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近代四川军阀之概述
陈学林
(一)总绪篇
★军阀派系的由来
近代四川军阀的出现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与产物。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中央政权统而不一,各地军阀割据势力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口大省的四川,可谓是派系林立,混战不断。清末创建新军,曾在成都北较场先后办了不少军事学校。川督岑春煊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川督锡良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了四川陆军小学堂;川督赵尔巽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川督尹昌衡在此开办了陆军军官学堂;民国8年(1919年)及民国13年(1924年),川督熊克武、四川军务督理杨森均在此开办过陆军讲武堂。这些先后举办的军事学堂,在各个时期为四川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不少人就成为了四川各派系军阀的首脑人物与高级军事将领。清末民初,在反对清政府与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四川国民党势力与地方民众势力不断壮大发展,与军事学堂学生军的力量,呈犬牙交错之态势,由此滋生了众多的军阀派系。考四川各军阀派系的人员主要源来有三:其一各军校师生,其二同盟会与国民党人,其三地方袍哥民军。依出现的先后,四川大军阀派系记有:武备系、国民党系(实业系与九人团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
★军阀派系的关系
近代四川军阀派系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纷纷拉帮结派,外连强援,或以同学为名,或以团体为召,或以乡谊为号。各派军阀,在发展与相互竞斗中,却不惜师生相杀,同学互残,党内分离,弃忠孝信义为不顾。他们忽而狼狈为奸,忽而大打出手,一会是信誓旦旦,一会是貌合神离,彼此钩心斗角。清末民初,各派军阀势力是此消彼长,长期混战不停,几乎是年年大战不休小斗不息。
★军阀派系的终结
1932~933年二刘大战后,刘湘击败川中唯一的竞争对手刘文辉,当上了“四川王”,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的才告结束。1935年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机,率领参谋团入川后,为川军进行整编。抗战爆发后,川军编成为集团军出川抗战,为民族之战,前赴后继不惜牺牲,军阀派系中的军官系首脑李家钰将军就是最为杰出代表。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川军各部受制于蒋介石中央军,有些部队还被拉到前线,成为蒋家王朝的炮灰。至此,川军除刘文辉集团外,多数被蒋军消耗与渗透,其势大弱。大陆解放前夕,四川各派系军阀首脑人物纷纷率部起义,或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或遣送解散,到此,为祸四川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派系之争斗历史,最终结束。
★军阀混战清单
1.1913年四川讨袁之役:九人团熊克武VS武备系胡景伊与滇、黔军——九人团失败
2.1916年四川护国战争:滇黔川联军VS北洋军——滇黔军阀的控制四川
3.1917年刘罗之战与刘戴之:刘存厚武备系VS罗佩金滇军戴戡黔军——罗佩金战败戴戡身亡
4.1918年靖国战争:九人团熊克武川滇黔靖国联军VS武备系周道刚刘存厚——武备系衰落
5.1920年倒熊之战:实业团吕超川滇黔军VS九人团熊克武——实业团取得胜利
6.1920年靖川之战:九人团熊、武备系刘联合VS实业团吕超川滇黔军——实业团滇黔军被驱逐出川
7.1920年驱刘之战:九人团熊克武VS武备系刘存厚——刘存厚战败
8.1921年川鄂战争:速成系刘湘援鄂军VS吴佩孚直系军阀——双方议和订立川鄂停战分防条约
9.1922年四川一、二军之战:熊克武第一军VS刘湘杨森第二军——刘湘杨森战败
10.1923年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熊克武一军刘成勋三军赖心辉边防军VS邓锡侯第三师陈国栋第七师田颂尧二十一师——邓、陈、田部获胜
10.1924年四川讨贼之战:熊克武刘成勋赖心辉率一、三、边军与实业团吕超诸部和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VS刘湘杨森与鄂陕甘黔联军——讨贼之战失败九人团势力瓦解
11.1925年统一之战:杨森VS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陈洪范陈国栋——杨森连战告捷
12.1925年倒杨之战:袁祖铭邓锡侯刘湘川黔联军VS杨森——杨森败逃出川
13.1926年驱袁战争:刘湘杨森川军VS袁祖铭黔军——袁离川返黔
14.1927年武汉之战:杨森川军VS武汉国民政府革命军——杨森溃败退回万县
15.1928年讨杨逮吴之战:刘湘赖心辉郭汝栋范绍曾吴行光VS杨森——杨森退往开江
16.1928年下川东之战: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同盟”VS刘湘——杨森罗泽洲溃败
17.1929年上川东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同盟军VS刘文辉——同盟军败北
18.1930年北道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VS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李家钰罗泽洲战败军官系衰落
19.1932年省门之战:刘文辉VS田颂尧——刘田双方达成休战协议
20.1933年毗河之战:刘文辉VS邓锡侯——保定系众多军官脱离刘文辉
21.1932~933年二刘大战:刘湘VS刘文辉——刘文辉退往汉源,四川军阀混战的终结
★军阀们的归宿
尹昌衡:1953年病故于大陆
胡景伊: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1950年病逝
周道刚:1953年病死于成都
刘存厚: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0年病逝
彭光烈:1956年病逝于成都
王陵基:1950年化装成军医只身外逃被捕,成为级别最高的国民党被押战犯(上将省主席),1964年12月28日获人民政府特赦。1967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
谢持:1939年病故
张培爵:1915年被袁世凯杀于天津,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公葬
夏之时: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枪决,1987年给其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颜德基:1951年以恶霸罪被枪决,1986年改判,不追究刑事责任
石青阳:1935年,病逝于上海,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公葬于南京紫金山
吕 超:1949年留居大陆,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在重庆病故
黄复生:1936年中风偏瘫,1948年病故
熊克武: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赏委,1970年病逝于北京
但懋辛: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1965年在成都病逝
喻培棣:1950年病逝于大陆
余际唐:建国后,四川省副省长,1964年病逝
刘湘:1938年,病死汉口
杨森:1977年,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在台湾病逝
潘文华:1949年彭县起义,1950年病逝
孙震:1985年卒于台北
鲜英:1968年,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北京逝世
王缵绪:1949年成都起义,1957年潜赴深圳企图越境,被逮捕关押,1960年病死于狱中
唐式遵:1950年在西康被解放军击毙
刘文辉:1949年在彭县起义,林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6年,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邓锡侯:1949年 在彭县起义,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在成都病逝
田颂尧:1949年参加彭县起义,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病逝于成都
陈国栋:1954年病逝于重庆
黄 隐:1949年在雅安、彭县通电起义,川西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因病逝世。
董宋珩:1949年在什邡起义,全国政协委员,1954病逝于北京
蓝尧衢:解放前夕由香港回国,1951年病逝于成都
青翰南:1967年病逝于双流
李家钰:1944年, 河南陕县秦家坡牺牲
罗泽洲:1950年,留成都吞服烟膏身亡
张俊夫:1930年,张俊夫病故
李宗肪:1954年,四川文史研究员,在成都病逝
陈 离:1977年,新中国湖北省副省长、中央农林部副部长,病逝
王铭章:1938年,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
赵渭宾:1938,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
余中英:1983年,四川省政协委员,病逝
冷寅东:1949年在成都宣布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在成都病逝
范绍曾:1949年率部在大竹起义,建国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体委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范为袍哥出身,不入派系。然,范为四川军阀中的风云人物,故录此。
(二)武备系
★武备系的由来
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了以“编练新军”中心的新政运动。全国各省编练新军日趋高涨,四川方面总督岑春煊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为准备训练新军的人员,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次年开始招收“四川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生。四川武备学堂是四川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堂,其毕业生分配到四川新军,渐渐成为川军中、上级军官。辛亥革命后,四川武备学堂出来的尹昌衡、胡景伊掌握了四川军政大权后,更进一步安置和重用武备生,以至武备生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同时,军中设有武备同学会以相联系。于是,在近代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支军阀派系——武备系形成了,前期首脑人物为尹昌衡和胡景伊,后期首脑人物为周道刚与刘存厚。
★武备系的建立
1911年,四川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在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推选立宪派蒲殿俊、罗伦为正副会长,各县保路同志会亦先后成立,很快发展至数十万人。清政府下令镇压,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同盟会会员乘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迫退位,在成都成立了蒲殿俊为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在重庆建立起张培爵任都督的蜀军政府。蒲殿俊的新政权极其软弱无能。12月8日,蒲殿俊和朱庆澜在东校场阅兵,突然军队哗变,蒲仓惶逃离成都,成都城中秩序大乱。这时,军政部长尹昌衡急忙脱身出城,驰往凤凰山找到第六十三标标统周骏和营长宋学杲。周、宋即率部入城平息混乱。平乱后,由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同时杀掉了赵尔丰。
为了巩固新政权,尹昌衡将军队扩编为三镇:即以原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宋学皋任统制;以同志军收编为第二镇,彭光烈任统制;以巡防军溃散部队收编为第三镇,孙兆鸾任统制;以援川军为第四镇,刘存厚为统制。
1912年大汉四川军政府与蜀军政府合并,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尹昌衡即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一师师长周骏,第二师师长彭光烈,第三师师长孙兆鸾,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尹昌衡任胡景伊川军军团长统辖川军五个师。不久,重庆镇抚总长夏之时辞职出国留学,胡景伊兼任镇抚总长。除熊克武外,尹昌衡、胡景伊与四个师长,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教官与毕业生或者关系密切的民军首领。这样,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的武备系建立,当时为川军中唯一的军阀派系。
★武备系的衰落
1913年袁世凯制造震惊国内的宋教仁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予以讨伐。此时,尹昌衡已经加入了国民党,袁世凯担心他也加入讨袁行列,便蓄意扶植共和党籍的胡景伊,而胡景伊也趁机投靠袁世凯。1913年6月,袁世凯正式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解除了尹昌衡的川督职务,任为川边经略使。二次革命后,尹昌衡遭到袁世凯构陷下狱,直至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出狱,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后归隐成都,以著书自娱,不问军政。
胡景伊出任四川都督后,秉承袁世凯的旨意,镇压四川的革命党人。首先,他企图编遣由国民党系组成的驻重庆的熊克武第五师。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西上讨胡。9月12日,重庆被占领,四川讨袁之役失败。胡景伊投靠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重庆起义,本以为可以稳坐川督的宝座。此时,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考虑到滇、黔两省会反对,于是特派自己的亲信陈宦于1915年3月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赴四川坐镇。而胡景伊则被调到北京,任参政院参政,授以将军府毅武将军,从此失势。1915年5月底,陈宦率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三混成旅入川,控制了全部川军及全省政务。川军武备系由此受到严重威胁与打击。
1916年1月,蔡锷将军率领的护国军经贵州毕节入川,进军神速。川军武备系首领刘存厚在纳溪宣布加入护国军,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军。5月22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和袁世凯断绝关系。陈后为川军及四川人民所迫,无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护国战争结束,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并且四川督军罗佩金奉行“弱川”的政策,压制川军。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刘罗之战爆发。4月24日,罗佩金战败退出成都,北京政府免去罗佩金四川督军职,由戴戡暂代。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刘存厚与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戴戡身亡。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道刚与刘存厚为武备系后期首脑人物。经此,川军武备系势力一度崛起。
周道刚出任四川督军不久,云南军阀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发动了靖国战争,率滇黔联军进攻四川。1917年12月3日,周道刚与四川查办使吴光新战败撤出重庆,周道刚率残部败走永川、资中,从此脱离军界。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在成都令川军第一、二、三师重新部署,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1918年 靖国之役后,武备系后期领军人物周道刚、刘存厚相继被逐出四川,武备系日渐没落。
★武备系的首脑
尹昌衡(1884—1953年)原名昌仪,学硕权,号太昭,彭县(今彭州市)人。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保送赴日本留学。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返川,任四川督练公所军事科长,后升任编译局总办,教练处会办,陆军小学堂总办。1911年11月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任军事部长。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相继逃遁。成都城内一片混乱,尹昌衡急率部队连夜入城,平定了叛乱。遂被成都军政各界会议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原川督赵尔丰交出四川政权后,仍率部驻在成都并暗中进行复辟活动,威胁着四川军政府,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赵尔丰,并在皇城内召开公审大会,将其斩首示众。1912年成、渝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同年7月,领兵西征,3个月平定康藏叛乱,改任川边经略使。后被袁世凯骗至北京,以“亏空公款”罪,处以9年徒刑。1916年袁世凯死后出狱,从此闲居。著有《止园文集》等。
胡景伊(1878—1950)字文澜,巴县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四川陆军武备学堂监学兼教习。辛亥革命后投靠袁世凯,1912年7月任护理四川都督,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兴师讨袁,他调军队镇压并在各地屠杀革命党人及讨袁军骨干300余人。1915年4月为袁世凯所迫交出军政大权。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受孔祥熙委托调查西康宁属矿产资源。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周道刚(1875—1953),字菶池,又名凤墀,双流人。少时求学省城书院及中西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派赴日本学习军事,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回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周道刚任四川武备学堂监学兼军事教习。次年,武备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任监学、教习,继任总办,并任陆军65标标统。宣统元年(1909年),代理陆军33混成协协统。因惩处士兵中同盟会会员的活动,引起士兵强烈不满。继而又秉承川督赵尔巽旨意,将士兵中革命党人伍安全处死,遭到士兵反对,被撤职。民国4年(1915)初,袁世凯派亲信陈宦督川。年底护国之役。次年7月蔡锷任四川督军,任命周为第1师师长。8月,蔡锷离职去日本治病,川省军政大权由滇军参谋长罗佩金总揽。罗截留川款数百万,又占领成都兵工厂,引起川军极度不满。6月3日,周道刚等邀集川军师长聚会成都,推刘存厚领衔,联名电北京政府,声讨罗氏。6月,北京派王人文为查办使。王抵重庆,商得熊克武同意,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在重庆宣誓就职后,拉拢川军,驱逐滇军,暗拒北军,导致北军、滇军、黔军、川军(熊克武第5师)四面围攻。周弃城逃走,结束军阀生涯。 民国14年(1925)春,杨森在全川发动统一之战,周道刚在成都以绅耆之名通电全国,呼吁罢兵息战,恢复和平。7月,刘湘击败杨森,邀集各军首领齐集成都,举行善后会议。周道刚以川军宿将身份,被刘湘推为会议副主席。民国30年(1941)3月,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月15日当选为川康建设期成会会员。次年7月,当选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3年(1944)10月,在"青年民主宪政促进会"发起的成都5大学12社团主办的"国是座谈会"上,周道刚以国民参政员身份出席发言,要求国民党取消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国34年(1945)4月,再次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6年(1947)夏,川西发生米荒,周因囤积居奇遭社会团体以"快邮代电"严厉谴责,1953年病死于成都。
刘存厚,字积之。四川简州(今简阳)人。清末举人。早年就读四川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军学校毕业。回国后,任南武备学堂堂长。参加光复云南。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援川滇军总参谋,率两个团进驻叙府、泸州和自贡盐场。滇军回师,四川军政府成立,所部改编为川军第四师,驻叙、泸一带。1912年后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重庆镇守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肇庆军务院抚军。1917年后任四川督军。1923年后任川陕边防督办兼四川陆军检阅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二十三军军长。1933年在四川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老百姓称他为"刘瘟牛"。后长期在原籍寓居。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云南光复记》、《护国川军战纪》、《蜀军志》等。
★四川武备学堂的主要教官与将领
顾藏。1903年任四川武备学堂总教习
杨芳毓,资阳县人。入四川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后留为教官。
王伯乔,又名王贞杰,自贡人。四川武备学堂教官。
张 毅(蓬山),湖北人。四川武备学堂任教。
彭家珍,金堂(现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早年四川武备学堂,1906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在日本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彭家珍任东三省天津兵站副馆长,代理标统之职。1912年彭家珍携带炸弹刺杀良弼,壮烈牺牲。
周 骏(吉珊),成都人一说金堂人。1908年任四川武备学堂监督。1909年任新军第十七镇管带、标统。1912年任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1913年任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6年任四川督理。
孙兆鸾。读布告时读“草管人命”、“马革里尸”,向人祝寿云:“人面寿星”,人称“白字将军”。四川陆军第三镇镇将。第三师师长孙兆鸾。
