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发布时间:2018-02-09 所属栏目:广西花山壁画

一 :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崖壁画。以宁明的花山崖壁画而言,画幅中有人像、兽像、物像(似铜鼓或铜锣的图案、环首刀等)等。人像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所有画像全部是土红色,虽长年经风雨侵蚀,但有部分色泽依然清晰。花山崖壁画不愧是壮族的艺术瑰宝。它那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有关学者专家公认:左江花山崖壁画就其分布之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伟壮观,作画条件之艰险,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在世界美术史上应享有崇高的地位。现在花崖壁画这一壮族艺术瑰宝已蜚声国内外。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简单介绍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距南宁160公里的宁明县城,乘机动船从驮龙桥头上船,沿明江顺流而下,二小时可到达花山。花山整座峭崖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人像和物像。人像中有正面和侧面2种姿势。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物像中有似马似狗的,有像藤牌、锣鼓、太阳的 画像中的人物线条粗犷,栩栩如生。正画人像中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这些人物中的头人或指挥者。其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神情各异的画面。有关资料记载,花山崖壁画宽220米,高45米,人物图像1800多个,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观瞻者无不击节赞叹:--神奇啊,花山!

壮族先民绘制这个大型的崖壁画用意是什么?一些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后, 有说是祝捷庆功,有的说是欢庆丰收,还有说是操练或出猎什么的,说法不一。总之,目前仍是个迷。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花山崖壁画不愧是壮族的艺术瑰宝。它那古朴粗犷的 笔法和风格,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有关学者专家公认:左江花山崖壁画就其分布之 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伟壮观,作画条件之艰险,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在世界美术史上应享有崇高的地位。现在花崖壁画这一壮族艺术瑰宝已蜚声国内外。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离南宁市180公里。在它那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壁画。以宁明的花山壁画而言,画幅中有人像、兽像、物像(似铜鼓或铜锣的图案、环首刀等)等。最 高的画像距山脚约40米,人像最高大的有2.4米,最小的只有0.3米,多数人象在0.6米至;1.5米之间,双脚下蹲叉开,呈八字形,双手向上平举,与人头呈山字形。整个人像酷似青蛙在水中游泳的姿势。人像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所有画像全部是土红色,虽长年经风雨侵蚀,但有部分色泽依然清晰。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千百年过去了,壮族先民们生活与斗争的历史早已随着东流的江水渐渐逝去,但他们绘制的规模宏大壮观的崖壁画艺术,穿越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时空,经受着风雨的冲刷和雷电的摇撼,至今仍以鲜明的色彩、绚丽的风姿、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独立于世。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综述

至今对于花山壁画的文化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

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花山崖壁画乃壮医为防病强身创制的功夫动作图。从两手上举,肘部弯曲 90°~110°,半蹲式,两膝关节弯成90°~110°,两腿向后弯曲,两手向上伸张等舞蹈动作,显然有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等保健作用。利用舞蹈导引气功等方法防治疾病,是古代传统壮医的1大特色。有学者将之与春秋战国时期带气功铭文的玉佩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帛画并列为中国3大气功文物,并认为花山气功是壮医乾坤掌子午功。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医源于巫说

有学者把花山壁画作为医源于巫说的证据。认为它起初反映原始人的巫师祭水神与祈求生殖的生动场面,它是壮民祖先--骆越人的文化遗产。画面除人物外,还有狗、鸟、船、刀、剑、鼓等。其中心人物形象高大,占据画面中心地位,双手曲肘上举,两腿叉开,做蛙形,围绕着中心人物有数量众多的小人,半蹲式侧面,头形发式富有变化,场面宏大,画法朴实,蔚为壮观。画面中心人物蛙形人便是当时的巫师。他们举行这样庞大的祭祀是为了求水神保佑丰收和保佑繁衍旺盛。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传说

从前,宁明那利有1个叫做勐卡的青年,力气非常之大,吃得非常之多,一餐六十斤米只够吃粥,一百二十斤米才够吃饭。有一次,他去坡宁拜访朋友,饮

完了酒,走到村边,看见有一头黄牛偷吃田里的禾苗,就拿一块高五、六尺,长一、二丈的大石头来打牛。由于用力过大,石头从坡宁一掷到晚驮,有三、四十里远。收谷时,他妈妈请人来割禾,干了一天,不见他来挑,急得要死,催了几次,他才动身。他用横梁做扁担,砍竹破蔑做捆索,把几10个人割了一天的禾捆做一担,末了还叫割禾的人坐在上面,一耸肩就挑了回来。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后来勐卡想造反,反对皇帝,但没有兵马,于是在纸上画。他画的兵马,经过一百天即可变成真人真马。可是,不能给任何人知道。所以勐卡只好白天一人在屋子里画,晚上才去做工。因为白天大家都去田里做工了。

秋收时,勐卡已经画了九十多天,但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妈妈见他白天不做工,非常怀疑而且着急,有一天,趁他不在家,就悄悄地走进他的房间,打开箱子察看,谁知刚把箱打开,所画的兵马就都飞出来了。

岜来洞的兵马勐卡的兵马飞哪里去呢?大家不知道。后来宁明岜耀屯有1个靠打柴为生的穷的到岜来(花山,壮名叫岜来。岜是壮语山的意思,来,壮语即花。岜来直译就为花脸山。)打柴,不小心,柴刀掉落到崖边,顺着悬崖滑落下去。砍柴人顺着陡崖爬到山脚下,不知不觉到了明江边。这时,突然听到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从1个岩洞里传出来。砍柴人觉得很稀奇,便往洞口走去。一走到那里,便看见有很多兵马在那里驻扎。他们见生人到来,就都围拢上来查问:

“你是什么人?”

