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财务管理学课程论文要求
《财务管理学》课程论文
一、要求
1. 围绕近年来国际和国内财务管理问题以及基础财务管理理论开展研究。
2. 选题有新意、题目大小适宜、观点明确、研究方法得当,论证有说服力;
3. 自拟选题;
4. 禁止任何抄袭和作弊行为发生,一旦发现做零分处理;
5. 字数:2000字以上;
6. 提交时间:第十二周( 月 号)。请提交电子稿和一份纸质文稿:一个班级一个主文件夹,班级文件夹内按案例和课程论文分别建立子文件夹,其中文档命名为“学生学号-学生姓名-课程论文(或案例分析)-具体名称”。
二、打印格式
1. 内容及编排顺序:封面、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或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
2. 版式要求
? 纸型:论文一律使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 页边距:论文在打印时,四周应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
? 页码:用阿拉伯数字从1起自正文所在页连续编号,页面底端,加粗,居中;
? 打印:单面打印。
3.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 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副标题。格式要求:黑体三号字,加粗,居中,左右各缩进4字符。
? 中文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摘要不分段,不引用公式图表,不作标注,一般不少于300字。格式要求:“摘 要” 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摘要内容另起行,仿宋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
? 关键词:关键词根据论文正文内容及论文主题选取,一般为3-5个,格式要求:各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 正文
⑴内容要求:段中文字:应做到内容详略得当,逻辑层次清楚,描述准确,论述有力,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无语病。格式要求:行间距20磅,段中文字:宋体小四号字。
⑵按五级标题进行标注:
①一级标题为“一、”、“二、”??;(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
②二级标题为“(一)”、“(二)”??;(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③三级标题为“1、”、“2、”??;(宋体小四号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④四级标题为“(1)”、“(2)”??;(宋体小四号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⑤五级标题为“①”、“②”??。(宋体小四号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 结论或结束语:结论或结束语是对论文(设计)最终的、总体的结论,
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格式要求:“结论:”或“结束语:”为黑体小四号字,加粗;文字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 主要参考文献:列出引用和参考的各类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
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献在论文中只被引用一次的,在参考文献中标注页码范围;同一文献在论文中被多次引用的,该文献只编一个号。格式要求:参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格式范例(后附),“主要参考文献”为黑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中文参考文献的字体为仿宋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英文参考文献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2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格式示例
3 附:
4
四、模板
合肥学院
《财务管理学》课程论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提交时间: 年月 成 绩:
5
初中生吸烟问题的原因与学校对策
(空一行)
摘 要
本文是一项针对初中生吸烟行为的综合性研究,从心理、社会和文化三个视角对初中生吸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空一行)
关键词:吸烟;初中生;亚文化;文化冲突
引(前) 言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生吸烟问题的心理、社会和文化成因,其中初中生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互动关系对初中生吸烟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空一行)
······
(空一行)
二、有关青少年吸烟的已有研究
从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已有大批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吸烟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日益增多,这些研究的具体情况包括:
(一)研究青少年吸烟问题的阶段划分
1、国内研究
(1)研究阶段
①初步研究阶段
1991年-1995年,这一阶段国内学者们研究比较零散,涉及的方面包括······
②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的研究阶段
1996年-1999年,这一阶段中,学者们的研究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居多······
······
(2)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从1991年到2002年,国内学者们对吸烟问题,尤其是青少年问题或在校学生吸烟问题的研究呈现以下趋势:
①控烟的指导思想:由对吸烟行为的禁止向限制和控制上转变······ ②控烟的方法措施:由宣传危害、劝说教育为主向关注心理抵制、加强技能训练和加快制定政策、立法和国际合作转变······
6
······
吕书红等人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13岁的学生中已有10%每天吸烟,11-18岁的学生中26%经常吸烟[1]。张雅娟和马骁和研究表明:目前美国青少年吸烟人数仍有300万左右,英国11-15岁青少年吸烟人数仍有50万左右[2]。
结束语:根除烟害,彻底扭转我国烟害泛滥的局面,必须有效控制青少年吸烟,而青
少年控烟的关键在于降低尝试吸烟率和推迟尝试年龄,······
表例:
表X:被试构成情况统计表(格式:仿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学 校
县区普通中学 百分比
市区普通中学
百分比
市区重点中学
百分比 合计 百分比
图例:
初 一 40 19.4% 69 33.5% 97 47.1% 206 100.0%
初 二 42 18.8% 80 35.9% 101 45.3%、 223 100.0%
初 三 42 15.8% 125 47.0% 99 37.2% 266 100.0%
合 计 124 17.9% 274 39.4% 297 42.7% 695 100.0%
图X:初中生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互动图(格式:仿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7
(另起页,空一行)
主要参考文献(格式:黑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1? 吕书红.青少年吸烟与学校预防吸烟健康教育项目?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3):48.
?2?张雅娟,马骁.青少年吸烟干预与行为转变理论?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9,16(2):126-127.
(格式:仿宋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
?5?CRAWFPRD W,GORMAN M.Future libraries:dreams,madness,? reality?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5:21.
?6? O’BRIEN J 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M?. 7th ed. Burr Ridge,III.:Irwin,1994:55-57.
