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褪去“畅销书”的外衣,《巨人的陨落》还剩些什么?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书探(ID:xshutan)
豆瓣评分9.1(满分10),亚马逊评分4.8(满分5),面对《巨人的陨落》在各类网站上让人惊掉下巴的评分,很多读者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它一定很好看”,而是“畅销书唉”。(www.61k.com)不知从何时起,“畅销书”不再是一个确信不疑的褒义词,它夹杂了太多复杂的情绪,面对“畅销书”更像是面对一摊浑水,在华丽的营销外衣下究竟能摸出什么样的东西,谁都说不好。
大数据当道的时代,所有事物都要转化成一个个冷酷而庞大的数字才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博得眼球,博得关注,博得喝彩的声音才算成功,在这个比黑洞还深的套路里书籍并没有被排除在外。当我们看到书封上那些过于卖力的推荐语,那些已经感觉不出任何数字概念的销量时,心里真的有被打动吗?“畅销书”这个标签对于一本好书而言,真的公平吗?撕掉他们夸张的腰封,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巨人的陨落》的责编闵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从《巨人的陨落》诞生的2010年说起
对于国内读者而言,《巨人的陨落》无疑是2016年新书排行榜上的一匹黑马,但是除了超高的评分和一堆惊人的大数据,很多人对于这本书依然是摸不着头脑的状态。
一个书名和几句故事梗概,就卖出了3个亿
掉了36斤肉
1168页、60万字
横扫16国畅销榜
创下每3秒卖1本的纪录
刚上市10万册就被瓜分净了
平均3个通宵读完
不知道2010年欧美国家的群众们会不会有这样懵逼的时刻?
《巨人的陨落》英文原著初版于2010年9月上市,随即登上《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第1名,2012年9月再版,再次旋风般登上了《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第1名。
提起《巨人的陨落》作者肯·福莱特,可能会有人对他感到陌生,肯·福莱特在国内名声最响的作品是1978年的《针眼》(又译作《风暴岛》),这部小说也为他赢得了美国侦探作家俱乐部最佳长篇小说奖和埃德加·爱伦·坡最佳小说奖。
▲198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针眼》
肯·福莱特的小说虽然主打惊悚悬疑但是最大的特点是内容都有史实根据,把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融合在一起,并且每本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稿勘误。《巨人的陨落》同样是在一战背景下进行故事内容的构架,小说里出现了很多真实的历史大人物,比如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处理历史人物与小说虚构人物的关系上,肯·福莱特说:“我找了八位历史学者看稿纠错,他们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关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我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
关于这套书的内容,官方给出的介绍是这样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还是一头雾水?责编闵唯的解读是这样的...
(1)一部经过血与火淬炼的世纪史诗
那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在战火硝烟中,无人幸免,被动参与战争的英格兰贵族和矿工的儿子一样会受伤、会被炸死,所有企图通过战争获利的统治者,都从神坛上跌了下来,甚至丢了性命,比如俄国沙皇。因为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等待每个人的都是不同的命运,但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2)一部情节紧凑、高潮迭起的当代经典
本书所讲述的人物众多,以威廉姆斯和菲茨赫伯特两家为主线的众多人物被巧妙地编织在一张巨大的情节网里。每到关键处,作者会故意按下不提,转而去叙述另一段有趣的人和事,既制造了悬念,又适合片段式阅读。
(3)一部让人反思当下、感同身受的寓言小说
书里那个充满纷争和动荡的革命时代,虽然与当下由科技变革引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所区别,但普通人感受到的不安定是相似的。肯·福莱特对这种翻天覆地的描述,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现了光明和希望:尽管你可能被这个时代裹挟,身不由己,但命运始终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你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缔造者。
其实书探君与许多吃瓜群众一样,对这本书充满疑问,只是在与《巨人的陨落》责编闵唯进行一次邮件采访后,一些问题才隐隐得到了答复。
阅读感受关乎写作功力,而非读者的历史知识储备
书探君:之前肯·福莱特系列的书籍都没有按照原书名去翻译,譬如《针眼》改成了《风暴岛》,这次为什么会直译成《巨人的陨落》?因为这套书的背景基于一战历史,本来以为书中会有很多注释,但是发现好像书中的注释几乎没有,是因为尊重原著的关系吗?
闵唯:书名是不是要直译、封面用不用已经出版的国外好封面、腰封文案究竟要写哪些字,所有这些都不是哪个人一拍脑袋就决定了的,以上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整个团队反复讨论的。至于内文的注释,加不加,怎么加,其实都是根据阅读的需要。英文原著本身注释极少,译者于大卫老师在翻译过程中酌情加了一些。编辑审稿时,觉得阅读很流畅,编辑部几个提前看了稿子的妹子本身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普通读者差不多,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不认为这是一部需要非常多注释才能读懂的小说,所以我们把补充历史知识、延伸阅读的乐趣留给了读者自己。
书探君:看到许多读者在评论里表示就算不懂一战历史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当然也少部分读者说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读起来吃力,有因此感担忧吗?