“你来干什么的?”

“我是靠打柴为生的穷人。”砍柴的照直说,“我在山上把柴刀弄掉了,特地来找刀的。”

武士们见他为难的样子,都很同情与怜惜。有1个人说:“你想要什么东西,我们这里都有,你自己选吧!”

这时,打柴的才发现这个山洞非常宽大,里面堆满金银珠宝,闪闪发光。但他什么也都不要,只要一把柴刀和两斤米,说:“够我今天吃的便可以了,我今天砍不了柴罗。”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从此以后岜耀屯的人生活遇到困难,便都到岩洞去找他们解决,年青人走亲戚也去借一两套衣服,姑娘们赶歌圩就去借首饰。但用完了就拿去还,不得私占。后来有个贪心的人借了不还,岩洞就自动关闭了。那个贪心的人怀恨在心,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认为那岩洞里的兵马一定是勐卡的兵马,便派了许多人来打,山洞里的兵马们寡不敌众,结果全部被杀光。血、人头和尸首到处都是,映到明江边的峭壁上,就形成现在的壁画。

以后,凡是遇到阴雨天,走到河边或山边,还能隐约听到号哭的声音。人们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惋惜武士们的不幸遭遇,便商议请僧道来打醮,祈祷他们的英灵升天。

斋醮结束那天,人们发现洞口打开了,里面露一口金锅来。大家都很高兴,想把金锅搬出来用。可是,洞口开得太小,人进不去。大家就用手伸进去拉,三拉两拉,把锅耳朵拉断了,洞口又紧闭起来。人们把拉出来的金锅耳朵,拿到金铺里去兑换,所得的钱还清了斋醮的用费后,只剩下一文铜钱。大家觉得这一文钱分又不好分,买东西也不好买,便索性抛到河上去。这一抛,却招来了一阵洪水,洪水冲过岜耀对面的荒坡,水退之后,就现出1个沙洲,大家才知道这一文钱是个宝。现在这个沙洲象一文铜钱那样圆,土地很肥沃,人们在上面种劳动甘蔗、花生,年年都有好收成。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自从那时候起,岩洞的洞门一直没有再开过,也没有再听到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了。人们要找洞口,总也找不到,只是听讲那河边岸上有一块象石碑一样平滑的地方就是洞口。而花山壁画的人兽图形,就是当年那些英烈们的形象。每逢大风、打雷、下大雨,壁画的图形都有一些剥落,老人就这样讲:他们又去别处投生了,去做他们还没有做完的事呐。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文化内涵

综述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至今对于花山壁画的文化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 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花山崖壁画乃壮医为防病强身创制的功夫动作图。从两手上举,肘部弯曲 90°~110°,半蹲式,两膝关节弯成90°~110°,两腿向后弯曲,两手向上伸张等舞蹈动作,显然有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等保健作用。利用舞蹈导引气功等方法防治疾病,是古代传统壮医的1大特色。有学者将之与春秋战国时期带气功铭文的玉佩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帛画并列为中国3大气功文物,并认为花山气功是壮医乾坤掌子午功。

医源于巫说

有学者把花山壁画作为医源于巫说的证据。认为它起初反映原始人的巫师祭水神与祈求生殖的生动场面,它是壮民祖先--骆越人的文化遗产。画面除人物外,还有狗、鸟、船、刀、剑、鼓等。其中心人物形象高大,占据画面中心地位,双手曲肘上举,两腿叉开,做蛙形,围绕着中心人物有数量众多的小人,半蹲式侧面,头形发式富有变化,场面宏大,画法朴实,蔚为壮观。画面中心人物蛙形人便是当时的巫师。他们举行这样庞大的祭祀是为了求水神保佑丰收和保佑繁衍旺盛。

壮族历史传说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有学者根据壮族古史传说、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心理 素质、行为特征及图腾象征等方面研究,结合崖壁画群的画面造形,认为崖壁画中特大巨人应是壮族占史传说中擒雷屠龙、治理洪水创世纪的英雄人物布伯。波兰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在面临危机之际,巫术也可以通过使1个人或几个人成为权威或领导者的办法帮助把1个部落的人组织起来”所以崖壁画中的中心人物(特大巨人),既是布伯,又是巫师,是医巫同源的最好说明。

骆越人祭祀水神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画上是骆越人祭祀水神的内容。骆越人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崇拜仪式,从骆越文化和发现的文物中可以推测出岩画上的内容就是骆越人祭祀水神。所谓“骆”就是“鸟田”,是稻作文明;“越”是指青铜文明。“骆越”就是稻作文明之国,青铜文明之国。

