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裙带关系的意思-裙带关系啥意思?

发布时间:2017-12-27 所属栏目:什么是裙带关系

一 : 裙带关系啥意思?

裙带关系啥意思?

裙带关系啥意思?的参考答案

成语 裙带关系

发音 qún dài guān xì

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出处 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示例 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二 : 裙带关系背后的伦理观念

【摘要】宗法制绵延几千年,在如今的企业管理、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依旧存活着,但如果处理不好,这无疑会严重影响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管理,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性与政府行政能力的权威性。本文试图将初级群体理论引入裙带关系问题的研究,从当前的办公室恋爱为出发点,逐步剖析其中的伦理观念,指出其中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能够改善这个现状的行之有效的良方。

【关键词】裙带关系 初级群体 工作群体
一、背景问题导入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里的杜拉拉,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被秘书海伦告诫:公司有两样东西不能动:一是钱,二是人。“如果发生办公室恋情,不幸的,两个人就必须离开一个。”办公室恋情被严格禁止,是现代职场中的普遍现象。支持者们以效率为武器进行抨击,尤其是在同一公司的同一部门当中,恋情、婚姻和工作是两个不同领域,恋情、婚姻讲究的是感情第一位,而工作是以工作职责任务结果为第一位,两者之间显然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颁布“禁爱令”有利于防止办公室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化。而且,办公室恋情的存在难免会影响事情的公正公平,最起码会收到质疑,所以为了避嫌,也不会孤立或者允许其在同一部门中。
从办公室恋情逐渐扩大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企业家族裙带关系网,如广东清远盐业总公司家族裙带关系网以及中国官场中的“传统”。裙带关系即任人唯亲,指用人与关系的好坏相关。关系较好的,如亲属、同宗族、朋友、党派通知、相同利益集团成员等,可得到较好的待遇。相对于任人唯贤,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裙带资本主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太子党、高干子弟等种种现象,进而导致冗员及腐败的产生。
二、相关理论溯源
在社会学中有一概念叫做“初级群体”,它是根据成员的亲密程度来划分的,指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同伴等就属于基本群体。显然,办公室恋情显然也会构成非正式组织,并有以下明显特征:
第一,规模较小。不管是办公室恋情还是裙带关系网,涉及群体相对而言是小型群体,成员相对少是彼此能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的重要保证。第二,成员规模小、人数少,利于面对面的互动。第三,群体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成员在初级群体里扮演多种角色,参加各种活动,表现其全部个性。第四,初级群体成员间关系密切,想要维持这种关系,往往是靠非正式控制,有时正式控制还会“伤了和气”。第五,聚合力和持久性强。
但是,从宏观结构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会妨碍分工和协作的发展,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更高程度的整合。其次,从微观心理角度来看,它限制了个人生活的空间,减少了社会的有机联系。尤其是,初级社会群体对其成员全方位的关照,抑制了个性的发挥和思维的发展,在个体发展上往往会适得其反。
工作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构成了现代社会组织的基层单位,它是在一定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从工作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功能来看,作为社会组织基层单位的工作群体,它兼具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某些性质和特点。因此,工作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既有组织关系的一面,又有私人关系的一面。组织关系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化关系,它受制度和规则的制约。私人关系则是一种非正式关系,这种关系带有比较浓厚的感情色彩,往往是以个人的意志、愿望和需要为转移。组织关系和私人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工作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处理得不好,就会削弱以致损害工作群体。
三、浅析企业裙带关系带来的影响
企业内外人际关系更多地会表现为裙带关系。在创业初期,亲属、朋友不计辛劳,只为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法治不完善,缺乏民主和监督的情况下,企业对内不强化科学管理,对外热衷于权钱交易,不但会牵掣且也发展的脚步,由此产生的腐败行为对整个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的危害更大。
首先,企业内部裙带关系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裙带关系的企业,往往是亲情、友情和人情取代了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其次,企业外部裙带关系不仅抑制了企业自助创新,而且会降低整个社会的社会经济效率。技术裙带关系会带来监管不力、内幕交易等想想,破坏市场的公正与稳定,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次贷危机的爆发是企业内部裙带关系滋生个人利益高于企业利益,官商结合,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企业假公济私,大搞权钱交易,给本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四、解扣裙带关系
在我国,裙带关系带来的种种问题虽然出在企业,但根源还在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裙带关系背后根深蒂固的概念,它上可追溯到宗法制,以致在人们心目中,规章制度甚至法律、道德不如裙带关系,使之成为潜规则。同时,裙带关系与公民的文化程度不无关系。当企业发现政府公共政策无法使自己获利时,他选择的是一种投机取巧的途径,而并非是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使政府转变其公共政策。
要在全社会形成反对不正当裙带关系的舆论气氛和社会文化环境,铲除适宜[www.61k.com)于裙带关系生长的土壤,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到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透明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特别要建立和完善有力而高效的市场监管组织机构,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监管和防腐败能力,建立和完善强大的舆论监督、司法介入等社会监督机制,营造惩治商业贿赂与腐败的强烈社会氛围。
对于企业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裙带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忌,把加强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使各项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家族企业尤其要按照制度化管理的要求,尽快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制度化管理是成熟企业应采取的管理模式。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家族企业,推进制度化管理才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
对于个人来说,要来一次“精神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到多重角色,避免角色越位、角色缺失。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三 : 书评:《说说裙带关系的好话》

约翰-亚当斯开创了共和国家的世袭先例,他公开地提携了他的几个儿子。

警察和消防员等职业常常也是代代相传的。

成败之间话裙带——亚当-贝娄谈美国“太子党”

译自2003年8月25日美国《标准周刊》(第8卷47期)
作者 诺米-艾墨瑞(Noemie Emery)
译者 郑小峰(芝加哥)(zheng_xiaofeng@hotmail.com)
校者
田方萌(北京)(tianfm@sina.com


《说说裙带关系的好话》(In Praise ofNepotism),亚当-贝娄著,Doubleday出版社,576页,30美元

当代美国社会的裙带关系可能在2001年11月20日达到了顶峰。当天,美国司法部大楼被冠以"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F-Kennedy,见注1)的大名。肯尼迪生前的朋友、亲戚和现任总统都出席了命名仪式。

这个仪式称得上是美国政坛特权家族的盛会。到场的嘉宾包括下列诸位。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W-Bush),他是前总统乔治-H-W-布什(注2)之子,佛罗里达州州长吉布-布什(JebBush)之兄;参议员爱德华-M-肯尼迪(Edward-M-Kennedy),他是罗伯特-肯尼迪和约翰-肯尼迪(注3)之弟,罗得岛众议员帕特里克-肯尼迪(PatrickKennedy)之父;还有罗伯特-肯尼迪的众多子女,包括一度被认为是政界高位热门人选的前众议员约瑟夫-P-肯尼迪II(Joseph PKennedy II),和时任马里兰州副州长,并很有希望入驻州长官邸的凯瑟琳-肯尼迪-汤珊德( Kathleen KennedyTownsend,注4)。约瑟夫-肯尼迪对嘉宾们朗声引述了他父亲的原话,讲罗伯特-肯尼迪如何能在35岁之年就升任司法部长:"我努力工作,雄心勃勃,孜孜不倦地学习,全身心地投入,这时我哥哥当选了总统。"

大家都笑了,这个笑话让他们联想到一项事实,那就是如果没有和两位前总统——乔治-H-W-布什和约翰-肯尼迪——攀上亲戚,他们所有人都不可能呆在那在地方。而老布什和肯尼迪这两位前总统也都拥有尊贵的父亲,他们的老爸或是非常富有,或与百万富翁过丛甚密,而且都担任政府要职。小布什在总统竞选中险胜小艾伯特-戈尔(AlbertGoreJr.),后者的父亲(与儿子同名——译者注)曾是杰出的田纳西州参议员,他从出生起就致力于把小戈尔培养成总统,并让他继承了自己在参众两院的席位。小布什一朝权在手,就开始把一些可以任命的职位和差事分配给了布什拓展了的政治家族中的成员:副总统理查德-切尼的女儿伊丽莎白-切尼(ElizabethCheney)被任命为国务院副助理秘书,国务卿柯林-鲍威尔的儿子麦克尔-鲍威尔(MichaelPowell)则就任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主席。

这种好运并不局限于布什和肯尼迪家族。在2002年,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也和希拉利-克林顿(HillaryClinton)一样成为参议员,她们的芳名早已在其夫竞选总统时就已家喻户晓(注5)。在国会中,除了多尔夫人和克林顿夫人,还有一大堆知名政界人物的夫人、遗孀、子女和兄弟姐妹,比如说埃文-贝(EvanBayh,参议员之子),玛丽-兰君尔(Mary Landrieu,新奥尔良市市长之女),约翰-桑努努(JohnSununu,前新汉普郡参议员之子),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南希-派洛斯(NancyPelosi,其父连任五届巴尔的摩众议员),和正平步青云的赫诺德-福特(Harold FordJr),他已经接了父亲在众议院的班。

如果说政治都是相对而言的——或者政界的每个人都是某某人的亲戚(“相对”和“亲戚”在英语中均为"relative",作者在此用了双关语——译者注)——其他行当的情况也不例外:在戏剧界,瑞德戈里夫(Redgrave)家族名角辈出,现在已经传到了第三代;在出版界,《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经营者都是创始人的孙辈;警察和消防员等职业常常也是代代相传的。

当然,这些裙带关系对亚当-贝娄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他本人就是小说家索尔-贝娄(SaulBellow)之子。还有很多作家的孩子追随父亲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即便他们不是全去爬了格子。贝娄认为父亲为他打开了创作之门(如果不是硬把他拉到作家队伍里),而且一点也不觉得这种子承父业的事情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他还以此为主题写了整整一本书(《说说裙带关系的好处》)。

"裙带关系"一词源于拉丁语"nepote",它在14世纪被人们创造出来,用于描述将私生子安排到文职高位的通例。数百年来裙带关系盛行于世袭等级社会,但它在美国遇到了阻力,因为它与人人平等、共和政府,以及崇拜自我创业等价值观相抵触。