(格式: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行间距16磅,左对齐,左缩进4字符)
〃〃〃〃〃
8
二 :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筹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教育性经费运营量的迅速增长,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的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www.61k.com)然而,财务管理的效益是高校运行效率的体现,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财务状况,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两种,分别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其中第一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其优点在于能保证学校的财务工作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有序的进行,很大程度的确保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缺点是,这种体制却不能有效的调动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第二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协调流畅的进展,能够有效地改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求各院系自己管理自己的经费,能让学校下属各个部门更加合理的使用经费,所以能够很好的调动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工作的积极性,可以降低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高校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教育投资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第1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概述
1.1高校财务管理的概念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的管理范围内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工作,其工作重点是对高校内部的的资金筹集、调拨、使用、结算、分配、监督、效益考核等过程的管理。[www.61k.com]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最显著的区别。
1.2 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预算管理
科学的财务预算可以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校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办法,主要对学校收入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去向和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管理。预算管理为绩效评价提供了考核的依据。
⑵ 成本管理
高校要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要投入成本。而高校自身的教育性经费却往往是很有限的。所以高校内部的成本管理就成为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资金量下,将投资效益最大化,具体就是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的使用资金。
⑶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保证,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由于高校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不能通过这些自身的资产获取利益,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高校资产流失,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⑷ 筹资管理
高校要进行扩建和教学资源的升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前,许多高校都会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等途径筹资资金。但是,筹集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使用这些资金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目的,怎样合理的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高校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都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2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1.3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目标指的是高校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www.61k.com]其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目标、收入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资金管理目标、分配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财务分析目标。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做到“收支平衡”。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自主办学权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筹资渠道的多样化。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做到“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将教育性资金的投资效益最大化,高校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财务管理主要目标。
第2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2.1.1 教育经费的来源
1﹚国家教育性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2﹚银行贷款当前也成为高校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资金来源;
3﹚学生学费的收入、住宿费等一些教学收入也成为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来自社会各方面捐赠的资金。比如:与国际组织合作、校友资助、社会捐赠方式等。但是对于社会捐赠这方面,我国高校开始的比较晚,发展的比较慢,并且对于捐赠资金的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
2.1.2财务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两种,分别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其中第一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其优点在于能保证学校的财务工作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有序的进行,很大程度的确保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缺点是,这种体制却不能有效的调动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3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第二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协调流畅的进展,能够有效地改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求各院系自己管理自己的经费,能让学校下属各个部门更加合理的使用经费,所以能够很好的调动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工作的积极性,可以降低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www.61k.com]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贷款金额过大
2-2 A高校主要财务管理指标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至今,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扩招后为了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各个高校都在征地建设新校区,扩建校舍、购置新设备。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再加上国家教育性财政投入不足,所以大批的高校才会通过银行贷款去解决扩大教学规模所需资金的困难。根据审计署披露,截止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债务总规模达到2635亿元。并且有关专家称, 高校的银行贷款只是高校债务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或者一些企业的投资,所以保守估计我国高校债务总额要达到近4000
4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亿元。(www.61k.com)
虽然通过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的资金需求,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银行贷款有利有弊。假如随着高校还贷高峰期的到来和高校还贷能力有限,到时巨额的本息费用会让高校陷入非常严重的财务危机。下面我将从政府、高校、银行三个方面分析高校贷款现状出现的原因,试着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2.2.2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下面我首先结合A高校的财务状况,对该校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估并制定了评价等级。结果如表2-1。
⑴ 高校对财务绩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长期存在着“重使用,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监督”的问题。绩效评价观念的缺乏,导致高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⑵ 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应包括评价客体、评价主体、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的评价标准都采用的历史、计划标准的自身比较,缺乏与其他同类高校的比较。采用的评价方法都比较老套,没有根据自
5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己的财务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价方法。(www.61k.com)评价主体和课题方面,存在界定不清,划分的不明确,不够细致的问题。
⑶ 配套制度不健全。高校普遍都没有制定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的制度,政府、教育部门也没有颁布相关的政策,没有健全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配套的监管机制。 第3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3.1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高校需要投入的教育经费和成本也在持续增加,而我国教育性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近几年,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有所提高(2007年至2010年,分别为3.32%、