2000多年前,生活在左右江流域的骆越人便发明了造船技术,最早的船是用木头做的鸟头船。可是人们乘船外出时,经常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沉船。久而久之,人们为保船只出行平安,便在这些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地方祭祀“水神”。由于那时还没有庙宇,所以才将祭祀时的动作及死去的人们画上去,并用红色标出来,用来召回河中的灵魂,以求生者行船平安。

祭祀时,弯膝举臂的“青蛙”状是骆越古人的标志性动作,这一动作在岩画中也是出现最多的,到现在还被人们沿用。隆安县每年举行的“六月六稻神节”上,其祭祀礼与岩画的内容极相似。而且人们认为“稻神”是“水神”的妈妈,只要每年供奉“稻神”,便可永保平安丰收。

壮族师公舞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还有学者认为:花山壁画的人物造型与壮族师公舞的舞姿、造型、面具、头饰、剑器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如下:其一,花山崖壁画所体现的内容和壮族师公舞内容相近,都与祭祀有关。古代壮族先民由于天灾人祸对他们致命的威胁,而他们对这些自然现象既无法理解,又无力征服,由此滋生出“万物有灵”论,对这些自然物他们都视之为神,如地神、天神、水神、山神,从对自然崇拜发展到神灵崇拜。凡是民间重大节日,必请师公(巫师)主持祭祀仪式,‘师公”作为人与神的中介,戴面具,扮诸神,娱歌舞,祭天地,求四方。舞蹈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神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丁口兴旺、社稷太平。其二,师公舞所使用的道具和花山崖壁画中的许多图像符号相对应。据说壮族师公舞“唱神必跳神,跳神必戴相”。“面具”是壮族师公舞的主要特征之一,师公舞必须戴着代表神的形象的“相”,表示1种神秘气氛,暗示神的附体,人与神相通,天与地相连;师公舞还“舞赖于岳,以岳伴舞”。“岳”的壮语译音即鼓,师公舞是随鼓而跳的,“凡跳神之舞,必持神之器”。师公舞离不开法器,如刀、剑等,这样才能镇魔除邪,驱疫消灾。花山崖壁画中也有很多鼓的图像符号,如:芒星、环圈、内环带点形等,首领人物都佩带环首刀,很多人物图像戴有全蒙脸,三只眼、四只眼的面具,均与师公舞极其相似。其三,壮族师公舞的舞蹈造型与花山崖壁画上的人物造型相似。师公舞中最典型的舞姿造型就是蛙式造型,蹲档式双臂屈肘上举。“青蛙叫,雨水到”青蛙在壮族人民心中是神的地位,这种典型的蛙式造型是壮族人民图腾崇拜意识的形象反映,花山崖壁画成千上百的人物图像大多都是这样的造型,特别是高高在上的正身人像,就是典型的蛙式造型。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壮族师公舞与花山崖壁画一脉相承,同出一辙。师公舞是从古代骆越人,即壮族先民的祭祀礼仪舞蹈中脱胎出来的,是古代祭祀舞蹈的“活化石”。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病痛”

花山壁画的“病痛”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据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统计,花山壁画的脱落面积已经超过了500平方米,鳞


花山壁画

状剥离的图案占整个壁画的二分之一。在石壁上,不少图案被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复盖住。一行行的白色沉淀物就象花山壁画在流泪和无声地哭诉着病痛。实际上广西有关部门早已启动了花山壁画的保护工程。然而由于花山岩画独特的涂绘作画方式,保护工作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为了避免保护过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研究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文物部门较薄弱的科研力量和匮乏的研究经费无法保证研究工作的进1步开展。

全国各方面专家考察宁明花山壁画病害情况后,面对已经被病害折磨得失去本来面目、片状剥落严重、逐渐濒临消失的花山壁画,心急如焚,不约而同发出呼吁:对花山壁画,当务之急是赶快实施抢救工作。

广西文物工作队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的《宁明花山壁画风化机理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花山壁画面临的四大类病害是:岩画岩石块体崩落、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它们同时存在又互为因果。专家们肯定了课题的研究,同时提出了极有针对性的建议。袁道先院士认为,裂隙水、大气等因素都是病害的原因,所以加紧对各项环境的监测非常重要,可以从各种数据变化中找到原因。

高级工程师冯水滨建议,应该将壁画上各个出水洞用反光材料标识清楚,可以实施局部堵水,并加紧抢救因渗水而开裂的缝隙,延缓病害发生。葛修润院士从近年来花山病害的加剧看到人类活动对壁画存在的负面影响,提出—定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为了呵护这“脆弱”的千年古迹和缓解它的“病痛”,近几年,当地政府同时花大力气去对花山壁画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整改。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服药”


花山壁画

宁明花山岩画保护工作正按部就班进行。此前,国家文物局为该项研究首期划拨的70万元项目资金现已悉数到位。据介绍:为使该次保护工作得以有效顺利进行,文物部门现正在做风化病害研究,还有文物岩画清洗课题,由于部分新技术国内没有先例,是攻关的“硬骨头”,目前文物部门考虑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目前,岩画病害机理已进行材料分析,并把各种保护材料做筛选,待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预计2003底可进行现场实验,眼下正在做一些保护方案。