使裙带关系与这些价值观和睦共处从来都不大容易。贝娄写道:"在建国初期,美国人对裙带关系的态度是很令人费解的。"托马斯-杰弗逊(ThomasJefferson,注6)生于豪门望族,他的家族在合众国等级最为分明的州中势力最为庞大,可杰弗逊却为发展有关群众组织和准民粹主义竞选活动(quasi-populistcampaigning)的政治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自己祖上的社会地位,不像乔治-华盛顿那样诞生于一位小农场主的第二次婚姻,从而不得不借助拓展家族成员的亲戚网络而获得晋升的机会。

约翰-亚当斯(注7)开创了共和国家的世袭先例,他公开地提携了他的几个儿子。有两个儿子没能承受住那种紧张的生活,但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QuincyAdam,注8)"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孩提时就开始面对巨大的压力,此后再也没有摆脱它。约翰11岁时作为父亲的秘书与他一道前往法国;14岁作为美国使者的秘书(没有父亲陪同)远赴俄国;15和16岁时,他作为美国停战(注9)代表团的秘书被派往海牙和巴黎;1786年,老亚当斯出任美国驻英国圣詹姆斯王朝(Courtof St.James)的大使后,他再一次成为父亲的秘书。1794年,约翰27岁时被华盛顿总统委任为美国驻荷兰大使——他的仕途终于真正开始了,这时他父亲已身为副总统。30年过去了,在历任国务卿和驻俄、驻英大使之后,昆西-亚当斯终于追随父亲,在1824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6位总统。

但是很不幸,这位"子继父位"的第一人遭遇的对手乃是安德鲁-杰克逊(,注11)——美国政治史上第一位出身贫寒而成功崛起的人物。杰克逊攻击了亚当斯的家庭出身:"亚当斯被描述为彻底脱离群众的人,他从未诚实地工作过,还鄙视老百姓。……他的家庭被讽刺为'布瑞退议院'(theHouse ofBraintree,布瑞退是亚当斯家庭所在的地方,House一语双关——译者注),他父亲被讽刺为'约翰一世皇帝'(King Johnthe First)。"杰克逊首创的这种攻击对手显赫出身的做法在以后的历史中经久不衰。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注11)年仅23岁就被选为纽约州议会最年轻的议员,这完全是靠他父亲——一位纽约著名慈善家——的声望。纽约人对西奥多的父亲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纽约邮报》评论道:"罗斯福先生以他的血统完全有资格获得纽约选民的信任与期望,因为他父亲在世时每一天都在为公众提供着最有力的帮助。"后来,泰迪(Teddy,西奥多-罗斯福的昵称——译者注)的大名又为弗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Roosevelt,注12)的政治生涯提供了火箭燃料般的助力,而后者正是前者的五代堂弟(既两者高祖为同一人,实为远亲——译者注)。弗兰克林-罗斯福以这位前总统为榜样,得到了他的帮助,娶了他的侄女,还按照西奥多的人生轨迹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贝娄引用了斯蒂芬-海斯(StephenHess,注14)的评价:"公众认为弗兰克林-罗斯福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儿子或侄子,弗兰克林根本没有试图纠正这种错误印象。"贝娄认为弗兰克林-罗斯福是靠与泰迪-罗斯福的裙带联系(coattailconnection)才在1920年被指定为副总统候选人的,这段经历是弗兰克林政治生涯中的里程碑。当时他经常听到人们对他喊:"我投了你父亲一票!"

当弗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时,他的支持者中有一位名为约瑟夫-P-肯尼迪(Joseph PKennedy)的金融家。约瑟夫有九个孩子,他毕生都在为他们的前途奔忙,以致于将裙带关系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程度。怀着4个儿子都入步入政界的梦想,约瑟夫花了29年时间培养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JosephKennedy,Jr.,注14),希望他以后能成为美国总统。接着他又坚持让次子约翰继承其兄长未尽的事业。约翰-肯尼迪在他担任参议员和总统期间与另外两位参议员结识并共事过,一位是来自康涅迪格州的布莱斯考特-布什(PrescottBush),另一位是来自田纳西州的阿尔伯特-戈尔(AlbertGore)。1962年布莱斯考特-布什退休时,他的次子乔治-H-W-布什正准备竞选德克萨斯州的议席,并梦想有一天能成为总统。

同时,戈儿也抱有竞选总统的雄心,不仅为他自己,也为孩子。从儿子小艾伯特出生开始,戈儿就把他当作未来的总统培养。学校的同学们给小艾伯特取了个绰号叫"艾尔王子"(PrinceAl,Al系艾伯特之昵称——译者注)。小艾伯特出生的消息上了田纳西州当地报纸的头版;6岁时他已经作为培训中的政治家而受到欢迎;28岁时他继承了老戈儿在众议院的席位,并在36岁之年一跃成为参议员。不到40岁,小艾伯特就应父亲的要求参加了一次总统竞选。4年后,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他与比尔-克林顿一道击败了竞选连任的乔治-H-W-布什。又过了8年,如他父亲终生所愿,小艾伯特终于开始竞选美国总统。在那场被称为王侯之争(abattle of dynasts)的选战中,他输给了老布什的长子乔治(即小布什——译者注)。

是不是名门之后总能成功呢?不见得。出乎中学和大学时代熟人们的意料,乔治-W-布什和约翰-肯尼迪早年都被看作是各自家门中的浪荡公子(cut-ups,原意为胡闹的人——译者注),两人后来却具备了熟练的政治手腕和真正的领袖素质。但艾尔-戈尔即使在从政二三十年后仍未发挥出这种这种本能。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Graham,注15)拯救了《华盛顿邮报》;但在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丁汉姆(Bingham)家族的媒体王国却被其继承人分割为碎片。至于西奥多-罗斯福的四个儿子,还有弗兰克林-罗斯福和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所生的四个儿子,他们中间没有哪位在政界大有作为。

约瑟夫-P-肯尼迪在世的孙子和孙女共有26人。即便拥有泉涌般的钱财、好莱坞明星的光环、媒体不断的关注以及金钱和爱情所能买到的最佳顾问,他们中也没有哪一位能够成为杰出的政治人物。2000年(因艾尔-戈尔)和2002年,由于任用了两位靠家族背景开始起职业生涯的名门子弟,民主党在选举中遭受了重大挫折。在更公开的场合进行激烈的竞选中,这两位候选人根本不具有竞争力,因为那里家族背景的因素被大大削弱了:马里兰州的民主党人为自己的决定后悔不已,他们不该迫使巴尔的摩市市长退出州长预选,而为凯瑟琳-肯尼迪-汤山德(KathleenKennedy Townsend)让出位子。写作本文的时候,肯尼迪家族第三代中唯一一位身居要职的人是一个表现平平的国会议员,当年为了首次当选罗得岛州议员,他平均为每张选票花了73美元。

这也许说明裙带关系和价值理念之间的冲突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剧烈。西奥多-罗斯福靠他老爸起家,但后来他本人也建立了活跃有力的政治形象。弗兰克林-罗斯福利用他表哥跃入龙门,但很快也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政坛上一度风光的肯尼迪三兄弟明显各不相同,他们不仅有别于父亲,彼此之间也各具风采,其政治追求、个人风格以及支持者都不一样。作为政治家,乔治-W-布什也不同于他的父亲和祖父。和约翰-肯尼迪一样,他反对那些他认为是父亲做错的地方。正如贝娄指出的,泰德-肯尼迪(爱德华-肯尼迪的昵称——译者注)凭借他的姓氏迈进参议院的大门,但他依靠自己的才能在那里呆了40年,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相比之下,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由于没能扮演富有魅力的角色而纷纷落马。要想成功,名门之后必须脱离家族的背景,重新界定自己的血统。否则,他们看来注定要失败的。

当然,失败和成功是硬币的正反面,世家子弟其实更易于失败。出于好心的豪门家长有时施加给儿子们难以承受的压力,直到他们崩溃(如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昆西-亚当斯的儿子们);有时为儿女们选择了错误的职业(如小艾伯特-戈尔);或者让他们放任自流于超出其权力的荣耀和诱惑之中。弗兰克林-罗斯福夫妇就"很少管教"(underinvolved)子女,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约束。贝娄告诉读者,罗斯福的儿子们"就是那种你能预见到的,被宠坏的机会主义者,他们毫不犹豫地利用家族名声谋取私利。"罗伯特-R-肯尼迪在1968年被刺杀后,他的很多幼子在或多或少缺乏成年人看管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并沉迷于名利场中。在多次毒瘾和事故之后,其中一些人现在回归了有序的生活,另一些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亚当-贝娄说得对,裙带关系的某些方面是值得称赞的。但是,看看这些世家子弟,我们也得担心它的另外一些方面。

注1:罗伯特-F-肯尼迪,1961-1964任美国司法部长,1964-1968任参议员,于1968年竞选总统期间遭暗杀
注2:乔治-H-W-布什,1989-1993任美国总统
注3:约翰-F-肯尼迪,1961-1963间任美国总统,于1963年遭暗杀
注4:凯瑟琳-肯尼迪-汤珊德,美国妇女结婚后常常会冠夫姓,把娘家姓作为中间名
注5:伊丽莎白-多尔的丈夫鲍勃-多尔(BobDole)自1962年起大部分时间一直任国会议员,他于1996年在与克林顿的总统竞选中败北。希拉利-克林顿的丈夫比尔-克林顿在1993-2001年间任美国总统,她本人于2000年当选参议员至今
注6:托马斯-杰菲逊,美国第3位总统,1801-1809在职
注7:约翰-亚当斯,美国第2位总统,1797-1801在职
注8:约翰-昆西-亚当斯,生于1767年,1825-1829年间任美国总统
注9:指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英谈判
注10: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年任美国总统
注11:西罗多-罗斯福,1901-1909间任美国总统
注12:弗兰克林-罗斯福,1933-1945间任美国总统
注13:斯蒂芬-海斯,《总统和任期》(Presidents & thePresidency)一书的作者
注14:小约瑟夫-肯尼迪,二战中阵亡,终年29岁
注15: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的继承人,2001年病逝


附:原文及网址

http://www.weeklystandard.com/check.asp?idArticle=3012&r=cwuru

Two Cheers for Nepotism
Adam Bellow on fathers and sons.
by Noemie Emery
08/25/2003, Volume 008, Issue 47

In Praise of Nepotism
by Adam Bellow
Doubleday, 576 pp., $30


THE HIGH-WATER MARK of nepotism in modern America may have occurredon November 20, 2001, when the building that houses the Departmentof Justice was renamed in honor of Robert F. Kennedy before a crowdthat included his friends and relations and the president of theUnited States.

