只有无情的柳树了,因为它依然茂盛,依然绿着。刘禹锡的《石头城》也是怀古之作,诗说:“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他说最有情的是月,秦淮河边的月亮,不因国亡而离去,夜深还到城头看望。这里月有情也好,柳无情也罢,都阻不住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兴衰。

过了朱雀桥,眼前依然是桨声灯影,有亭在河边矗立,沿檐镶满五颜六色的灯盏,闪亮如星,河边垂柳、梧桐,在灯光映衬下,翠绿似玉。沿岸门店,都经营着各自的买卖,叫卖声,歌声,此起彼伏,十里秦淮,又是一派繁华景象。

人逢盛世,本该心喜,但我的心总有些沉重,也许六朝的故事太悲伤,这秦淮河中溶入了不尽的泪水,也许那些怀古的诗太沉郁,压得人胸中透不过气来。繁华是好事,但要懂得珍惜,想想历史哪个朝代的更替,不起于淫乐荒政?何止是那陈后主一人?商纣王、周幽王、吴王夫差、秦二世,还有隋炀帝……

此时我又想起李香君故居的小后门来,那些权贵虽来寻乐,尚还有些羞耻之心,不敢从大门入,而今天有些个腐化分子,寻欢作乐怕是连便门都不肯走的,他们坐着公家的车,回来还拿着条子到公款报销……这真是祸国之苗,不除治如何得了?

月亮出来了,月光很亮,月光,灯光与水光融在一起,秦淮河似一条光的河流,我们的小船迎着光行走,箭儿一般,前边是静的光,后边是动的光,闪闪烁烁的河水中,仿佛有无数只眼睛,不知是今人看着古人,还是古人看着今人?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13、那一年的六月,从杭州返回时,趁着闲暇,几个人顺道到了南京,品尝完夫子庙的精美小吃后,踏着月色,游了一趟秦淮河。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先生的一声嘶鸣,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六朝凝梦一下子惊醒开来,有的只是沧桑流水,被时间一点一点的消磨,空蒙成无数的昨日。山围故国,潮打空城,时光荏苒,铁链千寻,见证着石头城的兴衰。

走过江南贡院,回想千百年来,有无数的学子,将生命禁锢其中,青丝揉成白发,心力沛而衰微,一同上演过多少悲喜交加的功名追寻曲!而在贡院的不远处,就是千古秦淮。一条笮笮的河流,情深深,雨蒙蒙,曾让多少商贾士子、达官贵人沉沦其中。一边是孔孟之道,一边是温柔之乡,绝大的反差,不知讥讽的是谁?

今夜总算如愿,在跌宕中,登上了昨日的旧船。

沿着文德桥出发,坐上画舫,六月的金陵,弯月如钩,柔风款款,白昼的暑热,被凉街夜色冲淡。清歌荡漾,碧流淙淙,一点飞花,一圈涟漪,想当然是六朝旖丽的梦。两岸边,全是江南典型的古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在柔和的灯光下,若隐若现,幻化出明清的烟月,唐宋的风光。导游小姐吟唱的江南小曲,吴侬软语,如早莺呢喃,颇是销魂。随着画舫凌波,桨声灯影,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这些曾经在古诗文中见过的字眼,熠熠生辉于眼前。“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在小学时就能背诵的唐诗绝句,一字一如珠地从心坎上溅了出来,真是时世沧桑,往事如风啊!而在夜幕下,灯火阑珊处,除了彩灯耀眼以外,全然没有那笙歌扇舞的璀璨。这昔日金陵古都最繁华的地带,此刻在忽暗忽明中,竟有些清寂,丝毫不见古诗文中的喧嚣。那些古往今来的才子英雄,美人顾盼,被一江涟漪,皓皓月华荡涤得一览无余。随着导游小姐精彩纷呈的介绍,秦淮八艳的卓约风姿,像影片一样,让我们一下子穿越其中: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绮窗丝幛,隔岸珠帘,轻歌曼舞,迤逦江南,充斥繁庶秦淮。迷茫之处,一江脂粉,金镜楼台,丝竹穿空,不绝入耳。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拨开历史的烟雾,想起那晚明烟雨朦胧的三月,华灯初上,柳色抽新,倾国倾城的陈圆圆,艳艳风尘的董小宛,侠肝义胆的李香君,侠骨芳心的顾眉生,灵秀多才的马湘兰,风骨嶒峻的柳如是,红泪沾衣的寇白门,长斋绣佛的卞玉京,这些鲜活的生命,在灯影摇红中,在乱世的风尘里,曾经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红尘绝唱。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红尘浪荡,注定着红颜薄命;家国兴亡,自然少不了血腥杀戮。一个朝代的更替,有卖国求荣的贪官,有舍生取义的志士,有烈烈风华的风尘女,有浅斟低唱的遗少男,共同为动乱的时代,抹上几分萧瑟和苍凉。

