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香港传媒争议
香港传媒争议二 : 香港传媒政治影响力分析_刘阳
2006年 第8期 总第155期
兰 州 学 刊LanzhouxuekanNo.8 2006General.No.155
#政治学研究#
香港传媒政治影响力分析
刘 阳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香港传媒巨大政治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传媒是政党合法性的来源;传媒对政府有着决定性影响。香港传媒影响政治的模式虽然源自西方经验,但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特定的政治生态中却显现出鲜明的个性,同时香港传媒与政治的互动模式还在不断地调整与发展中。
[关键词] 传媒;政党;政府;政治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D676.58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5-3492(2006)08-124-03作者简介:刘阳,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政党政治。 美国思想家库利说过,社会变迁是多种影响力竞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种种思想和行为相较量,以博取社会认同,而传播则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媒介不只适应着社会变化,被社会所塑造;反过来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和催化新的变革,塑造社会。
一、现代传媒与政治
近代大众传媒的兴起,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人类文化教育从此挣脱了大众隔绝的枷锁,从上流社会的装饰品、权力意志的工具,变成了十字街头熙熙攘攘的大众的精神乐园,其自由、多元、迅捷、普及的程度,为社会提供了广阔深厚的文化资源。换句话说,思想通过大众媒介的中介掌握
[1]着千千万万的大众,从而获得文化力量和现实变革力量。在现
香港传媒的政治影响力始于上世纪80年代港英当局/光荣撤退0的民主化改革。一夕间获得了政治监督权的香港传媒对政治性活动的报道充满了热情,他们的全力投入迅速在香港的政治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
(一)媒体与政党:政党合法性的来源
政党合法性是一个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过程,而此对于新兴的香港政党尤其如此。在香港政党产生与发展壮大并逐步获得合法性的过程中,媒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点基础性作用。
1.香港传媒催生政党产生
香港政党同样是港英当局/光荣撤退0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港英政府为了对主权移交后的香港政治局势产生影响,鼓吹/还政于民0,鼓励政党团体的产生并扶助其中的亲英派别在刚刚开始的议会选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香港传媒为了配合这一政策,集中关注香港政党政团的活动。只要精英登高一呼传媒记者就会蜂拥而至,对其/建党思想0进行全方位报道。同时通过传媒报道,精英才得以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志同道合0的人员加入政党组织。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香港政党的产生离不开传媒的大力协助,传媒是政党产生的推动力之一。
2.香港政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传媒的不可或缺性
香港政党是空降民主的产物。政党建立过程没有经历一般政党产生所必须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建设。香港政党的普遍特点是精英建党,党员人数少,缺乏扎实的组织建设,几乎没有明确的政党理念。这样仓促而表面化的政党产生方式,决定了香港政党之间界限模糊,党员流动性大,政党的分化组合也比较频繁。
由此政党要想生存并发展壮大,走近公众巩固和扩大政党基础是当务之急。自然,香港传媒再次成为政党发展的推动力,事实也正是这样。在香港,任何政党的活动、主张、纲领都是通过媒体向民众传播的,甚至在香港传媒界和政治界有这样的现象:/相互参考炒作0。即文字媒体愿意跟随电子媒体报道,政客议员们会留意当天清早电话互动广播节目中听众意见的多寡和正反比例,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取向;而清早的电话节目,又是以当天的报纸新闻的比重来决定议题。可以说媒体的宣传报道几乎是香港大部分政党生存和活动的直接证明。
3.香港政党的活动模式决定了其对媒体的依赖性
代政治领域,媒体习惯上被称为/无冕之王0,享有除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0,它被认为是权力分配制一流的审察和平衡者之一。媒体在客观、公正的旗帜下,以其对政治事件的观察与报道来引导大众舆论走向进而影响和控制政府施政。