值得庆幸的是,2009年9月5日,花山壁画保护专家从宁明传来好消息:1种用于治理花山壁画石块剥落和去除壁画颗粒状沉淀物的新型材料最近被专家研制成功,并于近日在花山进行了现场试验。

据西北大学博士郭宏介绍,片状剥离是花山壁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壁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这种即将剥离的岩石剥片进行粘合加固。这些粘合加固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是抗潮湿环境和在潮湿的岩壁上能够固化粘贴。

在花山壁画现场,专家采用特殊的注射器将粘合剂灌入岩石裂缝,这种粘合剂经过半个小时后,达到了良好的固化效果。

据了解,这种材料的成功试验在世界文物界还是首次。这种由我国专家自行研制出来的粘合材料既不影响文物的外观,而且还具有伸缩性和可逆性,在若干年修补材料老化后还可以取出重换。这种粘合材料已经解决了性能上的主要问题,试验需要改进的方面将不再困难,很快这种粘合剂将应用到各类岩画的保护上。

此外,由于花山岩壁有很多渗水点,使岩画上形成了大量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这种沉淀物物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扩大和蔓延侵蚀岩画。为此,专家们还进行了1种名为EDTA材料的试验,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材料可以有效软化附着在壁画表面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

由于壁画治理是1个国际性的难题,花山壁画病害治理涉及多种学科,解决了岩画剥落和白色碳酸钙沉淀物附着这2大难题后,下1步专家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渗水和粉尘复盖等问题上。

虽然拯救花山壁画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毕竟还是迈出了艰难的第1步,让人们看到了保护花山岩画的希望。花山壁画——我们期待你的早日康复。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5个之最

第一,“地点”规模之最;第二,稻作文化之最。第三,直观历史之最。第四,画风绵延之最。第五,活态民俗之最。花山壁画的5个之最,是壮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5大谜团

宁明花山壁画的5大谜团一直是无法解开的“千古之谜”,现在,花山风景区的投资商决定重奖能解开花山“千古之谜”者, 谁是真正的解谜主人? 这笔巨额奖金属于谁?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才能,大可一试!


花山壁画

谜团一: 这些神奇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谜团二: 壁画绘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它又是怎样画上去的呢?

谜团三:赭红色的壁画久经千年风雨长留至今,现在仍然鲜艳清晰,它到底是1种什么颜料?

谜团四: 花山崖壁画成画年代尚未定论,考古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据历史学家考察,至少在2000~3000年以前,到底具体是多少年呢?

谜团五: 在花山崖壁画群附近的(扶绥县城对岸)贝丘遗址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是否与花山壁画有直接联系?是壁画作者留下的还是他们的先祖?

壁画图案充分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壮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不仅在我国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所以说花山壁画堪称战国到汉代壮族的一部历史书卷,是壮族古代艺术的瑰宝和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千年文化的结晶。解读壁画图案蕴涵的千古谜团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不完的课题。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研究

最早对花山壁画展开考察和研究的学者,为“黄派”成员、广西第一位考古研究员黄增庆。他于1957年相继发表了《谈桂西壮族自治州古代崖壁画及其年代问题》(《广西日报》1957年3月9日)、《广西明江、江两岸的古代壁画》(《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四期)两篇论文,率先对花山壁画展开了研究。随后,有关花山壁画研究的大量论着陆续问世,从而为世人全面了解花山壁画的重要价值提供了帮助。已经出版的《广西左江岩画》、《广西左江流域岩画考察与研究》、《广西先秦岩洞葬》等论着,深入探讨了花山壁画和百越先民文化等问题。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申遗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花山壁画

1988年,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定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成为与桂林漓江、桂平西山齐名的广西3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2001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实施花山岩画保护计划,对保护岩画进行深入研究。2003年6月,广西启动花山岩画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申报工作,2004年11月,花山岩画以国内罕见的“双遗产”形式,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2007年,灵渠和花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8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启动宁明花山申报世界性文化遗产的工作。“申遗”成功,可让花山得到有效保护。虽说取得初步成功,但任重而道远,毕竟预备名单中有全国3五个项目,而中国每年获得正式批准的只有一2个项目。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前景

花山壁画作为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是中国稻作


花山崖壁画

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目前尚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配套设施不完整,交通仍有待提高,虽然区域内旅游项目类丰富,但是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整合利用。一旦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花山壁画将成为整个广西旅游发展继桂林,北海,百色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同时也将成为“北敦煌,中龙门,南花山”的局面。因此,花山壁画开发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深层发展潜力。

花山壁画_花山壁画 -神秘花山壁画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离南宁市180公里。在它那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花山壁画。这一画幅宽将近200米,高约四五十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经统计约有1800多个。其图像之多,分布之广密,作画地点之陡峭,作画条件之艰险,都被公认为国内外罕见。