彭光烈,双流东升乡人,同盟会员,川军将领。1904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教官,加入同盟会。清廷组建新军,成都成立第十七镇,彭任十七镇第三十三混成协部队官、六十七标三营管带官,累升为十七镇五十八标标统(团长)。1912年为川军第二师师长。1914年去北京,任将军府将军。1918年返川,后又到北京,任川军刘存厚驻京代表。
陈德葵。四川武备学堂毕业。重庆将校学堂教育长。重庆将校学堂系刘伯承元帅就读的军校。
王陵基,字方舟,乐山人,1886年生。四川武备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四川陆军学堂副官、队官等。民国成立后,王陵基历任团长、师长、重庆卫戍司令、四川第五路剿匪总指挥、四川保安司令等。
(三)国民党实业团系
★国民党实业团的由来
实业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谢持为首的派别。 实业团原来是指四川同盟会内第一个小团体,成立于1909年,设机关于成都。谢持为负责人,计划以实业为根据,容纳更多党内同志,以待机而动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合并,成立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5年川省第一所省级师范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开办。是为今天四川大学的前身。实业团成员主要来自这两所学校学生以及四川教育界同盟会党人。骨干人物有谢持、张培爵、夏之时、颜德基、黄复生、卢师谛、吕超等。 清末民初,这批人投身军政界,成为长衫子军人,占据要津,从而形成了一支不可小瞧的军阀力量。
★国民党实业团的建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重庆地区同盟会首领杨庶堪(四川巴县人)、张培爵(四川隆昌人)、谢持(四川富顺人)联络新军军官夏之时、林绍泉、朱之洪等发动起义,建立起蜀军政府。张培爵出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杨庶堪谦为顾问。接着,蒲殿俊为军政府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的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不久军队哗变,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一时间,四川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政权。双方于1912年经过协议决定: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以成、渝两处都督分任正副都督;重庆为重镇,设镇抚府。这样,四川宣告统一,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重庆镇抚府以夏之时为镇抚总长。 国民党实业团系人员张培爵、夏之时等身居要津,形成与尹昌衡、胡景伊的武备系实力不相上下的军阀集团。
★国民党实业团的衰落
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四川国民党党员熊克武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下设民政部、军政部。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1916年熊克武在昆明组织四川招讨军,委任卢师谛为为参谋长,周官和为第一支队长,吕超为第二支队长。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委任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黄复生与卢师谛为四川国民军正、副总司令。此时,四川的国民党九人团系与实业团系为御强敌,还没有出现明显分化。
1918年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国民党势力主政四川,党内“九人团”和“实业团”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熊克武出任四川督军后,利用整编军队之机,对实业团石青阳、吕超、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部军民多所排挤,双方矛盾激化。另外,熊克武对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四川省长亦心感不满,熊、杨之间亦矛盾重重。
实业团遂与杨庶堪联合,拥杨倒熊。其时,谢持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内务部长、秘书长等职,对此亦有表示支持。1920年春,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3月,唐继尧下令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国军总司令职。5月,又任命吕超为四川靖国军总司令。5月下旬,吕超、石青阳等率部从绵阳、中江攻成都;滇军顾品珍、赵又新部从川南攻成都;黔军王文华部与实业团黄复生部在重庆、綦江一带攻熊系余际唐部。熊克武得刘湘等部的支持,与滇黔军及吕超等部展开连场激战,开始声势颇振,取得不少胜利。但到7月,熊部遭到全面反击,难以抵挡,熊克武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于7月10日率部离开成都,退往川北阆中进行整编。7月18日,吕超率军入成都,通电就任川军总司令,实业团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刘湘向熊克武建议,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熊克武表示同意,与刘存厚联络,刘亦应允。双方商定:在战事未决胜负之前,熊克武、刘存厚均不作四川督军,以刘湘为四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8月6日,刘存厚在汉中组织靖川军,自任总司令;率田颂尧、唐廷牧、张印本、赖心辉等部返川,熊、刘联合发动靖川之战。8月下旬,刘湘指挥各部由阆中向三台地区战略开进:刘存厚部及但懋辛的第一军为右方面军,经绵阳、罗江、沈阳、广汉向成都进攻;第二军为左方面军,经中江、金堂与右方面军会合,然后合攻成都。9月8日,川军攻占成都,熊克武、刘存厚两司令部相继入城。接着,川军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龙泉山展开决战。川军集结兵力八十一营,滇军及吕超部共六十三营,双方激战十二昼夜。9月21日,滇军战败。随即,川军发起追击战,昼夜强行军,连克简阳、资阳、隆昌等县。10月3日,川军咬住溃败的赵又新部,将其围困于泸州,赵又新被击毙,顾品珍和熊克武商定,准其回滇倒唐,滇军全部退出四川。10月上旬,刘湘指挥川军分三路直攻驻重庆的黔军。黔军抵抗,节节失败。10月15日,川军攻占重庆,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仓皇乘轮船只身逃往上海,残部由卢焘代总司令率领,逃回贵州。熊、刘联合发动的靖川之战,将滇、黔军全部赶出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
经此一战,国民党实业团的势力土崩瓦解。
★国民党实业团的主要成员
谢持(1876-1939),字慧生,又字铭三,后曾改作愚守,富顺县人。1899年,24岁时考中秀才。后,就读于泸州经纬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被清军搜捕。在此险境下,便同原川省“实业团”部分成员逃往陕西,去凤翔县开办牧场。1911年谢持在重庆和杨沧白、张培爵、朱之洪、夏之时等党人发动起义,建立了蜀军政府,张列五被推为都督,夏之时副之,谢持则出任总务处长。1911年12月2日,吴玉章赴重庆,主持军事裁判会,重庆蜀军政府与成都大汉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至次年4月完成合并事宜,谢持为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副处长,稍后被任为军政府参赞。1913年谢持以国会参议院议员身份,积极响应,同黄复生、宋教仁秘书周予觉等人密谋刺杀袁世凯,因谋事不周,被捕入狱。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重组中华革命党,恢复同盟会精神,再举革命,谢持被任命为总务部副部长兼四川主盟人,负责总部党务及经费开支。由于他刻苦勤勉,忠诚倍驾,深为孙中山所倚重。1917年张勋复辟,孙中山委谢持为元帅府参议及代秘书长。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谢持为党务主任(部长)。1921年,孙中山就任广东政府非常大总统,谢持任秘书长。 1925年谢持和张继、邹鲁、林森等召开“西山会议”,并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破坏国共关系。1939年病故。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重庆荣昌人。1903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熊克武等人密谋在成都起义,事泄失败后留蓉营救被捕同志。1909年应邀出任重庆府中学堂学监,与杨庶堪、黄复生、熊克武等人组织"乙辛学社",作为重庆同盟会支部的核心。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张培爵与各路革命党人密谋策划,参与领导了推翻清朝川东政权的武装起义。由于张培爵对重庆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他被革命党人推举为重庆蜀军政府都督。1912年3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时,到成都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改任四川民政长。同年10月,被解除实权,调往北京任"总统府高级顾问"。1915年,密谋讨伐袁世凯,严厉拒绝袁世凯的利诱,被杀于天津。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公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炮台街建立“张烈士培爵纪念碑”以纪念张培爵为建立民国立下的功绩。
夏之时(1887-1950),字亮工,四川合江人。早年留学日本东斌学校,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入四川新军,在第十七镇任排长。1911年11月领导四川新军一部在龙泉驿起义,后被推举为四川革命军总指挥、蜀军政府副都督。民国成立后辞职再赴日本留学,其间曾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讨袁。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就任靖国招讨军司令,在川南作战,1920年曾出任川西护法军总司令。 四川护法失败后退出军政界,隐居成都办学,1928年赴沪就医。1938年为躲避日军,返回合江,研究佛学及文物古玩,不问世事。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捕,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罪名被枪决。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宣布给其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卢师谛,事迹不详。1915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君主制度,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进行反袁斗争.并组织中华革命军,派革命党人到各省组织起义.据《民国川事纪要》记载,孙中山委任卢师谛为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并派吕超,石青阳,刘伯承等到宜宾,达县,忠县,丰都一带组织讨袁起义。1920年卢师谛与石青阳、颜德基、黄复生、吕超五部结成倒熊联盟。
颜德基(1886-1951年),名应纯,四川省开江县人。肆业于绥定府(今达县)通济学堂,后就读杭州蚕桑学校,不久,赴广州弁目学校习武,继往日本留学,毕业于明治大学,并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转移武汉。次年初,熊克武在上海组织蜀军,颜德基为义士团团长,先期入川。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颜德基为四川讨袁军学生队炸弹队队长,奉命扼守重庆青木关。1916年颜德基与县人傅晋卿、黄复生、魏宫九等购买枪支弹药,组成川东护国第一支队,颜为支队长。1918年初,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委颜为靖国军援陕第二路司令。同年12月,广州军政府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熊即整编川军,命颜为川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时颜德基已割据绥定、夔州、顺庆所属的十九县及潼川。1920年颜德基参加吕超与滇、黔军发动的倒熊之役。1923年投靠熊克武,委任为第十师师长。1930年,部队退往陕南安康,发生内讧,互相枪杀,部队瓦解。1946年,颜德基当选为四川省参议员,次年当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为川北区政协委员,1951年5月1日因恶霸罪被枪决。1986年8月3日改判,不追究刑事责任。
石青阳(1878年—1935年),名蕴光,巴县南彭乡人。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任同盟会重庆支部理事,倾其家产筹设蜀眉丝厂于巴县界石场,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机关和活动据点,并筹集革命经费。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兴兵讨袁,石青阳等积极响应,组成川东游击军,石自任司令,率部苦战于武胜、合川等地。1914年12月,袁世凯窃国称帝,云南都督蔡锷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时任中华革命军川东区司令的石青阳迅速组织中华革命军响应。1918年,石青阳被广州军政府授予陆军中将等职。1921年,石青阳受命为孙中山大本营参议。1921年冬,孙中山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派石青阳携贺龙回四川联络力量,策划四川讨贼事宜,就任川东边防军总司令。孙中山逝世后,石青阳背弃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追随“西山会议派”反共。1935年,石青阳病逝于上海。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公葬于南京紫金山。
吕 超,(1890-1952)字汉群,四川宜宾人。同盟会会员。曾经读过保定军校。任川军第五师师长。后反熊,自任川军总司令,兼任川滇黔联军副总司令,兵败后逃到广州。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长。吕超曾经发起恢复“四校同学会” (即北洋时代在北京成立的将弁、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保定等四校),以与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不久,被蒋介石解散。1945年辞国民政府参军长,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9年留居大陆,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7月20日在重庆病故。
黄复生(1883—1948),原名位堂,字明玉,易名树中,字理君,内江市隆昌县人。1904年毕业于泸州川南经纬学堂,后赴日本学习印刷。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四川主盟人兼《民报》经理。受孙中山派遣,从横滨梁慕光制造炸弹。1907年初,奉派回川组织革命活动,谋成都、泸州、永宁等地武装起义。亲自赴泸州、永宁策划,并约集党人在叙永研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身负重伤。痊愈后更名复生,躲避追捕逃上海走日本。1909年夏赴汉口设伏阻击端方未成,走北京谋刺载沣未遂,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出狱,赴天津组织"京津同盟会"。1911年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推为驻南京代表,后任参议院议员兼印铸局局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走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国战争时返川,川督罗佩金聘为顾问。1917年在川响应护法,组织四川国民军,被任命为总司令,不久改任四川靖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3月受孙中山命任代理四川省长,嗣改为川东道尹,靖国军援鄂第一路总司令。1922年后主持国民党四川党务兼渝关监督。1926年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西山会议派。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候补执行委员、立法委员等职,专办四川党务工作。1936年中风偏瘫。
近代四川军阀之概述(2)
(四)国民党系九人团
★九人团的由来
九人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熊克武为首的派别。成员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九人。20世纪初,中国第二次留学热潮兴起,为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熊克武九人早年均留学日本东京,因都是同学、同乡,过往甚密。在辛亥革命与捍卫民主与共和制的斗争中,九人如影形随形成派别,久而久之,遂被大家称为九人团。
★九人团的建立
1912年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川督尹昌衡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五师师长为熊克武。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熊克武任总司令,杨庶堪任民政部长,刘植藩任军政部长兼参谋长,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督中路之师。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讨袁军计划兵分三路,由第一支队取中路经永川、荣昌、隆昌,进取泸州;由第二支队扼守合川,防御北路;第三、第四支队防御南路,分拒滇、黔军。与此同时,袁世凯命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翙 、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派兵合攻重庆。川督胡景伊令驻泸州的第一师师长周骏发兵进攻重庆,由王陵基模范团及川军第二、第三师编组为一支队,由北路南下,由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编组一支队沿江东下。9月12日,黔军占领重庆,讨袁军或被杀,或逃亡,很快瓦解。四川讨袁之役失败。
1916年,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中路主力军经贵州毕节入川,国民党籍的川军将领熊克武、但懋辛等组织四川义军,配合护国军作战。 1917年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1918年熊克武任李蔚如为参谋长,但懋辛为第一师师长,喻培棣为第一旅旅长,余际唐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庆镇守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吴秉均为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刘光烈为政务厅长,以掌握四川的军、民、财大权。至此,国民党九人团形成。
1920年春,国民党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不久,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依刘湘之计,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表示同意,熊克武联络刘存厚,发动靖川之战。此战,熊克武将滇、黔军全部赶出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1921年驱刘之战,刘存厚遗留在四川的部队被熊克武各军收编。经此两役,国民党九人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九人团的衰落
1921年驱逐刘存厚之后,川军各将领在重庆召开善后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刘湘被推举为四川各军总司令。6月24日,刘湘又被四川省议会和川军各将领选为四川省省长。7月2日,刘湘在重庆通电就职,第二军军长由杨森代理。此时的第二军,下辖三个师、四个混成旅、两个独立旅,实力与熊克武不相上下。对刘湘实力的大增,仅控制第一军的熊克武深感威胁。1922年,第二军军长杨森突然提前进攻驻忠县和万县的第一军一主力。于是,四川一、二军之战爆发。成都各军组织省联军,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四川军总司令兼省长,推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指挥,决定进攻重庆,支援第一军。刘湘与杨森第二军大败。战后,第三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主持四川军政。
1922年10月,刘成勋在成都主持召开善后会议。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七师师长陈国栋自恃有功,要求升任军长,未获通过。1923年,一、三、边军与三、七师之战爆发。2月,邓锡侯、陈国栋挥师西上,围刘成勋于成都。后赖心辉边防军开到,邓、陈解围而退。一、三、边军推赖心辉为总指挥,率兵追击。邓、陈退至德阳,田颂尧率第二十一师支援。于是,形成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邓、陈、田退至潼关,得到老长官刘存厚奉吴佩孚令,带来大批军火补充,士气转旺,在黑虎寨坚守七天七夜,赖心辉久攻不下,师疲而退。邓、陈、田乘机追击,至绵江、中江一带双方呈胶着状。3月下旬,邓锡侯突发奇兵,间道偷袭成都,围熊克武、刘成勋于孤立无援的空城。这时,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率兵抵成都,双方协商,刘成勋等让成都与刘文辉,刘文辉网开一面,让刘成勋等部出城。3月30日,刘成勋通电辞职停战,率部撤离成都。4月2日,刘文辉入成都。4月5日,邓、陈、田部也开入成都。
就在四川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混战时,直系军阀吴佩孚为武力统一中国,乘机动员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兵分鄂、陕、甘、黔四路入川。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刘存厚等川军呼应,拥护刘湘出山,并推举他为四川善后督办。1923年,孙中山说服熊克武,与四川国民党实业团联合讨贼,双方表示同意。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省长,赖心辉为前敌总指挥,统率一、三、边军与石青阳、吕超、颜德基等部。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亦派兵入川助熊讨贼,形成南北大战。1924年四川讨贼之战中,杨森出奇兵直扑三台县熊克武总指挥部,熊克武缒 城逃脱。2月2日,熊克武通电辞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职。同日,杨森、刘湘围攻成都。2月8日,刘成勋通电辞去四川省长职。2月9日,成都被攻破,刘成勋率残部退往川南及康定地区。刘湘、袁祖铭率部紧追熊克武残部。3月,熊克武率四川讨贼军残部离川入贵州,辗转赴广州。孙中山发动的四川讨贼之战亦告失败。从此,第一军在四川势力瓦解。国民党九人团,由此衰落。