闵唯:少部分说“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读起来吃力”的读者不是也照样读完并飞快给出书评了吗?哈。我们非常愿意看到各种不同的评价和建议,无论是给内文捉虫,还是对装帧或排版有不同想法,都可以,请给我们更多改进的机会。每天我都会在网上搜集各种不同的读者评论,截图备份,包括大量媒体报道,也会找机会发给肯·福莱特本人,让他看到中国读者的热情,我们和欧美读者一样会为他的故事熬夜,忍不住通宵读完。
▲ 意大利时尚杂志 Io Donna 封面人物 Ken Follett
不能小觑的中国图书市场与中国读者
书探君:肯·福莱特的作品在国外一直很受欢迎,但是他的作品在国内好像并没有被广泛接纳,这次引入《巨人的陨落》有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选题初期对于读者的反应有怎样的预估呢?
闵唯:肯·福莱特的其他小说在国内也是畅销的,而且一直都有铁粉,比如复旦的严锋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大家之所以觉得这位畅销小说大师在国内现在才火,可能因为《巨人的陨落》实在太受欢迎,对比过于强烈罢了。读客图书之前也出过肯·福莱特的其他小说,《巨人的陨落》是其最新的大作“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拿到这个选题我们就非常激动,对文本质量也非常有信心。其他出版方把福莱特的其他作品做成什么样子,图书市场对这位大师原来的接受程度如何,如此高码洋、大体量的一本小说是不是符合中国百万畅销书的“标准”,等等,我们不考虑这些,做书的时候永远想着读者,帮助读者在喧嚣的书架上找到这本书,帮助他们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是否愿意读一读的判断。一个真正伟大的故事,是不存在任何阅读障碍的,是可以引发绝大多数人的共鸣的。我们不应该小瞧了中国的图书市场,更不应该小瞧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
书探君:《巨人的陨落》在四月出版没多久就越上了畅销榜,忽然就出现在了人们眼前,您对此感到吃惊吗?您觉得是怎样的因素促成了这套书的畅销?引爆这套书的营销点是什么?
闵唯:严格地说,这部小说是5月下旬才正式上架的,所以截至目前上市不过两个月,但它已经销量破十万册,是亚马逊新书榜第一,总榜第二,京东和当当等电商平台的销售榜上也是常客。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因为读客不是第一次推出百万级的畅销小说,去年的《岛上书店》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这本书,以及对中国读客非常有信心,我们相信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早已和世界接轨,真的不能小瞧了我们自己。
“内容为王”难道不是业界的共识吗?
书探君:您怎样看待畅销书籍?作为一本畅销书籍又需要怎样的特质才能不落俗套呢?怎么看待那些盲目追求畅销的书籍?
闵唯:我相信任何写书、做书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能被更多人看到。毕竟大家都为之付出了心血。读客十年了,每天、每个人都在总结各种出版的经验和教训,去年华楠接受采访时说,他做出版这行十年,到第九年才觉得自己刚刚入门。我根本连门都还没找到。嗯,我们只是竭尽全力想要做好一本书,在实践中用好“超级符号”“货架思维”“品牌寄生”这一套读客方法,并不敢判断怎样才是俗套、哪本书是盲目追求畅销。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对整个中国图书市场充满绝对信心的,唠叨年轻人不爱读书更是杞人忧天,《巨人的陨落》的畅销已经证明“碎片化阅读”只是一个伪命题,除了今年大火的超级小说《巨人的陨落》之外,读客还出品过1692页的三部曲推理大作《所罗门的伪证》、2693页的科幻史诗《海伯利安》系列等,这些纸书界的“大胖子”无论是在销量还是口碑方面,都获得了双赢。所以,用页数来预先判断一本书是否畅销,是图书市场的偏见。事实上,只有优秀的文本,才能给口碑传播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成为畅销书。“内容为王”难道不是业界的共识吗?