It was a festival of the genealogically privileged. Present wereGeorge W. Bush, the son of George H.W. Bush and brother of GovernorJeb Bush of Florida; Senator Edward M. Kennedy, brother of Robertand John, and father of congressman Patrick Kennedy of RhodeIsland; and Robert F. Kennedy's numerous children, including formercongressman Joseph P. Kennedy II, once a hot prospect for higheroffice, and Kathleen Kennedy Townsend, then in her second term aslieutenant governor of Maryland and considered a shoo-in to accedeto the governor's mansion. All listened as Joseph Kennedy II readaloud the account that his father once gave of how he managed torise at thirty-five to the station of attorney general: "I workedhard, I was ambitious, I studied, I applied myself, and then mybrother was elected president."

All laughed, for the joke that connected everyone there was thefact that none of them would have been in that room if they had notbeen related to two former presidents--George H.W. Bush and JohnKennedy--who themselves had been children of two rich and richlyconnected millionaire fathers who also held high public office. Theyounger Bush had become president when he narrowly defeated AlbertGore Jr., son of a prominent Tennessee senator who had raisedAlbert Jr. from his birth to be president and had bequeathed himhis seats in the House and the Senate. Once installed, Bush beganhanding out choice jobs and assignments to members of the Bushes'extended political family: Elizabeth Cheney, daughter of VicePresident Richard Cheney, is a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in theState Department, while Michael Powell, son of Secretary of StateColin Powell, is chairman of the FCC.

This good luck was not confined to the Bushes and Kennedys. In2002, Elizabeth Dole joined Hillary Clinton in the United StatesSenate; they had become household names when their husbands wererunning for president. Once in Congress, [www.61k.com]Mesdames Dole and Clintonjoined a rich assortment of wives, widows, children, and siblingsof other well-known political people, including Evan Bayh (son of asenator), Mary Landrieu (daughter of a New Orleans mayor), JohnSununu (son of a former New Hampshire governor), House minorityleader Nancy Pelosi (daughter of a five-term Baltimorecongressman), and the up-and-coming Harold Ford Jr., who took hisfather's old seat in the House.

If everything in politics seems to be relative--or everyone inpolitics somebody's relative--it also holds true in otherprofessions: in the theater, where the Redgrave family is in itsthird generation of stardom; in the press, where the New York Timesand the Washington Post are now being run by the grandsons ofpublishers, and in police and fire departments, where membershipalso runs in the family.

Of course, none of this is news to Adam Bellow, son of the novelistSaul, and one of a number of children of writers who have followedtheir parents into the writing profession, if not always in thesame field. Bellow, who credits his father's name with openingdoors for him (if not for keeping him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m),does not find this troubling. In fact, he's written an entire book,"In Praise of Nepotism," about the phenomenon.

THE WORD "NEPOTISM," from the Latin word nepote, was coined in thefourteenth century to describe the custom of appointing bastards tohigh civil posts. For centuries, it flourished as the handmaiden ofclass systems based on inheritance, meeting resistance in America,where it ran head-on into the competing values of egalitarianism,republican government, and worship of the self-made man.

Reconciling nepotism with those values has always been difficult."The founding period," Bellow writes, "was one in which theAmerican attitude toward nepotism took shape as something deeplyconfused." Thus Thomas Jefferson, son of the most powerful familyin the most class-driven state in the Union, helped to develop thepolitical arts of mass organization and quasi-populist campaigning.He inherited his class standing as a matter of course, unlikeGeorge Washington, son of the second marriage of a minor planter,who had to depend on the favors of a complex web of extended-familymembers to help his ascent.

It was John Adams who broke new ground as a republican dynast,openly raising his sons to be great. Two cracked under the strain,but the eldest, John Quincy, "accepted his fate," and as a childwould enter a cauldron of pressure from which he never emerged. Atage eleven, he went with his father to France as his secretary; atfourteen he went to Russia (minus his father) as secretary to theAmerican legate; at fifteen and sixteen he was secretary toAmerican peace delegations at The Hague and Paris; and in 1786 hewent to London as his father's secretary when the elder Adamsbecame ambassador to the Court of St. James. In 1794 PresidentWashington appointed his vice president's son ambassador to theNetherlands at age twenty-seven, and his official career hadstarted in earnest: Thirty years later, having been secretary ofstate and ambassador to Russia and Britain, he did indeed followhis father, becoming the sixth president in 1824.

But this First Nepot had the misfortune to be opposed by the firstgreat self-made man in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Andrew Jackson,who turned Adams's background against him in what would emerge asthe time-honored fashion: "Adams was portrayed as hopelessly out oftouch, a man who never worked an honest day in his life, and whodespised the common people. . . . His family was mockingly referredto as 'the House of Braintree,' and his father as 'King John theFirst.'"

When Theodore Roosevelt became at twenty-three the youngest memberof the New York Assembly in 1882, he was elected wholly on thereputation of his father, a well-known philanthropist, who had beenall but worshipped in New York. "Mr. Roosevelt has hereditaryclaims to the confidence and hopefulness of the voters of thiscity," the New York Post advised readers, "for his father was inhis day one of the most useful and public-spirited of men." Teddy'sRoosevelt name in turn became the booster-rocket for his fifthcousin Franklin, who adopted the former president as his model andpatron, married his niece, and mapped out a career path that inevery particular mirrored the one taken by Theodore. Bellow citesStephen Hess's comment: "The young candidate didn't bother tocorrect any mistaken impression that he was a son or nephew of theRoosevelt president." He credits the big break of Franklin'scareer--his selection in 1920 to run as vice president--to his"coattail connection" with Teddy. "I voted for your father!" heoften heard people cry.

WHEN FRANKLIN HIMSELF first ran for president, one of his backerswas Joseph P. Kennedy, a financier with nine children who, bymaking his children's advancement the work of his lifetime, liftednepotism to stunning new heights. Dreaming of seeing his four sonsin government, he devoted twenty-nine years to raising his firstson, Joe Jr., to grow up to be president. He insisted his secondson John take his place. As senator and president, John Kennedy hadknown and had worked with two other senators, Prescott Bush ofConnecticut and Albert Gore of Tennessee. In 1962, Prescott Bushretired, but his second son,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wasplanning his run for a House seat in Texas and dreaming of becomingpresident himself.

Meanwhile, Gore had presidential ambitions both for himself and hisson, who was raised from his birth as an oncoming president, andwhose nickname at school was "Prince Al." His birth was announcedon the front page of the Tennessee newspapers; at age six, he washailed as a politician in training; at twenty-eight, he took hisfather's old House seat, and then jumped to the Senate at agethirty-six. At just under forty, he ran his first race forpresident, because his father had asked him to do it. Four yearslater, he ran for vice president on Bill Clinton's ticket, and theyousted George H.W. Bush, who was seeking reelection. Eight yearsafter that, he made the run for the presidency his father hadplanned all his life. In what was billed as a battle of dynasts, helost to Bush's eldest son, George.

Does this mean that nepotism is always triumphant? Not quite. Tothe surprise of all who had known them in prep school and college,family cut-ups George W. Bush and John Kennedy turned out to havepolitical skills and real leaderly qualities. But Al Gore neverdeveloped such instincts, despite a quarter century in public life.Katharine Graham saved the Washington Post, but the newspaperempire of the Binghams of Louisville was torn to shreds by theirheirs. Neither the four sons of Theodore Roosevelt nor the foursons of Franklin and Eleanor ever got far in nationalpolitics.

And as for the twenty-six surviving grandchildren of Joseph P.Kennedy, torrents of cash, Hollywood stars, endless publicity, andthe best advisers that love and money can purchase have been unableto create a single distinguished political figure. In 2000 (with AlGore) and in 2002, Democrats were badly burned by two children ofmajor political talents who got their first jobs on the names oftheir families, and proved unequal to tough races in more exposedvenues, where family feeling carried less weight: MarylandDemocrats are ruing the day they forced Baltimore mayor MartinO'Malley out of the gubernatorial primary to make room for KathleenKennedy Townsend. And at this writing, the one member of the thirdKennedy generation now in a major political office is a singlelackluster member of Congress, who won his first seat in the RhodeIsland State Assembly by spending $73 a vote.

What this may suggest is that the tension between nepotism andmerit is not quite as great as it seems. Theodore Roosevelt got hisstart as the son of his father but turned himself into a dynamicand forceful political presence. Franklin Roosevelt at first spunoff from his cousin but quickly established his singular presence.The three Kennedy brothers who had major careers were markedlydifferent, not just from their father, but from one another, withdifferent causes, and styles, and followers. As a politician,George W. Bush is different from both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and, much as John Kennedy did, defines himself in opposition towhat he perceives as his father's misjudgments. As Bellow pointsout, Ted Kennedy's name put him into the Senate, but forty yearslater his talents have kept him there, and turned him into a figureof consequence. By contrast, the younger Kennedys who were flushedout of office failed to establish compelling personae. To succeed,a dynast has to push off from the family name and in some senseredefine it. If he doesn't, he appears doomed to fail.

Failure, of course, is the flip side of glory, and one to whichdynasts are prone. Well-meaning dynasts have pushed sons till theybroke (the sons of both John and John Quincy Adams); pushed theminto the wrong line of work (Albert Gore Jr.); or set them adriftat a level of fame and temptation that exceeded their powers tocope. Franklin and Eleanor Roosevelt were "underinvolved" withtheir children and gave them scant attention and discipline. Thesons they got "were just the kind you would expect," Bellow informsus, "spoiled opportunists who didn't hesitate to sell their familyname." After Robert F. Kennedy was killed in 1968, his many youngchildren grew up more or less without adult supervision, whilebeing indulged as celebrities. After many addictions and accidents,some have now gotten their lives back in order. Some of them didnot survive.

Adam Bellow is right that there's at least something to praise innepotism. But to look at the children of dynasties is to see thatthere's something to worry about as well.

Noemie Emery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to The Weekly Standard.

Copyright 2003, News Corporation, Weekly Standard, All RightsReserved.