1924年,熊克武率部到达粤北,广东革命政府划连山、连县、阳山、乳源四县为其驻地。9月25日,熊克武率少数人员到广州。10月3日,蒋介石设计诱熊至其寓所,将熊及其军长、师长等拘捕。10月7日,蒋介石胁迫熊克武部龙光为川军抚慰使,前往连县收编部队。但是,川军各级指挥员以及三万官兵依然信任他们的总司令,愤怒地轰走了龙光,并公推汤子模为总指挥,全军火速撤出广东。1925年,蒋介石见收编不成,即派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和第三军围歼连、阳川军,将川军包围在连县境内,决意以武力逼迫熊部就范。川军有的被缴械,有的进入湖南。后来经桂军的阻击和赵恒惕的收编,熊部全部瓦解。
★九人团的成员
熊克武(1885—1970)字锦帆,生于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 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被选为总部评议员。不久因抗议日本政府迫害中国留学生提前回国。1907年任四川省同盟会主盟人,奉总部命返川开展武装斗争。他在重庆、泸州等地与朱之洪、谢奉琦、佘英见面,继又到成都与黄树中在草堂寺秘密集会讨论武装斗争,到会的有张培爵、黄金鳌、余切、陈伯珩、龙光等30余人。在四川各地联络革命党人,设立机关,发展同盟会员,积极组织起义,先后发动泸州起义、成都起义、广安起义、嘉定起义等,但每次都因事机泄露、叛徒出卖、众寡悬殊等而失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熊克武参加了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他领着喻培伦、但懋辛、秦炳、饶国梁等16人组成的小分队,炸开两广总督署后墙,冲进督署去捉总督张鸣歧,张早已闻风而逃匿,广州起义亦告失败。武昌起义爆发,上海的四川党人公推熊克武组织蜀军北伐。南京临时政府任命熊为蜀军北伐总司令。不久南北和议成,孙中山命熊克武率部返川。蜀军政府任命熊为蜀军第一师师长,驻重庆。 “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与杨庶堪成立讨袁军,熊克武被公推为四川讨袁总司令。讨袁失败,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队,化名陈颐丰逃到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后,熊克武立即参加。1915年参与蔡锷、唐继尧讨袁护国之役。护国战争胜利,委任熊克武为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后兼摄四川军、民两政。以后熊克武卷入四川军阀混战之中。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熊克武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军政府委任其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给熊克武:“望即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湖南赵恒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驱熊。为参加北伐,熊克武率三万之众到广东。蒋介石为夺其部,扣捕熊克武、余际唐等人于虎门炮台。在各方面舆论压力下,1927年,蒋介石被迫释放熊克武,熊克武仍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熊克武从此坚持反蒋。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亲笔写信给熊克武,企图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威望,希其召集旧部替蒋打仗,并以高位相许,熊克武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 抗战开始后,熊克武在重庆任国民党国防委员,对前方抗战提出了积极建议。1939年迁居成都,与朱叔痴编《四川民国党史》,同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候等商议,共同策划反蒋事宜。1949年7月1日,熊克武与刘文辉等联络各界人士,在成都组成“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熊克武任主任委员,积极进行反对蒋介石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王陵基的活动。12月,与刘文辉等策动川西起义。25日,由熊克武领衔的成都市内贴出布告,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全国解放后,熊克武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赏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
但懋辛 (1884—1965),字怒刚,荣县复兴乡方家冲人。自幼在其家自办的但氏私塾读书。1898年,熊克武从井研转但氏私堑就读。两人情投意台,结成终生好友。在私塾先生吴蜀筹的启迪下,逐渐蒙发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1903年,但松辛、熊克武同去日本东京东文学堂求学。1905年,遇到孙中山,亲临教海,懂得了救国就必须“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道理。8月19日由孙中山、黄兴介绍加人中国同盟会。20日,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评议会评议员。1906年,但懋辛被派回上海同盟会支部工作。1908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10年1月,同熊克武、吴玉章,井勿蔡、喻培伦等去香港学制炸药。1911年1月、同熊克武、喻培伦、蔡体平等再往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2月中旬,秘密运枪弹到香港,转运广州。4月27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参加广州起义,在黄兴指挥下,同熊克武、喻培伦等16人组成小分队攻打总督署后门,遇清兵阻击,小分队被冲散受伤被俘。后被押解回川。时重庆已独立,但获释,任蜀军政府参谋部长。1912年,蜀军政府编蜀军为第一师,熊克武任师长,但懋辛任参谋长、中路总指挥、川南总司令。3月,重庆、成都两地军政府合并,称四川军政府。原重庆军政府改为重庆镇抚府。蜀军第一师编为第五师。熊仍为师长,但懋辛任成都府知事兼四川团务总办。1913年,袁世凯窃国,孙中山、黄兴通电讨定,四川国民党人在重庆集会响应。8月4日,成立讨袁军,推克武为讨袁军总司令,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第一支队前敌指挥官.懋部在永川和沪州之间的寒坡、立石一带,重创敌张鹏舞旅,并挥师进逼泸州。讨袁失败后,熊、但东去日本。1915年,熊在新加坡活动,得知袁世凯准备称帝,先派但懋辛回国,11月熊亦携款回国。12月初,熊、但和李烈钧、李根源、方声涛等抵昆明,向云南富滇银行借款10万元,熊、但旧部将领也陆续到云南。1916年1月,蔡镕任命熊克武为四川招讨军总司令,率众5000余人与滇军并肩作战。进占江安,成立护国川军总司令部,熊任总司令,但任参谋长。原蜀军、川军五师旧部纷纷归来,部队扩大到1个师,向北攻击前进。6月,袁世凯病死,拥袁川军退成都集结。熊部奉命攻击隆昌,连克内江、资中,进抵简阳。滇军占领成都,蔡锷入成都路经简阳,熊、但出城欢迎,互致问候。蔡电请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重庆镇守使,但任参谋长。8月,到重庆就职.1917年,段棋瑞、冯国库废除临时约法,国会议员纷纷南下。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通电护法讨段,熊克武响应。但懋辛同熊克武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1918年1月,熊克武在重庆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但任靖国军北路第一军司令官。熊军与滇、黔军联合攻击拥段川军刘存厚。占领成都后,熊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兼摄四川军民两政。1920年至1925年,任第一军军长。1924年1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讨论南北统一大计,但随同前往。临行时,孙用英文写了密信交熊,嘱其“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但随孙北上,以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的代表身份参加善后会议。后因会议为段棋瑞把持,但根据孙中山指示,毅然退出会议。但以熊克武全权代表的身份,再往开封,与河南督军胡景翼商讨联合攻取武汉的具体部署。熊积极扩军到4万,不料孙中山病逝于北京,进攻武汉未能实现。后熊、但率军抵广州,参加北伐,熊被汪精卫、蒋介石扣捕,囚于虎门,但走避香港,部队被整编遣散。1927年,蒋介石被迫放熊,但迎熊出狱。抗日战争时期,但先后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参议和重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动员和团结四川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四川第一行政区立法委员时,在重庆创办中国公学,联络民主人士反对内战,对进步的、革命的人士给予照顾和帮助。成都解放前夕,积极参与熊克武策划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起义工作。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9月,又任命他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1954年后,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 1956年,但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委,并先后担任四川“民革”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他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在台亲朋故旧,以国家民族为重,及早实现祖国统一。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李蔚如(1883—1927),字郁生,号鸿钧,涪州(今重庆市涪陵)人。青年时期,受邹容的《革命军》和宣传民主革命的书刊的影响,立志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04年春到日本,先后考入成城学校、东斌学校学习。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8月,李蔚如奉孙中山之命,回四川视察同盟会工作,他与同学高亚衡等宣传革命,以展组织,建立同盟会所点,准备武装起义。后因事机不密,遭重庆知府耿保揆通辑,被迫流亡出川,到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革命。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返回四川,在重庆任体育教习,秘密组织学生军、炸弹队。同年11月22日,同盟会在重庆发动起义,夏之时率军入城受阻,李蔚如率学生军配合起义军迎接夏军入城,并捕捉清朝官吏钮传善、段荣嘉,威逼其剪发、交印。蜀军政府成立后,李蔚如被派回涪陵,任涪陵军政府司令。1912年任熊克武师参谋兼重庆镇守使参谋。1913年夏,李蔚如积极参加熊克武、杨庶堪等人领导的讨袁斗争。四川讨袁军失败后,李蔚如、熊克武、李庶堪等遭袁世凯通辑,先后走出四川,李蔚如再次赴日本学军事。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护国讨袁战争开始,李蔚如同熊克武回到昆明,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军起义,随同云南护国军一支队入川。他们一边作战,一边招集流散的川军旧部,扩大队伍。1916年2月,四川招讨军成立,熊克武任司令,李蔚如任如参谋长兼成都讲武堂堂长,主持练军,整顿军队和参与改革币制。从1917年起,四川开始军阀混之列。连年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使他非常痛心,总决心引退田园,不顾熊克武再三挽留,毅然回到故乡涪陵大顺场。1926年夏,李蔚如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四镇乡农民运动。1927年1月,四镇乡的农民的武装改编农民自卫军。农民武装力量迅速壮大,7月2日,涪陵驻军二十军师长郭汝栋(李蔚如的学生)派人送信与李蔚如,诡称:“刘湘进犯四镇乡,实欲一并消灭淞云(郭汝栋号)部队,淞云惟有追随老师坚持抵抗。”农民接信后,认为郭、刘(湘)近月接触频繁,有相互勾结的迹象,提防有诈,要求李蔚如不要亲自前往。李蔚如认为,刘军压境。敌众我寡,形势危急,即使共同御敌不成,也可争取郭汝栋保持中立,消除我军腹背受敌这险。7月3日,他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快枪排40多人向同东镇出发,当行至同乐镇石垭村时,警卫人员被郭军所阻,李蔚如遭诱捕,关押在同乐镇一庙里。敌当即设庭审讯,问:“为何参加共产党?”他自豪地回答:“四川有几个配当共产党,我得为共产党虽死犹生。”7月5日,许尧卿将李蔚如押往重庆,王陵基等自知李在川军中威信极高,恐进城有变,则阻止将李蔚如押入市区,在刘湘的授意下,7月8日将他杀害于重庆黄桷垭。
喻培棣是喻培伦的弟弟,内江人。20世纪初,兄弟两人赴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1911年春,兄弟两人同时参加了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起义。1918年任但懋辛第一军的第一旅旅长。1920,熊克武将部队编为三军,喻培棣被任为第一师师长。1950年病逝。
余际唐,字蕴兰。四川荣昌人。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参加同盟会。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了讨袁、护国、护法诸役。曾任川军师、军长。1925年被蒋介石囚禁于虎门,释放后参加反蒋活动。1937年后在四川经营矿业。建国后,历任川东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厅长。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1964年病逝。
张冲,事迹不详。1918年 熊克武占据成都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督军。随即着手建立督军署警卫团,以副官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刘伯承任中校副团长后为第1团团长。张冲对刘伯承非常倚重,经常将第二混成旅全部部队交与其指挥,称刘伯承“千里转战,凌厉无前,乘胜追锋,奏此奇捷,劳苦功高,至堪佩慰。”关于张冲有这么一个笑话:熊克武的一军打败了刘湘,杨森的二军,一军众多将领云集成都,许多人成为赌场里的常客。第二混成旅长张冲在战场上是敢打敢拼的猛将,在牌桌上也是耍滑头的高手。他每见别人做成大牌时就装作丢一张牌到地上,并借故钻到桌底下拾牌,站起来时故意将牌桌拱翻,口里却装样道歉,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地逃过“劫难”。有一次,当他又准备故技重演时,吃过他多次苦头的边防军司令赖心辉赶紧大喝一声“伙计们,快紧按牌桌,张冲又要开拱了。”顿时包张冲在内的所有人全都哈哈哈。
刘光烈,事迹不详。1918年熊克武任刘光烈为政务厅长。1919年五四以后,广州军政府组织南方“十人代表团”派唐绍仪为和平善后会议总代表与北方政府在上海开始和谈,刘光烈时任四川督军熊克武全权代表。
龙光,事迹不详。1907年参加熊克武领导的成都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中,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响应,将部队混合编为4个支队,以龙光为第一支队司令,当时刘伯承就在一支队当排长。
吴秉均,事迹不详。曾为熊克武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吴秉均曾与吴玉章、、余际唐、朱华经等川籍同盟会员四人以五万(银)元为资金筹备兴办川流电气公司。
(五)“速成系”
★速成系的由来
速成系是指川军中主要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的军人结成的派系。为了,建设新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川督锡良开办四川陆军弁目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川督赵尔巽开办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速成系的构成:一是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老速成;一是四川军官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新速成。此外,还包括与他们有师生关系的军人。
★速成系的建立
1918年,熊克武整编川军为七个师,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刘湘任第二师师长。由此,刘湘大量吸收速成系同学以代替其他学堂毕业生担任中、下级军官,并在合川开办军官传习所,以为羽翼,提出了“统一四川,问鼎中原”的远景目标。1920年川滇黔之战,刘湘被任为第二军军长。1921年刘湘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0年,杨森反戈滇军,擢升为川军第九师师长。1923年被任为第二军军长。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杨森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1924年吴佩孚委杨森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这样,速成系势力逐步形成并不断坐大膨胀,成为川军中最为强悍的派系。
★速成系的首脑
“四川王”刘湘(1890~1938) 简历:四川大邑人,字甫澄。1909年(清宣统元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曾在四川暂编陆军第17镇和川军第1师任排、营、团长等职。1916年率部同滇川护国军作战。1917年率部支援前川军师长刘存厚对川滇黔靖国联军作战。1918年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追随熊克武参加护法战争。1920年任第2军军长兼讨唐(继尧)军前敌总司令,助熊将滇黔靖国军逐出四川。1921年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2年派兵支持杨森的第2军与从熊克武的第1军作战。杨部战败逃往湖北。1923年刘湘联络黔军助杨回川,击败熊克武四川讨贼军,后任川滇边防督办。1925年任四川军务善后督办,联合黔军击败杨部。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1932年发动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文辉的战争,获胜后控制全川。1933年任四川“剿共”总司令,指挥川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未遂。1934年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次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任川康绥靖主任。1937年“七 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即电请缨抗日,先后任第2预备军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等职,曾从所部调出大批部队分赴南京、武汉等地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初,与韩复榘密谋封闭入川通道,阻止蒋军入川,事泄。1月23日因胃溃疡复发,忧惧吐血死于汉口。病逝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刘湘外表拙纳,据说“以倒数第一的成绩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也靠老师的特别照顾”,但实际上是“装猫吃象”,有大智若愚,逐步发展成为四川军阀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人称“四川王”。
“枭雄”杨森(1882~1977)简历: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入同盟会。1908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师营长,1913年在熊克武部任营长,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投滇军任参谋。1915年1月参加护国战争,立下战功。1917年任滇军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投川军刘湘部任旅长、泸永镇守使,继升师长。1923年任第二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败逃宜昌投靠吴佩孚。次年受吴佩孚派遣率部返川,与刘湘等部将熊克武部逐出四川。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次年为独霸四川,发动“统一四川”之战,失败逃往汉口,由吴佩孚委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等川军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北伐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1929年1月,下川东之战攻刘湘失败,失去防地退入渠县。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第四路总指挥围攻川陕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亲率所部赴沪参加淞沪战争、长沙之战,历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39年夏,曾奉蒋介石之密令指使部属杀害了驻平江嘉义镇的新四军通讯处的干部及家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1944年调任贵州省主席。1947年调重庆市任市长。重庆解放时逃成都,继去台湾,历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速成系的教官与主要将领
周荃叔,四川陆军弁目队学习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排长。
钟颖,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
田应诏,1908年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 。
吴仲容,1908年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
徐孝刚,1908年任四川陆军弁目队管带。1912年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监督。第一师师长。
王陵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第2师师长。
钟体乾,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
钟体道,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
杨芳毓,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川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潘文华(1886—1950年),四川仁寿县人,1910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历任第三十三师师长、第四师师长、第23军军长。