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成画年代约在2000多年前。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年代的风吹日晒,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画的。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骏的崖壁上,那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至今依然是1个未解之谜。1个个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

二 : 花山壁画

摘要

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崖壁画。以宁明的花山崖壁画而言,画幅中有人像、兽像、物像(似铜鼓或铜锣的图案、环首刀等)等。人像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所有画像全部是土红色,虽长年经风雨侵蚀,但有部分色泽依然清晰。 花山崖壁画不愧是壮族的艺术瑰宝。它那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有关学者专家公认:左江花山崖壁画就其分布之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伟壮观,作画条件之艰险,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在世界美术史上应享有崇高的地位。现在花崖壁画这一壮族艺术瑰宝已蜚声国内外。

花山壁画-名称简介



壁画,又称岩画,就是刻画在山洞壁上和山崖上的图画,最早是在欧洲发现的,它的创作时间大都是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早期,内容多是狩猎、野兽、家禽等,它们是人类祖先生活情景和思想智慧的反映,是研究一个民族发生发展的重要依据,有着非常珍贵的价值。花山壁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无岩画的空白。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离南宁市180公里。在它那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壁画。以宁明的花山壁画而言,画幅中有人像、兽像、物像(似铜鼓或铜锣的图案、环首刀等)等。最高的画像距山脚约40米,人像最高大的有2.4米,最小的只有0.3米,多数人象在0.6米至;1.5米之间,双脚下蹲叉开,呈八字形,双手向上平举,与人头呈山字形。整个人像酷似青蛙在水中游泳的姿势。人像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所有画像全部是土红色,虽长年经风雨侵蚀,但有部分色泽依然清晰。[1]

千百年过去了,壮族先民们生活与斗争的历史早已随着东流的江水渐渐逝去,但他们绘制的规模宏大壮观的崖壁画艺术,穿越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时空,经受着风雨的冲刷和雷电的摇撼,至今仍以鲜明的色彩、绚丽的风姿、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独立于世。

花山壁画-传说

从前,宁明那利有一个叫做勐卡的青年,力气非常之大,吃得非常之多,一餐六十斤米只够吃粥,一百二十斤米才够吃饭。有一次,他去坡宁拜访朋友,饮完了酒,走到村边,看见有一头黄牛偷吃田里的禾苗,就拿一块高五、六尺,长一、二丈的大石头来打牛。由于用力过大,石头从坡宁一掷到晚驮,有三、四十里远。收谷时,他母亲请人来割禾,干了一天,不见他来挑,急得要死,催了几次,他才动身。他用横梁做扁担,砍竹破蔑做捆索,把几十个人割了一天的禾捆做一担,末了还叫割禾的人坐在上面,一耸肩就挑了回来。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后来勐卡想造反,反对皇帝,但没有兵马,于是在纸上画。他画的兵马,经过一百天就可以变成真人真马。可是,不能给任何人知道。所以勐卡只好白天一人在屋子里画,晚上才去做工。因为白天大家都去田里做工了。

秋收时,勐卡已经画了九十多天,但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母亲见他白天不做工,非常怀疑而且着急,有一天,趁他不在家,就悄悄地走进他的房间,打开箱子察看,谁知刚把箱打开,所画的兵马就都飞出来了。

岜来洞的兵马勐卡的兵马飞哪里去呢?大家不知道。后来宁明岜耀屯有一个靠打柴为生的穷的到岜来(花山,壮名叫岜来。岜是壮语山的意思,来,壮语即花。岜来直译就为花脸山。)打柴,不小心,柴刀掉落到崖边,顺着悬崖滑落下去。砍柴人顺着陡崖爬到山脚下,不知不觉到了明江边。这时,突然听到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从一个岩洞里传出来。砍柴人觉得很稀奇,便往洞口走去。一走到那里,便看见有很多兵马在那里驻扎。他们见生人到来,就都围拢上来查问:

“你是什么人?”

“你来干什么的?”

“我是靠打柴为生的穷人。”砍柴的照直说,“我在山上把柴刀弄掉了,特地来找刀的。”

武士们见他为难的样子,都很同情与怜惜。有一个人说:“你想要什么东西,我们这里都有,你自己选吧!”

这时,打柴的才发现这个山洞非常宽大,里面堆满金银珠宝,闪闪发光。但他什么也都不要,只要一把柴刀和两斤,说:“够我今天吃的便可以了,我今天砍不了柴罗。”

从此以后岜耀屯的人生活遇到困难,便都到岩洞去找他们解决,年青人走亲戚也去借一两套衣服,姑娘们赶歌圩就去借首饰。但用完了就拿去还,不得私占。后来有个贪心的人借了不还,岩洞就自动关闭了。那个贪心的人怀恨在心,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认为那岩洞里的兵马一定是勐卡的兵马,便派了许多人来打,山洞里的兵马们寡不敌众,结果全部被杀光。血、人头和尸首到处都是,映到明江边的峭壁上,就形成现在的壁画。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以后,凡是遇到阴雨天,走到河边或山边,还能隐约听到号哭的声音。人们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惋惜武士们的不幸遭遇,便商议请僧道来打醮,祈祷他们的英灵升天。