四 : 拉里·布朗的裙带关系

原文地址:拉里·布朗的裙带关系作者:吴戈

[转载]拉里·布朗的裙带关系

据报道,活塞将聘请助理教练约翰·库斯特(JohnKuester)作为球队主教练。活塞是我比较喜欢的球队,前主教练拉里·布朗以及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现任主教练格雷格·波波维奇是我比较喜欢的为数不多的主教练。谈到NBA主教练,很多人会说如何如何的喜欢菲尔·杰克逊,或者其他主教练。要知道,在NBA真正击败过菲尔·杰克逊的只有拉里·布朗和格雷格·波波维奇。其中,布朗可以说是杰克逊的克星,虽然他在NBA的成就(或者说获得的冠军)不如杰克逊。

拉里·布朗的球队向来以“草根”“平民化”著称,他所指教的球员当中,最著名的要数阿伦·艾弗森。艾弗森也是他执教所有球员当中唯一一名可以称得上巨星的球员。1993-1997赛季,他将印第安纳步行者打造成联盟的一支劲旅;2003-2005赛季,活塞成为东部的唯一一支联盟强队,并且在2004年击败拥有“四大天王”不可一世的洛杉矶湖人队。

拉里·布朗是NBA现任主教练中执教NBA(www.61k.com]最早的主教练。他在1972-73赛季执教ABA(NBA前身)联赛,1976-77赛季开始执教NBA(由NBA同ABA合并而成的联赛)。他32岁开始执教职业联赛,是NBA(ABA)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之一。布朗现年68岁,是NBA目前年纪最大的主教练。执教NBA(包括ABA)29载,其最辉煌的执教生涯发生在底特律。执教活塞的两年间,2003-05连续两年赛季他带领底特律活塞杀入总决赛。2004年底特律活塞击败洛杉矶湖人获得NBA总冠军,2005年则同圣安东尼奥马刺对在总决赛激战七场。

作为现任执教NBA最早,执教NBA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NBA主教练,拉里·布朗的弟子遍布NBA的各个角落。[转载]拉里·布朗的裙带关系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主教练格雷格·波波维奇就曾是布朗的助理教练之一,同时也是其所有助理教练中成就最高的。(骑士队现任主教练迈克·布朗曾是波波维奇的助理教练)

·上赛季后半段开始接任太阳队教鞭的阿尔文·金特里(AlvinGentry)曾是布朗执教马刺队期间的助理教练。

·在布朗执教洛杉矶快船队期间,现任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主教练道格·里弗斯在布朗手下效力。

·纽约尼克斯队的唐尼·沃尔什(DonnieWalsh)是布朗执教丹佛掘金队时的助理教练,当时保罗·西拉斯(PaulSilas)【勒布朗·詹姆斯在NBA的首任主教练】在布朗手下打球。

·布朗执教印第安纳步行者期间,新奥尔良黄蜂队的主教练拜伦·斯科特是他的一名爱将。

·亚特兰大老鹰队主教练迈克·伍德森是布朗执教活塞期间的助理教练。

·前底特律活塞队主教练迈克尔·库里是布朗执教底特律活塞期间的一名球员。

如果约翰·库斯特成为活塞队的主教练,他将成为布朗裙带关系中的一员。

·约翰·库斯特在布朗手下做了六年的助理教练;

·和布朗一样,库伊特大学期间为迪恩·史密斯(DeanSmith)教练打球。他在1973-77赛季效力于北卡罗莱纳大学;

·1978年10月,布朗成为掘金队主教练,当时球队签下库斯特。这是库斯特在NBA三个赛季表现最好的一段时间。

五 : 裙带关系——美国政治的世袭

十、裙带关系——美国政治的世袭
节选自:《门阀美国》


  1,政治基因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从一开国就开始讲究人人平等,既没有国王,也没有贵族,因此美国人在骨子里对欧洲的贵族们有一种又嫉妒又羡慕的心理。虽然没有公开的贵族,但从建国开始,美国在暗地里就有贵族势力,就是大大小小的门阀。从那时候开始,门阀经历了几代人,加上彼此之间还联姻,在某种意义上在某个地区甚至全国织成了一张政治之网,他们的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地区的选举结果,而他们之间的角逐更是美国政治的风向标。
  
  拿1983年路易斯安娜州的统计数据来看,就可以知道政治贵族在各州的势力了。在下面的表中,路易斯安娜州将近27%的公职是由门阀中人出任的,加上他们的亲友关系,这个比例就更大了,尤其是国会议员这个权力很大的公职的半数在门阀子弟手中。他们就代表着该州各个门阀的势力,从某种意义上能够决定本地的选举结果。
  
  1983年路易斯安娜州公职中家庭政治联系
  
职位总数 出身政治家族
人数百分比
国会议员10550%
州行政官员21419%
法官2256428%
公共服务主管5240%
州教育委员会771519%
州参议员391641%
州众议员1052827%
地区检查官401332.5%
县长651117%
税务官692840.5%
法庭文书651625%
验尸官64711%
总计78520926.5%  
  
  美国立法系统家族化严重,司法系统家族化更为严重。从1789年到1957年,美国一共有91位大法官,60%来自门阀,40%的大法官的父亲是政治人物。此外还有6位是法官的女婿。作为美国最高司法机关的最高法院的家族化都如此严重,就更不要说一般的法院了。因为法官不是选举出来的,所以就更容易形成小圈子,外人更难挤进去。司法系统是三权分立中起监督作用的一权,被门阀牢牢地掌握住了,因此美国的司法公正是带引号的。从立法系统开始,制订的法律就是为门阀政治服务的,然后通过司法系统来大力维护这个法律,这就是美国民主的真相。
  
  对于这种家族式样的政治遗传,在很久以前就被门阀的代表人物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认为他们的家族有一种政治基因,尽管当时还没有用基因这个医学名词,这个人就是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他的历史地位虽然很低,但在美国政治上,亚当斯总统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创立了美国政治裙带关系的传统。
  
  分子生物学的出现是亚当斯死了150年后的事,然而基因研究并不是凭空出世的,而是因为人们千万年来朴素地相信有一种世代相传的家族性的东西,到了科学发展到了一定地步,由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的。于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就可以享受到了最先进的科学成果,抽一管血做个检查,然后白大褂特有深度地告诉你:某先生,根据我们的检查结果,你出现精神不正常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二十一点九一八(29.18%)。
  
  美国独立运动所针对的革命对象之一就是英国的贵族,他们的权力世袭和政治优越性是美国人所反对的英国弊政之一,所以从独立成功后,美国的政治人物并不热心培养自己后代,最多是让他们自由发展。华盛顿、汉考克等人的家族后人,在政坛上并没有什么作为。那些美国政治门阀对于从政还只是纯粹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为了个人和家族的权势而从政的。但从亚当斯开始,就上升到连纯理论的高度,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门阀子弟是天生从政的料,用今天的科学术语就是他们家族遗传有政治基因。
  
  发明这个观点的并不是亚当斯,而是他的夫人阿比盖尔·亚当斯。她对此非常自信,她的自信彻底影响了她的丈夫。亚当斯夫妇相信亚当斯家族会一代一代成为等级分明的美国的领袖,并把他们的儿子也培养成总统,从他们开始了美国政坛的裙带传统。
  
  塞缪尔·亚当斯的母亲和约翰·亚当斯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婚事都非常满意,因为这对堂兄弟娶的都是牧师家的千金。塞缪尔的母亲是位非常虔诚的教徒,塞缪尔就是因为让母亲拉到教堂里才认识了牧师的女儿的。约翰的父亲就是牧师,和史密斯牧师家成为亲家,是最典型的门当户对。当年不愁嫁的一是富家闺秀,二是牧师的千金。出身牧师之家,对上帝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亚当斯兄弟娶的牧师家的千金是截然不同的。塞缪尔的妻子伊莉沙白具备了牧师家女儿对命运逆来顺受的优良品质,嫁给塞缪尔后八年生了六个孩子,其中只有两个活到成年,而她自己在生完第六个孩子以后就油尽灯枯,死时年仅32岁。约翰的妻子阿比盖尔结婚后的九年内也生了六个孩子,不过有四个活到成年,她本人活了74岁。生孩子归生孩子,阿比盖尔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是那个时代非常稀有的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命运的女性之一。同样来自牧师家庭,有这样大的区别的原因在于伊莉沙白是文盲,阿比盖尔则能看能写。
  
  在那个年代,妇女是不受教育的,她们的命运是将来做好贤妻良母。伊莉沙白就是按照这个命运规定的模式生活的,可是阿比盖尔则不然,这主要因为她的家庭。虽然他父亲是清教徒的公理宗牧师,可是她母亲出身马塞诸塞豪门昆西家族,身上流着英王爱德华一世和爱德华三世的血液。从这一点足以看出约翰·亚当斯的聪明之处,通过这门婚姻,他不仅和昆西家族联系上,而且和霍亚家族、谢尔曼家族都联系上了,奠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阿比盖尔的父亲不让她姐妹接受正规教育,但她母亲对她们姐妹进行家庭教育,通过阅读家中图书馆里的英文和法文文学著作而具备很好的读写能力。人具备文化知识后就能够独立思维,有自己的看法。阿比盖尔的观念在当时可以被称为异端了,她认为女人不应该处于从属地位,甚至不应该认可和她们利益无关的法律。女人应该受教育,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从而指导和影响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阿比盖尔可以说是美国妇女运动的先驱,约翰·亚当斯父子就是她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和手段。
  
  阿比盖尔非常执着地相信,自己的家族有一种非常强壮的政治基因,因此自己的家族就应该成为世代统治美国的政治王族,从开始独立那天起,她就在幕后推动,不仅要让亚当斯家族成为门阀,而且要让亚当斯家族成为数一数二的大门阀,特别是要代代当总统,让美国总统这个公职成为亚当斯家族的世袭职业。
  
  在妇女毫无社会地位的年代,阿比盖尔设想通过丈夫和孩子来参与政治。作为美国妇女解放的宗师,阿比盖尔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她还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的政治观点融入美国政治体制中,而且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另一位美国总统。美国的政治体制也因此多了许多阴柔的成分,尤其是裙带关系上,因为阿比盖尔也希望指导和影响自己的孩子的政治生涯来实现她政治主张的延续,尽管她没有等到那一天,可是约翰·昆西·亚当斯能够成为总统,就如同NBA的黑人球星们在忆苦思甜是一样,要感谢的只有自己的妈妈。NBA的肌肉棒子们是因为不知道老爸是谁,约翰二世是因为妈妈才是家里的政治导师。他的对手安德鲁·杰克森在攻击他的时候,把亚当斯在布瑞陲的家形容为“布瑞陲议院”,指的就是幕后的那位已经去世可阴魂不散的那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
  