一本书的真心从哪里体现?对于读者而言,第一位一定是内容,然后是设计师根据整本书的气质所设计的装帧,最后是排版等方面,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提供给读者完美的阅读体验。与其说一本书是属于作者的,不如说是属于所有参与书籍制作的人员的,每个环节最后呈现出的模样都是它真心的体现。要让一本书看起来有真心,一个整体和谐的感觉必不可少,但是相得益彰并不是易事。虽说现在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但是过于卖力夸张的宣传语会压过书籍自身的气质,博得了眼球,却让过多架空的期待影响读者对于一本好书的评价,这对于一本内容上乘的书籍来说,并不公平。这可能也是让“畅销书”这个词不再似往日权威的原因之一。至于书籍本身好看与否,还是需要读者自己用心去读去体验。
问题问到这里,再多关于这套书的疑问也只有去问书籍本身了。或许在我们通宵(或者不通宵)读完这一套书,才能给心里的疑问一个答复,毕竟在一本真正好的书面前任何标签都是偏见,《巨人的陨落》是不是这样一套书,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文章来自公众号“书探”
作者:又是豌豆君
读好书,不孤读。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书探
了解更多
二 : 巨人的陨落---悼念李光耀
巨人的陨落
---悼念李光耀
不曾告诉世界
你来的悄声无息
不曾离别挥手
你走的那样淡定从容(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谁都无法预料
蓝天抓不住你飞去的翅膀
大地挡不住你远行的脚步
眼泪是男人的弱点
然而今天大家暴露弱点
只为回眸看你那一瞥
*
我相信一个支点可以翘起一个地球
当你生谋远虑的提出“新加坡双语之路”
这项建国基石让你成为当时
背负评论最多的人
老天眷恋勇者
你糅合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从殖民地到亚洲四小龙之一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
你却告诉了我们准确的时间
30年
30年前你是大地的娇子
30年后你依旧海阔天空
新加坡以光速在发展
一个人口只有200万的国家
世界影响力却超过2亿人口的国家
我们明白你的努力
新加坡是你一手拉扯大的孩子
你是严苛、偏激“霸道的父亲”
外柔内刚
30年造就了太多的精英
你的精英教育实至名归
“小国寡民”是你对新加坡的定位
然而当你的市民身穿东西方文明的外衣
亮相世界舞台的那一刻
那是你征战世界的开始
*
严父、铁腕、政治领袖
是你的卓越贡献让人牢记
让世界铭记
时间斗转星移
新加坡迎着朝阳屹立在东方
东方的巨人站立潮头
向世界眺望
你是那里的根
落叶归根
巨人陨落
你的人民依旧会像勇者一样挑战未来
聚焦世界
感谢世界有你
三 : 巨人的落寞
走过了秀丽山河大漠孤烟,游过了古风雅韵烟雨楼台,却未曾阅过工业时代的超级巨作,于是借着顺路之名去一睹“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之壮景。
在宜昌境内三峡末端河段上,长江环葛洲坝岛、西坝岛而过,分为一江二江三江三条水道,葛洲坝横跨两岛而建,足有2600米之巨。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如今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学生时代的我曾惊叹他的伟岸雄姿,向往着有朝一日一睹他的风采。如今迎江而来,也算是一次圆梦之旅吧!
寻葛洲坝公园而入,沿江边小路而行。江堤高筑,依栏俯瞰,三江之水缓缓流淌,俨然没有印象中的大浪涛涛。对面的葛洲坝岛上,高楼矗立、电网交错,高压电缆跨江而过。那彪悍野性的电力,欲想挣脱电缆的束缚迸发而出,你听那吱吱不停的电离声就是它狂妄不羁的怒放,足以让听者毛骨悚然而不敢靠前。江水而上就是闻名已久的葛洲坝了,他宽厚雄宏的坝体凸显着复杂的结构;两座魁伟的船闸纵深磅礴,足可容下数艘巨轮;相对窄小的闸门以500吨的厚重严丝紧闭着,阻挡着万倾之水的泄愤。所视之处,无不彰显着一种无穷的力量。这位巨人以30而立的魅力立于山水之间,任凭风雨洗礼,任凭漫水施压,他依旧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仿佛时光对他来说只是弹指之间,只有那斑驳泛黄的肌肤才显出岁月的痕迹。他那独韵的厚重雄浑与沧桑魅影,在经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之后,自然而浓郁的流露于形,让我顿生崇拜与敬畏。
时光追溯到那个工业落后的1970,就在我脚下的这片山水里,10万建设者不计得失、万众一心,以人拉肩扛、车船相辅的方式,用一山之石填江水,用钢筋水泥筑坝墙,憾天地之精神,树时代之典范,历经10数年创造出葛洲坝这位磅礴的巨人。一夫揽江水,万涛失波澜。千百年来无法驾驭的滚滚长江水,如今成了伟人诗篇里那 “高峡出平湖”的祥和景象。我的脑海里在极力的构建着那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震撼场景,却总有些乏据虚渺。
微风带着长江的臣服而来,我的呼吸感触到了它的平和,我的心感受到了它的真诚。我如蝼蚁一般站在这个巨人的脚下,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还有一种心撼日月的精神,在巨人的身心里游走,最后传入我的心田,使我心潮澎湃而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个超级工程,是那个时代的丰碑,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是人类挑战自然的又一标志。葛洲坝是一位见证者,也是一位继承者,他将把这种力量与精神传承延续下去。
拾震撼之心绕坝体而上,路经一排简易的工艺品摊位。工艺品稀稀拉拉的摆放着,看到这些工艺品,我顿生疑问,这里也产工艺品吗?摊主们或玩手机、或在唠嗑,各自打发着闲乏的时间,见我走过也无人搭理,好似知晓我是个吝啬的过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来到坝体侧面空地,几个小贩迎我而来,问我是否要照相,是否要环游,一番倾情解说,态度热情而诚恳,看来生意清淡上帝难寻。我是偷得自在清闲,哪想去做上帝呀!寥寥可数的游人在四处闲游着,似乎被冷清所感染,都保持着一种沉闷的表情。
来到坝体门前,栅栏紧闭着,武警把守的英姿告诉我是不能入内的。千里慕名而来,想一睹巨人的英发雄姿,却是管中窥豹,只识一撇,失望之情不言而喻。也罢,我站在门前凝神远眺,尽力留存大坝那无尽延伸的美丽!