传媒深入现代政治体现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治运行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的发展、有助于人民利益的维护。它可以把统治者的秘密公布于众,让统治者乐于尊重并服务于被统治者;它通过向公众获取关于事件的详尽信息,增强了决策的周密性。同时,一个自由的媒体可以监视
[2]官僚政府,从而阻止立法与行政之间的裙带关系的发生。1787
年,尚未担任美国总统的杰弗逊声称:/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应该有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一个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0
传媒政治化是一柄双刃剑。媒体的报道强化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会放大政治运作中的不完善,还会使媒体竞争更趋于表面化而不是扎实幕后工作,可能助长政治的投机心理;传播媒介剥夺了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对其他负责任机构的迟钝、容忍和信任,而这正是这些才使负责任的变革和试验成为可能。1803年,已经当上美国总统,正在享受着报刊围攻滋味的杰弗逊说了另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从来不看报纸的人比看报纸的人更了解情况,正如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比满脑子谬误邪念的人更接近真理。0
[4]
[3]
香港传媒运作也显示出类似的双面倾向。
二、香港传媒强大的政治影响
第8期香港传媒政治影响力分析
125
沟通政府与大众,并凭借公众对政党的信任赢得选票,争取议会多数席位是香港政党主要的活动模式,而立法会选举的成功无疑是香港各政党的主要目标。然而世界政治发展史中,不乏这样的例证:政治组织为了被(领导人、成员以及公众)认为是它所体现的价值,转而维持该组织结构的本身,而不惜牺牲该组织的主要使命。由于香港政党组织软弱涣散,政党又以/民主、自由0等普遍价值观念为党纲和参选口号,缺乏政党的独特性,这就增大了选举获胜的难度。为了强调政党组织的独特性,从而刺激媒体竞选效应当发挥,香港政党的精英人物不惜放弃其既定的政党目标,转而以偏激的、怪诞的言谈与举动来吸引媒体关注,赢得选举胜利。而在传媒与政党的共同导演下,/街头政香港是当之无愧的亚太信息中心之一。香港高度的信息密
集度、发达的传播媒体与敬业的传媒人是得到世界认可的,香港传媒以强大的媒体阵容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在亚太地区独占鳌头。
香港传媒的发达,首先体现在各种媒体的数量以及媒体的密度上。在香港这个人口不过7000万多地区,集中了众多的媒体。仅以报纸为例:香港是亚洲区内数一数二的印刷传媒中心。每日印行的报章有52份,包括28份中文、11份英文、八份双语和五份以日文印行的报章。期刊有864份,包括592份中文、114份英文和145份双语期刊;以其他语言印行的期刊,则有13份。其次,香港媒体的发达表现在媒体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上。治家0的存在也在情理之中。
(二)媒体与政府:监督互动中的不平衡性
西方学者曾经指出,现代国家的维持靠的是笔而不是刺刀。不要期望任何一项还没有获得主流舆论认可的政策会在执行过程中顺利进行。也即是说,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必须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并借助媒体的力量为政策的顺利实行开辟道路,而香港特区政府面对由于主权回归的振荡与磨合,在施政过程中受到了香港传媒更多的关注与监督。
1.强势媒体:权利大于义务
香港新闻自由受到法律的全面保障。5香港人权法案条例6第十六条规定:/(一)人人有保持意见不受干预之权利。(二)人人有发表自由之权利;此项权利包括以语言、文字或出版物、艺术或自己选择之其他方式,不分国界,寻求、接受及传播各种消息及思想之自由。0而对于限制,只是尊重他人人权或名誉、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风化。在这样宽松的法律环境中,只要进行了牌照注册后,新闻传播就可以自由运作,任何市民和团体的消息都可以得到媒体的报道,对政府行政长官和官员的各种批评,哪怕是指名道姓的指责,也不会受压制和被追究。不同的言论和意见,无论有关何种意识形态、信仰、政治、文化者,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相比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媒,香港传媒享有的自由度更大。
2.弱势政府:不平衡的互动
香港政府本身没有新闻审察权,只有资料提供和发布权。既便政府可以用法律、法规给予监督,但特区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事,其执法权受到监察和监督。特区现行5释义及通则条例6规定,未经法院事先批准,警方不能进入处所及搜查或收取新闻材料。任何居民和新闻机构,对行政机关损害其权利的行为,都可提出司法复核。