  2,亚当斯和美国政治裙带关系
  
  美国宣布独立之后,马塞诸塞门阀的老大汉考克觉得国家元首这个虚位职位太无聊了,认为自己应该当大将军。大陆军的司令没有当成,只好让马塞诸塞议会任命自己为马塞诸塞民兵少将司令,1778年雄心勃勃地率领6000民兵进攻在罗德岛的英军,结果惨败。
  
  汉考克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自己还是当官的料,1780年到1785年出任马塞诸塞州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年闹革命的干劲全没有了,大陆会议下达的军事供应指标总也完不成,气得华盛顿一个劲地写信催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大家没有忘记这位首义功臣,1885年再次选举他出任大陆会议主席,也就是国家元首,可是他已经病得不能出席会议了。大陆会议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收拾独立后的一盘散沙,调解各州门阀的矛盾,可是汉考克实在力不从心,连辞职信都是别人代写的。到了1787年,汉考克身体复原,又出任马塞诸塞州州长,直到1793年死在任上。
  
  汉考克的两个孩子都没有活到成年,女儿只活了10个月,儿子在9岁那年滑冰时掉冰窟窿里淹死了。汉考克本来就是独子,于是汉考克家族绝了后。他老婆改嫁给汉考克手下的一名船长,再也没有子女。
  
  塞缪尔·亚当斯出任大陆会议议员,1781年被选为马塞诸塞参议员,在独立战争时期,他一直看着华盛顿不顺眼,觉得大陆军不管用。1789年竞选第一届国会议员,没想到这位革命元老竟然落选了,但被选为马塞诸塞副州长,成为汉考克的副手。1793年汉考克死后,他成为州长直到1797年,然后退休,期间参加过副总统的竞选,但没有获得多少人的支持。老年时患上帕金森综合症,不能书写,于1803年去世,终年81岁。
  
  塞缪尔的儿子小塞缪尔师从战死于班克山的沃伦学医,曾经被华盛顿任命为大陆军医学总监,但于1788年去世,让老塞缪尔伤心欲绝。美国建国后,塞缪尔在联邦一级的政坛上毫无建树,他幸存的唯一的女儿的家中也没有从政的。
  
   于是,马塞诸塞门阀的领袖就只能由约翰·亚当斯担任了。
  
  1777年,约翰·亚当斯辞去马塞诸塞最高法院法官的职位,出任大陆会议战争委员会主席。这是由于塞缪尔·亚当斯和华盛顿合不来,马塞诸塞方面只好让手腕高明的约翰·亚当斯来做这个监军。很快大陆委员会决定让亚当斯出使法国,这个位子让给企图夺华盛顿军权的盖兹了。
  
  1778年,亚当斯和大儿子小约翰一道登上大陆军的一只军舰,偷偷出海前往法国,没想到一路上非常顺利,虽然大洋上到处是英国军舰,可是靠着汉考克在大西洋上多年经营的实力,亚当斯有惊无险地抵达法国。在欧洲他待了一年多,但在外交上毫无进展。1779年刚回到家,又被派往法国,这次是坐法国军舰去,因此就安全多了。这一次他的使命是和英国进行和平和贸易谈判,但是法国人从中阻挠,亚当斯干脆绕过法国人,直接和英国接触。此举再次赢得了英国方面的好感。1782年,英美和约签署,1785年,亚当斯出任美国首任驻英国大使,于1788年回到美国。正好赶上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被内定为总统,亚当斯以外交之功被选举为副总统,和华盛顿各代表南北门阀的利益来执政。
  
  亚当斯是选举产生的副总统,华盛顿对他不太感冒,亚当斯给华盛顿当了八年副总统,基本上无所事事,自嘲道:“美国副总统是人类设立的最无聊的职务”。牢骚归牢骚,亚当斯的忍耐能力非一般人可比,终于忍到华盛顿干完两届退休,他被选为总统。
  
  华盛顿内阁藏龙卧虎,汉密尔顿、杰佛逊都是一时人杰,诺克斯、伦道夫等人也是锋芒毕露,亚当斯这个名义上的国家副元首一点权利都没有,换成别人也许会拂袖而去,可亚当斯却能够忍耐,直到历史给自己机会,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站在他背后的那个女人。
  
  我家里有一件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装饰品,上面刻着一话常用的话:每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这句话没有说完,下面还有一句:对他们说,你错了。
  
  每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女人,对他们说:你错了。阿比盖尔·亚当斯就是这样的女人,亚当斯的成功和亚当斯家族的成功都是因为这个女人,汉考克和塞缪尔之所以没有形成家族性的门阀势力也是因为身后没有这样的女人。
  
  正因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约翰·亚当斯便和其他新英格兰政治领袖有着本质的不同,不管顺境还是逆境,约翰的身后总有一个人在不断地激励他。由起草独立宣言的五人小组成员,到作为美国特使长期出使欧洲,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欧洲国家的承认,而且贷到了大笔款项,为美国独立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劳不在华盛顿之下。因此当1789年华盛顿成为第一任美国总统时,作为北方的代表,约翰·亚当斯出任副总统,8年以后,又出任第二任总统,成为新英格兰群雄中最光彩的一位。亚当斯没有特别坚定的政治信仰,所关心的首先是政治权利,都是出于夫人所激励。
  
  美国建国之后,原先一起同英国斗争的人们由于没有了共同的敌人,被掩盖的矛盾开始激化了,作为美国革命的两个根据地,新英格兰和维吉尼亚,不仅相互有矛盾,他们内部也有矛盾。曾经是亲密战友的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佛逊之间,沾亲带故的杰佛逊和华盛顿之间,约翰·亚当斯和塞缪尔·亚当斯兄弟之间,都出现了很大的裂痕,这个裂痕不仅在于对联邦政府的理念上,也在于对裙带关系的看法上。
  
   “裙带关系”一词源于拉丁语的“Nepote”,是在14世纪被人们创造出来的,指的是利于手中的权力将私生子安排到政府高位的惯例。数百年来在欧洲那种世袭的等级社会,裙带关系是一种惯例。在殖民地时代,裙带关系以变种的方式出现,北美没有那么多私生子需要安排,但一样存在着等级社会,尤其是在重农的南方,中下层人士通常靠着婚姻来拓展家族成员的亲戚网络而获得上升的机会,华盛顿就是这样进入殖民地上层社会的。
  
  美国是以民主和共和建国的,其建国基础是人人平等、共和政府,崇拜自我创业,这种价值观是和裙带关系相抵触的。在建国初期,美国人对裙带关系的态度是很令人费解的。赶走英国贵族后,应该彻底消灭等级社会,但是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不仅旧有的豪门希望维持现状,把权力依旧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许多出身中下层的政治人物,也希望维持这种制度,因为他们作为开国的功臣,已经可以挤入上层社会之中了。
  
  对等级和裙带关系反对最为强烈的人居然也来自豪门,托马斯·杰佛逊是典型的维吉尼亚豪门子弟,从小就继承了自己祖上的社会地位,可是他对这种世袭的政治权力非常反感,从起草独立宣言时就处心积虑避免政治不平等的出现,在政府的创建中尽力缩小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曾经是他的好友的约翰·亚当斯则开创了共和国家的世袭先例,他公开地提携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女婿,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儿子成为美国总统。
  
  曾经热衷于共和的约翰·亚当斯的这种转变正是因为站在他背后的那个女人,从他开始,美国门阀对于政治世袭现象变得毫无羞耻了,变得理所当然,从亚当斯父子到布什父子,200年间美国的政治权利就如同谢尔曼家族子弟进耶鲁一样,门阀子弟有获得政治权利的优先权。
  
  3,亚当斯家族的政治遗产
  
  阿比盖尔对自己幸存的三儿一女统统按政治领袖那样培养,当年女子受教育的极其罕见,阿比盖尔让女儿纳比学习拉丁文。在外地的亚当斯听到这件事后很吃惊,写信给女儿:“千万不要让太多的人知道。”
  
  纳比的恋人在亚当斯夫妻的眼中政治级别不够,他们把女儿带到欧洲,鼓励外交使团成员、比纳比年长10岁的史密斯上校向纳比求婚。史密斯上校的背景和伯尔相似,阿比盖尔认为他很可能是第二个华盛顿。纳比和史密斯结婚后很不幸福,郁郁而终。史密斯上校则志大才疏,靠着岳父给予的政府高官而招摇过市。亚当斯当总统时,不仅学习华盛顿,大肆任用私人,而且毫不脸红地提拔自己的儿子和女婿。
  
  三个儿子中,二儿子承受不了这种政治的压力,成为酒鬼,29岁就死了。三儿子在政治上也一无所成,只有大儿子约翰·昆西接受了命运的安排。11岁的时候,是阿比盖尔逼着儿子作为秘书和亚当斯一道前往法国的。14岁的时候和父亲分开,作为美国大使的秘书远赴俄国。15岁和16岁时,作为美国停战代表团的秘书被派往海牙和巴黎。1786年,父亲出任美国驻英国大使后,他再一次成为父亲的秘书。1794年,27岁的约翰·昆西被华盛顿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荷兰大使。其后30年间,他历任国务卿和驻俄、驻英大使,1824年成为美国第6位总统。虽然阿比盖尔已于6年前去世,可是她的梦想实现了。亚当斯家族也成为新英格兰第一个政治门阀。
  
  约翰·昆西·亚当斯的几个儿子也一样从小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老大乔治和叔叔一样是酒鬼,而且精神不正常,怀疑有一场针对自己的阴谋,28岁的时候从富兰克林号上跳海自尽,老二约翰二世对政治毫无兴趣,放弃了律师职业去当农民,30岁的时候病死,只有小儿子查尔斯继承了家族的政治事业,当选为众议员,内战时期被林肯任命为驻英国大使,成功地使英国保持中立,有几次几乎成为总统候选人。
  
  查尔斯的几个儿子中,约翰·昆西二世在选举中屡战屡败,最后索性退出政坛。小查尔斯参加内战,最后军衔为准将,战后成为铁路官员。亨利作为父亲的秘书出使英国,回来后成为大学教授和历史学家。布鲁克斯成为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家族的第四代就这样渐渐地离开政坛,在其他领域去过他们平静的生活了。
  