3.33%、3.59%、3.66%),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保持在3.5%上下,但是这一比例却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7% ) ,更远低于发达国家( 9% ),甚至不及经济欠发达国家( 4.1%) 。与此同时,近两年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更是偏向发展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导致高校从本来就有限的财政教育经费中得到的份额越来越少,国家教育性财政投入确实无法满足我国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3.2政策鼓励高校贷款
目前,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教育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然而在教育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校需求,、学费收入增长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仅靠这两项经费来源确已无法满足高校扩大教学规模对资金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以立法的方式鼓励高校通过多种途径筹集教育资金。《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教育性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无法满足高校扩张资金需求的时候,有了政府的政策鼓励,高校才会通过贷款筹集资金。
3.3银行对高校预期过高
近几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国内银行之间 6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的竞争愈演愈烈。[www.61k.com]银行为了能获得稳定的收益,都把目光投向了高校。因为银行认为高校具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高校具有国有的性质。正是由于高校这个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形象,在高校和银行合作的过程中,银行对高校的贷款需求通常不会进行过于严格的审查;有的银行甚至明知道贷款的该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本付息,但始终抱有政府会替高校买单的希望,甚至还继续增加对该校的贷款额度;同时,部分银行为了争夺更多的投资项目,故意掩盖贷款信息。还有可能导致同一学校获得多个银行的贷款,使高校的贷款规模越来越大
第4章 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4.1严格控制高校贷款规模
4.1.1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
国家作为高校的所有者,应该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保障制度,逐渐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来减轻高校的财务负担。由于高校的贷款年限一般都比较长,因此,就需要通过长时期的资金积累才能够支付贷款本金和利息费用。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减轻高校的贷款压力,这样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4.1.2高校应对贷款存在的风险保持理性的认识
高校应该在拓展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将筹资结构最优化。争取在把筹资风险减到最低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最大可能的提高自身的还债能力。
4.1.3 银行应加强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意识
1﹚在银行和高校合作进行贷款业务的时候,银行应客观评价该高校的财务风险与投资收益,理性决策。千万不可片面的认为所有公立高校都具有稳定性强、贷款风险小的优势。
2﹚银行在为高校贷款前应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既要确保相关贷款款项的拨付情况,也要掌握有关该校未来发展动向的有效信息,如该校的社会声誉、生源状况、毕业生就业状况等。
3﹚银行应对高校贷款的去向进行严格的后续监管,以确保贷款资金做到专 7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款专用。(www.61k.com]
4.2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的、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一定的非市场标准,按照绩效的基本原则,对高校的财务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综合评价和比较。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经过我的归纳分析,我认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可以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
1﹚教学绩效方面:教学绩效主要包括生均事业支出、生均设备费、师生比、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长率以及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五个指标。其中,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长 = ( 本年度教育事业的收入-上年度教育事业的收入)/上年教育收入。
2﹚科研绩效方面:科研绩效主要包括科研活动收入的年增长率、科研成果的收益率和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三项指标。其中,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 科研活动的收入总额/ ( 科研人员 + 教学人员 );科研成果的收益率 = 科研成果的收益率/投入科研的总经费。
4.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4.3.1我们要转变过去的教育资源使用观念。
意识到,进行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教育资源都是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的,我们要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摒弃以我为中心的错误认识,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4.3.2 高校应该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对于个别部门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使用方案,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严禁出现浪费现象的发生。
4.3.3在学校内部充分利用各专业各学科的优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实现跨专业共享,充分发掘利用高校内部隐性的教学资源;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包括对各个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的分享,建立起一套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动机的有效机制,以对外开放、与外分享为出发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致的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8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已经逐渐形成。(www.61k.com]国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然而, 伴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迅速增加, 使得高校的教室、校舍、教学设备等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变得紧张, 对此,高校不得不通过扩大教学规模来增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然而过快的建设速度导致了所需资金投人急剧增加,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教育经费总且不够、增长缓慢使高校办学条件保障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适应这种现状,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尝试打破原来单一的教育性财政拨款模式,将办学资金来源从单纯的依靠财政投入转变为政府拨款、学费收人、科研经费、社会捐助以及向银行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这对于我国高校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如果出现财务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严等等一些问题,就可能会造成举债规模过大、资金使用混乱等局面,甚至使学校陷人严重的财务危机。
在经济市场环境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就普遍出现了上文所列举的种种问题。因此,及时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去完善,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现代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环境要求财务管理不仅要完成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筹集、制定预算、资金收支的结算等工作, 更要善于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为高校发展提供适时的、全面的、科学的信息,担负起高校发展和管理的决策重任。
参考文献:
[1] 李凤玲.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管理问题,2010,13(9):91-92.
[2] 吴井红.财务预算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10:112-135.
[3] 陈向东.中美高校财务工作的比较与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9
(21):20.
9
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4] 王 璐.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税务.财经论坛,2011,4(11):9-11.
[5] 李全军,刘金生.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纵横,2010,7(4):69-70.
[6] 张 英.自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完善[J].财务探索,2009,(13):54-56.
[7] 张文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N].西北大学学报,2009-07-11(04).
[8] 杨远清.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研究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1-247.
[9] 赵晓玲.浅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9-40.
[10] 陈东霞.浅析新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66-68.
[11] 唐连印.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提升策略[N].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11(04).
[12] 李 俭,张忠艳.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2011,(17):54-56.
[13] 王晓平.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策略探讨----以高校财务人员为例[J].财务管理,2011,(7):91-93.
[14] 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7-129.
[15] 刘金生.对高校学费收缴难问题的思考[N].宁夏大学学报,2010-09-13
(31).
