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裹脚布-心路——教育与裹脚布

发布时间:2018-01-01 所属栏目:俄罗斯裹脚布

一 : 心路——教育与裹脚布

裹脚布 心路——教育与裹脚布

心路(722)——教育与裹脚布

文/罗日荣 (2015年4月22日)

阅读胡适先生的《慈幼问题》,胡适在文章中谈到了旧社会女性裹脚的事情,女孩的父母为了孩子今后找个好婆家,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只能忍痛让孩子裹脚。[www.61k.com)女孩子到了四五岁,母亲便把她的脚裹扎起来,小孩疼得嚎嚎大哭,母亲也是眼泪直流。然而,痛归痛,把脚弄为残疾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也是孩子的“终身幸福”!如果女子的脚不是“三寸金莲”,长大之后很难找个好婆家,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父母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女性裹脚起源于什么时代,中国人早就糊涂了,有的说是商纣时期,有的说是隋炀帝时期,有的说是五代时期,有的说是北宋时期。无论起源于什么时代,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做家长的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是愈演愈烈,到了元明清时代达到顶峰。然而,这种绝人性、无天理终究是要遭到唾弃的,清太宗皇太极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顺治十七年,规定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康熙三年(公元1664)再申前令,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公元1668)只好罢禁。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通饬全国劝禁缠足,不缠足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中国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后,这就是当年女性裹脚的故事。

裹脚,也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灭人性的背后,是父母对于女子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就让我想起来当下的教育。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众多家长不惜把孩子送进高考加工厂,接受最严酷的考试训练,以图换取一张满意的“录取通知书”。至于孩子在学校受的苦,却很少有人去在乎了,家长辛辛苦苦这样,用一句话说:为了孩子。老师们夜以继日、披星戴月的工作,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为了孩子。就如同当年负责裹脚的妈妈一样:为了孩子。

前些日子,邢台胡子宏老师写了一篇《揭开素质教育的画皮》,文章写得非常精彩,点击率与转载率非常高。文章较长,通篇读下来,我再一次看到中国式家长的背影。

胡老师在文章中说:“孩子们,我们想一下,我们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呢?像我和一批同龄人,大约属于小康阶层的上端,或是富裕阶层的下端。如果你在农村,或者你父母是开个小店,外面打工挣钱谋生,那么,毫无疑问,你就属于温饱阶层或贫困阶层。孩子们,你愿意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你愿意你的爸爸妈妈那样去打工吗?你想超过你爸爸妈妈的社会阶层吗?请观察一下较高社会阶层的素质吧。那就是,学历高,文化层次高,谋生技能高。怎么才能学历高呢?怎么才能文化层次高呢?这个跳板和渠道是什么呢?高考。”

胡老师的话,让我马上想到了裹脚布。孩子你想要幸福吗?想,那就必须裹脚,因为没有三寸金莲,你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孩子你想要幸福,想,那就必须取得高分数,因为没有高学历,你是不可能有幸福的。

最近,衡水二中为了防止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跳楼,所有栏杆都装上了不锈钢网,有人形象的将这高考加工厂比作监狱。有人站出来要求解放妇女的脚,自然会有人站出来为妇女裹脚助威。网络上有人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衡水二中教学楼全安装铁栏有何不可?》,文章说:“甚至有人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我觉得这更是放屁话。你想要啥治标又治本。中国的国情你难道不知道么?考大学分数至上,一切考分数说话,这种情况下,你让学校怎么办?父母追求分数,学校追求分数,学生也追求分数。学生的压力就出来了。在不能改变教育大环境的情况下,难道连做最起码的防护措施都有错么?”

作者的反问实在毫无力量,我们的教育,首先要明白教育是为了什么?学生压力大、上大学需要分数,学校追求分数,但不见得人人都追求分数,那些跳楼的学生,他们死都不怕,就怕那逼死人的分数!这是教育吗?是那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教育观念害了多少人?

为了争取妇女“放脚”,从皇太极到孙中山,前后经历了大约400多年!当功利教育愈演愈烈的时候,要将学生从功利教育的裹脚布里解放出来,前后需要经历多少年?这还是个未知数,要想完成这个伟大的目标,首先得有思想的启蒙,很庆幸当今教育界有了这样的思想先驱,只是这声音还是太小、太弱;其次就是就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抛弃当下这种一切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再次就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当下教育,对于学历的追求就如同当年对于“三寸金莲”的热捧,重学历,轻能力,结果培养出来的人如同那“三寸金莲”的小脚,既不中看,更不中用!只能满足某种变态欲!