谁的眉眼温暖了帝王的薄寒?谁的素手痴情了卿相的酒盏?谁的落红滋润了才子的秋怨?谁的风骚凉透了嫉俗的红颜?谁的芳尘又逶迤出河山的刀尖?!

啊,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依稀可辨的风雨云烟,在岁月的长河中,温暖曾经温暖的,落寞曾经落寞的,婉转曾经婉转的,缠绵曾经缠绵的,哀怜曾经哀怜的,应一句余秋雨先生的书名,就叫:

“千年一叹”!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14、秦淮河是南京的象征,带着六朝金陵的香艳与繁华,随着幽幽歌声和翩翩舞裙一起在古城中缓缓流淌,于风流艳丽的缠绵中蕴含着伤感苍凉的爱恨,一面是十里秦淮,写满了奢华与醉生梦死,一面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故事里曾经有过许多风华绝代的女子在秦淮河畔支起鼓瑟,奏响弦箫,管弦颤动的靡靡之音一直风靡着,伴随着一个个压着艳香的夜在指尖流转,在裙下飘舞,人们称她们作歌妓。她们背着沉甸甸的名字沉甸甸地走了几千年,忍受着生命被冷落和歧视的孤苦,然而这样一个个看似柔弱的生命却压着柔韧的气节,缀满生命凝重的气息。

在秦淮河畔笼罩着浓浓的脂粉气中,流传最广的大约莫过于李香君血洒桃花扇的故事了,带着风尘女子的刚烈与不屈刺破了风花雪月、暗香浮动的奢靡天空,足以让那些在明末的风雨飘扬中微醉着高谈报国忠君,国破后却迫不及待剃了青光顶走进大清科举场的士大夫们汗颜不已,正如“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样的句子居然也是出自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子之手一样。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描写秦淮河的这几句诗可谓千古流传,但我却始终对其不以为然,“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堂堂七尺男儿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沉溺于声色犬马,在风月场中无穷无尽地举杯消愁、作歌寻欢,可是醉生梦死后,到了不得不面对国仇家恨之时,却只知迁怒于无辜的弱质女流,实在可笑。

然而,一切终究是久远的故事了,虽然会一次次地被人不停诉说,但也只能拂去它们上面岁月的烟尘,不致被轻易地遗忘,可是又有什么可以阻止悠悠时光一点点地淀积出沧桑的质感?

秦淮河涤漾着过去、流淌向未来,才子佳人的缠绵故事早已过去,我无力追寻,如今的它对于我来说只是怀念故乡和追忆往事的一个坐标。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15、是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当姜夔发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慨叹,当杜牧仰天长问“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当刘禹锡悲叹“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时候,抒发的又何曾不是“物是人非”之感呢?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二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石头城》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1、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2、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3、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解说】
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於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www.61k.com)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著「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裏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不过,后来的诗人并不因此而搁笔,咏金陵的诗词还是层出不穷,只是很少能达到刘禹锡这首诗的水平罢了。

三 : 暗香·旧时月色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辛亥⑴之冬,余载雪诣⑵石湖。止既月⑶,授简索句⑷,且征新声⑸,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www.61k.com]工妓⑹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⑺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⑻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⑼,红萼⑽无言耿⑾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⑿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⑴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⑵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⑶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⑷简:纸。
⑸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⑹工伎:乐工、歌妓。隶习:学习。
⑺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⑻但怪得:惊异。
⑼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⑽红萼:指梅花。
⑾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⑿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赏析
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绵邈,意味隽永。

本文标题:淮水东边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00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