香港政府各部门运作的公开度都很高。整个行政体系中与民众沟通的工作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甚至各机构设置专职人员和岗位负责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回答媒体和公众的疑问。在政治运作中,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经过充分的讨论、辩论,一旦公众反对强烈,政府的决策都会退回执行。
在香港媒体与政府的互动中,香港媒体最担心和极力避免的事情就是被别的媒体称为/喉舌0,于是在香港激烈的传媒竞争中以负面报道为卖点并不意外。传媒总是注意搜寻政府管理不善、腐败无能、官员渎职等方面的事例,加以揭露,即使是政府的各项决策,不断挑剔和责难。然而,这种媒体/恐喉舌0倾向,使政府的政策出台倍感艰辛,/领汇上市0风波就是证明。
二、香港传媒政治影响力的解析
(一)发达传媒是传媒政治影响力的基础
约120间国际传媒机构在香港设有亚太地区总部或办事处,派驻记者,采制新闻。香港的天空向世界传媒开放,英、美的电视、电台节目大量向香港供应,全球精英媒体的卫星节目被落地转播。5金融时报6、5亚洲华尔街日报6、5今日美国6国际版、5国际先驱论坛报6和5日本经济新闻6也在香港刊印。另外,香港传媒的发达表现在市民对于信息的高消费率上。以报刊消费为例,据统计,600多万人的香港,每天报刊发行量达150万份以上,平均每4人就有一份报纸。香港政党民建联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仅5都市日报6、5头条日报6、5am7306三家免费派送的报纸创刊来,每天就会有100万份被阅读,而只有70%的市民会阅读免费报纸。此外,香港人对新的信息形式接受迅速也是香港传媒发达到主要支撑。宽频网络已覆盖逾97%的家庭用户及差不多所有商业大厦。香港有201家互联网络服务供应商,利用拨号接达形式上网的注册用户超过100万,利用宽频网络上网的注册用户超过120万。在2004年,香港家中有个人电脑的住
户占有71.1%,其中直接上网的用户为64.9%。
[5]
(二)严酷的竞争环境是传媒政治影响力的动力
香港传媒都是私有化的商业机构,经营方式上以市场规则为指引,以商业利益为目标。在接近饱和的市场容纳力面前,在大众利益与商业目标的天平上,商业利益是传媒的第一出发点。香港传媒的竞争激烈性是难以想象的。据统计,从1951年到1983年的33年间,香港出版物新创刊出版物的维持经营的时间统计如下表:[6]
期刊维持运营时间
倒闭百分比
1年-3年25%7个月)1年20%不到6个月
17%
在1995年苹果日报创刊后引发的低价竞争风潮中,仅降价的第一周,就有四家报纸三家刊物(电视日报、快报、香港联合报、南华经济新闻、清新周刊、清秀月刊、逍遥派)宣布停办,另外多家报纸也出现了股权的变动。在这样的严酷竞争面前,如博加特(美国纽约太阳报主任)所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于是以低俗取悦市民、用作假来造成轰动往往是不得以的选择。
(三)政治生态剧变是传媒影响力的源泉
1.香港政权交接是传媒政治影响力的发端
香港发达的媒体早已形成,但香港媒体关注政治事件,左右政治发展却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在一百多年来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媒体根本没有监督政府、评说政治的权力和空间,娱乐化是香港传媒的最大特点。娱乐新闻、财经新闻是香港传媒
126
兰 州 学 刊总第155期
的主打,这时既便有政治新闻,也是为港英的统治歌功颂德的,当时香港报纸的特色即/经0多,股经、马经充斥报纸版面。
如前所述,传媒政治影响力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光荣撤退0。为了配合港英民主化活动以期以民主政治方式制约政权变化后的政治环境。港英当局大力放权,推动市民参政,而媒体是最直接到鼓动方式。于是一时间,政治新闻开始成为香港传媒的新宠,关于政改的报道,关于中英谈判的报道,对于回归影响的全方位透视在媒体宣传内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西化教育是传媒影响力的无形推动力
在英国殖民统治中,港英有意识的排斥大陆文化对于香港的影响。在回归前的香港初等教育中,中文课并不是必修课,而这就意味着生产公分母最小的东西,既不会冒犯大量的受众同
[9]
时又会吸引最多的消费者。然而,媒体作为一种公众舆论的载体,所要表达到不仅仅是它所代表的某个阶段或阶级的观点,还必须表达一定的公众利益,具有一定的公众立场。作为公民论坛的媒体系统,应当反映出社会主政治文化的多元性,提供公众
[10]
不偏颇多平衡,从而在政治活动中倾听各种声音。由于香港
政党与媒体存在某种共生性,/政党媒体化0与/媒体政治化0是香港社会显著特点。无论是与政党互动中,还是在对政府的监督中,媒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媒体从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香港政治的未来发展。
一般的政治体系运行模式如图一所示。政府通过与媒体及英文是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语言。在高等教育阶段,出国深造的香港青年的比例也是相对大陆高出许多的。这样的教育体系与方式,人为阻断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联系,造成了两地信息一定程度上的隔绝,逐渐在香港青年中形成了民族和国家意识淡漠和倾向西方文明模式的心态。反映到政治生活层面,就体现在回归中一部分港人对于殖民统治的怀念、对中央力量的拒斥以及对香港政府统治力的怀疑。而传媒在利益驱使下,不惜歪曲部分事实迎合受众心态,从而扩大市场影响力,但同时媒体的政治影响力也被大大提升。
