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育理论-常用的教育理论

发布时间:2017-12-22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 : 常用的教育理论

以“宽容”“教育智慧”为话题

宽容是一味教育良药 那是一节自习课,所有的孩子都在埋头写作业,只有黄磊同学在座位上发呆,我拍拍他的肩 膀,半嗔半怪地耳语: “咋这么懒啊,还不赶紧写” 。没想到,这句话似捅了马蜂窝,黄磊“呼” 的一声站起来,把书往地上一摔,歇斯底里地吼道: “我不懒,你凭什么说我懒!你凭什么说我 懒!。 ” 孩子们被突如其来的喊声下了一跳,吃惊地看着我们,我也愣住了。好大的火气啊,就算是 我说重了,课堂上也不能这样吵闹啊,更何况三天两头不写作业,不是懒又是什么?我真想声 色俱厉地训他几句,灭灭他嚣张的气焰,可这个念头只一闪就消失了。唉——,毕竟是我的无 心之过,黄磊是个倔强的孩子,我哪能让他下不了台呢?这样默默地想着,我心里平静了许多。 看着他那张愤怒的脸,我大脑飞速转动着,几秒钟,我终于有了对策。 “好,黄磊,我向你 道歉,你确实不懒” ,我一字一板地说道。大概没有想到我真的会道歉,黄磊微微征了一下,情 绪也稳定了一些。 “你是咱班的劳动能手,无论平时值日还是周末大扫除,你都积极主动、不嫌 脏不怕累,怎么能说你懒呢?运动会上你是咱班的主力,为了能为集体争光,你坚持练习跑步, 刻苦训练,为咱班取得年级第一立下汗马功劳,又怎么能说你懒呢?所以,你不懒,一点都不 懒。 ”说这话时,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包括黄磊在内的所有学生。黄磊的 脸色已经在我的肯定中阴转多云,又多云转晴。看到他把头低了下去,我决定到此为止,边走 上讲台边正色道:我相信黄磊在每个方面都会给我们大家做出榜样的。说完,我把目光悄悄投 向黄磊,映入我眼帘的是他奋笔疾书的身影。 是啊,教育需要宽容。作为一名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先退一步。 退一步,并不是不敢面对困难,而是冷静地面对,理智地思考,只有对形势进行多方面的剖析, 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退一步,更不是软弱无能,而是春风化雨,寓大爱于无形。只有 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包容学生,才能化干弋为玉帛,让学生在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 中自我反省、心悦诚服。 (810 字)

用和谐之符弹奏教育乐章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充满诗意,面对孩子们无意中犯的错,我们应如何去解决、 帮助他们,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和谐,让他们幼小的生命焕发更加诗意的美丽呢?记得那是一次数学竞赛,我发现一位平时让我颇为得意的孩子竟空了好多题没有做。一问得 知,她觉得自己反正也没有希望参加竞赛,就索性不做了。我听后,心里真不是滋味。我让孩 子们放下手中的笔,在黑板上写下“学会攀登”四个字,详细解释了“攀登”的“攀”字,并 让孩子们定下了自己学习上的攀登目标。 沈杰说: “我的攀登目标是下次考试能及格。 ” 夏国强说: “我的攀登目标是作业本上多几个‘优’” 。 蔡淳昊说: “我的攀登目标是下次参加数学竞赛,获得更好的成绩。 ”?? 最后我说: “是的,我们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攀登的目标就不同,但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 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当有机会让我们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放弃,而且我们要及时地 调整自己的攀登目标。我再给大家 10 分钟时间,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它做好! ” 孩子们若有所悟,都埋头刷刷做起来。我又走了一圈,没有学生再故意空题不做了。 我依旧批作业,孩子们依旧写作业,教室里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从教十余载,发生在我身边的教育故事很多,但我一直坚信,教育没有形式,教育无处不在,和谐社会中自然会有和谐教育。只要我们时刻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一颗细腻的心去对待 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生命之花就会和谐、美丽地绽放。 (585 字)

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良好的文化素质啊,是扎实的基本功啊——,不错,基本功和素质是很重要。但我觉得,最最关键的是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10000前面的1,没有最高位上的1,后面的0再多也无益。有诗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有耕耘。”这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自然流露。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责难,甚至不需监督和制度约束。不愿承担责任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冷漠的,他的存在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不善于承担责任的人,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善于承担责任的人,给人的感觉是热心,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就比如校园角落有很大的两个食品包装袋,是没人看见吗?不可能,看见的人还不止一个。有的认为这是卫生包干班级的责任,不是自己的责任,视而不见吧。

