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前赤壁赋的读后感-赤壁赋的情感

发布时间:2018-04-17 所属栏目:后赤壁赋朗读

一 : 赤壁赋的情感

赤壁赋的情感

苏轼用赤壁赋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赤壁赋的情感的参考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二 : 后赤壁赋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后赤壁赋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后赋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f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三 : 前赤壁赋中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前赋中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文章第一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如画美景引发苏子的感情抒发。这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是中国抒情文学的固有表现模式,苏轼此赋也不例外。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江水、明月作为这一篇之张本,它只是后文议论说理的一个形象铺垫,作者还要借物喻理。第二段客的议论,便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了出来。第三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和月作比譬,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全篇文章,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四 : 前后赤壁赋的在作者心境等各方面的区别尽量具体

前后赤壁赋的在作者心境等各方面的区别

尽体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常常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赋都是苏东坡得心应手的力作名篇,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前赋所写限于舟中,后赋则主要写岸上;前赋字字写秋色,后赋句句写冬景;前赋主要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后赋则侧重叙事写景以抒怀;前赋寓悲愤于旷达,后赋以浪漫的梦境结尾略显缥缈。前赋“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后赋“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相对来说,后赋比前赋难以真正理解,读者对人生观悟的高低广狭不同,就决定着对后赋解读的深浅不一。因为“后赋更着力于意境的创造,写得含蓄、深沉,比前赋由议论‘化妆’的主客问答或许略高一筹”,同时,作者有游仙思想而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乌台诗狱”,教训彻骨,人心叵测,不可妄语。苏东坡亦儒亦道亦佛,深感有些东西跟一般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前赋尚且不“轻以示人”, 后赋就更不易为人所理解了。

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

五 : 前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的读音

前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的读音

“缪”字读什么音,是多音字吗?请指教,

前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的读音的参考答案

【名称】山川相缪

【拼音】shān chuān xiāng liáo

【解释】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

【出处】宋·苏轼《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是个多音字!

一下是每个音的解释!

缪 móu

部首笔画

部首:纟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五笔86:XNWE 五笔98:XNWE 仓颉:VMSMH

笔顺编号:55154*****4333 四角号码:2712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F2A

基本字义

1.〔绸~〕见“绸”.

详细字义

〈名〉

1.(形声.从系( mì),本义:绸缪,缠绕)

2.见“绸缪”(缠绵)

3.麻十束为缪 [ten bundle of hemp]

缪,枲之十絜也.——《说文》.段玉裁注:枲即麻也,十絜犹十束也

4.另见 miào;miù

缪 miù

基本字义

1.〔妣~〕错误.

2.巧〕计谋,机智,如“岂有他~,阴阳不能贼?”

3.(缪)

详细字义

〈形〉

1.纰缪;错误 [wrong;false]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庄子·盗跖》

2.又如:缪舛(舛错,谬误);缪戾(错舛,违背);缪悠(妄诞不经);缪说(荒谬错误的言论);缪妄(荒缪无稽)

3.通“穆”.穆然,静思 [solemn and silent]

孔子有所缪然思焉.——《孔子家语·辨乐》

4.通“穆”.虔诚 [reverent]

太公召公乃缪卜.——《史记·鲁周公世家》

〈动〉

1.诈伪 [cheat;defraud]

故相如缪与令相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又如:缪数(诈伪之术);缪丑(宋秦桧之谥.借指奸佞)

3.通“樛”.绞结 [twist;wring]

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致.——《礼记·檀弓下》

即自缪死.——《汉书·外戚传下》

4.通“勠”.合力,并力 [join in a common effort;unite efforts]

昔我先君穆公及 楚成王是(寔)缪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 秦·《诅楚文》

5.通“缭”.缭绕 [curl up;wind around]

缪绕玉绥.——《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6.另见 miào;móu

缪 miào

基本字义

1.姓.

缪 mù

基本字义

1.古同“穆”,恭敬.

缪 liǎo

基本字义

1.古同“缭”,缭绕.

缪 Miào

详细字义

〈名〉

1.姓

2.另见 miù;móu

本文标题:前赤壁赋的读后感-赤壁赋的情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894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