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关雎赏析-关雎赏析

发布时间:2017-11-06 所属栏目:关雎赏析

一 : 关雎赏析

关雎 赏析

【原文】

关关雎(jū)鸠(jiū)②,在河之洲。③

窈(yǎo)窕(tiǎo)淑女④,君子好(hǎo)逑(qiú)⑤。

参差荇(xìng)菜⑥,左右流之⑦。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⑧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⑨。

悠哉悠哉{10},辗转反侧[11]。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13]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14]之。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股东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1]:一种水鸟,即王雎。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芼,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2]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主旨】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练习】

1、诗歌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有什么作用?

答: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追求淑女的故事,自然贴切,意境感人。

2、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把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抒发得感情深挚、真率自然。

3、从哪些诗句可看出君子苦苦思慕窈窕淑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

答: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5、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过程,具体分为追求、思慕、迎娶三个部分。

6、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7、根据具体语境解释词义。

①窈窕:体态轻盈、美好的样子。②寤寐:醒来与睡去③辗转:睡不安稳的样子 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8、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其中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9、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10、本诗表现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答: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诗歌中多次出现“思之不得’!的情感,概括起来难度不大。比兴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1、诗中描写小伙子梦中与心爱的姑娘亲近、相处的方式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体现了健康明朗的情调。【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分析理解。注意引号提示用原文语句回答。情调的把握要在充分理解诗歌主题的基础上概括。】

12、请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示例:《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年轻人不禁引发了联想,拔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涉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简析《关雎》的意境美,学生先要调动平时积累,认真研读相关的链接材料,了解所谓意境,还要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并学会运用。解答时,首先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有诗意。其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再点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诗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首诗中的“他物”是指什么?“所咏之辞”指什么?

答:“他物”是指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辞”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与相思。

●相关链接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二 : 《关雎》赏析

61阅读/ www.61k.net

2009-4-20 7:43:00

0

推荐

关 雎 [1]

《诗经》

《诗经》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首。这些诗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照音乐风格来分的。“风”是地方乐调,共有“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各地方国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章:大雅多为朝会燕享[2]之作,小雅多是个人抒情之作;“颂”是用于宗庙祭祀而兼有舞乐的乐歌。

《诗经》在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被确定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关关雎鸠[2],在河之洲[3]。

窈窕[4]淑女,君子好逑[5]。

参差荇菜[6],左右流之[7]。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8]思服[9]。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0]。

参差荇菜,左右芼[11]之。

窈窕淑女,钟鼓[12]乐之。

【注释】

[1]本篇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全书的首篇。《关雎》的篇名取自开头一句的两个字。《诗经》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用该篇第一句中的词语,一般以用二字为多,也有用一字或三、四字的。因此,篇名不一定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2]关关雎(jū)鸠(jiū):关关,拟声词,雎鸠鸟和鸣声。雎鸠,水鸟。相传雌雄雎鸠情意专一,总是相伴而游。

[3]洲:河流中的陆地。

[4]窈(yǎo)窕(tiǎo):文静而美好。

[5]好逑(qiú):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参(cēn)差(cī)荇菜:参差,长短不齐状。荇菜,一种水草,可食。

[7]左右流之:一左一右地捞取。 流,同“摎”,用手捞取。

[8]寤(wù)寐(mèi):寤,醒。寐,睡着。

[9]思服∶思念。

[10]琴瑟:古代两种弦乐器。友:亲近。之:代指淑女。

[11]芼(mào):摘取。

[12]钟鼓:古代两种打击乐器。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先贤们编《诗经》把这首爱情诗冠于三百篇之首,为后世文学表现爱情这一主题确定了基调——赞美纯情真爱,颂扬坚贞不渝,倡导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对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兴盛起了好的开端,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古希腊神话中有关爱情的描写相比,中国古诗词中对于爱情主题的表现更富于一种人性美。

男女相悦,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幸福生活的象征,倾注真爱,付出真情,爱情的果子才会甜美。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打男主人公在河边看到那位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之后,食不甘味,夜不成眠。姑娘采荇菜的每一个动作都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大脑里了,睡不着时,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姑娘采荇菜时“流”、“采”、“芼”那些不同的动作——在他的心中,淑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好,想起来让人心里甜蜜蜜的。男子已深深爱上了那位姑娘,他该怎么办呢?“琴瑟友之”。他想用为姑娘弹琴、唱歌这种办法来接近姑娘,赢得姑娘的芳心。这样想着,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在陶醉中甜甜地睡着了。连日来的相思使他一直失眠,今夜好不容易睡着了。睡着后他做了一个甜蜜蜜的梦,梦中,他骑着大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将那位他日思夜想的姑娘娶回家了——“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艺术手法上看。首先,诗歌首章的前两句以诗人眼前所见的事物起兴,并且以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关雎鸟作比,比兴结合,既突显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据说关雎这种水鸟雌雄情感专一,如果一个死了,另一个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极笃于伉俪之情。诗人借此来作比和起兴以增强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对真挚爱情的赞美,选材可谓颇具匠心。其次,诗歌采用渲染的手法,让男主人公辗转反侧的场景和姑娘采荇菜时优美的动作两幅画面不断地交互出现,表现出了男主人公对淑女痴情真爱的刻骨铭心。再次,遣词造句颇显功力,如用“流”、“采”、“芼”这些不同的动词来描写姑娘采荇菜的动作,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来表现相思的缠绵等,都用得恰到好处。

三 :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关雎赏析

本文标题:关雎赏析-关雎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223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