什么时候,抛弃功利教育体制这又长又臭的裹脚布,中国的孩子才能得到重生,中国才真正有复兴的希望。一个占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中国的教育到了需要“放脚”的时候。

最近,有人大谈什么“幸福教育”,我觉得很搞笑,为了所谓的“幸福”,有些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早上六点开始学习,晚上十一点才睡觉,有些老师甚至鼓励孩子晚上拿手电在被子里读书,这是教育吗?这样的教育到底有没有关注到孩子,关注到孩子的心灵,关注到孩子的一生?很少有人去思考,有的人以为只要孩子分数提高了,将来考个好学校就是“幸福”了。真正的教育应该关注什么?我以为首先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把孩子逼疯了,把孩子逼着跳楼的教育绝对不是“幸福教育”。

二 : 古今中国:裹脚布与节育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裹脚的女人,叫窅(杳)娘。她不是一位农妇,而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她裹脚只是为了在给皇帝跳舞时更好看些,没想到皇帝很喜欢。裹脚,就此成为封建中国的时尚。比起巴黎时装,中国的裹脚布才真正地引领了千年的美丽。

然而美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巴黎的创造,也多以裸露为牺牲。古代中国相鼠尚且有齿,人又岂能无耻。因此古中国不流行裸露,流行包裹。流行裸露是失礼的,流行包裹却是痛苦的。就像外面阳光普照,而你却只能在写字楼里冷光灯下写字。

裹脚布不仅中国有,苏联也有。只是我们用它时,总是吃力地裹紧,以此来制造畸形的骨骼,这样裹在脚上得来的全是痛苦的感受。据说只要用鞭子抽打,使小姑娘在地上一阵乱蹦之后,定型的脚还能更好看些。苏联人使用它时,却只是轻轻地拉直,反复裹上几层后,再穿上靴子,这样走在冰天雪地里,脚底的热也烘得全身温暖。后来红军也学得了这个技巧,所以我们在老旧电影里里,总会看到一队扎着白色布条的小腿在跑。城里的屌丝可能不知道:常在山里跑,哪能不粘草;常在泥里趟,哪有白脸庞。于是我发现,即使留洋回来,裹脚布仍然只能做中国式裹脚的活儿。

那么外洋流入的东西,也应该保持着洋文明的性质吧?

古代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利用骆驼搬运货物,长途跋涉去做交易。为了防止旅行途中骆驼妊娠,他们在母骆驼阴道里放入小石块,有效地杜绝了母骆驼受孕的几率。波兰医师Richard Richter受到启发,于是以蚕肠线制成环形节育器。后又经德国医师Emst Grafenberg改进,制成合金环,宫内节育器才得到推广。但由于临床上出现过节育器导致妇科疾病高发的事例,所以截止目前,全世界上也只有约1亿的女性在使用,其中8000多万在中国。由此,我们能够推断,国外的女性,都不太愿意用它。

相比之下,17世纪晚期,查理二世的御医Joseph Condom采用小羊的盲肠制成的避孕套,却成为全世界女性最欢迎的避孕方式。而古代埃及贵族,将树胶、椰汁和蜂蜜浸湿过的羊毛绵球,植入女性体内的避孕方式更加有效。但他们从不去想,这些东西会不会烂在女性体内?至于是否给女性生活带来不便的问题,就更不值一提了。又有谁敢提呢?提了又能改变什么?要搞清楚,他爸是法老。(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裹脚布与节育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一个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他们与中国妇女的相遇,有着肌肤肉里的接触。可谁知道,这是不是爱情?

《镜花缘》里的船长林芝洋,被女儿国国王相中以后,开始经历了裹脚的惨痛生活。我们试想,一双大出少女一倍的脚,包裹起来一定困难,也一定要痛苦百倍。幸而后来被他妹夫救出,只是可悲的女儿国国王,熬了几个月都没能圆方。由此也可以看出,要结婚,裹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童年时我还见过一个裹过脚的老女人,她的一双小布鞋,我看了都不屑。如今追忆却只能记起黑色的鞋面,那便是我至今见过的中国式裹脚最后的物证。

《昆虫记》里有过对蝎子交尾的记录。交尾后,雄蝎子会被雌蝎子吞食。我行文的过程中想到,若是也采取蝎子的方式,节育环似乎没有必要用了;非但节育环用不着,若能早被中国人认识到,恐怕连太监这样有特色的产物也不至出现。我又想起蜈蚣,还好爬行物种不必全都裹脚,否则它们可得忙坏了。

本文标题:裹脚布-心路——教育与裹脚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057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