“爱岗敬业”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当一个教师把爱岗敬业确认为自己的道德原则时,他就会产生对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这些积极的情感又会使教师对工作表现出积极、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责任心又是教师自觉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许多实例表明,缺乏责任心的教师不可能严谨治学,工作也不可能有积极性。所以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增强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管由于民族差异,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各国都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教师和教育家,无一不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具有深沉的挚爱并为之献身的。陶行知就认为: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加里宁也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们身上的一种重任。”这些名言,是教育家的崇高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的真诚表露。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轰轰烈烈地展示出来的,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教师如果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便会把自己的艰辛与学校的未来,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联系在一起,感受到辛劳的价值、为师的自豪和工作的乐趣。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会使教师劳而无怨,苦中作乐,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创造高质量的工作。责任心,还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拥有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时空,成为教师生

活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心在教学工作中表现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教书育人工作,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是根本。无数事实证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教师要成为一名要教师,责任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只有有了责任心,才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尽心教书。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教师只有有了责任心,才会心存关爱,专心育人。教师对学生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关爱,这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爱,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责任心中,既需要体现出父母的关爱,更需要体现出殷切期待的爱。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留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做伤害学生的事,不说伤害学生的话,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只有有了责任心,才会严以律已,率先垂范。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注重借助点点滴滴的细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爱国心,增强责任感,养成诚实、善良、公正、守信、自律等优秀品质;帮助他们体验人生百味,引导他们懂得去爱,心存感激,并由此学会关爱他人。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是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于教育。我们目前的教育系统是

属于“遗传”性的,把知识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与创新教育相距甚远。如何促成从遗传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的转移,我初步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并提供一些个人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首先,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另一方面,现代大多数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赖集体合作。因此,现代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自主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方面的特长,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合作精神方面的教育,阿波罗13号飞船脱离故障而重返地球的事件在美国被作为合作精神教育的典范。日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方面有特到之处。比较而言,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很弱。原因何在?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国外学者认为,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秩序的反映,比较民主的社会就会有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我们却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的社会从总体上正朝越来越开放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但在许多中小学的课堂生活中,教师专权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学生几乎被完全剥夺了提问和表示异议的机会。有些教师不但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在家长会上也变成了凌驾者。因为家长们把培养孩子成功的期望变成了对教师的企求,教师们因而获得了凌驾者的资格(诚然,教师本身也有万般苦恼与无奈,恕不在此展开)。另一方面,家长们在妨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形成方面也难辞其责:将自己的独生子女捧为家庭小皇帝,造成孩子们的孤傲个性;对子女前途的过高期望而不惜代价为孩子作万全安排,令孩子身不由己,这种矛盾的处境不可避免地会使孩子产生心理扭曲,形成逆反心态。

我们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方面曾经是比较有效的,但现在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将来把子女送进大学,家长们把孩子过早地推向了剧烈竞争的无情轨道。尽管我们的教育在形式上仍然是集体主义的,但骨子里早已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激烈竞争,许多学生变得不愿与同学合作与交往。这种形式和内容的不统一意味着虚假,而虚假的环境无疑会极大地损害孩子们的心灵健康。

如上所述,我们的孩子就是生活在这样带有多重极端矛盾的环境中,他们稚嫩的心灵能够承受这么多这般大的压力吗?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还孩子以自主,让他们学会合作。

