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印象刹马镇-什刹海印象

发布时间:2017-12-17 所属栏目:北京印象小区

一 : 什刹海印象

去什刹海,匆匆的,在我只是一个浅浅的印象。很想再凑个机会,再走近她亲近她,和她一起享受时光的流淌,细细品读她那绝色的秀美,那湾沧桑岁月积淀的绿,那碧玉般的绿蕴积着的岁月沧桑之美。

什刹海,是前海、后海、西海相连的一片水域,与前三海相对应,俗称后三海。她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一湾碧玉般的湖,荡漾在皇家御园北海的北面,波光粼粼,亲近着北海,是那些依靠着皇家的那些臣民们的“大海”,她虽然是湖,但在那些不愿或不能离开北京这天子脚下的人们心中,这湖比海还大。

环湖高大的垂柳婆娑着水岸,迤逦水岸的碧莲映着明澈的日光,圣洁的白莲花跳跃闪现,别样红的映日荷花娇艳欲滴。很想落日洒金的湖光中,银锭桥上,远眺晚霞辉映下的,连绵的苍翠西山。难怪古人描绘她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神韵,宛若江南。

春的海子,是明媚动人的,春风轻抚,杨柳吐绿,柔软明丽的阳光,温暖着初溶的湖面,宛若西湖的明媚。

夏的海子,是爽朗明丽的,杨柳婆娑,碧荷田田,芙蓉出水,阳光明澈直泻,水面洒满那散碎银子,熠熠闪闪。秦淮,那窄窄的水波暗暗的,倒映着白墙灰瓦叠脊错落的秦淮,有什刹海这明朗绚丽撩人的湖光吗?秦淮,是缺少北方这种爽朗的性格的,秦淮,有的是一种暗暗清澄的水波里,映出的柔美,和夜的灯红酒绿,和夜的水上琴弦,歌声中的灯影,前海、后海水畔的酒吧里,不也飘荡着悠扬的弦歌么,湖面上的灯影里,湛湛的水波里,不也映着画舫么,夜色也给予了她柔美的性情。

秋的海子,是明丽清朗的,什刹海的水域不及洞庭之阔,虽共秋之物色、水色明丽清朗之神韵,但秋之水波漾涌之象,秋荷之枯美,秋色之静美诗意,因洞庭的远阔荒凉和萧杀,什刹海却出洞庭之上。(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什刹海美,什刹海为中轴线的老北京城,更富有老北京的韵味美,这老北京的韵味,连着红墙内金碧辉煌的宫殿,飘荡在北京灰墙灰瓦的胡同里,胡同里灰墙灰瓦的四合院里。北京的胡同窄窄的,深深的,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网织成一座老北京城。时光载着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流过每条胡同,流过胡同深处的每个老北京四合院。老北京人以胡同和四合院的生活为荣,毕竟是在天子脚下,他们的祖辈们或许有一官半职,甚至是宰相,所以至今还荣耀着,不肯离开。但很少几乎没有听说住在这里的,享受着四合院美好生活的人,是有大出息的。胡同和四合院讲述老北京人的故事和老北京人的生活,传承着北京古老的文化和沧桑历史。你可以坐他们的三轮车或骑辆自行车,穿游胡同之中,体会感受北京胡同文化和她与生俱来的纯粹的民俗美。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银锭桥北的烟袋斜街,鼓楼南几十米大街路西,烟袋斜街东口就到了,进入斜街东口一路斜向西北,烟袋斜街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清末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袋更是烟民的嗜爱物件。这条街上的烟袋铺那时便兴旺起来,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生动形象的招引着烟民。那都已成过往。而现在,烟袋斜街的烟袋铺子很少了,而且铺子的字号也改叫如斜街烟斗之类了,铺子说明也改买烟斗了。整条斜街已成为北京的一条特色商业街,名声远播世界。斜街两边各种风格的小店林立,挤窄了青石板路,从有民族特色的老北京工艺礼品店“北京故事”、“中国好礼”,到“犄角旮旯”的小店,各路商品应有尽有,吹糖人的艺人和街头的音乐艺人,也给这条斜街增添着别样的色彩,就连那家台湾陶笛小店,也吹出了这斜街清越幽幽的笛韵。斜街中间,南边一家窄窄的小店台阶,吸引着张望的旅人,上面竟歪歪扭扭的书写着,“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我希望自己从来没有使用它”。我不由自主的踏进这家小店,这家有一个“一朵一果”诗意名字的小店,不仅售卖精美的本子和洒满诗意的各种老明信片,还给人存寄明信片,店面的墙上一层层一排排,放满了人家要存寄的明信片,那是一墙美丽的心愿,那是想寄存的美丽的心愿,那是想让美丽心愿和祝福在美丽的时间上开放的心愿。美好的情感是会传染的,就在那个当儿,我想着心爱的儿子,和他昨天传给我的喜讯,禁不住流着泪在明星片上写道:

我在北京的后海

距你遥远的北方

就着一朵一果的音乐

想着你传来的喜讯

我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我真的有点醉了

好像昆明的日光四溢在

这北京的烟袋斜街

我想让美丽在美丽的时间上开放

我想把花开美丽的幸福告诉所有的人

二 : 塔山镇印象记

塔山镇印象记

蔡 怀 森

去四川旅行,到了朋友的老家:三台县塔山镇。

三台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境内坝地连片,浅山矮丘,土地肥沃,林木繁茂。

塔山镇距县城40多公里,离绵阳市有30多公里,是典型的乡间小镇。如今城镇的建筑风格是千城一面,塔山镇亦是如此,几条街道,沿街多排列的二,三层楼房建筑,瓷砖贴面,铝合金窗户,底层商铺,一式卷帘门装置,上层居住。亦有些饭店,茶馆,休闲娱乐项目在楼上辟有经营场所。街道上从百货超市,农资农具到美容美发,从医院学校,移动电信到农行信用社,各色商贸服务一应俱全,小镇是附近乡村农户的商贸消费服务中心,也是镇民们居住生活,自我循环消费的场所。看出来,小镇还在不断扩张,一条新建的街道连向公路,新的居民商户不断出现。街道还配有保洁人员,街面显得干净,整洁。

清晨的菜场,附近农户带来各种瓜果菜蔬,临街的肉案上,整片新鲜的猪肉,看着有三,四指宽的肥膘就知道这是农家自养的肥猪。每到逢场赶集的日子,小镇的几条街上,人群摩肩接踵,颇为热闹。(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三台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人口大县,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经济建设大潮中出现的“川军”,就有这里乡亲们的身影,他们背着铺盖,离开家乡的土地和妻儿老小,用辛勤劳动的汗水,造就了沿海地区的高楼大厦和繁华,是他们让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让JDP节节攀升,政府和老板们笑逐颜开,还让昔日和他们一样,在城市周边靠土地为生,现在变为城中村的居民们陡然有了千万家产,靠出租房屋给前来谋生的打工者,成了“利用资产创造财富”的富有一族。

如今,第一代打工者们用带回家乡的辛苦钱盖起了新房,让孩子读了书,第二代打工者,条件稍好的则用积攒的钱在镇上置办新屋,或可开店经商。镇上条件好些的则在县,市城内购房安居,向城里人靠拢,县,市有些地位实力的则培养子女去省城读书工作,理想着在省城置房定居。省城的大户们当然要谋划着让子女去美国,加拿大留洋,憧憬着退下来后,去自由世界领略异域风光。如此一来,人们原本普通的生活消费以百元计,添置家什以千元计,修房造屋万元计,镇上买房要十几万,县,市购房需几十万,在省城有房则要百万以上了。就是这样好似自发形成的追求,造就了JDP的神话,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了经济倍增的繁荣,政府乐了,开发商笑了,这一现象不能不说是经济史上的奇观。难怪高层一直把城镇化建设当成了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法宝。

翻看历史,也就近百年以前吧,乡间农耕,大凡经商为官者,功成名就,积攒了钱财,多回乡购田置地,起房造屋,北建深宅大院,南修厅堂园林,奠祖宗基业,风光乡里,守田园,享富贵,安居乐业。究竟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人们开始对土地,对农耕,对农民,农村户口感觉不爽而千方百计追求摆脱的,还没见到有专家学者们较为系统的论述,倒是引导人们对城市,对居民户口的关注和城镇化建设的提法在不断升温。

政策引导和号召,在过去的年代里也有过一些现象,想当年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要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去的和没去的结果如何,都还历历在目,如今让农民放弃土地,到城镇当居民去,还成了潮流,是否值得考虑。

月有阴晴园缺,四季有冬夏之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天遇有寒流袭来,政府养不了那么多体制内的居民,企业主们关了门,开发商们停了工,大量的城镇新居民们一旦失去了工作,没了饭碗怎么办,高楼大厦不当饭吃,广场不能种粮,几室几厅的住宅也不能充饥。到那时,会不会出现守着几亩坝地,几片柑橘园的农民,身份不再卑微了呢。但愿是杞人忧天,说笑而已吧。