孙震(1892—1985),成都市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第四十一军军长。
鲜英(1885—1968),西充人。杨森同学,与杨森私交颇深。10师师长、民主同盟重要成员之一。
贺国光(1885—1969),湖北蒲圻人,刘湘同学。蒋介绍石亲信,1929年后任武汉行营、南昌行营参谋长,参与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代理省主席。
饶国梁(1888~1911),重庆市大足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不久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三十四年(1908)在速成学堂加入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秦炳(1883—1911)广安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冯化之(188l—1926),温江人。18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省军事巡警厅厅长、川军第三军刘禹九部混成旅旅长。
张斯可 , 刘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 。刘湘高级幕僚。
乔毅夫,刘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刘湘高级参谋。
龚缉熙(1886—1067),绵竹人,刘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任“云南讲武堂”教练官,为朱德老师。后入空门,法号能海。
王缵绪(1887—1950年)西充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五师师长、第四军军长。
傅常(1887—1947),潼南县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刘湘的同学,1926年曾任刘湘二十一军参谋长。
唐式遵(~—1950)仁寿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二十一军军长。
(六)保定系
★保定系的由来
保定系是由川军中四川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三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的军人结成的派系。保定军校的前身是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的保定军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 在保定东关创办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 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归陆军部管辖 , 改称陆军速成学堂。同年建陆军军官学堂 , 之后两校合并 , 宣统三年 (1911 年 ) 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 年 , 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 , 于原陆军预备大学堂址正式建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人们习惯把上述军事学校统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停办于 1923 年。清末民初,规定:凡是陆军小学毕业的学生,都直升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除被淘汰以外,一律升入保定军校,在保定入伍期间,可以选送日本士官学校就读。1921年熊克武发起驱逐刘存厚之战,邓锡侯、田颂尧、刘斌三个师战败退保宁,因三人为保定军校同学,又同为刘存厚部下,加上当时同处困境,利害一致,遂结成保定系。
★保定系的建立
1925年在驱逐杨森之战中,保定生刘文辉 、邓锡侯、田颂尧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保定系三首脑,奠定了保定系基础。之后,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同驻成都,刘、邓、田三军在成都设立三军统率办事处,后改名三军联合办事处,刘文辉为处长,邓锡侯、田颂尧为副处长,实行省城之军政、民政、财政三统一。1926年宣布易帜后,刘文辉 任24军军长、邓锡侯任第28军军长、田颂尧任第29军军长,刘文辉防区达70余县,邓锡侯占据华阳—南充—松茂一线等广大地域,田颂尧防地达到20余县,保定系最终形成。此时,保定系已经发展成为唯一可以与驻重庆的刘湘速成系分庭抗礼的派系。经过1928年下川东、1929年上川东之战、1931年北道之战,刘湘、刘文辉击败了八部同盟与军官系李罗,势力大增,四川成了“二刘”天下。
★保定系的首脑
刘文辉(1895-1976),号自乾,四川大邑人,刘文彩之弟、刘湘的幺爸。1908年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三期,1911年毕业后入西安陆军中学,1914年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保定军校二期毕业后回到四川。回川初在刘存厚军部任参谋。随后,刘湘任其为第一混成旅旅长。1922年升任第九师师长(年仅30岁)。刘文辉平时注意扩展地盘,壮大实力。到1926年刘文辉已由一个师扩编为三、四个师,本人升为军务帮办。1927年又加入国民革命军,任24军军长(刘湘任21军军长)。这时刘文辉几乎和刘湘并驾齐驱,成了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最多时拥有军队几十万,拥有防区70多县,等于大半个四川。又加之在众多川军将领中,他是一位较有谋略且胸怀大志的人,颇有"统一四川、控制西南、问鼎中原"之势。在四川军阀中,刘文辉的势力仅仅次于刘湘。1939年,西康省建立,刘文辉就任第一任西康省政府主席,成为西康33县53万平方公里里的最高军、政统治者。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彭县宣布发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后改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等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刘文辉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陆军上将。1889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乡。 1906年,入成都陆军小学堂第一期。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所属的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因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又被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他曾先后出任过护国军营长,川军团、旅长。1923年被任命为第三十师师长。1924年5月26日任命邓锡侯为四川省省长。1926年秋,易帜,邓锡侯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邓任军长。他将该军扩充至五个师,十七个混成旅,一目一十四个团,另有炮兵特科部队若干。倒杨之战后,邓率部进驻成都。随后,联军头目在自贡召开分赃会议,分得盐税专收权,月征三十万元,并占据华阳、简阳、遂宁、合川、南充、彭县、广汉、新津、灌县、郫县,以及松(潘)茂(县)等广大地域。此时,邓锡侯已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独霸一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相继任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储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等重要职务。1949年 12月9日在彭县率部通电起义。1949年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第一与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终年75岁。
田颂尧(1888年—1975年),龙泉驿人。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1期。1909年升南京第4陆军中学。后入保定陆军学校。1912年任第4师参谋。1924年12月,田颂尧任21师师长,驻潼川。1925年任四川军务帮办。7月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田颂尧指挥21、22两个师侧击遂宁,取胜后,占据以三台为中心的大片防地,收编了第12师段荣琮等部。北伐易帜,田颂尧以川西北屯殖总司令名义统辖陆军21师、22师,川军第5师、8师、11师和独立师及混成旅、独立旅等,防地达到20余县。同年12月,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次年3月,在潼川(今三台)就职,成都设行营,总兵力达到6万人。1933年1月,红军占领通江、南江、巴中。蒋介石即委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坐阵阆中,指挥3路纵队向红军进攻。通江、南江、巴中几经易手,田颂尧败退广元。1934年7月,田颂尧被编为第2路,以第二路总司令名义组成6路川军围攻红军。9月红军攻克仪陇,20日追歼田军于阆中,22日占领苍溪以南木门等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到22个县。其部被红军击败后,田颂尧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寓居成都。1949年12月9日,田颂尧与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在雅安发出通电参加彭县起义。解放后,人民政府先后安排他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等职,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10月15日病逝于成都,终年87岁。
★保定系的的衰落
1932年秋,四川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混战"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爆发。战争期间,保定系内部分裂,刘文辉在省会成都与田颂尧发生了激烈“省门之战”,邓锡侯与刘文辉发生了毗河之战。接着,刘湘乘机进行全线进攻。刘文辉部全线瓦解,只好率残部退守西康。经此一战,保定系内部分崩离析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保定系的主要教官与著名将领
田应诏,湖南凤凰人。1906年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尹昌衡,成都人,一说彭县人。1910年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姜登选,直隶冀州人。1911年在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周道刚, 成都人。1909年任四川陆军小学堂监督。后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赵理泰 ,安徽合肥人 。保定军校首任校长。1912年任。
蒋方震 ,浙江海宁人 。保定军校第二任校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毕业生与蔡锷、张孝淮被称为 " 士官三杰。任职时间为1912年至1913年9月。
曲同丰 ,山东福山人 。保定军校第三任校长。任职时间1913年9月至1915 年 9 月。
王汝贤 ,北京密云人 。保定军校第四任校长。任职时间为1915 年 9 月至 1916 年 6 月,时值刘邓田毕业。杨祖德继任
杨祖德,山东潍坊人 。保定军校教育长、第五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16 年 8 月至 1919 年 2 月。
贾德耀 ,安徽合肥人 。保定军校第六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19 年 3 月至 1921 年 5 月。
张鸿绪 ,直隶天津人 。保定军校第七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21 年 6 月至 1922 年 9 月。孙树林 ,直隶大城人。保定军校第八任校长,也是最后一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22 年 10 月至 1923 年 8 月。
刘斌,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十师师长。
黄庆云,大足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旅长、师管区司令。
黄 隐(1890—1969),1905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08年入陕西陆军中学,1916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二十八军一二六师师长。
董宋珩(1891—1954) ,仁寿人。早年考入成都陆军学校,保定军官学校一期毕业。第41军副军长。
陈达三(1882—1927),铜梁人。1906年,选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陆军建成学堂教官。刘湘高级顾问兼训练处监督。
蓝尧衢(1889—1951),新津人。民国初年,进入成都陆军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川南清乡司令。刘文辉任为省交通处处长。1940年至1945年任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1947年3月任行政院院长。
张志和(1894— 1975),邛崃人。 清末考上四川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毕业,与刘文辉、邓锡侯同学。任刘文辉司令部参谋、24军暂编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二混成旅长。共产党人。
青翰南(1891—1967)双流华阳人。18岁入四川陆军小学。1913年陆小未毕业学生并入南京陆军预备学校。1918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24军军部参谋处长、川康边区屯殖司令、28军第3旅旅长、128师副师长。
(七)“军官系”
★军官系的由来
军官系是指川军中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军人结成的派系。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三日,四川都督尹昌衡开办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将原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五期学生全部转入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为了在军阀角逐中,立于有利地位,四川军官学堂的毕业生往往以同学相号召,互相联系,彼此照应,初步形成军官系。
★军官系的建立
1927年军官生李家钰由川军第一师师长升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驻遂宁,占据乐至、安岳、简阳等七县建立了自己的防区,时号“遂宁王”。1927年,罗泽洲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驻顺庆,占据广安、蓬安、营山等7县,拥兵自重,称“顺庆王”。李家钰与罗泽洲在成都组织群益社,以联络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及蜀军将弁学堂速成队的同学,不断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军官学堂同学,两人遂成为军官系的首脑。1927年,四川省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合谋扣留,被迫通电辞职。李家钰遂接任四川省边防总司令一职,成为川军中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同学关系而结成的“军官系”的首领,与川军中的“保定系”、“武备系”、“速成系”等封建军阀集团齐名。
★军官系的首脑
“遂宁王“李家钰简历:李家钰(1892—1944年) 字其相,蒲江县人。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未毕业即投入辛亥革命 。次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投入“二次革命”,参加柏文蔚将校团,又赴上 海与陈其美部攻打制造局。回川后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5年初,毕业 分发到邓锡侯部见习,后升排、连、营、团、旅长。1924年初任川军第一 师师长,3月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将军。1927年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占 遂宁、安岳、乐至、潼南及射洪、华阳等县,拥兵自重,称“遂宁王”,成为 四川“军官系”的首领。1932年后依附刘湘,参加“二刘大战”。1935年10 月,任104师师长兼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率部进驻西昌地区。1936年任 第四十七军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出川抗战,所部编入第二十二集团军李家钰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在晋东南与八路军协同对 日作战。1939冬,升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入河南省担任守卫黄河河防 的任务。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在督师河南陕县秦家坡的战斗中,不幸壮烈殉职,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顺庆王” 罗泽洲简历: 罗泽洲(1888--1950) 原名鼎臣,字平章,蒲江县人。1912年考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4年毕业,分发在川军第二师任排长。1916年参加护国之役,任连长。1920年调邓锡侯部李家钰部任营长,随部参加历次军阀混战,升任团长、旅长。1925年,率部参加倒杨森之战,杨森败退弃成都时,罗泽洲派先遣部队潜入城内,抢先占据成都市政公所和东门统捐处等重要部门,因而得以兼任成都市政督办,是年8月,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1927年由广安移驻顺庆(今南充),占据广安、蓬安、营山等7县,拥兵自重,称“顺庆王”。 继投入上川东及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投靠刘湘部,由刘湘电请蒋介石委任为第二十三师师长。1933年10月,罗泽洲被任命为第三路副总指挥,率部参加由刘湘任“剿匪”总司令的“六路围攻”川陕苏区的战斗,被红军击溃。1937年抗战爆发后,升任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副军长,奉命出川开赴晋东南前线,协助军长李家钰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1941年,利用壮丁贩卖鸦片烟,被告发,受撤职处分。后返回四川,闲居成都。1946年被推为蒲江县参议会议长。1950年秋,吞服烟膏身亡。
★军官系的衰落
下川东之战。1928年7月,杨森和刘湘两军发生冲突。11月,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四川省长,又命刘湘、邓锡侯、刘存厚、杨森、郭汝栋为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刘湘为委员长,刘文辉、邓锡侯为副委员长。这次会议将川军其他各部屏之于外,激起各军怨恨。10月10日,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主席,李家钰、陈书农为副主席。八部同盟决定联合向重庆刘湘进攻,发动了下川东之战。刘湘闻讯后,即拉拢刘文辉,让刘文辉等牵制同盟各部,致使真正能向重庆进攻的仅得杨森、罗泽洲两部。杨、罗原计划联合同时进攻,不料罗泽洲为抢占重庆,于10月中旬率先出兵,以至孤军突进。10月17日,刘湘集结主力,亲自督战,在江北一碗水地区迎战罗泽洲,激战两日,罗部溃败。10月19日,刘湘挥师东下,截击来犯的杨森部。10月20日,刘湘在长寿铁山坪发起猛攻,杨森部大败,逃入李家钰防区。刘湘连克梁山、忠州、万县等二十三县,尽收杨森下川东防区,收编了杨森近三万人以及郭汝栋部,势力大振。国民政府下令免去杨森本兼各职,听候查办。
上川东之战。八部同盟在反刘湘的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深怨刘文辉支持刘湘,牵制李家钰等部不敢动作,导致战争失败,决心报复。同时,罗泽洲、杨森在下川东之战失去防地后,与李家钰部同处一隅,僧多粥少,也必须往外发展。1929年4月,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四部在顺庆组织同盟军,推李家钰为总指挥,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刘文辉的资中、内江防区,发动了上川东之战。4月16日,同盟军出动,由遂宁经宁至向资中、内江发起进攻。4月19日,两军交战,刘文辉部守将向传义先收缩兵力,后发制人。激战两天后,突然全军出击,同盟军败北,退出遂宁。经邓锡侯、田颂尧调停,同盟军撤回原防,战争暂告平息。
北道之战。1930年11月,罗泽洲师内部哗变,罗泽洲被扣,罗部隶属邓锡侯第二十八军,邓早有去罗之心,即升陈鸿文为师长,到顺庆接管该师。1931年2月,罗泽洲逃到李家钰部,李、罗联合杨森,向顺庆进攻,企图以武力强迫陈鸿文交出该师,挑起了北道之战。结果,陈鸿文败退成都。3月,邓锡侯率兵进攻李、罗,刘文辉、田颂尧亦派兵助战。李家钰兵败,求刘湘援助,于是,刘湘出兵援李。5月间,在顺庆城周围,全川大小军阀队伍云集,形成互相对峙和牵制的局面,被迫罢战言和。北道之战,李家钰退据营山、蓬安两县,实际已依附刘湘。
经此三战,李罗军官系逐渐衰落。
★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主要教官与主要将领名录
涂永,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总教官。
文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特别教官。
罗炜,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堂长。
曾承业,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堂长。
李家钰(1892—1944蒲江县人,1915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四十七军军长。
罗泽洲(1888--1950) 蒲江县人,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四十军副军长。
张俊夫(~—1930)蒲江人,李家钰同学,第三师师长。
李宗肪(1891一1954)彭州市人。李家钰同学。一七八师师长。
陈 离(1892—1977)安岳县人,1915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一二七师师长。
王铭章(1893—1938)新都县人,1914年毕业于陆军军官学堂。一二二师师长。
赵渭宾(1894— 1938)成都市人 。1914年,毕业于军官学堂。一二二师参谋长。
余中英(1898—1983)郫县人。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市市长。