2.进行系统性的教育改革

我们现有的教育系统擅长于知识传授,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进行信息和数据资料的灌输,连知识灌输的水平也达不到。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者之间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关系。数据是对客观事物某些属性的符号描述,信息是具有一定组织的数据,知识是信息与情境相结合的精神产物,智慧则表现为一个人能够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个具有较高智慧的人应该具备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基础性思维依赖于从课程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的;批判性思维依赖于基础性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重组;创造性思维需要依靠基础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为人类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这三类思维的整合形成复合思维过程,具备较大的创造潜能。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思维方面较强,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很弱,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近乎无能。这是因为,在升学率的驱使下,许多教师被迫变成疯狂的教学机器,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料,根本无暇考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理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方面进行系统又全面的变革。在教育制度上,可以允许多种形式办学,鼓励学校在一定的法规约束下自主办学,并通过改变考试办法来影响教学过程;在教育观念上,从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理论上,将客观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削减那些难度过大和内容重复的部分,由单科分立和高度抽象变为多科整合和情境相关;在教学方法上由直接灌输式变为启发式、发现式和讲授式有机结合;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3.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电子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创新教育所必须的。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指出,目前许多学校应用多媒体CAI时,普遍的做法是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供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权控制在教师手中,实际上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索缚。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其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例如:美国宇航局通过联网向中学生开放,允许他们与宇航员对话和收集关于太空的信息;在伯克利的劳伦斯国家级实验室研制了一个网上虚拟实验室软件,允许学生通过远程联网获取从专业天文望远镜收集的天文观测数据。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许多经验和教训。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克林顿总统自1992年上任后,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他说:“为了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到2000年使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国际互联网(Internet);确保每一儿童能够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 在1996年1月所作的国情咨文中,他又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于教育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政府组织了几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例如由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97年)使6000多所学校连通信息高速公路,并开发了30多门完整的信息化课程;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国学校网络试点项目”(NSNT) 涉及153所学校和95个其它组织,联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试验。据资料,到1996年,美国中学已达到平均九人一台微机,而期望的标准是五人一机;在全部中小学中约有65%的学校实现了联网,但连通了Internet的教室只占14%,说明要完全实现2000年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为此,美国政府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于1977年3月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可以概括如下:

1. 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习计算机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以提高各学科教育质量为目的。

2. 强调教学内容与教法的改革,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高阶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重视师资培养,使教师们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

4. 保障实际投资,至少将全国每年教育开支中的5%(约130亿美元)用于教育技术。

5. 保证平等使用技术,全美国学生无分地区、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状况,人人得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权利。

6. 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建议将中小学教育经费的0.5%(约15亿美元)用于进行旨在提高K-12教育效率与费用效益的研究。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计划也已开始启动。国家教委于1996年拟订了一个关于1000所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试点项目的五年计划,至今已有其中近半数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每校平均装备微机百余台,大多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建设内容。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有许多学校从多种不同渠道获得资助,自发地提前进入教育信息化行列。然而,这些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投资方面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和教师培训。按照欧盟国家的经验,教育信息化项目一次性投资在硬件、软件、培训方面大约各占三分之一,长期的应用开发和维持则投入更多。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上面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几点个人之见。值得进一步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如果每一代人只会继承而不会创新,民族何能得以发展与腾飞?可惜,我国的教育传统长期忽视了这一主题。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缺乏创新意识的教育越显问题凸出。现在我们开始重视创新教育,虽然谈不上及时,但仍然不失为明智。

从遗传型教育到创新型教育是教育观念与形态的重大改变,而教育观念与形态属于文化范畴。一种新型教育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不能用短促突击的办法来搞一个短期的创新教育运动,而应该将它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来对待。要通过整整一代或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使创新教育的观念渗透到全体教育者和广大民众的心灵中。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指望通过创新教育使全体学生都成为创造家。事实上,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学会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自学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也就是使他们首先成人,这适合于多数人的实用目标,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欧盟组织在??年推出的关于“建设一个知识型欧洲” 的行动纲领中,将技艺培训之类的实用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一项名为“达芬奇计划”的工程加以实施。我们在提倡创新教育的时候应该重视实用教育,在进行实用教育时应该不忘创新教育。椐此,我们提出“以创新教育为纲,以实用教育为本”的思路,作为引玉之砖,未知妥否?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当前一些学生整天沉浸在大量的作业堆里,无暇顾及拓宽、联想,更不要谈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给学生,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学,也就是教学生“渔”,而不是送给学生“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敢于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让学生按预习题预习,不作任何提示和讲解,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努力钻研,可充分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通过预习和思考,学生心中有数,对不够明确或不能理解的内容高度重视起来,为我们课堂讲解,重新制定课堂目标作好充分的准备。例如:讲授6.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一节前,拟有这样的预习题:1.什么叫离子?离子和原子有何联系与区别?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既培养了学化学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生看懂了,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教师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况且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和知识面有差异。课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到课堂上再重点地分析、讲解、点拔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课堂教学中我已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注意学生不会的东西,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或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提示、点拔,对学生不明确的或不能理解的部分,则化大力气加以详细阐明,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再高层次地提出问题,逐一解答,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使之加深理解,接着整理解题思路和格式,以其触类旁通,以一抵十。例如:在上述预习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1)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在形成的条件上有何区别?(2)构成两种化合物的微粒结构有何不同?这样,学生拥有较为广阔的自学空间,从而增长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并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练习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学生基本掌握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就推出以下习题让学生去思考:(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____ ____ ____,铁是有____ 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食盐是由_____构成的。(2)已知H、Mg、O、F 四种元素能组成单质的有______,能组成氧化物的有______ , 能组成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能组成共价化合物的有______。在课后的作业中,须设计新颖的、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时我对较难的综合题型,分到各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讲解,有不足之处,该组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做对许多较难的题目,学习起来不感到发怵,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天地,未来由他们创造,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必然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成为失败的教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尽力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课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学论教”使得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