  亚当斯家族的直系虽然不能再继承家族的政治遗产,但是亚当斯家族的政治势力并没有就此终结,约翰·昆西·亚当斯在晚年看到几个儿子成不了大器,便开始另外培养自己在政治上的接班人。
  
  阿比盖尔不仅无意中促成了美国政治中裙带的传统,而且改变了美国历史。阿比盖尔本人对奴隶制非常痛恨,因此约翰·亚当斯也成为美国国父中坚定的废奴主义者,这个观点也传给了约翰·昆西·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和亚当斯家族的其他人一样长寿,1848年81岁时去世。他晚年强烈反对奴隶制,认为一旦内战爆发,总统应该用手里的战争权力来废除奴隶制。1863年林肯正是根据这个理论,签署了“废奴宣言”,这是亚当斯家族对美国历史的积极的贡献。
  
  亚当斯夫妻虽然痛恨奴隶制,但他们同时认为黑人是劣等民族,赞同种族隔离制度。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是白人至上的等级社会,这个观念同样被林肯为首的那批用战争消灭奴隶制的北方领袖所接受。
  
  1848年辉格党赢得了大选,泰勒执政一年多后病死,菲尔莫尔成为第二位没有经过选举就成为总统的人。他能走到这一步,可以说完全得益于小亚当斯对他的提携。菲尔莫尔1832年开始成为众议员,一直到1843年。在国会中,作为大佬的亚当斯对菲尔莫尔大力提携,使菲尔莫尔很快成为资深议员。1841年他支持菲尔莫尔竞争众议院议长,结果名列第二而落选。同年他支持菲尔莫尔出任国会税法委员会主席,使菲尔莫尔成为国会重要人物,开始了总统之路。小亚当斯这样不遗余力,是因为菲尔莫尔和他是亲戚。
  
  亚当斯家族的祖先亨利·亚当斯17世纪从英国来到美国。那年月来美国的人们都是拉家结伙,往往是亲戚朋友一道远渡重洋,来到新世界碰运气。亨利·亚当斯也不例外,他并不是和自己家族的亲戚一起漂洋过海的,而是和妻子的亲戚一道来美国闯荡的。
  
  他的妻子来自斯魁亚家,这家主人叫亨利·斯魁亚,生了三个女儿,嫁给亚当斯的是大女儿伊迪斯,二女儿安嫁如帕切斯家,小女儿玛格丽入谢泼德家。这三个女儿和她们的丈夫一起结伴移民北美。
  
  如果真的有政治基因的话,斯魁亚家的政治基因肯定能够数得上,移民美国的三个女儿的后代一共出了四名总统,亚当斯这一支出了父子两位总统外加上一位国父外,帕切斯这一支出了菲尔莫尔,谢泼德这一支则出了第27位总统塔夫脱。
  
  能力一般的菲尔莫尔没有能继承的亚当斯家族的政治遗产,这个遗产落到了亚当斯家族的另外一位远亲,第27位总统塔夫托头上,塔夫托家族因此成为直到今天依旧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的门阀。
  
  4,因为搅局而当选的克林顿
  
   1992年大选,出身贫苦、连姓都随了继父的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战胜了争取连任的出身政治家族的布什总统,给了门阀政治一记响亮的耳光,让对美国民主灰心透了的自由派选民们燃起了希望,认为这个国家还是人民的。
  
  16年以后,克林顿家族已经变成美国新的门阀家族。希拉里已经不是改变美国肮脏政治的人民的代表了,而是门阀政治的一个代表。这就是门阀政治的体现,不管什么人,都能被同化到门阀之中。
  
  1992年,出身门阀的老布什总统之败是非战之罪,克林顿之胜是胜之不武,真正取决定性作用的是另外一个人,因此这场选举并没有说明门阀政治的不存在或者没落,而是体现了美国政治中的另外一种角色:搅局者。
  
  罗斯·佩罗特在美国富人排行榜上名列57,身价44亿美元,参选美国总统所需的财力对他来说没有一点问题。他白手起家,从推销员开始,是实现美国之梦的完美体现,其能力和智力是无人怀疑的。最令其他商人望尘莫及的,是他属于美国英雄,而且是政府无能,我有本事的那种。
  
  1979年伊朗革命后,激进的穆斯林冲击美国大使馆,把美国外交官及其家属全当了人质。出身海军学院的卡特总统对飞机在沙漠里飞行的问题没有经验,糊里糊涂地下令去救援,结果沙漠里一刮风,飞机全飞不动了,特种部队全副武装在沙漠里喝了几天的风。偷袭不成,伊朗反而加强了戒备,再也不存在军事营救行动的可能了,美国政府只好老老实实靠外交手段解决。
  
  美国和苏联争霸中已经占了上风,眼看就成为世界霸主了,却让伊朗人质事件给难为得一愁莫展。让美国人民对政府失望到家了:我们能够登上月球,却救不回人质?
  
  有一个人没有天天质问政府,他的计划是:既然政府无能,我自己干。
  
  被伊朗扣押的人质里面除了外交官,还有在伊朗工作的美国公民。卡特在海军学院的师弟佩罗特有两名雇员也成为人质,于是他出钱组织了一只雇佣军,居然把两名人质从伊朗救了出来,轰动了美国。一夜之间,佩罗特成为美国英雄。
  
  在1980年选举中,卡特大败于里根,回家继续做家具去了。里根上任后借伊拉克之手用两伊战争报了人质之仇,主要精力集中在彻底打垮苏联上。里根时代美国经济惨不忍睹,但是由于国际上的胜利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老布什也很顺利地接班了,1989年美国和苏联争霸之战终于以美国完胜而告终,布什没高兴几天,昔日盟友伊拉克突然占领科威特,眼看连沙特都保不住了。布什总统得到联合国授权,指挥联军把伊拉克打了回去。
  
  老布什在海湾战争的强硬表现可圈可点,应当很符合佩罗特这种美国硬汉的脾气,而且佩罗特一直是共和党的支持者,这时候他应该站出来为美国终于强硬而喝彩呀,可是没想到他大力反对海湾战争,呼吁参议院投票表决,从海湾撤军,其反战情绪超过了民主党,很多人认为他是不是患有英雄成名后综合症,有些精神错乱,或者吃错药了?
  
   佩罗特没有毛病,也没吃错什么,他是多了一件东西:野心。非常精明的他从纷乱的时局中看出了谋国的机会。
  
  1990年,美国人民处于非常不痛快之中。冷战结束,没有了核战争的威胁,人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的经济上,猛然发现国家怎么成了这个样子?经济不景气,还去海湾打仗,人民的一肚子不满让佩罗特找到了感觉。
  
  挣到了大钱,也成为英雄了,佩罗特觉得这一辈子就剩下没有当总统了。可是共和党这边干得不错,里根干了两届传给副总统布什,如果在党内初选中挑战在位总统的话,是不太可能成功的。投奔民主党也有些迟了,他那些观点也不一定让民主党人接受。于是他决定走独立候选人的道路,首先要造舆论,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佩罗特开始发表政治言论。他告诉美国人民:美国政府出问题了,应该改革,而且不能通过现有的两个腐朽的政党来改革,必须由外人才能改革成功,这个外人就是他。布什的政策他自然是一概反对,1992年2月,他宣布竞选总统,并提出了一系列听起来很美的政策,比如平衡预算,向毒品开战、结束工作外包等,很快他的支持率就和两党候选人差不多。
  
  佩罗特选择的机会很好,因为两党正在初选,因此对选举的新闻都集中在他身上,他的支持率持续上升,到了五月,两党初选的局势明朗了。共和党的候选人布什总统在民众中的支持率越来越低,民主党的候选人克林顿因为拉链不紧的丑闻缠身,也没有太高的支持率,使得佩罗特成为最有希望赢得大选的候选人。
  
  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佩罗特商人的精明让他忘了政治的险恶。商人为了赢利是不择手段的,佩罗特在竞选中雇人收集重要人物的私人情报,相当于破坏了政治规则。成功的商人都有独裁倾向,因为商场如战场,不能凡事开会民主协商,佩罗特被指责不会民主管理。商人都不如政治家圆滑,佩罗特在演说中屡屡失言。在两大党的抹黑行动中,佩罗特的支持率下降,到了7月,他的支持者只在50个州中的24个州收集了足够的签名,把他列在本州选票上。佩罗特宣布再考虑一下是否参选,转而支持克林顿。考虑了两个多月,到了9月,50个州都把他列在选票上,他又重新开始竞选。经过一场成功的辩论,佩罗特在民意调查中领先,他的支持率为39%,布什的支持率为31%,克林顿只有25%。
  
  1992年美国大选体现了美国选举的一个特点,虽然是全国范围的,却往往是部分地区之争。1992年大选的三名主要候选人,布什和佩罗特都来自德克萨斯州,克林顿的政治生涯也从德州开始,等于是三名德州的政治人物在角逐天下。
  
  这场大选,佩罗特全部用自己的钱,一共花了大约六千万,选举的结果和上述民调结果正好相反,克林顿获得43%的选票,布什获得37.4%的选票,佩罗特获得18.9%的选票,剩下的零点几被其他候选人拿去。克林顿得票最多,但没有过半数。按照选举人票计算,克林顿获得370张,布什获得168张,佩罗特一张没有。
  
  在美国政治历史上,民意调查经常不准,因为民意调查的采样的问题和选民的改变主意的原因。1992年虽然克林顿比布什多拿了一倍多的选举人票,可是各州的选举人票是通吃,50个州中有17个州领先的幅度小于5%。佩罗特将近19%的选票大部分来自共和党人,也就是说没有佩罗特参选的话,无论是总票数,还是选举人票,布什都会领先的。在这次大选中,他成了门阀政治的搅局者,让本来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克林顿成为总统。
  
  虽然从表面上看,佩罗特的出场打击了美国的门阀政治,实际上,正是因为他的出场,使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治家族克林顿家族,而且造成老布什下决心培养自己的后人,让布什家族成为真正的政治豪门。
  
  5,布什和高尔对决,胜在大家族的势力
  
  小罗斯福出任纽约州长后,改革纽约的社会福利制度,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发放和承包,此举彻底摧毁了坦慕尼俱乐部的政治基础,称霸纽约政坛100多年的坦慕尼俱乐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扫荡旧的门阀势力,是为了新的门阀势力开道。
  