10
三 :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筹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教育性经费运营量的迅速增长,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的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然而,财务管理的效益是高校运行效率的体现,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财务状况,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两种,分别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其中第一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其优点在于能保证学校的财务工作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有序的进行,很大程度的确保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缺点是,这种体制却不能有效的调动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第二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协调流畅的进展,能够有效地改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求各院系自己管理自己的经费,能让学校下属各个部门更加合理的使用经费,所以能够很好的调动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工作的积极性,可以降低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高校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教育投资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第1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概述
1.1高校财务管理的概念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的管理范围内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工作,其工作重点是对高校内部的的资金筹集、调拨、使用、结算、分配、监督、效益考核等过程的管理。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最显著的区别。
1.2 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预算管理
科学的财务预算可以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校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办法,主要对学校收入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去向和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管理。预算管理为绩效评价提供了考核的依据。
⑵ 成本管理
高校要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要投入成本。而高校自身的教育性经费却往往是很有限的。所以高校内部的成本管理就成为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资金量下,将投资效益最大化,具体就是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的使用资金。
⑶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保证,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由于高校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不能通过这些自身的资产获取利益,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高校资产流失,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促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⑷ 筹资管理
高校要进行扩建和教学资源的升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前,许多高校都会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等途径筹资资金。但是,筹集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使用这些资金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目的,怎样合理的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高校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都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
2
1.3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目标指的是高校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其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目标、收入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资金管理目标、分配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财务分析目标。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做到“收支平衡”。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自主办学权的不断扩大和高校筹资渠道的多样化。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做到“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将教育性资金的投资效益最大化,高校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财务管理主要目标。
第2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2.1.1 教育经费的来源
1﹚国家教育性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2﹚银行贷款当前也成为高校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资金来源;
3﹚学生学费的收入、住宿费等一些教学收入也成为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来自社会各方面捐赠的资金。比如:与国际组织合作、校友资助、社会捐赠方式等。但是对于社会捐赠这方面,我国高校开始的比较晚,发展的比较慢,并且对于捐赠资金的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
2.1.2财务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两种,分别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其中第一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其优点在于能保证学校的财务工作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有序的进行,很大程度的确保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缺点是,这种体制却不能有效的调动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3
第二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协调流畅的进展,能够有效地改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求各院系自己管理自己的经费,能让学校下属各个部门更加合理的使用经费,所以能够很好的调动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工作的积极性,可以降低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贷款金额过大
2-2 A高校主要财务管理指标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至今,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扩招后为了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各个高校都在征地建设新校区,扩建校舍、购置新设备。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再加上国家教育性财政投入不足,所以大批的高校才会通过银行贷款去解决扩大教学规模所需资金的困难。根据审计署披露,截止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债务总规模达到2635亿元。并且有关专家称, 高校的银行贷款只是高校债务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或者一些企业的投资,所以保守估计我国高校债务总额要达到近4000
4
亿元。
虽然通过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的资金需求,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银行贷款有利有弊。假如随着高校还贷高峰期的到来和高校还贷能力有限,到时巨额的本息费用会让高校陷入非常严重的财务危机。下面我将从政府、高校、银行三个方面分析高校贷款现状出现的原因,试着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2.2.2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下面我首先结合A高校的财务状况,对该校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估并制定了评价等级。结果如表2-1。
⑴ 高校对财务绩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长期存在着“重使用,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监督”的问题。绩效评价观念的缺乏,导致高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⑵ 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应包括评价客体、评价主体、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大部分高校的评价标准都采用的历史、计划标准的自身比较,缺乏与其他同类高校的比较。采用的评价方法都比较老套,没有根据自
5
己的财务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课题方面,存在界定不清,划分的不明确,不够细致的问题。
⑶ 配套制度不健全。高校普遍都没有制定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的制度,政府、教育部门也没有颁布相关的政策,没有健全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配套的监管机制。 第3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3.1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高校需要投入的教育经费和成本也在持续增加,而我国教育性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近几年,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有所提高(2007年至2010年,分别为3.32%、