一、 精心的课前准备: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追求备课的高质量,必须按照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备思路、备方法,做到“五有”。“五有”即为:

1.脑中有“标”:新课标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开学初,各年级教师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同时又要了解相邻两个年级课标的要求。做到目标明确。

2.胸中有“本”: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教师都必须融会贯通系统详细的掌握。

3.目中有“人”: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备课时务必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因素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接收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过程。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利与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

4.心中有“数”:上完课后,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要清楚,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哪些学生会有问题需要辅导,心中要有底。

5.手中有“法”:在重点探究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历年来考试中热点问题,易错问题的分析讲解时,要精心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首先考虑。

二、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才是优化的课堂教学。高效率授课是对教师从效率和质量两个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做到“五为五突”。

1.“五为”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态度情感能力

为目标,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要求。

①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落实教学的每一环节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能根据学生的表情、发言、动态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从而控制教学每一环节,而不是自己唱主角学生当观众。

②学生为主体: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是服务员,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持,教学过程一切为学生,使学生会学然后再学会。因此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课堂中学生是主人,教师应着力考虑的是如何使主人活动的更好——学得更好。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遇到障碍时,教师适当地给以铺垫,做好服务工作。

③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实践加以理解和巩固的,只从理论上了解很难把知识记住及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使学生进一步实践强化训练,教师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编变式训练题、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等形式进行有效训练。

④创新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对事物、对知识有他们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朝着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方向走。因此课堂教学要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类问题,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⑤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是使学生得到情感培养,即育人。因为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从未知状态到达全方位提高态,全方位提高状态就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不但要培养其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从态度、情感上也要得到体验和提高,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问题。

2.“五突”,即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精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课后作业的典型性,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授课效率而提出的要求。

①突出重、难点:就是要求教师在布臵预习时,思考重点,分解难点。授课重点点拨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时,紧扣重点强化难点,板书设计标出重难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逼近难点;归纳小结,点出重难点;教学所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浪费时间。学生的积极创新意识受到压抑。

②突出精讲精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不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同时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和实践活动,不盲目地布臵练习题和应付性。根据本课的情感点、能力点、热点、考点科学地设计层次性较强的练习题目和实践活动,不搞盲目地训练或者简单地重复。

③突出思维训练:学生的积极性要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知识方法的多样性得以实现,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问题有较高的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搞满堂灌、满堂问。

④突出因材施教:教学环境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要求教师在各环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其分成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学生施以不同的授课策略和内容,使之吃饱吃好。尤其在作业和辅导环节中,要设计不同层次作业,突出尖子生,并对中下生施以重点辅导,使他们也能达到全方位发展状态。

⑤突出保证作业的典型性。这是高效率授课的集中体现。要求教师在布臵适当的作业基础上,课后适当安排复习巩固性作业动手操作实践性训练题目是十分必要的,学习需要消化、巩固,但是教师布臵作业时,必须注意是针对本课强化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所出的必要的训练题,量不能大,以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效。

在课堂上,当我们真正做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才能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指导-探究”教学初探

当前,学校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数学课程内容总量偏多与探究教学在客观上存在的费时较多之间的矛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探究”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指导-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经过一年来的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探究”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基础之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是进行“指导-探究”教学的前提。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提出问题:“王力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 : 常用的教育理论

六、情感法则――钉孔原理 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发脾气,父亲为他出一主意:发一次脾气就订