  小罗斯福竞选总统时,他的支持者中有一位名为约瑟夫·肯尼迪的金融家。他从老小罗斯福身上体会到裙带关系的用处,于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自己家族的势力,用了29年时间培养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可惜在二战中战死,马上培养次子约翰,使之成为总统,另外两名儿子也都成为联邦一级的政治人物。肯尼迪家族的兴起燃起了美国门阀的热潮。约翰·肯尼迪在担任参议员和总统期间与另外两位参议员结识并共事过,一位是来自康涅迪格州的布什参议员,另外一位是来自田纳西州的高尔参议员。1962年布什参议员考虑退休时,他的次子乔治·布什已经在准备竞选众议员,并梦想有一天能成为总统。38年后的大选,布什家族和高尔家族王侯对决,把二十世纪门阀裙带政治推到了最高潮。
  
  布什家族近两代人并没有出色的才华,特别是小布什。如果人们不知道他爸是谁的话,很乐意当全世界人民笑料的小布什总统毫无疑问会被当成美国农民,还是很纯朴很闭塞的那种。他之所以能够当选和连任的一个因素,是他的对手长得不如他诚实。小布什怎么看怎么像一位连飞机都没有坐过的庄稼汉,但是如果以为他是靠着一脸天真当上总统的话,就未免太天真了。
  
  起码落选之后连得奥斯卡和诺贝尔奖的高尔先生就没有这么天真。
  
  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到得主为美国前副总统高尔和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让很多人激动了一回。瞧瞧高尔,当不上总统,还可以得诺贝尔奖,要是他真的当上总统了,美国的前途能坏得了吗?劝进的声音也出来了,让比八年前胖了一圈的高尔特谦虚地回绝了。
  
  和小布什在2000年争得难解难分的高尔当年因为佛罗里达点票的问题而史无前例地要求重新点票,花了好几个月最后维持原判。明眼人都知道,高尔是因为再也当不了总统了才能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和平奖本身就是一个笑话,比如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打来打去,发现打下去没什么希望,于是在美国的调解下谈和,双方首脑加上美国总统分享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把奖金一分,协议当成废纸,双方继续开打。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也是个笑话,得奖的理由是因为保护环境,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就是干这个的,环境保护是它份内的工作,而且它也没干出什么有成效的事。高尔只不过在各种场合唱一唱环境保护的高调,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关心环境保护的人多了,比如我儿子,他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并拯救南极的企鹅,已经很长一段时间要求我们每天晚上摸着黑上楼。他这种为了保护环境甘愿冒着自己爸爸妈妈摔成骨折的实际行动似乎比高尔先生更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资格。由此看来,诺贝尔和平奖和美国的民主一样,都披着一件貌似公平的外衣,骨子里还是分了不止三六九等的。
  
  总统竞选失败,可以东山再起,历届总统中这样的例子很多。高尔挟获诺贝尔奖之威,为什么不再接再励一次?其原因是上次他输不起,不仅输不起,而且还讲气话,不仅讲气话,而且还讲了特别没有水平的气话。
  
  2000年大选,在得知自己以微小之差失败后,高尔很有政治家风度地打电话给小布什表示祝贺,也就是认输了。谁知刚刚放下电话,助手气喘吁吁跑过来,告诉他根据可靠消息,佛罗里达州的点票有问题。佛罗里达州的州长是布什的弟弟杰布,高尔一听,斗志旺盛起来,马上拿起电话再找小布什:“布什先生,对不起,我收回刚才说的话”。
  
  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的小布什听得一头雾水,收回刚才说得话是什么意思?你不承认失败了?心里说这个人有什么毛病吧?压倒性多数是赢,极其微弱多数也是赢,难道就因为我只赢你不到一个百分点,你就死不认输?
  
  正亢奋着的高尔懒得和他罗嗦,大喊一声:“你弟弟不能决定一切”。
  
  啪,电话挂了。
  
  小布什拿着电话楞住了,你弟弟不能决定一切?这本来就不是我们家杰布能决定的,也不是我们家老爷子能决定的。
  
  不要说凭小布什的智力是如何也不明白高副总统什么意思,就是把他整个竞选团队,包括他老爸都找来,也不明白高副总统吃错什么药了。外人看热闹,可是圈子里的人应该都明白,佛罗里达的布什州长不要说干预点票了,摸一下选票箱都不成。美国的选举最关键的是规则必须遵守,如果记票有黑箱操作的话,美国整个的民主体制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
  
  高尔团队列举的例子也不过是技术上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共和党人多算票,或着劫持投票箱然后把对手的票都销毁了,或者用钱或用暴力手段影响选民。于是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没有结果,得等着佛罗里达重新计票,计算的结果是有误差,但布什还是多赢了五百多票。然后小布什去当总统,高尔去争取奥斯卡和诺贝尔。
  
  输了就认输,不要说气话,更不要说这种没有水平的气话。高尔并不是等闲之辈,他老爸当了14年众议员加上18年参议员,自己也当了8年众议员8年参议员然后是8年副总统,在政治这圈子里混了半辈子了,怎么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说出这样没有水平的话来?
  
  民主这个东西肯定不是实现一人一票那么简单,于是这世界上真真假假的出现好多种民主。就如同古人讲的龙生九种,各个不同,各国对一个民主的理解相差甚远。比如按台湾政界人物的理解,民主就是在议会里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看谁的武功高。
  
  但是美国的民主讲究君子风度,议员们相互之间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可是见面时还得咬文嚼字,做到骂人不带脏字。输了就坦然认输,反正有的是翻盘的机会。不管对方是怎么赢的,只要他遵守选举规则,就算光明正大。高尔并不是没有榜样,当年尼克松和肯尼迪之争,尽管知道肯尼迪家族靠着黑手党赢得选举,尼克松并没有要求重新点票,虽然他比高尔有更充分的理由。尼克松并不是良善之人,他被称为狡猾的迪克,水门事件就露出不择手段的嘴脸,成为美国目前仅有的被国会弹劾的总统。尼克松当年认输并不是为了维护民主体制,而是他明白民主的外衣下面隐藏着的东西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就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果然,尼克松八年以后如愿登上了总统的宝座。肯尼迪则因为发现黑手党成为尾大不掉的毒瘤,开始下手清扫,结果遇刺。他的遇刺和林肯的遇刺是美国总统遇刺中不是出于精神原因的唯一两次例外。
  
  出身政治之家,28岁以后就在华盛顿从政的高尔和尼克松比起来就有些太纨侉了。虽然美国的选举结果并不是真正由选民们用选票来决定的,但也不是布什一家人可以操纵的,虽然布什家族两代人中出了两个总统一个州长,当今美国各政治家族没有一个比得上的,可是单凭这点能耐,想决定选举结果,可以说天真得可笑了。
  
  高尔先生并不天真,也不可笑,他说的是一时的气话,也是话里有话,他指的就是门阀政治。布什家族远远不仅仅他们父子三人这点势力,他的根源来自自美国建国后就活跃在美国政坛上的几大政治门阀,虽然家族的姓氏改变了,但是其内涵并没有改变,这些门阀们的既得利益被布什家族继承了。看到布什家族八爪鱼般的历史之后,就会明白高尔先生的话中的真正含义了。
  

  6,以佩洛西为代表的平庸门阀子弟是美国政治老气横秋的原因
  
  小布什执政的八年,共和党的民望越来越低,自从伊拉克战争开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下一届是民主党的天下了,连布什本人也破罐破摔了,没有一点为本党争取连任的信心和作为。
  
  世界上的事情,想当然的事往往会出人意料。民主党这一盘稳赢的棋险胜的地步,并不是共和党有什么作为,而是民主党自己太阿斗,根源就在于一个女人。
  
  2008年的美国政坛,以权力来论,地位最高的女人是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众议院议长在美国总统继位序列上仅次于副总统,也就是说从2008年到2009年初,如果哪一天布什和切尼一道死了,佩洛西就会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这种可能性当然很低的,但作为女人来说,她已经创造了多项政治记录,是历史上第一位出任众议院议长的女人。她出任议长是因为民主党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夺回了众议院的多数,作为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她由少数派领袖变成多数派领袖,因此就顺理成章成为议长,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作为议院政党领袖的女人。在成为众院民主党领袖之前,她担任了几年副领袖,也是第一位出任这个职务的妇女。她还是第一位出任议长的加利福尼亚人,第一位出任议长的美籍意大利人,创下这么多的第一不说,她还远比国务卿赖斯、参议员克林顿长得像女人,而且是一位很迷人的女人。美国众院因为她的掌舵,让人觉得没有那么枯燥。
  
  自1987年起连任十届国会议员的佩洛西虽然出自加州旧金山选区,但她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加州人,而且华盛顿附近的巴尔地摩人,也是政治世家的后代。她的父亲是第二代意大利移民,从出生到死一直在巴尔地摩,母亲是意大利的移民,看来肯定不是职业妇女,因为孩子光存活的就六个,佩洛西是最小的一个。
  
  巴尔地摩城中人口,据统计黑人占了将近90%,很多地方连白天都不能去,其他地区称得上安全的也不多。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医学院的校园之外用不了走两三条街,就有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抢劫,学校最常见的通知是某某学生或教师在某某地点被抢劫了,大家注意绕道走。可是在城中黑人区环绕之下的一小块地区却无比安全,无论多晚都不用担心出现一位持刀或握枪的黑英雄,这个小区叫做“小意大利”,顾名思义,黑人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或者小股游击队遇见黑手党那种团练只有抱头鼠窜的能耐,敢来这里生事的除非他活腻味了。
  
  佩洛西的爸爸托马斯走出小意大利,在巴尔地摩开创了达历山德罗家族的政治天地,他先进入马州的政治圈,腰杆硬了以后于1939年到1947年当了八年众议员,因此佩洛西是众院中继承父业的议员之一。离开众议院之后,托马斯从1947年到1959年当了12年巴尔地摩市长,他的儿子小托马斯于1967年到1971年也干了四年巴尔地摩市长,自己不愿意连任,到商界赚大钱去了。
  