中午时分,小镇的饭店热闹起来了,临街的饭馆楼上楼下都已满座,操持生意和掌勺的大厨显然是一对年青小夫妻,一间朝街的厨灶间,炉火正旺,案台上半盆切好的肥膘肉片,有火柴盒大小,肥膘占三分之二,只见大厨在旺火上手把炒瓢,先用勺子向锅里舀进香油,顿时锅中油烟气上冒,随即将半盆肉片倒入锅中,只听一阵吱吱爆响,大厨双手不停,一边晃动炒瓢,一边用手中长勺在灶旁案台上摆放的大大小小存放各种调料的盆罐中,先舀红油(一种制作的辣油)少许浇入,接连又添上葱花,姜丝,辣酱,豆豉,还用勺子在存放花椒的小罐里沾上少许入锅搅动两下,再倒进洗净切好的尖辣椒,一番搅拌,再加上盐和味精,旺火上潇洒的颠一下炒瓢,离火,起锅,倒入准备好的盘中。一份香辣,微麻,鲜嫩可口纯川中风味的辣椒肉片便做好了。

朋友开了瓶绵竹大曲。品尝了刚炒好的青椒肉片,只感觉开胃诱人的麻辣中,肉片鲜美肥嫩,软糯香浓。品尝了正宗的川中口味,还让我找回了多年没什么感觉的肉味。这是真正的农家饲养的土猪肉。

午后的小镇平静了许多,人们在茶室里摆龙门阵,在麻将桌上休闲娱乐。小镇居民以年长者居多,年轻人则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小镇没有大富大贵,权贵人家多集聚在大城市。灯红酒绿亦不属于小镇,小镇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小镇是安逸祥和的。小镇人也应该是幸福的。

2012年 12月 28日

三 : 小镇印象

昨天和今天,我没有看到时间

更换了底色,即使是春天

我也没有看到春花烂漫

为你带来笑容,你是一个踽踽独行的

老者,打着补丁的思想

从你的右手滑落,掉进小镇历史的小河(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你的眼睛中,有一片雾霾

你告诉我那是营养不良,低血糖

使你的时代摇摇晃晃

小镇的身躯越来越小

五谷杂粮,伴着街道上空

纵横交错的线路,你的胃部经常会

痉挛,老年斑,被夕阳镂刻

狭小的街道,被互联网阻塞

年轻的面孔,在节日按摩着你的

心脏,让城市的血液流进

你的血管,你也想跳着广场舞

让低缓的节奏动起来,欢快的旋律

压迫着你的过去,咳出岁月的痛

想你的时候,你会很近

走进你,又有一种隔膜

一个合着盐韵长大的小镇

我的思念是你怀抱中的炊烟

想象阳光灿烂里的向上

不要拧成风雨中的S

艰难地诉说,那种因果

四 : 河南印象(三)古刹少林

千年古刹少林寺,是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少林少林,名震天下。为其扬名的,多半是少林功夫吧?

传说中的少林和尚,个个身怀绝技,却又深藏不露。少林寺内,身着青灰色僧服的和尚随处可见,他们或举重若轻,或辗转腾挪,向游人展示着少林功夫。不少游客与他们合影留念,他们欣然应允,极力配合。寺内更有一露天巨型舞台,和尚们身着金黄的华服,向台下伸长颈子的八方游客,展示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真是时代不同了,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和尚们的拳脚功夫张扬外露,众所瞩目,是为了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吗?

许是假期的缘故,少林寺内游客如织。寺门入口处,人挤人,人挨人,亦步亦趋、步步金莲地挪动,终于进了大门。大门内古树荫庇,遮天蔽日。三株历经千年沧桑的银杏树,平添了寺庙的历史厚重感。其中兩株相依相偎,开花结果,又名夫妻树。另一株倚天独立,直插云霄,与夫妻树形成对望。它们也是一个家吗?孩子离开父母,仗剑行走天涯?

寺内的佛像、碑文各有其渊源、出处。冯导一丝不苟地做着注解。寺内香火缭绕,消灾祈福的人自动排起了长队,等待高僧的点化。生老病死、各种人间琐事纠结着人们,一柱香火,就是一份寄托,也许就此洗却愁肠,了无牵挂?也许就此挣脱羁绊,勇往直前?