教育理论 常用的教育理论

一颗钉子。(www.61k.com]后来发现自己居然不发脾气了,于是好友再次告知,一天不发,便拔去一钉,直到最后钉子被拔完,留下什么,呀!一个个针孔,钉拔走了,可留下的是伤害。教育者面对学生千万别伤害它们的人格,要学会尊重孩子。若一旦犯错,留给孩子的恐怕是抹不掉的伤痛,也是教育者永远的伤痛。有人说“教育是有痕迹的。”我觉得说得真不错。

七、信任法则――罗森塔尔原理 这是一个很出名的事例。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做一个发现研究人才的试验,到一所学校,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写了18位学生,告诉校长“这些学生今后前途无量”。校长再告诉学生,8个月后,上了他花名册的学生都有奇迹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都源

于教授的一句话。因此,教育者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给与孩子积极的暗示,消除消极暗示。

八、行为法则――木碗原理 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则广告“给母亲洗脚”多令人感动,看到母亲天天给奶奶洗脚,孩子也跌跌荡荡的端来一盆水,笑盈盈的送给母亲,您也洗脚。这就是榜样。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是多么重要,你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吸烟有害,可自己却是一个烟鬼,注意形象,可自己却是拖沓,这样又怎能服人。所以为师者为父母者都改为自己,做一笔超值的存款,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九、价值法则――苹果原理 美国时代周刊做过一个调查:童年时,母亲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一个有商贩经历的人回答道:“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苹果被母亲抢走给了别人,那时我就知道,人应该是不择手段的。”一个工程师说道:“小时候母亲端来一盘苹果,孩子皆抢,母亲止住:“要得到苹果,得先劳动,才能有所得到。”教育者要让孩子树立要想得到,必先努力,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回报。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十、整体法则――掰玉米原理 一工厂组织员工掰玉米比赛,看谁最先通过玉米地,又不被玉米挂伤。在这中间,队员不仅要讲效率,注意安全,还要重视质量。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这是十分有害的。学校一味重视教学成绩,而忽视教师平时付出的努力,也是极端的做法。这样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把教育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发展,和谐教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由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1990年9月2日生效。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权利公约》建立在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之上: 一、不歧视(无差别原则/无歧视原则/非歧 视性原则)(第2条——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 人及其

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 何歧视;

二、儿童的最大利益(第3条)——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

三、确保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完整(第6条)——所有儿童都 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两者完整兼具),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四、尊重儿 童的意见(第12条)——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 所有儿童,无论他们 出生在哪里,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富有还是贫穷,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机会,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并且必须享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也必须获得倾听。 编辑本段儿童权利 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共54条,实质性条款41条,其中被提到 的儿童权利多达几十种,如姓名权、国籍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 娱乐权、闲暇权、隐私权、表达权等。但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即: 1. 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包括有权接受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服务。

2. 受保护权——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 包括保护儿童免受歧视、剥削 、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以及对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的基本保证。

3. 发展权——充 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 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 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条件。

4. 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权

教育理论 常用的教育理论

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由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1990年9月2日生效。(www.61k.com]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意义

《儿童权利公约》包含了一整套普遍商定的准则和义务,在追求一个公正、彼此尊重以及和平的社会的过程中,将儿童放在中心位置。

《公约》确立了世界各地所有儿童时时刻刻应享有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全面发展的权利;免遭有害影响、虐待和剥削的受保护权;全面参与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公约》通过确立保健、教育以及法律、公民和社会等方面的服务标准来保护儿童的上述权利。这些标准是评价进步情况的尺度。批准《公约》的国家有义务在采取行动和制定政策时考虑儿童的最高利益。 四项基本原则

《儿童权利公约》建立在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之上:

一、不歧视(无差别原则/无歧视原则/非歧视性原则)(第2条)

——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及其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

二、儿童的最大利益(第3条)

——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最大利益

三、确保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完整(第6条)

——所有儿童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两者完整兼具),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四、尊重儿童的意见(第12条)

——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

所有儿童,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富有还是贫穷,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机会,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并且必须享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也必须获得倾听。 儿童权利

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共54条,实质性条款41条,其中被提到的儿童权利多达几十种,如姓名权、国籍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娱乐权、闲暇权、隐私权、表达权等。但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即:

1. 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包括有权接受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服务。

2. 受保护权——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

包括保护儿童免受歧视、剥削、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以及对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的基本保证。

3. 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

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条件。

4. 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权)

本文标题:教育理论-常用的教育理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613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