斋醮结束那天,人们发现洞口打开了,里面露一口金锅来。大家都很高兴,想把金锅搬出来用。可是,洞口开得太小,人进不去。大家就用手伸进去拉,三拉两拉,把锅耳朵拉断了,洞口又紧闭起来。人们把拉出来的金锅耳朵,拿到金铺里去兑换,所得的钱还清了斋醮的用费后,只剩下一文铜钱。大家觉得这一文钱分又不好分,买东西也不好买,便索性抛到河上去。这一抛,却招来了一阵洪水,洪水冲过岜耀对面的荒坡,水退之后,就现出一个沙洲,大家才知道这一文钱是个宝。现在这个沙洲象一文铜钱那样圆,土地很肥沃,人们在上面种劳动甘蔗、花生,年年都有好收成。

自从那时候起,岩洞的洞门一直没有再开过,也没有再听到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了。人们要找洞口,总也找不到,只是听讲那河边岸上有一块象石碑一样平滑的地方就是洞口。而花山壁画的人兽图形,就是当年那些英烈们的形象。每逢大风、打雷、下大雨,壁画的图形都有一些剥落,老人就这样讲:他们又去别处投生了,去做他们还没有做完的事呐。

花山壁画-特色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在距南宁160公里的宁明县城,乘机动船从驮龙桥头上船,沿明江顺流而下,二小时可到达花山。

花山整座峭崖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人像和物像。人像中有正面和侧面两种姿势。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物像中有似马似狗的,有像藤牌、锣鼓、太阳的。

花山壁画-资料记载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画像中的人物线条粗犷,栩栩如生。正画人像中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这些人物中的头人或指挥者。其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神情各异的画面。有关资料记载,花山壁画宽220米,高45米,人物图像1800多个,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观瞻者无不击节赞叹:神奇啊,花山!

花山壁画-文化内涵

至今对于花山壁画的文化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不一。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花山崖壁画乃壮医为防病强身创制的功夫动作图。从两手上举,肘部弯曲 90°~110°,半蹲式,两膝关节弯成90°~110°,两腿向后弯曲,两手向上伸张等舞蹈动作,显然有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等保健作用。利用舞蹈导引气功等方法防治疾病,是古代传统壮医的一大特色。有学者将之与春秋战国时期带气功铭文的玉佩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帛画并列为中国三大气功文物,并认为花山气功是壮医乾坤掌子午功。

有学者把花山壁画作为医源于巫说的证据。认为它起初反映原始人的巫师祭水神与祈求生殖的生动场面,它是壮民祖先--骆越人的文化遗产。画面除人物外,还有狗、鸟、船、刀、剑、鼓等。其中心人物形象高大,占据画面中心地位,双手曲肘上举,两腿叉开,做蛙形,围绕着中心人物有数量众多的小人,半蹲式侧面,头形发式富有变化,场面宏大,画法朴实,蔚为壮观。画面中心人物蛙形人便是当时的巫师。他们举行这样庞大的祭祀是为了求水神保佑丰收和保佑繁衍旺盛。

有学者根据壮族古史传说、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心理素质、行为特征及图腾象征等方面研究,结合崖壁画群的画面造形,认为崖壁画中特大巨人应是壮族占史传说中擒雷屠龙、治理洪水创世纪的英雄人物布伯。波兰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巫术也可以通过使一个人或几个人成为权威或领导者的办法帮助把一个部落的人组织起来”所以崖壁画中的中心人物(特大巨人),既是布伯,又是巫师,是医巫同源的最好说明。

有学者认为:画上是骆越人祭祀水神的内容。骆越人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崇拜仪式,从骆越文化和发现的文物中可以推测出岩画上的内容就是骆越人祭祀水神。所谓“骆”就是“鸟田”,是稻作文明;“越”是指青铜文明。“骆越”就是稻作文明之国,青铜文明之国。

2000多年前,生活在左右江流域的骆越人便发明了造船技术,最早的船是用木头做的鸟头船。可是人们乘船外出时,经常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沉船。久而久之,人们为保船只出行平安,便在这些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地方祭祀“水神”。由于那时还没有庙宇,所以才将祭祀时的动作及死去的人们画上去,并用红色标出来,用来召回河中的灵魂,以求生者行船平安。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崖壁画

祭祀时,弯膝举臂的“青蛙”状是骆越古人的标志性动作,这一动作在岩画中也是出现最多的,到现在还被人们沿用。隆安县每年举行的“六月六稻神节”上,其祭祀礼与岩画的内容极相似。而且人们认为“稻神”是“水神”的母亲,只要每年供奉“稻神”,便可永保平安丰收。