3.政治参与冒升与制度建设的不同步性是传媒影响力的助燃剂
香港社会的平稳过渡和繁荣发展有力地证明了/一国两制0的成功,港人也发现主权回归后,不仅没有造成香港的倒退,反而在与大陆更为密切的交往互动中,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和促进了香港经济的高效发展。
回归伊始,政府运作的磨合期总会有各种不足。但港人政治意识扩展、政治要求剧增、政治参与扩大,这些变化/使建立新的政治联系的基础问题,以及创造新的既具合法性又具高效能的政治体制问题,都大大负责化了0[7]。现在港人知道政治社会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他们开始多元吸收资讯,对内地发展关注,对政治热情高涨。港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己的生活,每个集团都强调自己有平等参与与自己相关决策的权利,这是一种普洛米休斯式的解放。然而/人们在渴望的初期一般只是对前期落后状态度一种简单和机械的反动。人们往往忽视了接受发展的能力限度,忽视了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忽视了政治和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制约。0[8]于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又给传媒以巨大的发挥空间。
4.既得利益集团的推动是香港传媒影响力的直接原因
同样是在政改期间,部分/亲英0的政党是巨大的受益者。港英试图将他们送上香港回归的/直通车0,希望其能够掌控香港未来发展的主导权,从而在香港建立一个亲英政府,保持英国对香港的巨大影响力。由于直通车计划的失败,这些亲英的政党政团期望落空,于是他们转而通过反对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方式来争取在选举中掌握大多数席位。而传媒的关注点再一次被吸引,香港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政府之间的政见纷争在媒体的报道下被放大,迎合了不同倾向港人对政治的热切关注,于是,商业利益再一次将媒体政治影响力延伸至港人的心里。
三、小结
媒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形式的文化,创造利润,并以商品的形式散布开来。为利润而生产就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决策人试图生产的是可以流行和销售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
政党的互动达到对民众的影响;同时,民众通过媒体和政党一样可以反映自己的意志,影响政府决策。换句话说,整个政治体系的各个要素之间,都能够产生双向的互动,以复杂的联系在相互制约中推动政治体系的顺利发展。但香港目前的政治运作模式却如图二所示,虽然在媒介与民众之间产生了较为灵敏的互动机制,但在其他要素之间互动能力较差。政府只能被动接收民众和政党通过媒介而传达的意见要求,却没有足够实力和恰当渠道去影响媒介以至于政党和民众的选择;而政党同样由于本身的局限性,既不能有效地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动员民众,也不能主导性影响媒体的报道。当然,香港政治模式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政治体系各要素的关系和制度化建设也在调整和完善中,我们有理由相信,
香港的未来会更美好。
[收稿日期] 2006-04-18
参考文献
[1]邓的荣,廉振孝.新闻的价值[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4.223.[2][英]约翰#基恩,媒体与民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16.[3]米歇儿#克罗齐等,民主的危机[M].求实出版社,1989.4.32.[4]邓的荣,廉振孝.新闻的价值[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4.12.[5]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统计处资料
[6]钟大年.香港内地传媒比较[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9.219.[7]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3.5.[8]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中信出版社,2003.8.10.
[9][美]道格拉斯#凯而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J].商务印书馆,2004.3.30.
[10][美]皮帕#诺里斯.新政府沟通)))后工业社会的政治沟通[M].上海交大出版社,18.
1责任编辑:贺永泉2
本文标题:香港影视传媒学院-香港传媒争议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