公路前方不远处是葛洲坝码头,售票门面关着,门庭冷落、空无一人。码头那一艘游船两艘快艇,在微波中相互触碰嬉戏着,悠然中早已忘却曾有过的劳累与辛酸。虽然岸边写着“严禁垂钓”的字样,但仍有一位老者在娴熟悠然的临江独钓。对他而言,葛洲坝的冷清,给他带来了自在的便利。
今天还是清明小长假,我却看不到人潮涌动,哪怕略微热闹的景象。稀落的游人、冷清的门店、萧瑟的气息,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刚才还澎湃的心潮渐渐被平复,而后下沉。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游人纷纷、热闹喧哗。在当今旅游的鼎盛时期,为何此地如此冷清?当地人说都去看三峡了。是呀,大三峡,白帝彩云之秀丽,千山万壑之险峻,大坝枢纽之宏伟,无不比葛洲坝更胜一筹。离这仅仅38公里,一个世界之最的电力巨人绝壑而起,以青出于蓝之势,独占鳌头之姿,引领风骚已数年。两者选一,谁不想去一睹三峡之风采。自从葛洲坝融入历史这条长河,就决定了他的使命是为三峡大坝而生的,这也就注定他会有今天的冷清与落寞了。
脚步沿着江边前移,目光却一直投向坝体建筑,那厚重的坝体、那高高的船闸……我尽量将每个细节存入脑海里,此去经年,不知何时才相会,或许下次我也会随大流而去。船闸的机器声微微而至,阵阵入耳,我仿佛听到了他平静的呼吸,沉稳的心跳。几条庞大的货船正在2号船闸处排队过闸。在安静的等待中,偶尔发出几声撕扯空气的汽笛声,显示着它们不安的躁动。
午后的阳光着实让人困乏,我索性坐了下来。看着这一江平湖水,一屿葛洲岛,我渐渐陷入了沉思。门庭冷落,寥寥孤寂,曾经的热闹繁华已随东逝水。葛洲坝的落寞,或许是我这个仰慕者的落寞吧,繁华落尽、转眼成空、巨人迟暮、吾心惋叹。犹如明星之粉丝一般,随星过长空而独自失落。然“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许这种落寞中的寂美就是他所期望的。夕阳垂霞、余辉绕影、微鸣阵阵、专注酬勤,在夕辉余影中,一个巨人的背影在不知疲倦的忙碌着,没有多余的喧哗与嘈杂,他在忙碌中享受着久违了的静美与舒宁,诚然是一幅勤恳励志的唯美画卷。在世俗的浮华与躁动里,他心如止水、从容而淡定。他用忠实履行着一个车夫的职责,拉着承载经济的大车默默向前。只是这个经济体在不断的壮大,需要更多的车夫加入。而今,号子声声,众夫齐力,同心同励,勇往直前,他又何来落寞?我为其落寞,岂不是庸人自扰之?
忽然一声啸天长鸣,沉沉的思绪被瞬间惊醒。一艘货船带着欢欣的轰鸣缓缓驶入船闸,它将顺水东流而去。而我,起身拂尘,把圆梦放进心海,把落寞扔到水中央,惜别巨人,辞别夕阳,依傍着落日的昏黄,一路徜徉而去……
本文标题:巨人的陨落-褪去“畅销书”的外衣,《巨人的陨落》还剩些什么?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