冷寅东(1894-1982)大邑人。李家钰同学。第十二师师长。
二 : 【近代四川军阀】
(一)总绪篇
★军阀派系的由来
近代四川军阀的出现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与产物。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中央政权统而不一,各地军阀割据势力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口大省的四川,可谓是派系林立,混战不断。清末创建新军,曾在成都北较场先后办了不少军事学校。川督岑春煊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川督锡良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了四川陆军小学堂;川督赵尔巽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川督尹昌衡在此开办了陆军军官学堂;民国8年(1919年)及民国13年(1924年),川督熊克武、四川军务督理杨森均在此开办过陆军讲武堂。这些先后举办的军事学堂,在各个时期为四川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不少人就成为了四川各派系军阀的首脑人物与高级军事将领。清末民初,在反对清政府与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四川国民党势力与地方民众势力不断壮大发展,与军事学堂学生军的力量,呈犬牙交错之态势,由此滋生了众多的军阀派系。考四川各军阀派系的人员主要源来有三:其一各军校师生,其二同盟会与国民党人,其三地方袍哥民军。依出现的先后,四川大军阀派系记有:武备系、国民党系(实业系与九人团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
★军阀派系的关系
近代四川军阀派系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纷纷拉帮结派,外连强援,或以同学为名,或以团体为召,或以乡谊为号。各派军阀,在发展与相互竞斗中,却不惜师生相杀,同学互残,党内分离,弃忠孝信义为不顾。他们忽而狼狈为奸,忽而大打出手,一会是信誓旦旦,一会是貌合神离,彼此钩心斗角。清末民初,各派军阀势力是此消彼长,长期混战不停,几乎是年年大战不休小斗不息。
★军阀派系的终结
1932~933年二刘大战后,刘湘击败川中唯一的竞争对手刘文辉,当上了“四川王”,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的才告结束。1935年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机,率领参谋团入川后,为川军进行整编。抗战爆发后,川军编成为集团军出川抗战,为民族之战,前赴后继不惜牺牲,军阀派系中的军官系首脑李家钰将军就是最为杰出代表。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川军各部受制于蒋介石中央军,有些部队还被拉到前线,成为蒋家王朝的炮灰。至此,川军除刘文辉集团外,多数被蒋军消耗与渗透,其势大弱。大陆解放前夕,四川各派系军阀首脑人物纷纷率部起义,或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或遣送解散,到此,为祸四川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派系之争斗历史,最终结束。
★军阀混战清单
1.1913年四川讨袁之役:九人团熊克武VS武备系胡景伊与滇、黔军——九人团失败
2.1916年四川护国战争:滇黔川联军VS北洋军——滇黔军阀的控制四川
3.1917年刘罗之战与刘戴之:刘存厚武备系VS罗佩金滇军戴戡黔军——罗佩金战败戴戡身亡
4.1918年靖国战争:九人团熊克武川滇黔靖国联军VS武备系周道刚刘存厚——武备系衰落
5.1920年倒熊之战:实业团吕超川滇黔军VS九人团熊克武——实业团取得胜利
6.1920年靖川之战:九人团熊、武备系刘联合VS实业团吕超川滇黔军——实业团滇黔军被驱逐出川
7.1920年驱刘之战:九人团熊克武VS武备系刘存厚——刘存厚战败
8.1921年川鄂战争:速成系刘湘援鄂军VS吴佩孚直系军阀——双方议和订立川鄂停战分防条约
9.1922年四川一、二军之战:熊克武第一军VS刘湘杨森第二军——刘湘杨森战败
10.1923年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熊克武一军刘成勋三军赖心辉边防军VS邓锡侯第三师陈国栋第七师田颂尧二十一师——邓、陈、田部获胜
10.1924年四川讨贼之战:熊克武刘成勋赖心辉率一、三、边军与实业团吕超诸部和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VS刘湘杨森与鄂陕甘黔联军——讨贼之战失败九人团势力瓦解
11.1925年统一之战:杨森VS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陈洪范陈国栋——杨森连战告捷
12.1925年倒杨之战:袁祖铭邓锡侯刘湘川黔联军VS杨森——杨森败逃出川
13.1926年驱袁战争:刘湘杨森川军VS袁祖铭黔军——袁离川返黔
14.1927年武汉之战:杨森川军VS武汉国民政府革命军——杨森溃败退回万县
15.1928年讨杨逮吴之战:刘湘赖心辉郭汝栋范绍曾吴行光VS杨森——杨森退往开江
16.1928年下川东之战: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同盟”VS刘湘——杨森罗泽洲溃败
17.1929年上川东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同盟军VS刘文辉——同盟军败北
18.1930年北道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VS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李家钰罗泽洲战败军官系衰落
19.1932年省门之战:刘文辉VS田颂尧——刘田双方达成休战协议
20.1933年毗河之战:刘文辉VS邓锡侯——保定系众多军官脱离刘文辉
21.1932~933年二刘大战:刘湘VS刘文辉——刘文辉退往汉源,四川军阀混战的终结
★军阀们的归宿
尹昌衡:1953年病故于大陆
胡景伊: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1950年病逝
周道刚:1953年病死于成都
刘存厚: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0年病逝
彭光烈:1956年病逝于成都
王陵基:1950年化装成军医只身外逃被捕,成为级别最高的国民党被押战犯(上将省主席),1964年12月28日获人民政府特赦。1967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
谢持:1939年病故
张培爵:1915年被袁世凯杀于天津,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公葬
夏之时: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枪决,1987年给其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颜德基:1951年以恶霸罪被枪决,1986年改判,不追究刑事责任
石青阳:1935年,病逝于上海,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公葬于南京紫金山
吕 超:1949年留居大陆,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在重庆病故
黄复生:1936年中风偏瘫,1948年病故
熊克武: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赏委,1970年病逝于北京
但懋辛: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1965年在成都病逝
喻培棣:1950年病逝于大陆
余际唐:建国后,四川省副省长,1964年病逝
刘湘:1938年,病死汉口
杨森:1977年,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在台湾病逝
潘文华:1949年彭县起义,1950年病逝
孙震:1985年卒于台北
鲜英:1968年,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北京逝世
王缵绪:1949年成都起义,1957年潜赴深圳企图越境,被逮捕关押,1960年病死于狱中
唐式遵:1950年在西康被解放军击毙
刘文辉:1949年在彭县起义,林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6年,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邓锡侯:1949年 在彭县起义,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在成都病逝
田颂尧:1949年参加彭县起义,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病逝于成都
陈国栋:1954年病逝于重庆
黄 隐:1949年在雅安、彭县通电起义,川西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因病逝世。
董宋珩:1949年在什邡起义,全国政协委员,1954病逝于北京
蓝尧衢:解放前夕由香港回国,1951年病逝于成都
青翰南:1967年病逝于双流
李家钰:1944年, 河南陕县秦家坡牺牲
罗泽洲:1950年,留成都吞服烟膏身亡
张俊夫:1930年,张俊夫病故
李宗肪:1954年,四川文史研究员,在成都病逝
陈 离:1977年,新中国湖北省副省长、中央农林部副部长,病逝
王铭章:1938年,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
赵渭宾:1938,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
余中英:1983年,四川省政协委员,病逝
冷寅东:1949年在成都宣布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在成都病逝
范绍曾:1949年率部在大竹起义,建国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体委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范为袍哥出身,不入派系。然,范为四川军阀中的风云人物,故录此。
(二)武备系
★武备系的由来
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了以“编练新军”中心的新政运动。全国各省编练新军日趋高涨,四川方面总督岑春煊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为准备训练新军的人员,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次年开始招收“四川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生。四川武备学堂是四川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堂,其毕业生分配到四川新军,渐渐成为川军中、上级军官。辛亥革命后,四川武备学堂出来的尹昌衡、胡景伊掌握了四川军政大权后,更进一步安置和重用武备生,以至武备生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同时,军中设有武备同学会以相联系。于是,在近代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支军阀派系——武备系形成了,前期首脑人物为尹昌衡和胡景伊,后期首脑人物为周道刚与刘存厚。
★武备系的建立
1911年,四川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在成都成立保路同志会,推选立宪派蒲殿俊、罗伦为正副会长,各县保路同志会亦先后成立,很快发展至数十万人。清政府下令镇压,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同盟会会员乘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迫退位,在成都成立了蒲殿俊为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在重庆建立起张培爵任都督的蜀军政府。蒲殿俊的新政权极其软弱无能。12月8日,蒲殿俊和朱庆澜在东校场阅兵,突然军队哗变,蒲仓惶逃离成都,成都城中秩序大乱。这时,军政部长尹昌衡急忙脱身出城,驰往凤凰山找到第六十三标标统周骏和营长宋学杲。周、宋即率部入城平息混乱。平乱后,由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同时杀掉了赵尔丰。
为了巩固新政权,尹昌衡将军队扩编为三镇:即以原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宋学皋任统制;以同志军收编为第二镇,彭光烈任统制;以巡防军溃散部队收编为第三镇,孙兆鸾任统制;以援川军为第四镇,刘存厚为统制。
1912年大汉四川军政府与蜀军政府合并,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尹昌衡即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一师师长周骏,第二师师长彭光烈,第三师师长孙兆鸾,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尹昌衡任胡景伊川军军团长统辖川军五个师。不久,重庆镇抚总长夏之时辞职出国留学,胡景伊兼任镇抚总长。除熊克武外,尹昌衡、胡景伊与四个师长,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教官与毕业生或者关系密切的民军首领。这样,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的武备系建立,当时为川军中唯一的军阀派系。
★武备系的衰落
1913年袁世凯制造震惊国内的宋教仁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予以讨伐。此时,尹昌衡已经加入了国民党,袁世凯担心他也加入讨袁行列,便蓄意扶植共和党籍的胡景伊,而胡景伊也趁机投靠袁世凯。1913年6月,袁世凯正式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解除了尹昌衡的川督职务,任为川边经略使。二次革命后,尹昌衡遭到袁世凯构陷下狱,直至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出狱,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后归隐成都,以著书自娱,不问军政。
胡景伊出任四川都督后,秉承袁世凯的旨意,镇压四川的革命党人。首先,他企图编遣由国民党系组成的驻重庆的熊克武第五师。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西上讨胡。9月12日,重庆被占领,四川讨袁之役失败。胡景伊投靠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重庆起义,本以为可以稳坐川督的宝座。此时,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考虑到滇、黔两省会反对,于是特派自己的亲信陈宦于1915年3月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赴四川坐镇。而胡景伊则被调到北京,任参政院参政,授以将军府毅武将军,从此失势。1915年5月底,陈宦率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三混成旅入川,控制了全部川军及全省政务。川军武备系由此受到严重威胁与打击。
1916年1月,蔡锷将军率领的护国军经贵州毕节入川,进军神速。川军武备系首领刘存厚在纳溪宣布加入护国军,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军。5月22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和袁世凯断绝关系。陈后为川军及四川人民所迫,无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护国战争结束,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并且四川督军罗佩金奉行“弱川”的政策,压制川军。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刘罗之战爆发。4月24日,罗佩金战败退出成都,北京政府免去罗佩金四川督军职,由戴戡暂代。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刘存厚与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戴戡身亡。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道刚与刘存厚为武备系后期首脑人物。经此,川军武备系势力一度崛起。
周道刚出任四川督军不久,云南军阀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发动了靖国战争,率滇黔联军进攻四川。1917年12月3日,周道刚与四川查办使吴光新战败撤出重庆,周道刚率残部败走永川、资中,从此脱离军界。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在成都令川军第一、二、三师重新部署,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1918年 靖国之役后,武备系后期领军人物周道刚、刘存厚相继被逐出四川,武备系日渐没落。
★武备系的首脑
尹昌衡(1884—1953年)原名昌仪,学硕权,号太昭,彭县(今彭州市)人。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保送赴日本留学。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返川,任四川督练公所军事科长,后升任编译局总办,教练处会办,陆军小学堂总办。1911年11月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任军事部长。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相继逃遁。成都城内一片混乱,尹昌衡急率部队连夜入城,平定了叛乱。遂被成都军政各界会议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原川督赵尔丰交出四川政权后,仍率部驻在成都并暗中进行复辟活动,威胁着四川军政府,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赵尔丰,并在皇城内召开公审大会,将其斩首示众。1912年成、渝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同年7月,领兵西征,3个月平定康藏叛乱,改任川边经略使。后被袁世凯骗至北京,以“亏空公款”罪,处以9年徒刑。1916年袁世凯死后出狱,从此闲居。著有《止园文集》等。
胡景伊(1878—1950)字文澜,巴县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四川陆军武备学堂监学兼教习。辛亥革命后投靠袁世凯,1912年7月任护理四川都督,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兴师讨袁,他调军队镇压并在各地屠杀革命党人及讨袁军骨干300余人。1915年4月为袁世凯所迫交出军政大权。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受孔祥熙委托调查西康宁属矿产资源。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周道刚(1875—1953),字菶池,又名凤墀,双流人。少时求学省城书院及中西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派赴日本学习军事,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回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周道刚任四川武备学堂监学兼军事教习。次年,武备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任监学、教习,继任总办,并任陆军65标标统。宣统元年(1909年),代理陆军33混成协协统。因惩处士兵中同盟会会员的活动,引起士兵强烈不满。继而又秉承川督赵尔巽旨意,将士兵中革命党人伍安全处死,遭到士兵反对,被撤职。民国4年(1915)初,袁世凯派亲信陈宦督川。年底护国之役。次年7月蔡锷任四川督军,任命周为第1师师长。8月,蔡锷离职去日本治病,川省军政大权由滇军参谋长罗佩金总揽。罗截留川款数百万,又占领成都兵工厂,引起川军极度不满。6月3日,周道刚等邀集川军师长聚会成都,推刘存厚领衔,联名电北京政府,声讨罗氏。6月,北京派王人文为查办使。王抵重庆,商得熊克武同意,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在重庆宣誓就职后,拉拢川军,驱逐滇军,暗拒北军,导致北军、滇军、黔军、川军(熊克武第5师)四面围攻。周弃城逃走,结束军阀生涯。 民国14年(1925)春,杨森在全川发动统一之战,周道刚在成都以绅耆之名通电全国,呼吁罢兵息战,恢复和平。7月,刘湘击败杨森,邀集各军首领齐集成都,举行善后会议。周道刚以川军宿将身份,被刘湘推为会议副主席。民国30年(1941)3月,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月15日当选为川康建设期成会会员。次年7月,当选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3年(1944)10月,在"青年民主宪政促进会"发起的成都5大学12社团主办的"国是座谈会"上,周道刚以国民参政员身份出席发言,要求国民党取消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国34年(1945)4月,再次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6年(1947)夏,川西发生米荒,周因囤积居奇遭社会团体以"快邮代电"严厉谴责,1953年病死于成都。
刘存厚,字积之。四川简州(今简阳)人。清末举人。早年就读四川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军学校毕业。回国后,任南武备学堂堂长。参加光复云南。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援川滇军总参谋,率两个团进驻叙府、泸州和自贡盐场。滇军回师,四川军政府成立,所部改编为川军第四师,驻叙、泸一带。1912年后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重庆镇守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肇庆军务院抚军。1917年后任四川督军。1923年后任川陕边防督办兼四川陆军检阅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二十三军军长。1933年在四川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老百姓称他为"刘瘟牛"。后长期在原籍寓居。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云南光复记》、《护国川军战纪》、《蜀军志》等。
★四川武备学堂的主要教官与将领
顾藏。1903年任四川武备学堂总教习
杨芳毓,资阳县人。入四川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后留为教官。
王伯乔,又名王贞杰,自贡人。四川武备学堂教官。
张 毅(蓬山),湖北人。四川武备学堂任教。
彭家珍,金堂(现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早年四川武备学堂,1906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在日本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彭家珍任东三省天津兵站副馆长,代理标统之职。1912年彭家珍携带炸弹刺杀良弼,壮烈牺牲。
周 骏(吉珊),成都人一说金堂人。1908年任四川武备学堂监督。1909年任新军第十七镇管带、标统。1912年任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1913年任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6年任四川督理。
孙兆鸾。读布告时读“草管人命”、“马革里尸”,向人祝寿云:“人面寿星”,人称“白字将军”。四川陆军第三镇镇将。第三师师长孙兆鸾。
