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发布时间:2018-01-01 所属栏目:寒食节来历

一 :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导语: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那么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呢?以下是小编搜集,欢迎阅读!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相传,那是在很早很早,早到了春秋时代,也许是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也许是白天突然乌云密布,但是,一定是什么天生异象。因为晋献公死了,好歹是个霸主,是一定不能悄悄地离开的,不带走一片云彩,必定是天地为之动容。可惜,历史没有说天地之间如何大战,只记载了晋国内乱,诸子争夺王位,公子重耳被赶出晋国,在外避难。先锋营首领介子推等大臣跟随重耳忠心耿耿,在国外流亡19年。最困苦的情况下,重耳流亡到卫国,饿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地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个精光,这才问从哪来的肉菜汤,旁边的大臣告诉是子推从大腿割下来的,重耳听了感动的泪如雨下。

(www.61k.com)

重耳归国成为晋国国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之后,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寒食节终于推而广之,扩展到全国各地,在岁时节日的演变过程中,寒食静静地融入了清明。[1]

但后人多所考证,寒食节禁火习俗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介子推割股的史实也存在争议。现今学界认为应是季春时要换新火。

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在当时是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扫墓、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寒食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html

二 : 清明、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寒食节的来历

,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猴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www.61k.com)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其实,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一书中已有暮春禁火的记录。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传说是一样的,表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心态。

三 :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www.61k.com]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四 : 民间寒食节的来历

民间寒食节的来历

刘 宴斌

清明节在广大农村地区又叫寒食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古有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谋害太子申生,后来太子申生被逼自杀。为了给奚齐登基扫除祸患,献公让宦者勃鞮去追杀自己最有才能的儿子——公子重耳。

重耳事先得到情报,爬墙而逃,但仍然被宦者履鞮追赶上,砍掉他的袖子。

后来,重耳逃到狄国,因为狄国是重耳外祖父的地盘,所以暂时的安稳下来。当然,重耳不是一个人逃出来的,跟随的还有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子推等人。

后来,重耳的弟弟晋惠公登上国君之位,依旧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继续派人前去追杀重耳。

一日,重耳正与狄国国君在渭水边打猎,忽然接到狐偃的报告(狐偃之父尚在晋国,与之报信),说惠公不放心重耳的存在,已遣寺人勃鞮来刺杀于他,而且限期三日内动身。

但事实上勃鞮第二天就出发了。

狐偃的的父亲在得到消息后,也顾不得写什么书信了,急忙从家人中找了个比刘翔稍微差一点的人,连夜跑到了狄国,催促重耳赶快出逃躲避。

重耳听后大吃一惊,他有点耳纳闷:为什么勃鞮这么急着杀死自己? 原来勃鞮先前已经刺杀过一次重耳,但没有成功。于是他料定重耳必定记恨于他。如果这次刺杀成功,不但可以得到惠公的赏赐,还可以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所以,他等不到三天之后,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就出发了。

于是,重耳等人也顾不得仔细收拾什么行李了,自己和狐偃驾车先走,其他人连车也不要了,就在后面紧紧追随。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跑了数里之后,重耳发现自己的财物总管——头须(人名)不见了。一问才知,那小子见势不妙,带着咱们的全部家当逃跑了,现不知去向。这个消息更让他吃惊,没钱怎么吃喝啊! 但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走一步说一步吧!

重耳离了翟境,一路穷苦之状,可以想象。

数日之后,众人来到了卫国,在这儿重耳吃了闭门羹。因为卫国国君认为,当今天下大乱,不光诸侯国多,而且流亡的诸侯公子也多,如果每个流亡公子都到我这儿,从我门口路过,要吃要喝,走的时候再拿点。他们又都是讲排场的人,我们国小力薄,奉养不起!

于是,重耳一行绕城而过。这时有人建议去路边的村镇去抢东西吃,但被重耳拒绝!就这样,一行人到了中午连早饭都没吃。

不久,众人发现有几名农夫在田边吃饭,重耳让狐偃向农夫要点吃得。农夫戏笑他们,堂堂男子汉,竟然开口讨食吃,随手拿了个土块给重耳吃。重耳又恨又气,拿起马鞭就要打他,被狐偃急忙拦了下来。

一行人又走了十多里地,后面的人渐渐累的没有了力气,走不动了。重耳虽说在车上,但也是一天没有吃喝,同样是又饿又困。

没办法,没有吃得,就先休息一下吧,于是,重耳依着狐偃弟弟狐毛的膝盖躺了下来。这时狐 毛对重耳说,后面还有赵衰背着小饭壶呢。

旁边一人苦笑道,那些东西还不够赵衰自己吃的呢,等他来了,肯定没了。众人此时为了生计,只好去挖野菜来充饥。

自然,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重耳无论如何也是吃不下得。勉强吃牛宝宝日记本了一口,还全都吐了出来。

正在他绝望之际,忽然闻到一股肉香味,他抬起沉重的头,猛然看见见介子推捧一盂肉汤来献。一时间重耳也顾不得询问了,张口就喝。 喝完之后,他很好奇地问介子推,这么美味的肉汤,你是从那儿弄到的啊?

介子推说道,那是他大腿上的肉。

重耳听后先是一愣,而后煞是感动,但一时又无法回报他。介子推又说了一句话,我什么回报也不要,只希望你能早点回到晋国当上国君!