走出寺门,行走在林荫道上,路边有卖饮食的摊点。儿子饿了,买了一个圆形的鸡蛋面饼,充其量一元五角的饼,居然要五元钱。在景点卖票处,只卖三元呢。儿子边吃边说。再往里走,同样的饼,价格已上升到令人咋舌的十元一张。入寺前,冯导曾提醒我们带足水源,说少林寺内的矿泉水要五元一瓶,看来确非虚言。冯导解释说,摊主也没有办法,他们一年要上交80万元的费用,不提高价钱,收不回成本啊。

寺内还能见到不少穿和尚服的摊主,推销着各自的商品。冯导说,这些都是假和尚,我问冯导怎么知道,冯导微笑不语。(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冯导说,少林寺一年有一亿多的收入,上交国家七成,寺里保留三成。丰厚的收入使得这里的和尚们可以饮酒吃肉,还可以领不菲的工资。如今好多人都趋之若鹜,想做和尚。但和尚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要经过重重考试。据说还要大学文凭呢。

与时俱进!少林功夫、少林和尚也跻身其中了啊。曾是佛教禅宗先驱的千年古刹少林寺,竟成了粉墨登场的商业大舞台。世事之更迭,真是叫人始料不及啊。

五 : 小镇印象

小镇的印象在淅淅历历的春雨中弥散且渐渐清晰起来。

小镇不大,潜伏在川东北的群山翠绿中,依靠着后河的柔臂。

镇东首是东门。东门无门,有一条主街,三条小巷。主街长不过七八米。街头有一座木桥卧波,街中都铺着淡灰色的石板。每块石板宽约五六十厘米,长约一米,这样的石板平铺三块,纵向串接曲曲折折的伸向街的尽头。尽头是一吊脚木板房,檐角有一串斜挑的布旗,写有行文"太平客栈"。随着岁月的流失,街中靠边的青石板上烙上了车辙浅浅歪歪的印迹。烟雨中,石板小道犹如清清溪流中洗濯的丝缎在随着水的流动而跳跃,中间的一块则光滑如石砥,起伏若微波,明晃如铜镜。

出东门木桥,过东山观,登上天马山顶,便见一七层砖木古塔,名"文星塔",木梯已毁,塔身黑白相间,呈正六角形,顶有一红漆葫芦,塔干身上有一小松傲立。塔中砖文有揩字光绪十二年。有古诗云"一塔耸云霄"。

小时,我常在东门闲逛,看街檐圆木柱下的方形石墩上雕刻的简约刚猛的飞龙,瞧房檐柱头上的滴滴欲坠的金瓜如意,摸窗棱间凸现的寿桃蝙蝠。各色商铺和各家房檐上的雕梁画柱总让我流连忘返。

过东门,直穿过红卫路,便是北门。北门紧靠铧头嘴。铧头嘴街道状如梨地的铧头,呈三角形,与前面的东门红卫路连接起来,恰如一支硕长的箭。这里很是热闹的地方,印象中,竹篾器具舒坦的或端坐于檐下或斜依在壁板;各种小吃或冒着清香于杯沿碗壁或热气萦绕于屋梁窗棱;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蹿出小贩们奇长的吆喝;琳琅满目的货物前飞出商客们爽朗的笑声……(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铧头嘴的边上是二重岩。二重岩的险峻随汉渝路的贯通已无大险可寻。路边刀劈的半壁高耸,依旧让人心悸。岩边是一排吊脚木屋,几棵参天的皂角树怡然自得的散居其间,葱茏的绿叶,斑驳的红漆。黝黑的房顶,和着岩下哗哗流淌的翠绿,从容其间的渔者,让亲赖她们的人怀疑到了桃源境内。

要是碰上小雨,小镇便笼罩在一场飘渺的烟雨中。这时节,我常常去到东门,穿过一条曲折幽静的小巷,来到一个叫关庙坝的地方徜徉。关庙坝背靠南街围成一四合院,院方五六丈,四壁皆木,窗棱门楣上雕绘如意吉祥。院东临小河,河水清浅见底,河上有一座古廊桥。我沉思于廊桥,常寻觅着古镇岁月的变迁。廊桥正梁上绘有飞龙。憎目舞爪,"绥定""嘉庆"几字经历岁月的磨砺仍显富贵之态。桥两端各有一斗拱支撑。其顶上正中有南天门装饰,红漆斑驳。廊桥修建何时,已无从考证端坐在廊桥一侧的横木上,听桥下潺潺流水,观游鱼疾停飞动,听风生水起,回味关帝典故,遐想庙会的盛况,推敲"太平"小镇背后的的安邦之意,神猜"文星"塔名以外的思贤之心,亦怀廊桥之美。

而今的小镇,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商铺林立,大道平坦,灯光璀璨,正努力彰显着小镇的文明气息。要搜寻小镇五百年的历史,人们只能置身于寂寞的文星塔前追味残存的只言片语,记忆里的"红卫路""翻身街"也只能从那些经历激情岁月的老人口中去感慨,或者,从某处残碑断石上去遐思吧。

登上天马山云梯,可驻足览胜。文星塔涣然一新。而古色古香的小镇印迹已随风逝。伫立在寂寞的文星塔前,我不仅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一株枣树来……

本文标题:印象刹马镇-什刹海印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609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