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谜语:临去秋波那一转(打一电影名)
谜面 | 临去秋波那一转 |
谜语类型 | 打一电影名 |
谜底 | 黑眼睛,瞬间,情探 |
二 : 临去秋波那一转
年后上班,常会坐一段时间的公交,大约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都会有座,所以也就可以看点什么,除了手机里碎片化的信息,就是1990年出版、参军前花了2元7角买的《中外抒情诗100首》了。此书较之一般书籍要窄要短,放在我的斜挎小包里,恰好。每次上车落座后,翻一下手机,然后就掏出此书,读上一二篇。每首诗都有品读导引,可以更让我吸收一点自己不能品读出的诗中内含着的意味。
近日反复读了好几遍王小龙名为《纪念》的诗。此诗是写父亲的,全篇平白如话,然底蕴很深,令人回味。最吸引我的几句是:“你一关灯/天就黑了/天黑以后/从屋顶摔到海上/我相信这个梦/相信/你现在又在用厌恶的眼光揍我脑后/全部原因在于/我就是你。” “用厌恶的眼光揍我脑后”——这眼神,这种感觉,想是人人都曾有过,当然还可以是“用可望不可及的眼光抚摸她光滑的脖颈”什么的。描述方法类同,都很形象,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这句话,也记住了这首诗。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有云:“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其中的“明眸善睐”算是最早一个承载了我美好记忆描述眼神的词。接触到这个词源于中学课文——朱自清的散文《绿》。文中有这么一句:“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学这个课文时,年方十六七,情窦初开,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女生,大大的眼睛,明亮而又灵活,成了那时我每夜梦的牵绕。每当见到她,我总感觉她的眼神会说话,顾盼之间总好像在向我表达着什么。不过,事后证明,那是我的多情臆想了,她的眼神没有对我附加异于他人的意思,但我感谢她那善睐、顾盼会传情的眼神,陪我走过那一段会烦恼的少年生活。
戴望舒的《雨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我曾在多处引用套改其中的字句。为此,有友人还曾笑说我有“丁香情结”。诗中有段描写眼神的句子:“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何谓“太息般的眼光”?应有惋惜,也或有愁怨,想是一种会让人怜爱的眼神,一种让男人看了会心动、会起保护欲的眼神吧。我的妻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眼神,也许正是这样的眼神吸引了我,让我为之彷徨等待——“如果没有丁香般的惆怅/不会有雨巷里痴心的彷徨/如果没有撩动心神的苦苦等待/难以再次遇见结着愁怨的眼/如果没有那次/那次的再相望/又如何有今日烟雨中的再次守候!”
说眼神,不得不说那“临去秋波那一转”。《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张生在佛殿乍见莺莺,惊为天人。待莺莺离去,张生仍痴痴地发呆:“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把这一句改为“我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铁石人也意惹情牵”。金圣叹在这里着重要强调莺莺并未见张生,不可能对他抛媚眼,“临去秋波那一转”,完全是张生的自作多情,所以把“怎当他”改为“我当他”。
在金圣叹的眼里,那张生多像多年前的我,或说我多像那自作多情的张生。上高中时,教室门口有一方池塘,下课的时候大家会站在走廊前、聚在池塘边,偶尔有下去洗手的同学。有一天,前面提过的那明眸善睐的女同学在池塘边拨水涟涟,眼角余光我感觉她总在“扫”我,一不小心将水拨到我的身边,那有点羞涩的眼神传递过来,不亚于莺莺可能的一转,让我们的脸都红了。可能她的红与我不一样,她外向大方,而我只是农村男孩的“羞涩”和那一份“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的自作多情。但无论我与张生多不多情,那“临去秋波那一转” 定是存在的,只是尚未遇到愿意为我们而转的人或尚未达到为我们而转的时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眼睛可以表达思想感情,甚至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的感情,都能用眼睛表达出来。这些我们也都知道,但如何描述内含着不同感情元素在其间的眼神,却是一门学问,愿就此关注、收集,记点有意思的眼神,说点有意思眼神背后的故事。
三 : 一波春秋
一场雪月坐枝头,忘却风云境外谋。
若图东篱西子美,非从浪里逆推舟。
揪来事理声潮作,不悄还得左右眸。
溅了春光惊柳絮,何来大惑恻无忧。
关山水,眺星斗,抬手点青醉琼楼。
倦意三千灯下藏,一方枕戈挡嗖嗖。(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听弦挑动春秋夜,晓里推开暮色钩。
问到心声声不惧,支离旧事事闲愁。
独酌露水凭栏外,好在单衣锁理由。
晨钟老,世风悠,索取窗前浩瀚游。
四 : 中秋节的诗句——《一轮秋影转金波》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咏月抒怀,早已成为古今中外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词中篇什,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王闿运《湘绮楼词选》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语)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宜乎陈廷焯称其为“词中之龙也”(《白雨斋词话》卷一)。
据词题知作于淳熙元年中秋夜,时稼轩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吕叔潜字虬,余无可考,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破题写中秋的圆月皎洁,似金波,似飞镜。“转”而“磨”,既见其升起之动势,复见其明光耀眼,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因明月而思及姮娥,遂有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正是稼轩此时心情的写照。他南来至今已十二年。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1165年(乾道元年),稼轩上赵昚《美芹十论》;1170年(乾道六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写于同年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这“问姮娥”是含有无限凄凉意的。虽用薛化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却决不是一己之哀愁。
下片陡转,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突变为奋发激扬之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豪情胜概,壮志凌云,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三)之势。此是勉友,亦是自勉。一结更发奇思异想,把这股“英雄语”(周济语)、“英雄之气”(陈廷焯语)推向高峰:“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杜甫对明月怀念家人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十日夜对月》)。如此“可照见家中人也”。后来他漂泊夔府孤城,离家千里,此时对月,想像又不同:“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月》)。由于自己的孤寂,想象姮娥也会孤寂。稼轩襟怀高阔,他斫却婆娑摇曳的桂枝,是为了使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酉阳杂俎》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词源自传说故事,前人诗句,但内蕴丰厚多了。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谓此词“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夜宴中秋,对客把酒,词人抒发他的“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只是点到而已。他准确地把握了“诗亦相题而作”(瞿佑《归田诗话》)的道理,由首至尾未离中秋咏月,只是意在月外,出之于飞腾的想象,使“节序”之作更上一层楼。
本文标题:一轮秋影转金波-谜语:临去秋波那一转(打一电影名)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