3.33%、3.59%、3.66%),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保持在3.5%上下,但是这一比例却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7% ) ,更远低于发达国家( 9% ),甚至不及经济欠发达国家( 4.1%) 。与此同时,近两年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更是偏向发展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导致高校从本来就有限的财政教育经费中得到的份额越来越少,国家教育性财政投入确实无法满足我国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3.2政策鼓励高校贷款
目前,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教育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然而在教育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校需求,、学费收入增长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仅靠这两项经费来源确已无法满足高校扩大教学规模对资金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以立法的方式鼓励高校通过多种途径筹集教育资金。《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教育性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无法满足高校扩张资金需求的时候,有了政府的政策鼓励,高校才会通过贷款筹集资金。
3.3银行对高校预期过高
近几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国内银行之间 6
的竞争愈演愈烈。银行为了能获得稳定的收益,都把目光投向了高校。因为银行认为高校具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高校具有国有的性质。正是由于高校这个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形象,在高校和银行合作的过程中,银行对高校的贷款需求通常不会进行过于严格的审查;有的银行甚至明知道贷款的该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本付息,但始终抱有政府会替高校买单的希望,甚至还继续增加对该校的贷款额度;同时,部分银行为了争夺更多的投资项目,故意掩盖贷款信息。还有可能导致同一学校获得多个银行的贷款,使高校的贷款规模越来越大
第4章 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4.1严格控制高校贷款规模
4.1.1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
国家作为高校的所有者,应该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保障制度,逐渐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还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来减轻高校的财务负担。由于高校的贷款年限一般都比较长,因此,就需要通过长时期的资金积累才能够支付贷款本金和利息费用。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减轻高校的贷款压力,这样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4.1.2高校应对贷款存在的风险保持理性的认识
高校应该在拓展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将筹资结构最优化。争取在把筹资风险减到最低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最大可能的提高自身的还债能力。
4.1.3 银行应加强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意识
1﹚在银行和高校合作进行贷款业务的时候,银行应客观评价该高校的财务风险与投资收益,理性决策。千万不可片面的认为所有公立高校都具有稳定性强、贷款风险小的优势。
2﹚银行在为高校贷款前应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既要确保相关贷款款项的拨付情况,也要掌握有关该校未来发展动向的有效信息,如该校的社会声誉、生源状况、毕业生就业状况等。
3﹚银行应对高校贷款的去向进行严格的后续监管,以确保贷款资金做到专 7
款专用。
4.2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的、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依据一定的非市场标准,按照绩效的基本原则,对高校的财务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综合评价和比较。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经过我的归纳分析,我认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可以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
1﹚教学绩效方面:教学绩效主要包括生均事业支出、生均设备费、师生比、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长率以及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五个指标。其中,教学活动收入的年增长 = ( 本年度教育事业的收入-上年度教育事业的收入)/上年教育收入。
2﹚科研绩效方面:科研绩效主要包括科研活动收入的年增长率、科研成果的收益率和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三项指标。其中,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 科研活动的收入总额/ ( 科研人员 + 教学人员 );科研成果的收益率 = 科研成果的收益率/投入科研的总经费。
4.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4.3.1我们要转变过去的教育资源使用观念。
意识到,进行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教育资源都是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的,我们要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摒弃以我为中心的错误认识,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4.3.2 高校应该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对于个别部门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使用方案,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严禁出现浪费现象的发生。
4.3.3在学校内部充分利用各专业各学科的优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实现跨专业共享,充分发掘利用高校内部隐性的教学资源;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包括对各个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的分享,建立起一套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动机的有效机制,以对外开放、与外分享为出发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致的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8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已经逐渐形成。国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然而, 伴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迅速增加, 使得高校的教室、校舍、教学设备等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变得紧张, 对此,高校不得不通过扩大教学规模来增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然而过快的建设速度导致了所需资金投人急剧增加,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教育经费总且不够、增长缓慢使高校办学条件保障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适应这种现状,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尝试打破原来单一的教育性财政拨款模式,将办学资金来源从单纯的依靠财政投入转变为政府拨款、学费收人、科研经费、社会捐助以及向银行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这对于我国高校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如果出现财务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严等等一些问题,就可能会造成举债规模过大、资金使用混乱等局面,甚至使学校陷人严重的财务危机。
在经济市场环境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就普遍出现了上文所列举的种种问题。因此,及时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去完善,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现代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环境要求财务管理不仅要完成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筹集、制定预算、资金收支的结算等工作, 更要善于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为高校发展提供适时的、全面的、科学的信息,担负起高校发展和管理的决策重任。
参考文献:
[1] 李凤玲.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管理问题,2010,13(9):91-92.
[2] 吴井红.财务预算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10:112-135.
[3] 陈向东.中美高校财务工作的比较与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9
(21):20.
9
[4] 王 璐.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税务.财经论坛,2011,4(11):9-11.
[5] 李全军,刘金生.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纵横,2010,7(4):69-70.
[6] 张 英.自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完善[J].财务探索,2009,(13):54-56.
[7] 张文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N].西北大学学报,2009-07-11(04).
[8] 杨远清.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研究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1-247.
[9] 赵晓玲.浅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9-40.
[10] 陈东霞.浅析新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66-68.
[11] 唐连印.高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提升策略[N].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11(04).
[12] 李 俭,张忠艳.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2011,(17):54-56.
[13] 王晓平.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策略探讨----以高校财务人员为例[J].财务管理,2011,(7):91-93.
[14] 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7-129.
[15] 刘金生.对高校学费收缴难问题的思考[N].宁夏大学学报,2010-09-13
(31).