彭光烈,双流东升乡人,同盟会员,川军将领。1904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教官,加入同盟会。清廷组建新军,成都成立第十七镇,彭任十七镇第三十三混成协部队官、六十七标三营管带官,累升为十七镇五十八标标统(团长)。1912年为川军第二师师长。1914年去北京,任将军府将军。1918年返川,后又到北京,任川军刘存厚驻京代表。
陈德葵。四川武备学堂毕业。重庆将校学堂教育长。重庆将校学堂系刘伯承元帅就读的军校。
王陵基,字方舟,乐山人,1886年生。四川武备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四川陆军学堂副官、队官等。民国成立后,王陵基历任团长、师长、重庆卫戍司令、四川第五路剿匪总指挥、四川保安司令等。
(三)国民党实业团系
★国民党实业团的由来
实业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谢持为首的派别。 实业团原来是指四川同盟会内第一个小团体,成立于1909年,设机关于成都。谢持为负责人,计划以实业为根据,容纳更多党内同志,以待机而动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合并,成立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5年川省第一所省级师范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开办。是为今天四川大学的前身。实业团成员主要来自这两所学校学生以及四川教育界同盟会党人。骨干人物有谢持、张培爵、夏之时、颜德基、黄复生、卢师谛、吕超等。 清末民初,这批人投身军政界,成为长衫子军人,占据要津,从而形成了一支不可小瞧的军阀力量。
★国民党实业团的建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重庆地区同盟会首领杨庶堪(四川巴县人)、张培爵(四川隆昌人)、谢持(四川富顺人)联络新军军官夏之时、林绍泉、朱之洪等发动起义,建立起蜀军政府。张培爵出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杨庶堪谦为顾问。接着,蒲殿俊为军政府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的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不久军队哗变,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一时间,四川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政权。双方于1912年经过协议决定: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以成、渝两处都督分任正副都督;重庆为重镇,设镇抚府。这样,四川宣告统一,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重庆镇抚府以夏之时为镇抚总长。 国民党实业团系人员张培爵、夏之时等身居要津,形成与尹昌衡、胡景伊的武备系实力不相上下的军阀集团。
★国民党实业团的衰落
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四川国民党党员熊克武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下设民政部、军政部。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1916年熊克武在昆明组织四川招讨军,委任卢师谛为为参谋长,周官和为第一支队长,吕超为第二支队长。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委任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黄复生与卢师谛为四川国民军正、副总司令。此时,四川的国民党九人团系与实业团系为御强敌,还没有出现明显分化。
1918年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国民党势力主政四川,党内“九人团”和“实业团”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熊克武出任四川督军后,利用整编军队之机,对实业团石青阳、吕超、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部军民多所排挤,双方矛盾激化。另外,熊克武对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四川省长亦心感不满,熊、杨之间亦矛盾重重。
实业团遂与杨庶堪联合,拥杨倒熊。其时,谢持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内务部长、秘书长等职,对此亦有表示支持。1920年春,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3月,唐继尧下令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国军总司令职。5月,又任命吕超为四川靖国军总司令。5月下旬,吕超、石青阳等率部从绵阳、中江攻成都;滇军顾品珍、赵又新部从川南攻成都;黔军王文华部与实业团黄复生部在重庆、綦江一带攻熊系余际唐部。熊克武得刘湘等部的支持,与滇黔军及吕超等部展开连场激战,开始声势颇振,取得不少胜利。但到7月,熊部遭到全面反击,难以抵挡,熊克武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于7月10日率部离开成都,退往川北阆中进行整编。7月18日,吕超率军入成都,通电就任川军总司令,实业团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刘湘向熊克武建议,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熊克武表示同意,与刘存厚联络,刘亦应允。双方商定:在战事未决胜负之前,熊克武、刘存厚均不作四川督军,以刘湘为四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8月6日,刘存厚在汉中组织靖川军,自任总司令;率田颂尧、唐廷牧、张印本、赖心辉等部返川,熊、刘联合发动靖川之战。8月下旬,刘湘指挥各部由阆中向三台地区战略开进:刘存厚部及但懋辛的第一军为右方面军,经绵阳、罗江、沈阳、广汉向成都进攻;第二军为左方面军,经中江、金堂与右方面军会合,然后合攻成都。9月8日,川军攻占成都,熊克武、刘存厚两司令部相继入城。接着,川军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龙泉山展开决战。川军集结兵力八十一营,滇军及吕超部共六十三营,双方激战十二昼夜。9月21日,滇军战败。随即,川军发起追击战,昼夜强行军,连克简阳、资阳、隆昌等县。10月3日,川军咬住溃败的赵又新部,将其围困于泸州,赵又新被击毙,顾品珍和熊克武商定,准其回滇倒唐,滇军全部退出四川。10月上旬,刘湘指挥川军分三路直攻驻重庆的黔军。黔军抵抗,节节失败。10月15日,川军攻占重庆,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仓皇乘轮船只身逃往上海,残部由卢焘代总司令率领,逃回贵州。熊、刘联合发动的靖川之战,将滇、黔军全部赶出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
经此一战,国民党实业团的势力土崩瓦解。
★国民党实业团的主要成员
谢持(1876-1939),字慧生,又字铭三,后曾改作愚守,富顺县人。1899年,24岁时考中秀才。后,就读于泸州经纬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被清军搜捕。在此险境下,便同原川省“实业团”部分成员逃往陕西,去凤翔县开办牧场。1911年谢持在重庆和杨沧白、张培爵、朱之洪、夏之时等党人发动起义,建立了蜀军政府,张列五被推为都督,夏之时副之,谢持则出任总务处长。1911年12月2日,吴玉章赴重庆,主持军事裁判会,重庆蜀军政府与成都大汉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至次年4月完成合并事宜,谢持为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副处长,稍后被任为军政府参赞。1913年谢持以国会参议院议员身份,积极响应,同黄复生、宋教仁秘书周予觉等人密谋刺杀袁世凯,因谋事不周,被捕入狱。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重组中华革命党,恢复同盟会精神,再举革命,谢持被任命为总务部副部长兼四川主盟人,负责总部党务及经费开支。由于他刻苦勤勉,忠诚倍驾,深为孙中山所倚重。1917年张勋复辟,孙中山委谢持为元帅府参议及代秘书长。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谢持为党务主任(部长)。1921年,孙中山就任广东政府非常大总统,谢持任秘书长。 1925年谢持和张继、邹鲁、林森等召开“西山会议”,并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破坏国共关系。1939年病故。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重庆荣昌人。1903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熊克武等人密谋在成都起义,事泄失败后留蓉营救被捕同志。1909年应邀出任重庆府中学堂学监,与杨庶堪、黄复生、熊克武等人组织"乙辛学社",作为重庆同盟会支部的核心。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张培爵与各路革命党人密谋策划,参与领导了推翻清朝川东政权的武装起义。由于张培爵对重庆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他被革命党人推举为重庆蜀军政府都督。1912年3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时,到成都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改任四川民政长。同年10月,被解除实权,调往北京任"总统府高级顾问"。1915年,密谋讨伐袁世凯,严厉拒绝袁世凯的利诱,被杀于天津。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公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炮台街建立“张烈士培爵纪念碑”以纪念张培爵为建立民国立下的功绩。
夏之时(1887-1950),字亮工,四川合江人。早年留学日本东斌学校,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入四川新军,在第十七镇任排长。1911年11月领导四川新军一部在龙泉驿起义,后被推举为四川革命军总指挥、蜀军政府副都督。民国成立后辞职再赴日本留学,其间曾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讨袁。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就任靖国招讨军司令,在川南作战,1920年曾出任川西护法军总司令。 四川护法失败后退出军政界,隐居成都办学,1928年赴沪就医。1938年为躲避日军,返回合江,研究佛学及文物古玩,不问世事。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捕,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罪名被枪决。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宣布给其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卢师谛,事迹不详。1915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君主制度,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进行反袁斗争.并组织中华革命军,派革命党人到各省组织起义.据《民国川事纪要》记载,孙中山委任卢师谛为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并派吕超,石青阳,刘伯承等到宜宾,达县,忠县,丰都一带组织讨袁起义。1920年卢师谛与石青阳、颜德基、黄复生、吕超五部结成倒熊联盟。
颜德基(1886-1951年),名应纯,四川省开江县人。肆业于绥定府(今达县)通济学堂,后就读杭州蚕桑学校,不久,赴广州弁目学校习武,继往日本留学,毕业于明治大学,并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转移武汉。次年初,熊克武在上海组织蜀军,颜德基为义士团团长,先期入川。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颜德基为四川讨袁军学生队炸弹队队长,奉命扼守重庆青木关。1916年颜德基与县人傅晋卿、黄复生、魏宫九等购买枪支弹药,组成川东护国第一支队,颜为支队长。1918年初,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委颜为靖国军援陕第二路司令。同年12月,广州军政府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熊即整编川军,命颜为川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时颜德基已割据绥定、夔州、顺庆所属的十九县及潼川。1920年颜德基参加吕超与滇、黔军发动的倒熊之役。1923年投靠熊克武,委任为第十师师长。1930年,部队退往陕南安康,发生内讧,互相枪杀,部队瓦解。1946年,颜德基当选为四川省参议员,次年当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为川北区政协委员,1951年5月1日因恶霸罪被枪决。1986年8月3日改判,不追究刑事责任。
石青阳(1878年—1935年),名蕴光,巴县南彭乡人。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任同盟会重庆支部理事,倾其家产筹设蜀眉丝厂于巴县界石场,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机关和活动据点,并筹集革命经费。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兴兵讨袁,石青阳等积极响应,组成川东游击军,石自任司令,率部苦战于武胜、合川等地。1914年12月,袁世凯窃国称帝,云南都督蔡锷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时任中华革命军川东区司令的石青阳迅速组织中华革命军响应。1918年,石青阳被广州军政府授予陆军中将等职。1921年,石青阳受命为孙中山大本营参议。1921年冬,孙中山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派石青阳携贺龙回四川联络力量,策划四川讨贼事宜,就任川东边防军总司令。孙中山逝世后,石青阳背弃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追随“西山会议派”反共。1935年,石青阳病逝于上海。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公葬于南京紫金山。
吕 超,(1890-1952)字汉群,四川宜宾人。同盟会会员。曾经读过保定军校。任川军第五师师长。后反熊,自任川军总司令,兼任川滇黔联军副总司令,兵败后逃到广州。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长。吕超曾经发起恢复“四校同学会” (即北洋时代在北京成立的将弁、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保定等四校),以与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不久,被蒋介石解散。1945年辞国民政府参军长,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9年留居大陆,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7月20日在重庆病故。
黄复生(1883—1948),原名位堂,字明玉,易名树中,字理君,内江市隆昌县人。1904年毕业于泸州川南经纬学堂,后赴日本学习印刷。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四川主盟人兼《民报》经理。受孙中山派遣,从横滨梁慕光制造炸弹。1907年初,奉派回川组织革命活动,谋成都、泸州、永宁等地武装起义。亲自赴泸州、永宁策划,并约集党人在叙永研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身负重伤。痊愈后更名复生,躲避追捕逃上海走日本。1909年夏赴汉口设伏阻击端方未成,走北京谋刺载沣未遂,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出狱,赴天津组织"京津同盟会"。1911年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推为驻南京代表,后任参议院议员兼印铸局局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走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国战争时返川,川督罗佩金聘为顾问。1917年在川响应护法,组织四川国民军,被任命为总司令,不久改任四川靖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3月受孙中山命任代理四川省长,嗣改为川东道尹,靖国军援鄂第一路总司令。1922年后主持国民党四川党务兼渝关监督。1926年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西山会议派。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候补执行委员、立法委员等职,专办四川党务工作。1936年中风偏瘫。
近代四川军阀之概述(2)
(四)国民党系九人团
★九人团的由来
九人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熊克武为首的派别。成员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九人。20世纪初,中国第二次留学热潮兴起,为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熊克武九人早年均留学日本东京,因都是同学、同乡,过往甚密。在辛亥革命与捍卫民主与共和制的斗争中,九人如影形随形成派别,久而久之,遂被大家称为九人团。
★九人团的建立
1912年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川督尹昌衡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五师师长为熊克武。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熊克武任总司令,杨庶堪任民政部长,刘植藩任军政部长兼参谋长,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督中路之师。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讨袁军计划兵分三路,由第一支队取中路经永川、荣昌、隆昌,进取泸州;由第二支队扼守合川,防御北路;第三、第四支队防御南路,分拒滇、黔军。与此同时,袁世凯命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翙 、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派兵合攻重庆。川督胡景伊令驻泸州的第一师师长周骏发兵进攻重庆,由王陵基模范团及川军第二、第三师编组为一支队,由北路南下,由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编组一支队沿江东下。9月12日,黔军占领重庆,讨袁军或被杀,或逃亡,很快瓦解。四川讨袁之役失败。
1916年,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中路主力军经贵州毕节入川,国民党籍的川军将领熊克武、但懋辛等组织四川义军,配合护国军作战。 1917年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1918年熊克武任李蔚如为参谋长,但懋辛为第一师师长,喻培棣为第一旅旅长,余际唐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庆镇守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吴秉均为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刘光烈为政务厅长,以掌握四川的军、民、财大权。至此,国民党九人团形成。
1920年春,国民党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不久,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依刘湘之计,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表示同意,熊克武联络刘存厚,发动靖川之战。此战,熊克武将滇、黔军全部赶出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1921年驱刘之战,刘存厚遗留在四川的部队被熊克武各军收编。经此两役,国民党九人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九人团的衰落
1921年驱逐刘存厚之后,川军各将领在重庆召开善后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刘湘被推举为四川各军总司令。6月24日,刘湘又被四川省议会和川军各将领选为四川省省长。7月2日,刘湘在重庆通电就职,第二军军长由杨森代理。此时的第二军,下辖三个师、四个混成旅、两个独立旅,实力与熊克武不相上下。对刘湘实力的大增,仅控制第一军的熊克武深感威胁。1922年,第二军军长杨森突然提前进攻驻忠县和万县的第一军一主力。于是,四川一、二军之战爆发。成都各军组织省联军,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四川军总司令兼省长,推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指挥,决定进攻重庆,支援第一军。刘湘与杨森第二军大败。战后,第三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主持四川军政。
1922年10月,刘成勋在成都主持召开善后会议。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七师师长陈国栋自恃有功,要求升任军长,未获通过。1923年,一、三、边军与三、七师之战爆发。2月,邓锡侯、陈国栋挥师西上,围刘成勋于成都。后赖心辉边防军开到,邓、陈解围而退。一、三、边军推赖心辉为总指挥,率兵追击。邓、陈退至德阳,田颂尧率第二十一师支援。于是,形成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邓、陈、田退至潼关,得到老长官刘存厚奉吴佩孚令,带来大批军火补充,士气转旺,在黑虎寨坚守七天七夜,赖心辉久攻不下,师疲而退。邓、陈、田乘机追击,至绵江、中江一带双方呈胶着状。3月下旬,邓锡侯突发奇兵,间道偷袭成都,围熊克武、刘成勋于孤立无援的空城。这时,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率兵抵成都,双方协商,刘成勋等让成都与刘文辉,刘文辉网开一面,让刘成勋等部出城。3月30日,刘成勋通电辞职停战,率部撤离成都。4月2日,刘文辉入成都。4月5日,邓、陈、田部也开入成都。
就在四川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混战时,直系军阀吴佩孚为武力统一中国,乘机动员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兵分鄂、陕、甘、黔四路入川。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刘存厚等川军呼应,拥护刘湘出山,并推举他为四川善后督办。1923年,孙中山说服熊克武,与四川国民党实业团联合讨贼,双方表示同意。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省长,赖心辉为前敌总指挥,统率一、三、边军与石青阳、吕超、颜德基等部。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亦派兵入川助熊讨贼,形成南北大战。1924年四川讨贼之战中,杨森出奇兵直扑三台县熊克武总指挥部,熊克武缒 城逃脱。2月2日,熊克武通电辞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职。同日,杨森、刘湘围攻成都。2月8日,刘成勋通电辞去四川省长职。2月9日,成都被攻破,刘成勋率残部退往川南及康定地区。刘湘、袁祖铭率部紧追熊克武残部。3月,熊克武率四川讨贼军残部离川入贵州,辗转赴广州。孙中山发动的四川讨贼之战亦告失败。从此,第一军在四川势力瓦解。国民党九人团,由此衰落。
