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如何理解以柔克刚
人们常说以柔克刚,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什么渊源吗,以柔克刚真的存在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www.61k.com)本文主要解说《太极拳用说》中的“刚易柔难”。《太极拳用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1篇论文中的一篇。拳以致用,“用”者,运用也,即太极拳的运用。太极拳在技击搏斗中怎么运用?简而言之,以柔克刚、以刚克柔是也。这是我们对太极拳运用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解说《太极拳用说》中的“刚易柔难”
“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皆常理。“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着,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反之亦然。这是一般的常理,也是五行生克的常理。所以,陈鑫说:“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人所易知者也。”但,陈鑫话锋一转“独至于拳则不然”。哦,拳不尽然?难道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的常理对于太极拳不适用?看了下文笔者才知道,这个道理对于太极拳不是不适用,只是这样的表述不全面、不完善。
正确的表述为“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这是比喻说法,应理解为刚中寓柔、柔不离刚,也就是不能纯柔,也不能纯刚,要刚柔相济。
陈鑫剖析说:“彼以柔来着,是先以柔精听(忖也)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敌方以柔法向我进攻,如果我见对方柔来即以刚劲相应对,对方正好以刚克柔正中下怀,我必被对方攻击而败。如此一来我真是太愚蠢了!
那应该如何应对?陈鑫说:“彼以柔法听我(以胳膊听,非以耳听),我以柔法听彼。”这是接手的关键。对方柔法进攻,我千万不能以刚劲应对,而要以柔法应对。敌柔我也柔,方是用法诀窍。
进一步,柔法接手后,只能在我的圈内运动,不能出圈外;如若对方引我进入,我也只能在圈边停止,不能再进入,再进入就要失势。这就是陈鑫说的“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的道理。
你也许会说,如果到此为止那还怎么搏斗呢?不是有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吗,你不进入对方境地怎么能将对方击败呢?还是陈鑫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论之,非为常人说法也。即为大勇,亦为涉险”。太极拳的运用不是逞一时大勇,一逞大勇也多半会使自己陷入险境。
如此该如何处置?陈鑫道:“如彼引吾前进,未出吾界即变为刚,是彼惧我而变柔为刚,是不如我者也,我当以柔克之。”还没出我圈界对方就变柔为刚,这是对方惧怕我,是技不如我,我当以柔使其落空而击之。这就是“半途之中,生此变态,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击之”的道理。这是其一。
其二,“如彼引我以至吾界,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视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机可乘,吾即以柔者忽变而为刚击之。此之谓以刚克柔,以火克木。如彼中途未变其柔,交界之际强为支架,亦宜击之”。
其三,如果对方中途并没有变化,“引我至界,无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劲敌也,对手也”!这可要注意,遇到劲敌了我怎么办?“吾当退守看吾门户”,不可贸然再进。两柔相遇,智者先退守而静观其变。
其四,退守时仍要以柔法不可使刚劲,“先时我以柔进听之者,至此吾仍柔道听之,渐转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彼若不进,是智者也”。我以柔法引对方进我,如果对方不进来,说明他很聪明、是高手。“彼若因吾引而遂进,误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来,或中途忽以柔变为刚来,我当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进,且令其不得不进”。这时对方已经失势或不得势了,“彼之力尽矣,彼之智穷矣,彼之生机更迫促矣”。这似乎就是武禹襄“覆、盖、对、吞”四字秘诀中的“吞”字诀,将对方引进“吞”下以后,那还不是要怎么打就怎么打?“是时,我之柔者,忽变而为刚,并不费多力,一转即克之矣!”潇洒痛快,酣畅淋漓。
话虽这么说,可有人要问:对方被引进我圈内失势时,如果抽身收回或再进一步,不就解脱或者取胜了吗?岂不知“然当是时,悔之不及,进不敢进,进亦败;退不敢退,退亦败。即不进不退,亦至于败”。对方不是不想抽身收回或再进一步,实在是进退维谷,败也得败,不败也得败,犹如“士卒疲弊,轻重皆空,惟束手受缚,降服而已矣,何能为哉”,哪里还有战斗能力!陈鑫总结性地说:“击人之妙,全在于此!”
在太极拳运用方面,能讲解得这么详细,分析得这么透彻,唯陈鑫是也。更可贵的是,他还结合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之一的“五行生克”学说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此之谓以柔克刚,以火克水,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五行生克结合太极拳运用,陈鑫讲得很有妙趣。
水,外阴而内阳,也就是外柔内刚;火,外阳而内阴,也就是外刚内柔。水火有形而无质。金,有形有质,阴类;木,有形有质,阳类;土,有形有质,阴类。对方以柔法进来,忽然变为刚劲,“是水之所生木也,即水中之阳性,因滋以成质者也。水与木本自一串,故柔变刚最易”。
五行生克对应人体五脏,火属心,土属脾,水属肾,木属肝,金属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与火皆阴类也,所言以刚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此话乍一看不好理解,陈鑫说:以外表观之,火,性激烈;金,质坚硬。人一发火,怒气就发泄在外。这脾气一动,人的肝与肾无不一起俱动,也就是木、水俱动。所以,“虽曰以刚克柔,其原实是以柔克刚。盖彼先柔而后刚,我是柔中寓刚,内文明而外柔顺,故克之”。彼以柔进,表面上我金、火以应,其实我水、木也俱动,是外刚内柔、柔中寓刚。妙哉妙哉!