还有学者认为:花山壁画的人物造型与壮族师公舞的舞姿、造型、面具、头饰、剑器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如下:其一,花山崖壁画所体现的内容和壮族师公舞内容相近,都与祭祀有关。古代壮族先民由于天灾人祸对他们致命的威胁,而他们对这些自然现象既无法理解,又无力征服,由此滋生出“万物有灵”论,对这些自然物他们都视之为神,如地神、天神、水神、山神,从对自然崇拜发展到神灵崇拜。凡是民间重大节日,必请师公(巫师)主持祭祀仪式,‘师公”作为人与神的中介,戴面具,扮诸神,娱歌舞,祭天地,求四方。舞蹈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神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丁口兴旺、社稷太平。其二,师公舞所使用的道具和花山崖壁画中的许多图像符号相对应。据说壮族师公舞“唱神必跳神,跳神必戴相”。“面具”是壮族师公舞的主要特征之一,师公舞必须戴着代表神的形象的“相”,表示一种神秘气氛,暗示神的附体,人与神相通,天与地相连;师公舞还“舞赖于岳,以岳伴舞”。“岳”的壮语译音即鼓,师公舞是随鼓而跳的,“凡跳神之舞,必持神之器”。师公舞离不开法器,如刀、剑等,这样才能镇魔除邪,驱疫消灾。花山崖壁画中也有很多鼓的图像符号,如:芒星、环圈、内环带点形等,首领人物都佩带环首刀,很多人物图像戴有全蒙脸,三只眼、四只眼的面具,均与师公舞极其相似。其三,壮族师公舞的舞蹈造型与花山崖壁画上的人物造型相似。师公舞中最典型的舞姿造型就是蛙式造型,蹲档式双臂屈肘上举。“青蛙叫,雨水到”青蛙在壮族人民心中是神的地位,这种典型的蛙式造型是壮族人民图腾崇拜意识的形象反映,花山崖壁画成千上百的人物图像大多都是这样的造型,特别是高高在上的正身人像,就是典型的蛙式造型。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壮族师公舞与花山崖壁画一脉相承,同出一辙。师公舞是从古代骆越人,即壮族先民的祭祀礼仪舞蹈中脱胎出来的,是古代祭祀舞蹈的“活化石”。

花山壁画-“病痛”

花山壁画的“病痛”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据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统计,花山壁画的脱落面积已经超过了500平方米,鳞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状剥离的图案占整个壁画的二分之一。在石壁上,不少图案被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覆盖住。一行行的白色沉淀物就象花山壁画在流泪和无声地哭诉着病痛。实际上广西有关部门早已启动了花山壁画的保护工程。然而由于花山岩画独特的涂绘作画方式,保护工作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为了避免保护过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研究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文物部门较薄弱的科研力量和匮乏的研究经费无法保证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全国各方面专家考察宁明花山壁画病害情况后,面对已经被病害折磨得失去本来面目、片状剥落严重、逐渐濒临消失的花山壁画,心急如焚,不约而同发出呼吁:对花山壁画,当务之急是赶快实施抢救工作。

广西文物工作队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的《宁明花山壁画风化机理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花山壁画面临的4大类病害是:岩画岩石块体崩落、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它们同时存在又互为因果。专家们肯定了课题的研究,同时提出了极有针对性的建议。袁道先院士认为,裂隙水、大气等因素都是病害的原因,所以加紧对各项环境的监测非常重要,可以从各种数据变化中找到原因。

高级工程师冯水滨建议,应该将壁画上各个出水洞用反光材料标识清楚,可以实施局部堵水,并加紧抢救因渗水而开裂的缝隙,延缓病害发生。葛修润院士从近年来花山病害的加剧看到人类活动对壁画存在的负面影响,提出—定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为了呵护这“脆弱”的千年古迹和缓解它的“病痛”,近几年,当地政府同时花大力气去对花山壁画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整改。

花山壁画-“服药”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宁明花山岩画保护工作正按部就班进行。此前,国家文物局为该项研究首期划拨的70万元项目资金现已悉数到位。据介绍:为使该次保护工作得以有效顺利进行,文物部门现正在做风化病害研究,还有文物岩画清洗课题,由于部分新技术国内没有先例,是攻关的“硬骨头”,目前文物部门考虑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目前,岩画病害机理已进行材料分析,并把各种保护材料做筛选,待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预计2003底可进行现场实验,眼下正在做一些保护方案。

值得庆幸的是,2009年9月5日,花山壁画保护专家从宁明传来好消息:一种用于治理花山壁画石块剥落和去除壁画颗粒状沉淀物的新型材料最近被专家研制成功,并于近日在花山进行了现场试验。

据西北大学博士郭宏介绍,片状剥离是花山壁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壁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这种即将剥离的岩石剥片进行粘合加固。这些粘合加固材料最基本的要求是抗潮湿环境和在潮湿的岩壁上能够固化粘贴。

在花山壁画现场,专家采用特殊的注射器将粘合剂灌入岩石裂缝,这种粘合剂经过半个小时后,达到了良好的固化效果。

据悉,这种材料的成功试验在世界文物界还是首次。这种由我国专家自行研制出来的粘合材料既不影响文物的外观,而且还具有伸缩性和可逆性,在若干年修补材料老化后还可以取出重换。这种粘合材料已经解决了性能上的主要问题,试验需要改进的方面将不再困难,很快这种粘合剂将应用到各类岩画的保护上。