1924年,熊克武率部到达粤北,广东革命政府划连山、连县、阳山、乳源四县为其驻地。9月25日,熊克武率少数人员到广州。10月3日,蒋介石设计诱熊至其寓所,将熊及其军长、师长等拘捕。10月7日,蒋介石胁迫熊克武部龙光为川军抚慰使,前往连县收编部队。但是,川军各级指挥员以及三万官兵依然信任他们的总司令,愤怒地轰走了龙光,并公推汤子模为总指挥,全军火速撤出广东。1925年,蒋介石见收编不成,即派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和第三军围歼连、阳川军,将川军包围在连县境内,决意以武力逼迫熊部就范。川军有的被缴械,有的进入湖南。后来经桂军的阻击和赵恒惕的收编,熊部全部瓦解。
★九人团的成员
熊克武(1885—1970)字锦帆,生于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 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被选为总部评议员。不久因抗议日本政府迫害中国留学生提前回国。1907年任四川省同盟会主盟人,奉总部命返川开展武装斗争。他在重庆、泸州等地与朱之洪、谢奉琦、佘英见面,继又到成都与黄树中在草堂寺秘密集会讨论武装斗争,到会的有张培爵、黄金鳌、余切、陈伯珩、龙光等30余人。在四川各地联络革命党人,设立机关,发展同盟会员,积极组织起义,先后发动泸州起义、成都起义、广安起义、嘉定起义等,但每次都因事机泄露、叛徒出卖、众寡悬殊等而失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熊克武参加了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他领着喻培伦、但懋辛、秦炳、饶国梁等16人组成的小分队,炸开两广总督署后墙,冲进督署去捉总督张鸣歧,张早已闻风而逃匿,广州起义亦告失败。武昌起义爆发,上海的四川党人公推熊克武组织蜀军北伐。南京临时政府任命熊为蜀军北伐总司令。不久南北和议成,孙中山命熊克武率部返川。蜀军政府任命熊为蜀军第一师师长,驻重庆。 “二次革命”爆发,熊克武与杨庶堪成立讨袁军,熊克武被公推为四川讨袁总司令。讨袁失败,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队,化名陈颐丰逃到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后,熊克武立即参加。1915年参与蔡锷、唐继尧讨袁护国之役。护国战争胜利,委任熊克武为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后兼摄四川军、民两政。以后熊克武卷入四川军阀混战之中。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熊克武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军政府委任其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给熊克武:“望即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湖南赵恒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驱熊。为参加北伐,熊克武率三万之众到广东。蒋介石为夺其部,扣捕熊克武、余际唐等人于虎门炮台。在各方面舆论压力下,1927年,蒋介石被迫释放熊克武,熊克武仍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熊克武从此坚持反蒋。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亲笔写信给熊克武,企图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威望,希其召集旧部替蒋打仗,并以高位相许,熊克武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 抗战开始后,熊克武在重庆任国民党国防委员,对前方抗战提出了积极建议。1939年迁居成都,与朱叔痴编《四川民国党史》,同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候等商议,共同策划反蒋事宜。1949年7月1日,熊克武与刘文辉等联络各界人士,在成都组成“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熊克武任主任委员,积极进行反对蒋介石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王陵基的活动。12月,与刘文辉等策动川西起义。25日,由熊克武领衔的成都市内贴出布告,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全国解放后,熊克武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赏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
但懋辛 (1884—1965),字怒刚,荣县复兴乡方家冲人。自幼在其家自办的但氏私塾读书。1898年,熊克武从井研转但氏私堑就读。两人情投意台,结成终生好友。在私塾先生吴蜀筹的启迪下,逐渐蒙发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1903年,但松辛、熊克武同去日本东京东文学堂求学。1905年,遇到孙中山,亲临教海,懂得了救国就必须“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道理。8月19日由孙中山、黄兴介绍加人中国同盟会。20日,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评议会评议员。1906年,但懋辛被派回上海同盟会支部工作。1908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10年1月,同熊克武、吴玉章,井勿蔡、喻培伦等去香港学制炸药。1911年1月、同熊克武、喻培伦、蔡体平等再往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2月中旬,秘密运枪弹到香港,转运广州。4月27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参加广州起义,在黄兴指挥下,同熊克武、喻培伦等16人组成小分队攻打总督署后门,遇清兵阻击,小分队被冲散受伤被俘。后被押解回川。时重庆已独立,但获释,任蜀军政府参谋部长。1912年,蜀军政府编蜀军为第一师,熊克武任师长,但懋辛任参谋长、中路总指挥、川南总司令。3月,重庆、成都两地军政府合并,称四川军政府。原重庆军政府改为重庆镇抚府。蜀军第一师编为第五师。熊仍为师长,但懋辛任成都府知事兼四川团务总办。1913年,袁世凯窃国,孙中山、黄兴通电讨定,四川国民党人在重庆集会响应。8月4日,成立讨袁军,推克武为讨袁军总司令,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第一支队前敌指挥官.懋部在永川和沪州之间的寒坡、立石一带,重创敌张鹏舞旅,并挥师进逼泸州。讨袁失败后,熊、但东去日本。1915年,熊在新加坡活动,得知袁世凯准备称帝,先派但懋辛回国,11月熊亦携款回国。12月初,熊、但和李烈钧、李根源、方声涛等抵昆明,向云南富滇银行借款10万元,熊、但旧部将领也陆续到云南。1916年1月,蔡镕任命熊克武为四川招讨军总司令,率众5000余人与滇军并肩作战。进占江安,成立护国川军总司令部,熊任总司令,但任参谋长。原蜀军、川军五师旧部纷纷归来,部队扩大到1个师,向北攻击前进。6月,袁世凯病死,拥袁川军退成都集结。熊部奉命攻击隆昌,连克内江、资中,进抵简阳。滇军占领成都,蔡锷入成都路经简阳,熊、但出城欢迎,互致问候。蔡电请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重庆镇守使,但任参谋长。8月,到重庆就职.1917年,段棋瑞、冯国库废除临时约法,国会议员纷纷南下。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通电护法讨段,熊克武响应。但懋辛同熊克武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1918年1月,熊克武在重庆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但任靖国军北路第一军司令官。熊军与滇、黔军联合攻击拥段川军刘存厚。占领成都后,熊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兼摄四川军民两政。1920年至1925年,任第一军军长。1924年1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讨论南北统一大计,但随同前往。临行时,孙用英文写了密信交熊,嘱其“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但随孙北上,以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的代表身份参加善后会议。后因会议为段棋瑞把持,但根据孙中山指示,毅然退出会议。但以熊克武全权代表的身份,再往开封,与河南督军胡景翼商讨联合攻取武汉的具体部署。熊积极扩军到4万,不料孙中山病逝于北京,进攻武汉未能实现。后熊、但率军抵广州,参加北伐,熊被汪精卫、蒋介石扣捕,囚于虎门,但走避香港,部队被整编遣散。1927年,蒋介石被迫放熊,但迎熊出狱。抗日战争时期,但先后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参议和重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动员和团结四川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四川第一行政区立法委员时,在重庆创办中国公学,联络民主人士反对内战,对进步的、革命的人士给予照顾和帮助。成都解放前夕,积极参与熊克武策划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起义工作。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9月,又任命他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1954年后,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 1956年,但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委,并先后担任四川“民革”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他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在台亲朋故旧,以国家民族为重,及早实现祖国统一。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李蔚如(1883—1927),字郁生,号鸿钧,涪州(今重庆市涪陵)人。青年时期,受邹容的《革命军》和宣传民主革命的书刊的影响,立志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04年春到日本,先后考入成城学校、东斌学校学习。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8月,李蔚如奉孙中山之命,回四川视察同盟会工作,他与同学高亚衡等宣传革命,以展组织,建立同盟会所点,准备武装起义。后因事机不密,遭重庆知府耿保揆通辑,被迫流亡出川,到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革命。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返回四川,在重庆任体育教习,秘密组织学生军、炸弹队。同年11月22日,同盟会在重庆发动起义,夏之时率军入城受阻,李蔚如率学生军配合起义军迎接夏军入城,并捕捉清朝官吏钮传善、段荣嘉,威逼其剪发、交印。蜀军政府成立后,李蔚如被派回涪陵,任涪陵军政府司令。1912年任熊克武师参谋兼重庆镇守使参谋。1913年夏,李蔚如积极参加熊克武、杨庶堪等人领导的讨袁斗争。四川讨袁军失败后,李蔚如、熊克武、李庶堪等遭袁世凯通辑,先后走出四川,李蔚如再次赴日本学军事。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护国讨袁战争开始,李蔚如同熊克武回到昆明,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军起义,随同云南护国军一支队入川。他们一边作战,一边招集流散的川军旧部,扩大队伍。1916年2月,四川招讨军成立,熊克武任司令,李蔚如任如参谋长兼成都讲武堂堂长,主持练军,整顿军队和参与改革币制。从1917年起,四川开始军阀混之列。连年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使他非常痛心,总决心引退田园,不顾熊克武再三挽留,毅然回到故乡涪陵大顺场。1926年夏,李蔚如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四镇乡农民运动。1927年1月,四镇乡的农民的武装改编农民自卫军。农民武装力量迅速壮大,7月2日,涪陵驻军二十军师长郭汝栋(李蔚如的学生)派人送信与李蔚如,诡称:“刘湘进犯四镇乡,实欲一并消灭淞云(郭汝栋号)部队,淞云惟有追随老师坚持抵抗。”农民接信后,认为郭、刘(湘)近月接触频繁,有相互勾结的迹象,提防有诈,要求李蔚如不要亲自前往。李蔚如认为,刘军压境。敌众我寡,形势危急,即使共同御敌不成,也可争取郭汝栋保持中立,消除我军腹背受敌这险。7月3日,他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快枪排40多人向同东镇出发,当行至同乐镇石垭村时,警卫人员被郭军所阻,李蔚如遭诱捕,关押在同乐镇一庙里。敌当即设庭审讯,问:“为何参加共产党?”他自豪地回答:“四川有几个配当共产党,我得为共产党虽死犹生。”7月5日,许尧卿将李蔚如押往重庆,王陵基等自知李在川军中威信极高,恐进城有变,则阻止将李蔚如押入市区,在刘湘的授意下,7月8日将他杀害于重庆黄桷垭。
喻培棣是喻培伦的弟弟,内江人。20世纪初,兄弟两人赴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1911年春,兄弟两人同时参加了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起义。1918年任但懋辛第一军的第一旅旅长。1920,熊克武将部队编为三军,喻培棣被任为第一师师长。1950年病逝。
余际唐,字蕴兰。四川荣昌人。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参加同盟会。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了讨袁、护国、护法诸役。曾任川军师、军长。1925年被蒋介石囚禁于虎门,释放后参加反蒋活动。1937年后在四川经营矿业。建国后,历任川东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厅长。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1964年病逝。
张冲,事迹不详。1918年 熊克武占据成都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督军。随即着手建立督军署警卫团,以副官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刘伯承任中校副团长后为第1团团长。张冲对刘伯承非常倚重,经常将第二混成旅全部部队交与其指挥,称刘伯承“千里转战,凌厉无前,乘胜追锋,奏此奇捷,劳苦功高,至堪佩慰。”关于张冲有这么一个笑话:熊克武的一军打败了刘湘,杨森的二军,一军众多将领云集成都,许多人成为赌场里的常客。第二混成旅长张冲在战场上是敢打敢拼的猛将,在牌桌上也是耍滑头的高手。他每见别人做成大牌时就装作丢一张牌到地上,并借故钻到桌底下拾牌,站起来时故意将牌桌拱翻,口里却装样道歉,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地逃过“劫难”。有一次,当他又准备故技重演时,吃过他多次苦头的边防军司令赖心辉赶紧大喝一声“伙计们,快紧按牌桌,张冲又要开拱了。”顿时包张冲在内的所有人全都哈哈哈。
刘光烈,事迹不详。1918年熊克武任刘光烈为政务厅长。1919年五四以后,广州军政府组织南方“十人代表团”派唐绍仪为和平善后会议总代表与北方政府在上海开始和谈,刘光烈时任四川督军熊克武全权代表。
龙光,事迹不详。1907年参加熊克武领导的成都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中,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响应,将部队混合编为4个支队,以龙光为第一支队司令,当时刘伯承就在一支队当排长。
吴秉均,事迹不详。曾为熊克武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吴秉均曾与吴玉章、、余际唐、朱华经等川籍同盟会员四人以五万(银)元为资金筹备兴办川流电气公司。
(五)“速成系”
★速成系的由来
速成系是指川军中主要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的军人结成的派系。为了,建设新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川督锡良开办四川陆军弁目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川督赵尔巽开办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速成系的构成:一是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老速成;一是四川军官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新速成。此外,还包括与他们有师生关系的军人。
★速成系的建立
1918年,熊克武整编川军为七个师,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刘湘任第二师师长。由此,刘湘大量吸收速成系同学以代替其他学堂毕业生担任中、下级军官,并在合川开办军官传习所,以为羽翼,提出了“统一四川,问鼎中原”的远景目标。1920年川滇黔之战,刘湘被任为第二军军长。1921年刘湘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0年,杨森反戈滇军,擢升为川军第九师师长。1923年被任为第二军军长。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杨森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1924年吴佩孚委杨森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这样,速成系势力逐步形成并不断坐大膨胀,成为川军中最为强悍的派系。
★速成系的首脑
“四川王”刘湘(1890~1938) 简历:四川大邑人,字甫澄。1909年(清宣统元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曾在四川暂编陆军第17镇和川军第1师任排、营、团长等职。1916年率部同滇川护国军作战。1917年率部支援前川军师长刘存厚对川滇黔靖国联军作战。1918年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追随熊克武参加护法战争。1920年任第2军军长兼讨唐(继尧)军前敌总司令,助熊将滇黔靖国军逐出四川。1921年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2年派兵支持杨森的第2军与从熊克武的第1军作战。杨部战败逃往湖北。1923年刘湘联络黔军助杨回川,击败熊克武四川讨贼军,后任川滇边防督办。1925年任四川军务善后督办,联合黔军击败杨部。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1932年发动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文辉的战争,获胜后控制全川。1933年任四川“剿共”总司令,指挥川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未遂。1934年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次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任川康绥靖主任。1937年“七 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即电请缨抗日,先后任第2预备军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等职,曾从所部调出大批部队分赴南京、武汉等地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初,与韩复榘密谋封闭入川通道,阻止蒋军入川,事泄。1月23日因胃溃疡复发,忧惧吐血死于汉口。病逝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刘湘外表拙纳,据说“以倒数第一的成绩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也靠老师的特别照顾”,但实际上是“装猫吃象”,有大智若愚,逐步发展成为四川军阀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人称“四川王”。
“枭雄”杨森(1882~1977)简历: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入同盟会。1908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师营长,1913年在熊克武部任营长,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投滇军任参谋。1915年1月参加护国战争,立下战功。1917年任滇军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投川军刘湘部任旅长、泸永镇守使,继升师长。1923年任第二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败逃宜昌投靠吴佩孚。次年受吴佩孚派遣率部返川,与刘湘等部将熊克武部逐出四川。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次年为独霸四川,发动“统一四川”之战,失败逃往汉口,由吴佩孚委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等川军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北伐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1929年1月,下川东之战攻刘湘失败,失去防地退入渠县。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第四路总指挥围攻川陕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亲率所部赴沪参加淞沪战争、长沙之战,历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39年夏,曾奉蒋介石之密令指使部属杀害了驻平江嘉义镇的新四军通讯处的干部及家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1944年调任贵州省主席。1947年调重庆市任市长。重庆解放时逃成都,继去台湾,历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速成系的教官与主要将领
周荃叔,四川陆军弁目队学习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排长。
钟颖,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
田应诏,1908年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 。
吴仲容,1908年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
徐孝刚,1908年任四川陆军弁目队管带。1912年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监督。第一师师长。
王陵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第2师师长。
钟体乾,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
钟体道,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
杨芳毓,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教官。川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潘文华(1886—1950年),四川仁寿县人,1910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历任第三十三师师长、第四师师长、第23军军长。