如果对方以刚而进,那就容易对付多了。陈鑫道:“如人来击我,其势甚猛,我则不与之硬顶,将肱与身与步一顺,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让过彼之风头;彼之锐气直往前冲,不顾左右,且彼先前之气力陡然转之左右甚不容易,我则从旁击之。以我之顺力,击彼之横而无力,易乎不易?”对方刚而进攻,我则柔而克之,甚是容易。陈鑫由此得出结论:“吾故曰:克刚易,克柔难!”
笔者以为,陈鑫这篇文章讲解了太极拳在技击运用中应对敌方的四种状况,尤其要以柔接柔、以柔对柔,指出了外柔内刚、外刚内柔、刚柔相济的巧妙,论述了五行生克学说于太极拳技击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五行生克之太极拳技击运用思维,总结了太极拳应对敌手“克刚易,克柔难”的道理,告诫太极拳修炼者要在“克柔”上下工夫。仔细阅读和琢磨《太极拳用说》,笔者对太极拳运用和理论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层次的升华。
附:《太极拳用说》原文
五行生克,无时不有,无时不然。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者,属阴,阴当以柔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此当然之理。
势也,人所易知者也。独至于拳则不然,运用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何言乎尔?彼以柔来者,是先以柔精听(忖也)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问该如何答应?彼以柔法听我(以胳膊听我,非以耳听),我以柔法听彼。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
如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论之,非为常人说法也。即为大勇,亦为涉险。问该如何处置?如彼引吾前进,未出吾界即变为刚,是彼惧我而变柔为刚,是不如我者也,我当以柔克之。半途之中,生此变态,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击之。如彼引我以至吾界,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视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机可乘,吾即以柔者忽变而为刚击之。此之谓以刚克柔,以火克木。如彼中途未变其柔,交界之际强为支架,亦宜击之。
如彼引我至界,无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劲敌也,对手也。不可与之相持,吾当退守看吾门户。先时我以柔进听之者,至此吾仍柔道听之,渐转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彼若不进,是智者也。彼若因吾引而遂进,误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来,或中途忽以柔变为刚来,我但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进,且令其不得不进。至不得势之时,彼之力尽矣,彼之智穷矣,彼之生机更迫促矣。是时,我之柔者,忽变而为刚,并不费多力,一转即克之。
是时,彼岂不知孤军深入,难以取胜?然当是时,悔之不及,进不敢进,进亦败;退不敢退,退亦败。即不进不退,亦至于败。盖如士卒疲弊,轻重皆空,惟束手受缚,降服而已矣,何能为哉!
击人之妙,全在于此。此之谓以柔克刚,以火克木,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
天一生水。水外阴而内阳,外柔而内刚,属肾。其以柔进,如水之波流,旋绕不先,尚其力,用其智也。地二生火。火外阳而内阴,外刚而内柔,在人属心。水火有形而无质。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则有形有质矣。天五生土,水火势均者不相下。
言以胜水者,以火之多于者言之耳。彼以柔进,忽变而为刚者,是水之所生之木也。木,阳质也。即水中之阳性,因滋以成质者也。水与木本自一串,故柔变刚最易,以其形与质皆属阳也。
上言以火克木,盖以火能生土,土能生金。火外明而内暗,阴性也。金,阴所成之质也。木在人属肝,金在人属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与火皆阴类也。所言以刚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
是以其外者言之。火性激烈,金质坚硬,心火一起,脾气动也。怒气发泄于外,有声可听,金为之也。脾气动,则我之肝与肾无不与之俱动。虽言以刚克柔,其原实是以柔克刚。盖彼先柔而后刚,我是柔中寓刚,内文明而外柔顺,故克之。
若彼先以刚来,则制之由觉易,何言之?如人来击我,其势甚猛,我则不与之硬顶,将肱与身与步一顺,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让过彼之风头;彼之锐气直往前冲,不顾左右,且彼先前之力陡然转至左右甚不容易,我则从旁击之。以我之顺利,击彼之横而无力,易乎不易?
吾故曰:克刚易,克柔难!
二 : 如何以柔克刚?
如何以柔克刚?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三 : 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成语指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中文名 以柔克刚 发 音 yǐ róu kè gāng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 解 释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示例 他要拼老命,孤注一掷,我们则要忍耐,力避同敌人正面交锋,~,在敌人的后方狠狠地打。 ★李连庆《风云急》。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
其他
〖道德经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说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引语]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在这个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在更远的时代,水的特点还没有为人们所了解,保留《山海经》中禹治洪水的传说,和老子书中对于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www.61k.com)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再说“正言若反”。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孙中原说:“这里连句子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他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本文标题:以柔克刚-如何理解以柔克刚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