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得以回国。在回国的途中,有随从之人暗示重耳,要其回国后给自己高官厚禄,逼得重耳当下发下重誓。

介子推是一个老实人,洁身自好,耻于与此人为伍。于是,在重耳登基称君之后,就推病回家,亲自耕织于郊外,以奉养自己的老母。 登基之后的重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很快,晋文公便下令封赏曾经追随自己漂泊流浪的臣子们。也许是人员太多,也许是国事太忙,到了最后,所有的人大小都有封赏,唯独缺少介子推一人。

这时,介子推有个叫解张的邻居,见介子推没有受到赏赐,很是替他不平。而又看见都城的城门上悬挂着一副条幅,上面写着晋文公的诏书,上面写道,如若有遗漏没有受到封赏得,可自行进宫讲述功劳,一边给与赏赐。

解张以为介子推不知道这件事,就特地到他家告诉了介子推这一消息。 介子推对着解张只是轻轻地笑了笑,一句话也没有说。说来也巧,介子推的老母亲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解张的话后,就走出来对介子推说道:“你跟随君主流浪、效命十九年,又曾亲自割下自己的肉来给他吃,功劳是那么的大,现在到了受封赏得时候了,你怎么不向君主汇报呢?!只要你说出来,君主肯定会赏赐很多米面,足够我们年俩用的,也省的你费力耕织那么辛苦!”介子推俯首对母亲说道:“我之所以追随君主,

是因为他在先君九个儿子中是最贤能的,他能继承君位,本来就是上天的意思。可是,等到君主入国之时,有些人居功自傲,自以为所有的功劳都是自己的,一点也不把君主放在眼里,我耻于与他们在一起!我就是一辈子在野外耕织,也不会贪说上天之功为己功!”

虽是这样,老母还是劝介子推进宫见见君主重耳,至少应该让他记得自己的割肉之功。

介子推笑了笑对母亲说道:“孩儿既然无求于君主,那么见不见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其母听后,见他无致仕之心,便建议他母子二人隐居在深山之中,永不面世。介子推大喜,因为这正是他向往已久得归宿。

于是,介子推收拾好衣物用品,便背着母亲进入了绵山之中,在山中建起了茅庐,准备母子二人老死与山中!

众邻居之中,只有解张知道他母子二人的去向。

为替介子推抱不平,解张在深夜之中写了一首诗悬挂于城门之上。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文公便得到了这首诗:

有龙矫矫,悲夫其所;

数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

龙返于渊,安其壤土。

数蛇入穴,皆有宁字;

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文公读毕,大惊,猛然间脑海中浮出了介子推的模样。于是,他立马让人去城外查找介子推的住处,一定要把他带好文章回来。但来人回话说,介子推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住处,现在下落不明。

得知这一消息,文公很是内疚,他认为介子推一定是因为怨恨自己才和老母离家出走的。

于是文公把他以前的所有邻居都抓了起来,并且发话说,如果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能够说出介子推的下落,那么他将和介子推一并封官。 本来解张就为介子推不平,现见君主一心悔过,也没有伤害大家的意思。就上前说,那首诗是他自己写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提醒一下君主您,不要忘记介子推的功劳。介子推因为耻于求赏,背着自己的老母亲,现在正隐居于绵山之中。

文公当即封解张为下大夫,而且让他作为向导,命人驾车,自己亲自到绵山中去访求介子推。但见高大的绵山峰峦叠叠,草树萋萋;流水潺潺,行云片片;林鸟群噪,山谷应声,众人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寻到介子推的踪迹。正好此时路过一农夫,文公从农夫口中得知,数日前确实有人看见一汉子背着一个老太 太,在这山中休息喝水,但这之后的去向,却不得而知。

文公次来,抱着必得介子推的愿望,于是,他让所有的人都下车,满山遍野的搜寻,但数日过后,依然没有介子推的下落。这时,文公面带悔色地对解张说道:“介子推一定恨我很深吧,不然,为什么到现在都还不出来?我听说他很孝顺他的母亲,假如我让人放火烧山,他就是为了他的母亲,也一定会出来的!”

文公的想法是对的,在其他人身上也许能够行得通,但对于介子推母子,只能用恩泽去感化,用强制性手段的结果,只能是让他更加死心,最终结局只能是玉石俱焚!

于是,文公让军士们在山前山后放起了数起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延绵好几里地,三天后才最终熄灭。但直到最后,文公依然没有看到自己想要见的那一情景。

后来,文公让人再次搜山,终于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面,发现了已经死去的紧紧相拥的母子二人。

文公见后,很是后悔,但事情已经发生,一切将不能够改变。痛哭之后,文公命众人把介子推母子埋葬于绵山之中,军士抬尸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让人在山中建起祠堂来祭祀怀念他。让整个绵山的百姓来管理祠堂,每年的这一天都来祭祀他。然后,又改绵山为介山,以来怀念介子推。

后来,因为介子推母子死于大火之中,不光介山周围,就连整个晋国之人都被介子推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每逢烧山之日,国人都不忍点火,为介子推而吃寒食(凉食)一个月,后来慢慢减少为三天。而这一纪念行为也随着中华民族的统一与文化的交流,传遍到全国各地,深入人心! 后来,每逢寒食节,家家门 上插柳枝,以招子推之魂。或设野祭,焚纸钱,都是为了子推。现在,随着时间的转变,人们祭祀的一般都是自己的亲人。

北京无忧论文网http://www.61k.com提供

五 : 图说:寒食节的美食┃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美食,你知道多少?清明马上到啦!清明节前一二天,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你知道吗?相传,春秋时晋文公焚山求介之推出山,之推抱树而死。文公令在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节以饮食习俗得名,与美食密不可分:青团子、乌稔饭、清明螺……你都吃过吗?



















人民日报
本文标题: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的来历故事分享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15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