10
四 : 16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协调问题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存在与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产生和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也由工业社会时代步入了信息时代,会计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不再只是简单核算的工具,而是发展成了集多种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复杂的工具,会计管理问题也随之而出现 。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会计问题分析
1.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
1.1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服务,其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经营成果、偿债能力、资产的保护运用效果,以及职工福利生活方面等信息传递给同企业有着利害关系的人们,让这些利害关系人充分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此来调节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该企业的投资、信贷等活动。从总体来看,会计的信息服务职能迎合了时代潮流,为公司作出正确的经营和管理决策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会计的主要服务职能之一。
1.2 人的主体地位更加显现 传统社会中我们所了解的各种产业,是围绕着当时社会中的关键要素而展开的,虽与主体相关却并非围绕主体即人来展开。即知识并不成为当时社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人的生存与发展与知识要素还相距甚远,如,在奴隶社会,个体为处理与暴力的关系而生存(生产生活),封建社会人主要为处理与土地的关系而生存,资本主义社会人主要为处理与货币的关系而生存,这些都并非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造成人与社会的分裂。知识却以其特有的非排它性成为区别人与人关系、人之为人的要素。所以,在知识社会产业将围绕人的概念来展开。
1.3 管理职能更加突出 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从会计的起源、发展以及职能和目标可以发现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和从会计的职能里两个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核算的内容、形式随着经济形态的变更而变更。财务会计的职能从本质上说就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手段。从会计的目标来看,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不同的经济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 2 信息时代会计问题分析
会计假设就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决定会计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训,它是会计理论的基本构成部分。现在的会计假设是人们在工业经济形态下经过长期的会计实践,逐步认识总结而成的。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
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假设,会计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在工业经济形态下被认为当然的会计假设正受到冲击。
2.1 会计主体的局限性 传统的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再有,在信息时代条件下企业的社会成本,信息时代条件下构建知识型企业核心财务指标研究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己不可能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实体中,需要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企业为主体编制的三大报表尚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信息时代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三大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和局限性。
2.2 持续经营假设不能适应时代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会计才可以历史成本而非清算价格来确认、计量其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消耗、售卖等等。事实上,这一假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组织,一旦能够证明会计主体己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本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它的事实基础。随着信息时代时代的来临,上述假设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另一方面由于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信息时代时代的到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并购使持续经营假设又一次受到挑战。第三,“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信息时代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2.3 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存在的原因与会计管理职能直接相联系。之所以要计算期间损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通过报表,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下一周期的生产经营。信息时代条件下构建知识型企业核心财务指标研究即会计期间的划分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在信息时代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基本会计期间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在信息时代背景
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就时间上而言,不同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对会计信息的时间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对它们的需要为基础,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2.4 非货币化的信息越来越多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其实同时默认了另外两个假设:①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②币种的唯一性假设。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首先币值稳定受到冲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或稳定)这一假设。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便是佐证。其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己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二、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与会计规则的共生体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1.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是为满足纳税人和征税机关对纳税会计信息的需要,将会计方法与技术同纳税活动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利用财务会计方法体系、以税法为依据完成税款计算、账务核算、税款缴纳以及税收筹划等任务的一系列涉税管理活动。美国著名税务会计专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认为,税务会计本质上是处理两类问题的:一是某项目是否确认为收入或费用;二是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
税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的分支,它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财务会计中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一致的会计事项或者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而进行纳税调整或重新计算。也就是说,税务会计以计税为基础,但税务会计并不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而是要求各企业均应配备专职税务会计人员,大企业还应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活动提供纳税方面的信息。税务会计资料大多来自财务会计,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税款计算,并最终填写相关的纳税申报表,披露相关的涉税会计信息。由于各国的税制不断发展,税收的国际协调不断深化,税务会计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2.税务会计的特征
(1)法律性。税务会计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这是明显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特点。财务会计中的一些计算方法,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甚至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等都可以由企业选择,甚至进行会计变更。但是,税务会计中的核算方法则必须在遵守国家现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税法严格制约着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分配关系。税法是调节税企关系的准则,国家不能超越法律征税,企业也不能违背法律不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核算方法,凡涉及到纳税的,都必须以税法为准。财务会计制度与现行税法规定有矛盾时,纳税人必须以税法为基础,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2)专业性。税务会计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程序对与纳税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如计算税款、填制报税单、办理纳税手续、记录税款缴纳及退补情况等。对某些税种,其计税依据与会计账面提供的依据可能不一致,此时必须以税法为依据,进行相应计算和调整。所以,税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也要精通税法。
(3)统一性。税法的统一性决定了税务会计的统一性。税法对于一定的经济业务,要求缴纳一定的税收。不论企业所属的行业、所有制形式及其规模大小,都一律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税款。所以,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也有着统一性的要求。