孙震(1892—1985),成都市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第四十一军军长。
鲜英(1885—1968),西充人。杨森同学,与杨森私交颇深。10师师长、民主同盟重要成员之一。
贺国光(1885—1969),湖北蒲圻人,刘湘同学。蒋介绍石亲信,1929年后任武汉行营、南昌行营参谋长,参与指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代理省主席。
饶国梁(1888~1911),重庆市大足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不久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三十四年(1908)在速成学堂加入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秦炳(1883—1911)广安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冯化之(188l—1926),温江人。18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省军事巡警厅厅长、川军第三军刘禹九部混成旅旅长。
张斯可 , 刘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 。刘湘高级幕僚。
乔毅夫,刘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刘湘高级参谋。
龚缉熙(1886—1067),绵竹人,刘湘"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同学。任“云南讲武堂”教练官,为朱德老师。后入空门,法号能海。
王缵绪(1887—1950年)西充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五师师长、第四军军长。
傅常(1887—1947),潼南县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刘湘的同学,1926年曾任刘湘二十一军参谋长。
唐式遵(~—1950)仁寿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二十一军军长。
(六)保定系
★保定系的由来
保定系是由川军中四川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三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的军人结成的派系。保定军校的前身是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的保定军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 在保定东关创办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 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归陆军部管辖 , 改称陆军速成学堂。同年建陆军军官学堂 , 之后两校合并 , 宣统三年 (1911 年 ) 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 年 , 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 , 于原陆军预备大学堂址正式建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人们习惯把上述军事学校统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停办于 1923 年。清末民初,规定:凡是陆军小学毕业的学生,都直升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除被淘汰以外,一律升入保定军校,在保定入伍期间,可以选送日本士官学校就读。1921年熊克武发起驱逐刘存厚之战,邓锡侯、田颂尧、刘斌三个师战败退保宁,因三人为保定军校同学,又同为刘存厚部下,加上当时同处困境,利害一致,遂结成保定系。
★保定系的建立
1925年在驱逐杨森之战中,保定生刘文辉 、邓锡侯、田颂尧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保定系三首脑,奠定了保定系基础。之后,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同驻成都,刘、邓、田三军在成都设立三军统率办事处,后改名三军联合办事处,刘文辉为处长,邓锡侯、田颂尧为副处长,实行省城之军政、民政、财政三统一。1926年宣布易帜后,刘文辉 任24军军长、邓锡侯任第28军军长、田颂尧任第29军军长,刘文辉防区达70余县,邓锡侯占据华阳—南充—松茂一线等广大地域,田颂尧防地达到20余县,保定系最终形成。此时,保定系已经发展成为唯一可以与驻重庆的刘湘速成系分庭抗礼的派系。经过1928年下川东、1929年上川东之战、1931年北道之战,刘湘、刘文辉击败了八部同盟与军官系李罗,势力大增,四川成了“二刘”天下。
★保定系的首脑
刘文辉(1895-1976),号自乾,四川大邑人,刘文彩之弟、刘湘的幺爸。1908年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三期,1911年毕业后入西安陆军中学,1914年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保定军校二期毕业后回到四川。回川初在刘存厚军部任参谋。随后,刘湘任其为第一混成旅旅长。1922年升任第九师师长(年仅30岁)。刘文辉平时注意扩展地盘,壮大实力。到1926年刘文辉已由一个师扩编为三、四个师,本人升为军务帮办。1927年又加入国民革命军,任24军军长(刘湘任21军军长)。这时刘文辉几乎和刘湘并驾齐驱,成了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最多时拥有军队几十万,拥有防区70多县,等于大半个四川。又加之在众多川军将领中,他是一位较有谋略且胸怀大志的人,颇有"统一四川、控制西南、问鼎中原"之势。在四川军阀中,刘文辉的势力仅仅次于刘湘。1939年,西康省建立,刘文辉就任第一任西康省政府主席,成为西康33县53万平方公里里的最高军、政统治者。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彭县宣布发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后改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等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刘文辉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陆军上将。1889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乡。 1906年,入成都陆军小学堂第一期。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所属的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因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又被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他曾先后出任过护国军营长,川军团、旅长。1923年被任命为第三十师师长。1924年5月26日任命邓锡侯为四川省省长。1926年秋,易帜,邓锡侯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邓任军长。他将该军扩充至五个师,十七个混成旅,一目一十四个团,另有炮兵特科部队若干。倒杨之战后,邓率部进驻成都。随后,联军头目在自贡召开分赃会议,分得盐税专收权,月征三十万元,并占据华阳、简阳、遂宁、合川、南充、彭县、广汉、新津、灌县、郫县,以及松(潘)茂(县)等广大地域。此时,邓锡侯已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独霸一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相继任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储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等重要职务。1949年 12月9日在彭县率部通电起义。1949年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第一与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终年75岁。
田颂尧(1888年—1975年),龙泉驿人。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1期。1909年升南京第4陆军中学。后入保定陆军学校。1912年任第4师参谋。1924年12月,田颂尧任21师师长,驻潼川。1925年任四川军务帮办。7月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田颂尧指挥21、22两个师侧击遂宁,取胜后,占据以三台为中心的大片防地,收编了第12师段荣琮等部。北伐易帜,田颂尧以川西北屯殖总司令名义统辖陆军21师、22师,川军第5师、8师、11师和独立师及混成旅、独立旅等,防地达到20余县。同年12月,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次年3月,在潼川(今三台)就职,成都设行营,总兵力达到6万人。1933年1月,红军占领通江、南江、巴中。蒋介石即委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坐阵阆中,指挥3路纵队向红军进攻。通江、南江、巴中几经易手,田颂尧败退广元。1934年7月,田颂尧被编为第2路,以第二路总司令名义组成6路川军围攻红军。9月红军攻克仪陇,20日追歼田军于阆中,22日占领苍溪以南木门等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到22个县。其部被红军击败后,田颂尧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寓居成都。1949年12月9日,田颂尧与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在雅安发出通电参加彭县起义。解放后,人民政府先后安排他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等职,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10月15日病逝于成都,终年87岁。
★保定系的的衰落
1932年秋,四川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混战"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爆发。战争期间,保定系内部分裂,刘文辉在省会成都与田颂尧发生了激烈“省门之战”,邓锡侯与刘文辉发生了毗河之战。接着,刘湘乘机进行全线进攻。刘文辉部全线瓦解,只好率残部退守西康。经此一战,保定系内部分崩离析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保定系的主要教官与著名将领
田应诏,湖南凤凰人。1906年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尹昌衡,成都人,一说彭县人。1910年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姜登选,直隶冀州人。1911年在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周道刚, 成都人。1909年任四川陆军小学堂监督。后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赵理泰 ,安徽合肥人 。保定军校首任校长。1912年任。
蒋方震 ,浙江海宁人 。保定军校第二任校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毕业生与蔡锷、张孝淮被称为 " 士官三杰。任职时间为1912年至1913年9月。
曲同丰 ,山东福山人 。保定军校第三任校长。任职时间1913年9月至1915 年 9 月。
王汝贤 ,北京密云人 。保定军校第四任校长。任职时间为1915 年 9 月至 1916 年 6 月,时值刘邓田毕业。杨祖德继任
杨祖德,山东潍坊人 。保定军校教育长、第五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16 年 8 月至 1919 年 2 月。
贾德耀 ,安徽合肥人 。保定军校第六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19 年 3 月至 1921 年 5 月。
张鸿绪 ,直隶天津人 。保定军校第七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21 年 6 月至 1922 年 9 月。孙树林 ,直隶大城人。保定军校第八任校长,也是最后一任校长。任职时间为 1922 年 10 月至 1923 年 8 月。
刘斌,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十师师长。
黄庆云,大足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旅长、师管区司令。
黄 隐(1890—1969),1905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08年入陕西陆军中学,1916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二十八军一二六师师长。
董宋珩(1891—1954) ,仁寿人。早年考入成都陆军学校,保定军官学校一期毕业。第41军副军长。
陈达三(1882—1927),铜梁人。1906年,选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陆军建成学堂教官。刘湘高级顾问兼训练处监督。
蓝尧衢(1889—1951),新津人。民国初年,进入成都陆军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川南清乡司令。刘文辉任为省交通处处长。1940年至1945年任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1947年3月任行政院院长。
张志和(1894— 1975),邛崃人。 清末考上四川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毕业,与刘文辉、邓锡侯同学。任刘文辉司令部参谋、24军暂编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二混成旅长。共产党人。
青翰南(1891—1967)双流华阳人。18岁入四川陆军小学。1913年陆小未毕业学生并入南京陆军预备学校。1918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24军军部参谋处长、川康边区屯殖司令、28军第3旅旅长、128师副师长。
(七)“军官系”
★军官系的由来
军官系是指川军中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军人结成的派系。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三日,四川都督尹昌衡开办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将原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五期学生全部转入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为了在军阀角逐中,立于有利地位,四川军官学堂的毕业生往往以同学相号召,互相联系,彼此照应,初步形成军官系。
★军官系的建立
1927年军官生李家钰由川军第一师师长升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驻遂宁,占据乐至、安岳、简阳等七县建立了自己的防区,时号“遂宁王”。1927年,罗泽洲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驻顺庆,占据广安、蓬安、营山等7县,拥兵自重,称“顺庆王”。李家钰与罗泽洲在成都组织群益社,以联络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及蜀军将弁学堂速成队的同学,不断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军官学堂同学,两人遂成为军官系的首脑。1927年,四川省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合谋扣留,被迫通电辞职。李家钰遂接任四川省边防总司令一职,成为川军中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同学关系而结成的“军官系”的首领,与川军中的“保定系”、“武备系”、“速成系”等封建军阀集团齐名。
★军官系的首脑
“遂宁王“李家钰简历:李家钰(1892—1944年) 字其相,蒲江县人。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未毕业即投入辛亥革命 。次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投入“二次革命”,参加柏文蔚将校团,又赴上 海与陈其美部攻打制造局。回川后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5年初,毕业 分发到邓锡侯部见习,后升排、连、营、团、旅长。1924年初任川军第一 师师长,3月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将军。1927年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占 遂宁、安岳、乐至、潼南及射洪、华阳等县,拥兵自重,称“遂宁王”,成为 四川“军官系”的首领。1932年后依附刘湘,参加“二刘大战”。1935年10 月,任104师师长兼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率部进驻西昌地区。1936年任 第四十七军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出川抗战,所部编入第二十二集团军李家钰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在晋东南与八路军协同对 日作战。1939冬,升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入河南省担任守卫黄河河防 的任务。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在督师河南陕县秦家坡的战斗中,不幸壮烈殉职,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顺庆王” 罗泽洲简历: 罗泽洲(1888--1950) 原名鼎臣,字平章,蒲江县人。1912年考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4年毕业,分发在川军第二师任排长。1916年参加护国之役,任连长。1920年调邓锡侯部李家钰部任营长,随部参加历次军阀混战,升任团长、旅长。1925年,率部参加倒杨森之战,杨森败退弃成都时,罗泽洲派先遣部队潜入城内,抢先占据成都市政公所和东门统捐处等重要部门,因而得以兼任成都市政督办,是年8月,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1927年由广安移驻顺庆(今南充),占据广安、蓬安、营山等7县,拥兵自重,称“顺庆王”。 继投入上川东及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投靠刘湘部,由刘湘电请蒋介石委任为第二十三师师长。1933年10月,罗泽洲被任命为第三路副总指挥,率部参加由刘湘任“剿匪”总司令的“六路围攻”川陕苏区的战斗,被红军击溃。1937年抗战爆发后,升任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副军长,奉命出川开赴晋东南前线,协助军长李家钰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1941年,利用壮丁贩卖鸦片烟,被告发,受撤职处分。后返回四川,闲居成都。1946年被推为蒲江县参议会议长。1950年秋,吞服烟膏身亡。
★军官系的衰落
下川东之战。1928年7月,杨森和刘湘两军发生冲突。11月,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四川省长,又命刘湘、邓锡侯、刘存厚、杨森、郭汝栋为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刘湘为委员长,刘文辉、邓锡侯为副委员长。这次会议将川军其他各部屏之于外,激起各军怨恨。10月10日,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主席,李家钰、陈书农为副主席。八部同盟决定联合向重庆刘湘进攻,发动了下川东之战。刘湘闻讯后,即拉拢刘文辉,让刘文辉等牵制同盟各部,致使真正能向重庆进攻的仅得杨森、罗泽洲两部。杨、罗原计划联合同时进攻,不料罗泽洲为抢占重庆,于10月中旬率先出兵,以至孤军突进。10月17日,刘湘集结主力,亲自督战,在江北一碗水地区迎战罗泽洲,激战两日,罗部溃败。10月19日,刘湘挥师东下,截击来犯的杨森部。10月20日,刘湘在长寿铁山坪发起猛攻,杨森部大败,逃入李家钰防区。刘湘连克梁山、忠州、万县等二十三县,尽收杨森下川东防区,收编了杨森近三万人以及郭汝栋部,势力大振。国民政府下令免去杨森本兼各职,听候查办。
上川东之战。八部同盟在反刘湘的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深怨刘文辉支持刘湘,牵制李家钰等部不敢动作,导致战争失败,决心报复。同时,罗泽洲、杨森在下川东之战失去防地后,与李家钰部同处一隅,僧多粥少,也必须往外发展。1929年4月,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四部在顺庆组织同盟军,推李家钰为总指挥,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刘文辉的资中、内江防区,发动了上川东之战。4月16日,同盟军出动,由遂宁经宁至向资中、内江发起进攻。4月19日,两军交战,刘文辉部守将向传义先收缩兵力,后发制人。激战两天后,突然全军出击,同盟军败北,退出遂宁。经邓锡侯、田颂尧调停,同盟军撤回原防,战争暂告平息。
北道之战。1930年11月,罗泽洲师内部哗变,罗泽洲被扣,罗部隶属邓锡侯第二十八军,邓早有去罗之心,即升陈鸿文为师长,到顺庆接管该师。1931年2月,罗泽洲逃到李家钰部,李、罗联合杨森,向顺庆进攻,企图以武力强迫陈鸿文交出该师,挑起了北道之战。结果,陈鸿文败退成都。3月,邓锡侯率兵进攻李、罗,刘文辉、田颂尧亦派兵助战。李家钰兵败,求刘湘援助,于是,刘湘出兵援李。5月间,在顺庆城周围,全川大小军阀队伍云集,形成互相对峙和牵制的局面,被迫罢战言和。北道之战,李家钰退据营山、蓬安两县,实际已依附刘湘。
经此三战,李罗军官系逐渐衰落。
★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主要教官与主要将领名录
涂永,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总教官。
文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特别教官。
罗炜,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堂长。
曾承业,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堂长。
李家钰(1892—1944蒲江县人,1915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四十七军军长。
罗泽洲(1888--1950) 蒲江县人,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四十军副军长。
张俊夫(~—1930)蒲江人,李家钰同学,第三师师长。
李宗肪(1891一1954)彭州市人。李家钰同学。一七八师师长。
陈 离(1892—1977)安岳县人,1915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一二七师师长。
王铭章(1893—1938)新都县人,1914年毕业于陆军军官学堂。一二二师师长。
赵渭宾(1894— 1938)成都市人 。1914年,毕业于军官学堂。一二二师参谋长。
余中英(1898—1983)郫县人。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市市长。
冷寅东(1894-1982)大邑人。李家钰同学。第十二师师长。
本文标题:
四川军阀-近代四川军阀之概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