  佩洛西22岁开始便投身政治,在国会做实习生。在大学中遇见了丈夫保罗,结婚后随丈夫去了加州。保罗的哥哥是旧金山的有名的政治人物,这样佩洛西开始慢慢地在民主党内成长,一开始在本地发展,直到孩子们都上了高中后,她开始正式进军政坛,从一名议员经过将近20年的时间成为议长,以2500万的身家,名列议会富人之列。
  
  佩洛西出任议长之时,是民主党在政治上最好的时机。美军深陷伊拉克,国内经济开始下滑,选民在中期选举中用让民主党人控制国会两院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共和党的不满和对民主党的期望。参众两院中,因为参院议长由副总统出任,所以作为众院议长的佩洛西是民主党在美国政坛的领袖,天时地利人和,有民意有两院的多数,再加上布什这个很平庸的总统,在政治上想没有作为都难。
  
  可是佩洛西议长在这一年多的表现让人感觉她好像是共和党派过去的,除了充分享受议长的专机待遇、多出风头、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品头论足外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民主党在大选前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留给选民的印象是,民主党只会批评,不能干实事。这种印象正是造成麦凯恩人气窜升的原因,因此选民们觉得,与其选出只会夸夸其谈的民主党总统,还不如再从共和党里面挑一个保险的哪。在佩洛西的领导下,美国民众对国会的认可率下降到30年来最低点,只有14%,远远低于主流媒体大肆宣扬的对布什的认可率。
  
  佩洛西正是活跃于美国政坛的平庸的政治世家子弟之一,他们并没有很强的政治天赋,却有很雄厚的政治背景和联系,而且门阀政治的环境把他们培养成非常能够钻营和搞关系,因此长期占据要职。
  
  美国政治是要改变,但并不是奥巴马喊的那种政策上的改变,而是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治国的改变,无论是平常人家,还是豪门子弟,只要他们能够干事情,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难改变的,因此美国的政治变得越来越老气横秋。
  

 7,一代不如一代的政治家族
  
  从前面的介绍看来,美国的议员是扎根在选区的,而不是像很多国家是靠政党推举的。无论是众议员还是参议员,都有自己固定的选区。用美式民主的话来说,是该选区选民的代表。既然是代表,就应该是各色人都有,只要能代表本选区选民的利益。什么人最能代表选区选民的利益哪?从道理上讲,应该是生活在这个选区比较长的人,这样他们了解本选区选民的需要和要求,能够把这些需要和要求诉之于国会。选出来的议员应该代表选区多数选民的意愿,为多数选民服务,这应该是民主的真正含义。
  
  但是,美国的议员,特别是联邦议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职业,而且是家族相传的职业。比如和小布什争总统位置的原副总统高尔,他在成为副总统之前当了16年议员,在当议员之前他除了参军就是读书,没有干过其他事,因此议员就成了他的职业。往上数一代,他爸爸也是28岁开始当议员的,一共当了32年,一样把议员当成了职业。高尔家还把议员当成了祖传的职业。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高尔家,有人对美国1965年的国会议员、州长和大城市的市长的家庭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下面这个结果。
  
  1965年美国国会议员、州长和市长家庭背景
  
  国会议员 州长市长
  继承父业13.33%2.7%无资料
  政治人物之子 30.00% 8.1%8.7%
  
  国会议员、州长和市长全是由地方选举选出来的,居然有30%的国会议员把政治当成了家传的职业,13.33%的国会议员的老爸就是国会议员,也就是说每七到八个国会议员中,就会有一位在会议大厅里特自豪地痛说革命家史:想当年国会经常进行激烈辩论,我老爸在这个位子上尿了好几回裤子。
  
  同样是民选的,州长和市长出身政治之家的比例只有议员的比例的三分之一不到,继承父业更是少到忽略不计。正因为这个统计结果,给了我们一个模棱两可的结果。从议员的数字看,美国的政治有很大的世袭贵族的成分。但从州长市长的数字看,世袭的成分甚至可以作为统计的误差了。为什么国会议员这个算不上职业的人民代表具有这么严重的家族因素?
  
  政治上的子继父业,让正直的人们看得咬牙切齿。其实在各行各业中,这个现象非常普遍。除非自己从事的职业实在说不过去,比如在美国的墨西哥人没有几个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帮人家剪草打零工。多数有正当职业特别是有产业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继承父业,律师、医生、科学家等专业人员尤其如此,警察和消防员也不例外。比如医生这个行业,家族化和裙带关系比政治行业严重得多,在升迁上相当的不平等,可是因为这是他们专业内的事,只要提拔的不是庸医、治不死人,外人也不会在意。政治则不同,因为要出任公职的,一旦出现亲属关系便总会让人联想到世袭。世袭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世袭又是被人所鄙视所眼热所讽刺的,因此政治家族的子弟如果希望继承家里的事业的话,不仅要努力,而且要伪装,从小压抑个人的欲望,不仅做优秀的孩子,而且要做好孩子,给人以靠自己本事出线而不是靠家里的背景和关系出线的印象,这样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政治家族的子弟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实现祖辈父辈不能实现的梦想,比如高尔和罗姆尼,他们之所以竞选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他们父辈没能实现的梦想。参选总统,已经不是他们的政治野心了,而是他们家族的事业,他们不做也得做,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可是如果一个医生的孩子,他最多就是成为一个比较出名的医生,实现这一点比成为总统甚至州长容易多了。
  
  成了政治家族都不再是穷人了,孩子从小不仅锦衣玉食,而且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不再有他们父辈和祖辈那种要拼命挤进上流社会的渴望、干劲了。他们之中很多人虽然很出色,虽然很努力,也有很多人有很好的机遇,但是他们缺乏像克林顿这种人对权力的贪婪,在关键时刻就显现出世家子弟的致命弱点。
  
  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无形中成为政治遗产税。进入二十世纪后,鉴于大财阀家族越来越富有,长此以往会造成富可敌国的现象,美国不断加强遗产税,对于接受大笔遗产的人课以重税。这个政策造成很多的富豪家族很快衰落,因为他们的子孙和他们相比由于从小富裕惯了,没有什么赚钱的本事,就是吃老一辈的老本。遗产让国家拿走一半,他们再挥霍一半,传到孙子那辈本来已经剩不下多少了,国家还得拿走一半,结果美国富极一时的家族纷纷三代而亡。
  
  政治家不存在捐献的问题,因此把地盘给孩子就是了,无论是州里的位子,还是议会的位子,甚至总统的位子,都希望孩子能够继承。不管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好歹是自己的孩子。从职业培训的角度,比如专业运动员和音乐人才,最好从小培养,这样容易出类拔萃。但是政治家族的从小培养,其收效甚微并没有那么显著。比如2000年总统选举,两名政治家族的后代,小布什和高尔就提供了这种相反的例子。
  
  小布什的父母双方虽然都来自政治家族,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从小培养,至多就是按校友的关系把大儿子小布什送进耶鲁,得了很多的C之后毕业了,虽然又从哈佛拿了MBA,还是去继承家族的另外一门职业,到德克萨斯石油工业就业去了。年轻的小布什也竞选了一次国会议员,输了之后死心塌地做石油买卖去了,除了帮着老爸竞选,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直到老爸落选后,家里才开始培养他,于1994年当上德州州长,到了2000年大选,全部从政经验只有这六年的州长经历,其新鲜程度比2008年参选的奥巴马有过之无不及。
  
  他的对手高尔就不一样了,老高尔自己竞选总统的雄心没有实现,从儿子小高尔出生开始就下了力气,连出生的消息都上了田纳西州当地报纸的头版。小高尔在学校时,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艾尔王子”。6岁时高尔已经被当成未来的政治家了,28岁时继承父亲在众议院的席位,36岁时成为参议员。不到40岁就在父亲的鼓励下参加了一次总统竞选。4年后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他与克林顿一道击败了竞选连任的老布什,8年之后,一如他父亲设计的,小高尔终于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美国总统。
  
  2000年的竞选,因为两党的候选人都出身政治豪门,因此被称为王侯之争。这场争霸战中,高尔输给了政治上很生涩的布什。无论在选战中还是在选举后,高尔把世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经不起压力和挫折等缺点暴露无疑。而小布什则却很快具备了熟练的政治手腕、体现出真正的领袖素质。为什么长期从政经验而且表现不俗的政治世家子弟反而不如半路出家的政治家族的浪荡子?
  
  近代来政治世家子弟成功当选总统的只有两例,另外一例是约翰·肯尼迪,同样是半路出家的政治豪门浪荡子。肯尼迪的父亲着力培养的是长子约瑟夫,但约瑟夫在二战中阵亡,因此只能培养次子约翰。不仅成功了,而且也成为不错的领袖人物。布什和肯尼迪的例子足以说明,政治家族按常规培养子弟,是很难造就能当大任的人才的。
  
  炀帝的儿子皇泰主在被杀前许愿:“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这样的临终愿望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次。出生在政治豪门,一生下来就注定将来有权有势,在平常人眼中是很幸福和值得羡慕的事情,可是在很多政治家族子弟的眼中,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哀。他们表面上行为得体,循规蹈矩,内心形成很强的叛逆性格,加上从小就存在并不断加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一生处于相对人格分裂的状态,对政治的兴趣很难达到贪婪的程度,于是面对克林顿这种红着眼睛进入政治森林的饿狼,这些豪门子弟的表现往往和绵羊一样。政治这个行业是人吃人的行业,不吃别人,就得被人吃。
  
  于是现有的政治豪门一代一代地衰落下去,所占领的地盘渐渐地让给新生的家族,正是这种美国政治体制的新陈代谢功能给予美国式的民主以一种公平竞争的假象。2008年大选,反感希拉里的人用比尔说事,支持希拉里的人更用比尔说事,当年被传成形同陌路的夫妻现在成了灵与肉交流的伴侣。去除掉家里的私事,克林顿夫妻的确是一对政治动物,身上都留着政治基因。已经成为政治家族的克林顿家族的后代毫无疑问在政治上不会有他们夫妻的成就,奥巴马家也很可能成为政治家族,他的后代同样会一代不如一代。
  
  小时候到南方探亲,看到农贸市场出售河蟹,一串螃蟹,个头从大到小像套圈一样,正应着那句话:一蟹不如一蟹。美国的政治家族就如同农贸市场的那串螃蟹,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也正因为如此,新人和新的家族才有出头之日,美国的政治结构才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震荡状态,这就是美国政治制度能够继续维持下去的关键。

本文标题:裙带关系的意思-裙带关系啥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