(4)筹划性。税务会计与其他会计相比,具有明显的筹划性特征。即企业通过税务会计核算履行纳税义务,同时还应体现纳税人的权利,尽量合法地减轻税负,努力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因此,税务会计还具有筹划性的一面,要求纳税人通过事先筹划,巧妙安排会计事项,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为依法节税服务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主要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有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信息,处理的是企业与投资者及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而税务会计主要是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纳税方面的信息,处理的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比财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更直接,也更密切。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两者通过纳税调整、会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验证与比对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明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野及差异,才能准确揭示税收筹划的会计处理,真正把税收筹划与会计处理结合起来。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是完成税收筹划操作、体现税收筹划活动的财务成果的基础。
(三)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服从于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税务会计通过对涉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税务信息。税务会计核算的会计要素是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并且通过税收筹划进行控制达到税后收益最大化。同样,税
务会计所生产的税务信息也为税收筹划提供决策依据,税收筹划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均来自于税务会计。
第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美国会计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一针见血地指出:税务会计有两个目的:遵守税法和尽量合理避税。因此,税务会计的除了纳税核算、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职能之外,还有合理选择纳税方案有效进行税收筹划的职能。税务会计的总目标是如何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方案;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如何事先进行税负的测算,以便作出税负最轻的决策;事后如何进行税负分析等。
第三,会计政策即会计方法与程序的选择本身具有某种筹划功能。如折旧政策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资产的摊销办法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税负支出。难怪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认为:公司的目标是在税务会计的限度内实现税负最小化及税收利润的最大化。在永无休止的税务争战中,税务会计只能算是一组“争战法则”。
三、税务会计模式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税务会计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法德税务会计模式、日本税务会计模式。这三种税务会计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通过对这三种税务会计模式产生背景和特点的考察,为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一)英美税务会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财务会计有充分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纳税人的纳税事项通过税务会计另行处理,从而税务会计也独立于财务会计。英美税务会计模式产生的主要是受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制以及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影响。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不受税法的约束,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公允、真实,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股东、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需要。其缺点是,采用该模式将导致会计销售、会计收益与纳税销售、纳税所得不一致,计算应纳税款时,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调整,增加了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的工作量。由于该模式能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各自的作用,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
(二)法德税务会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税法对纳税人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有直接的影响,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一致,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这种模式的产生则主要受到法德国家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成文法律体系的影响。
该模式是以税收为导向的,其优点是可为政府税收管理提供便利,且核算简单、会计成本低。其主要缺点是财务报表对纳税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不
162012年财务管理学年论文_财务管理学年论文
符合真实公允的要求,不能反映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股东、债权人甚至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日本的税务会计采取的是一种混合模式,它以企业为导向,兼具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强。这种税务会计模式强调会计为企业管理服务,其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宗旨就是要促进企业会计方法的统一,并希望以此吸引国外资金,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公平税负。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务会计以税务会计为基础”的原则开始放松。日本税务当局对税法做出修订,允许企业会计中的某些非应税准备(如存货计价准备等)在税前扣除。
四、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
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到一国的经济体制、法律体制、会计核算规范管理形式、会计职业界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税务会计模式时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考察,选择最适合中国现实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影响税务会计模式的因素分析
1.经济体制因素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日益凸现,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日益多元化,需求差异化趋势明显,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必然要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以便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经济效率。
2.法律体制因素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中国会计已经实现与国际会计的等效和趋同,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增大,纳税调整项目增多且更为复杂,因此协调税法和会计之间差异的税务会计有必要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税务会计,这有助于强化依法纳税意识,确保纳税人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二)中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从中国目前的税收和会计法律环境分析,现行的税收制度较接近于大陆法系国家的状态,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接近于英美法系国家的状态,这是目前两者存在大量差异的根本原因。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中国最近十多年来税制改革速度加快,税法的国际化协调步伐也不断加快。因此,借鉴英美税务会计模式,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但也应该看到,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经济、法律背景又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差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推行,股份公司还未成为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成文法为主体,会计准则尚不具备由会计职业组织制定的背景,会计管理体制尚不能从根本上放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因此,目前我国的税
务会计模式还不能照搬美英税务会计模式,我国既要正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又不能使两者分离程度过大,因此,中国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适度分离的运行模式是最佳选择,这样不仅能够协调和兼顾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而且还能降低纳税人会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的税法遵从成本,以利于贯彻落实税法精神、加强税收征管。
五、企业会计核算按《企业会计制度》与相关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并计算税前会计利润,而税务会计要求企业根据税收法律规定, 如何运用高效正确的税务会计处理规范和处理技术,调整、计算应税收益或应税收入,进而正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以规避纳税风险,降低制裁成本。由此,二者间产生了许多差异和问题。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二者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如果差异过大, 难免会增加纳税人会计核算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成本。为减轻纳税人财务核算和降低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也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加强征管,二者间存在关系和问题亟待于协调解决
(一)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流转税处理上差异的协调。