此外,由于花山岩壁有很多渗水点,使岩画上形成了大量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这种沉淀物物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扩大和蔓延侵蚀岩画。为此,专家们还进行了一种名为EDTA材料的试验,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材料可以有效软化附着在壁画表面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

由于壁画治理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花山壁画病害治理涉及多种学科,解决了岩画剥落和白色碳酸钙沉淀物附着这两大难题后,下一步专家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渗水和粉尘覆盖等问题上。

虽然拯救花山壁画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毕竟还是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让人们看到了保护花山岩画的希望。花山壁画——我们期待你的早日康复。

花山壁画-五个之最

第一,“地点”规模之最;第二,稻作文化之最。第三,直观历史之最。第四,画风绵延之最。第五,活态民俗之最。花山壁画的五个之最,是壮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花山壁画-五大谜团

宁明花山壁画的五大谜团一直是无法解开的“千古之谜”,现在,花山风景区的投资商决定重奖能解开花山“千古之谜”者, 谁是真正的解谜主人? 这笔巨额奖金属于谁?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才能,大可一试!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谜团一: 这些神奇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谜团二: 壁画绘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它又是怎样画上去的呢?

谜团三:赭红色的壁画久经千年风雨长留至今,现在仍然鲜艳清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颜料?

谜团四: 花山崖壁画成画年代尚未定论,考古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据历史学家考察,至少在2000~3000年以前,到底具体是多少年呢?

谜团五: 在花山崖壁画群附近的(扶绥县城对岸)贝丘遗址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是否与花山壁画有直接联系?是壁画作者留下的还是他们的先祖?

壁画图案充分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壮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不仅在我国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所以说花山壁画堪称战国到汉代壮族的一部历史书卷,是壮族古代艺术的瑰宝和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千年文化的结晶。解读壁画图案蕴涵的千古谜团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不完的课题。

花山壁画-研究

最早对花山壁画展开考察和研究的学者,为“黄派”成员、广西第一位考古研究员黄增庆。他于1957年相继发表了《谈桂西壮族自治州古代崖壁画及其年代问题》(《广西日报》1957年3月9日)、《广西明江、江两岸的古代壁画》(《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四期)两篇论文,率先对花山壁画展开了研究。随后,有关花山壁画研究的大量论著陆续问世,从而为世人全面了解花山壁画的重要价值提供了帮助。已经出版的《广西左江岩画》、《广西左江流域岩画考察与研究》、《广西先秦岩洞葬》等论著,深入探讨了花山壁画和百越先民文化等问题。

花山壁画-申遗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1988年,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定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成为与桂林漓江、桂平西山齐名的广西三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2001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实施花山岩画保护计划,对保护岩画进行深入研究。2003年6月,广西启动花山岩画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申报工作,2004年11月,花山岩画以国内罕见的“双遗产”形式,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2007年,灵渠和花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8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启动宁明花山申报世界性文化遗产的工作。“申遗”成功,可让花山得到有效保护。虽说取得初步成功,但任重而道远,毕竟预备名单中有全国35个项目,而中国每年获得正式批准的只有一两个项目。

花山壁画作为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是中国稻作 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花山壁画

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目前尚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配套设施不完整,交通仍有待提高,虽然区域内旅游项目类丰富,但是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整合利用。一旦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花山壁画将成为整个广西旅游发展继桂林,北海,百色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同时也将成为“北敦煌,中龙门,南花山”的局面。因此,花山壁画开发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深层发展潜力。

三 : 千古之迷-花山壁画

宁明花山崖壁画的五大谜团一直是无法解开的 "千古之谜" ,现在,花山风景区的投资商决定重奖能解开花山"千古之谜"者, 谁是真正的解谜主人? 这笔巨额奖金属于谁?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才能,大可一试 !

花山崖壁画大多绘在离地面5一50米高的沿江面的悬崖峭壁上,一些高的离地面达120米,非常宏伟壮观。 壁画,壮语叫做“芭莱”,汉语就是“花山”的意思,人们把左江流域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壁画”。其中最大的画幅位于宁明县驮龙乡的明江岸边,距县城25公里。该巨画绘在临江陡峭的悬崖上,画面高约40米,宽约220米。画幅里有各种图像1900多个,其中大小人像1300多个,最大的人像有3米,最小的约30厘米,是用赭红色颜料涂画出来的抽象人物画。 现存的1800多个画像包括了人物、动物和器物。 整个画象,笔力原始粗狂,久经千年风雨,依然鲜艳清晰。这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不仅在我国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所以说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代艺术的瑰宝和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千年文化的结晶。

花山壁画 千古之迷-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

谜团一: 这些神奇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谜团二: 壁画绘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它又是怎样画上去的呢?

谜团三: 赭红色的壁画久经千年风雨长留至今,现在仍然鲜艳清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颜料?

谜团四: 花山崖壁画成画年代尚未定论,考古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据历史学家考察,至少在2000--3000年以前,到底具体是多少年呢?

谜团五: 在花山崖壁画群附近的(扶绥县城对岸)贝丘遗址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是否与花山壁画有直接联系?是壁画作者留下的还是他们的先祖?

本文标题:花山壁画-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简介,花山壁画-综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70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