以我们企业会计核算中经常涉及的增值税核算为例,虽然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为了配合税收制度改革而进行多次补充和修改,但笔者认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应交税金”科目的属性混淆不清,交纳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有违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中“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科目,其目的在于将应交未交的增值税与待抵扣进项税额区别开来,防止其相互抵冲而超前抵税。现行的“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结转后期末借方余额只反映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实质是上一个销售环节的纳税人向国家交纳增值税后,将这部分税款转嫁到本企业,将由本环节纳税人继续向下一环节纳税人转嫁或向国家申请退税。显然,进项税额是货物的附属品,属企业的流动资产,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在性质上属企业的流动负债。因此,“应交税金”一级科目反映的是其所辖两个明细科目互相抵销的余额,其属性混淆不清。另外,对于交纳增值税这样同一经济业务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专栏明细科目核算,若交纳当月增值税则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交纳上月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显然有违会计核算的明晰性原则,使本来清晰、简单的经济业务变得模糊、复杂。
2、现行进项税额核算与增值税税收征管的不协调,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
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制度最初采用“票到扣税法”。此法的运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有发票违章案件严重,导致税款大量流失;企业间相互开具专用发票,造成税款后移,国家资金被企业长期无偿占用等。于是1995年将
“票到扣税法”改进为“货到或付款扣税法”。无疑,这样可以消除上述负面影响,但同时与增值税会计核算产生了不协调。如税法规定工业制造企业在货物验收入库才允许抵扣并进行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及时性”原则;而会计核算按取得专用发票时进行账务处理,又会出现超前抵扣,不符合税法要求。另外现行“货到扣税法”、“付款扣税法”,对于那些钻税法空子的企业,月末盘库时若预计增值税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便大量购进原材料以达到零税负的目的。势必造成“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经常出现较大借方余额。如将本属于企业这么大的资产与有关负债混合列示在“应交税金”项目中,必将造成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金的交纳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将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作如下改进,以尽量减少增值税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间差异,从而也简化和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和工作效率。具体如下:
1、考虑到增值税转嫁性质的特殊性及在我国财政收入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建议将“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减免税款”、 “出口退税”、 “已交税金”、 “待抵扣税金”等专栏的多栏式明细账。删除目前 “进项税额转出”、 “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等其他专栏。将“进项税额转出”放在“未交增值税”科目下登记,“已交税金”科目核算本期缴纳税总额,不分上交所属期。“待抵扣税金”其实包括我们日常实践中遇到的两类未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即一类已符合抵扣条件的进项税因当期销项税额不足抵扣而由上期“进项税额”月末转入,待下月初再转回至“进项税额”(类似于我们日常的月末材料暂估入库再下月冲回);另一类即已取得抵扣凭证,但由于受抵扣条件限制而本期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 ,如商业交易未付款部分的进项税额。当然,一旦限制条件取消则可抵扣。不过这样做下来当然是很烦琐,所以笔者认为最准确、彻底的解决办法是“以销定扣法”。即当企业每期购进货物时,其进项税额全部借记“增值税——待扣税金”帐户;在抵扣时,每月末企业计算出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占产成品总成本比率,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再用计算出的比率乘以月末“增值税──待扣税金”帐户余额,即得出当月应抵扣进项税额。这样,“增值税──待扣税金”帐户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结转到下期。它表现为企业的一种待转嫁的流动资产,从而划清与“应交税金”科目上混淆不清的界限,这就协调了进项税额核算与税收征管的矛盾。另外,这种以销定扣法的实施能有效抑制企业利用“购进扣税法”人为调节应纳税额现象,也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及时均衡入库。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表示转入的企业未交增值税,借方表示企业已交的增值税,不再区分缴纳税款的时间界限,从而统一了交纳增值税这一业务的会计处理,并使之简便明了。
2、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列入“其他流动资产”
项目中,将“应交税金”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应交税金”项目中,从而解决了资产负债表结构信息失真问题。
(二)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所得税方面差异的协调。
2001年新《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陆续颁布实施后,全国要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这样对于因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就有关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势必会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产生较大的影响。二者间形成的差异具体有:
1、新制度实施后形成的永久性差异。
以前我们熟悉的所得税税前差异主要有业务招待费超标、企业赞助费、超标捐赠及税收滞纳金等,按会计制度均可全部计入费用,而税法规定了扣除范围和比例。新制度实施后,新形成的永久性差异主要有:债务重组收益、短期投资转作长期投资的差额、无法支付或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售后回购等。对此差异,企业会计均计为资本公积,而现行税法规定都要计入当期所得纳税。所以,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应将上述二者间形成的永久性差异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新制度实施后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对于新制度实施后与税法规定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我们广大进行日常实际会计核算的人员,应该深有体会。大家较熟悉的,如对坏帐准备处理、 提取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处理等业务处理时缴纳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二者间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为了解决以上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间形成的差异,经协调,国家税务总局最近下发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简称“解答(三)”,说明了诸如企业接受捐赠或对外捐赠资产、提取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回购本公司股票等缴纳所得税与税务规定之间形成差异时,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所以,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 结合平时会计核算实践经验,新制度实施后,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间还有一些新的差异,也急需协调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对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的处理。
新制度增加了预计负债会计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各项预计的负债,包括企业因未决诉讼、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对外担保、和产品质量保证等形成的预计可能产生的负债。发生预计负债时一般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损益类科目,而按《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预计负债为未实现损益,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所以企业在纳税申报时也应将预计负债发生数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待预计负债实际发生时,再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2、其他有待确定的调整事项。
有待确定的调整事项这里指新制度规定可以作为当期成本费用列支,须经税务当局批准确认才能在税前列支,或新制度规定某些处理,在税法上目前还找不到相应规定,有待税务当局明确的事项。
(1)如新制度中新增的“专项应付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拨入有专门用途的专项拨款。按规定,企业收到专项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专项应付款”;待拨款项目完成形成资产,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相关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拨款转入”,专项应付款实际成了过渡科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形成了相关资产,这些资产可在以后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方式计入企业成本,而在收到拨款时却未计提相关的所得税。这样企业岂不既享受了拨款,又抵消了税负,一举两得。这明显不符合税法的相关性原则。但在目前税法中尚无对此类问题处理规定。
(2)另外,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对企业承租人融资租赁的核算处理。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均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此笔者认为,企业通过计提折旧抵消了税收负担,并且还对“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计入成本 ,而税法对此也未做纳税规定。这样就未缴纳所得税,此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对上述两事项,如果按企业对上述前者的资产所计提的折旧额作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后者将分摊计入成本“未确认融资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标题:财务管理学年论文-财务管理学课程论文要求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