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试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与川剧《赠绨袍》中的人物形象差异

发布时间:2017-10-02 所属栏目:范雎蔡泽列传翻译

一 : 试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与川剧《赠绨袍》中的人物形象差异

摘 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的范雎复仇故事以其精彩曲折的情节而流传,并被后世戏曲多次改编。本文试比较川剧《赠绨袍》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分析其人物形象差异。

关键词:范雎 史记 赠绨袍 人物形象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简练精当的语言记述了战国名相范雎的生平,其中有这样一段公案:范雎在魏时从魏中大夫须贾,在随贾使齐期间,为齐王赏识。须贾疑其私通齐国,回国告发,以致范险被魏齐丞相“打杀”,且“尸丢茅厕”,九死一生。后范雎逃至秦国,终登相位。适逢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微服访之。须贾怜范境遇,赠绨袍一件。范雎感念,遂饶贾性命,令其归国。
川剧《赠绨袍》提取了这一片段,将其单薄的情节丰满化,并做了适当改编。本文试比较《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和川剧《赠绨袍》,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差异性。
1、主角形象的差异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在为范雎做传,因此范雎是全部事件的第一主角,行文以范雎的视角为主,而须贾更近于连接故事的情节性人物,缺乏个性。
而《赠绨袍》作为一部喜剧,必然要以丑角为全局中心贯穿始终。因此反面人物须贾跃升为第一主角。
1.1须贾的形象
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对须贾着墨不多。仅凭齐王赠礼就判定范雎卖国未免牵强,因此文中虽未直接述及须贾是出于私心而行诬陷,读史者仍可大胆推断出须贾“嫉贤妒能”。但妒火攻心不过人之常情。不能仅从这点将须贾全盘否定。范雎被毒打折辱,魏齐应负主要责任,须贾是否在其中推波助澜,我们不得而知。须贾见到范雎,只是“惊曰:‘范叔固无恙乎!’其后并无畏惧之意,而是“笑曰”——这说明须贾对范雎并没有多少愧意。联系后面范雎问罪一节,须贾有的更多是袖手旁观之罪,而非火上浇油之责。虽然须贾在对待范雎的态度还有些自矜身份,称范雎为“孺子”,但毕竟二人曾是主客关系,而此时范雎又仍旧“寒微”,如此也是符合常理的。在这里须贾只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庸才,但罪不至死。
而剧本为了满足演剧夸张化、戏剧化的要求。将须贾的形象进行了脸谱化的设计。将须贾完全地表现为一个愚不可及又自恃聪明的人。从一开始范雎求见时的不加理睬,可以看出他的鄙俗。从他由见到范雎时的惊惧,而在话题转移时很快原形毕露,在范雎面前露出洋洋自得的神气,可以看出他的无耻。从范雎提及与张禄的交情时,须贾,忽而献媚讨好、忽而冷淡不屑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须贾的趋炎附势的奴相嘴脸。可以说,这里的须贾,除去赠绨袍之外一无是处。剧本对须贾极尽丑化之能事,须贾的形象越滑稽、自鸣得意,就越能衬托出高潮部分须贾受辱时的狼狈不堪,讽刺效果明显。
除了将须贾的品质最大化地贬低,在问罪一节中,须贾的罪过也被放大了:
《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国,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 ,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
《赠绨袍》:
范:汝罪比发多!隐贤不荐,罪之一也;以公报私,将我立毙杖下,罪之二也;人死仇不散,尸丢茅厕,用尿浇身,罪之三也。……
此处两者颇有出入。前者所列三条罪名,可以总结为:不念故旧,乱行诬陷;不为说情;不加怜恤。除第一条罪责较重,后两条则主要体现在“情”的方面,即须贾狠心薄情。
后者所列三条罪名则是:隐贤不报;以公报私;尸丢茅厕,用尿浇身。这里侧重于痛斥须贾的嫉贤妒能、公报私仇、蓄意陷害,而打杀、凌辱范雎的主要责任人魏齐则被隐去,而只刻意突出须贾之狠毒。这一改动,使事件中的双方矛盾尖锐化,戏剧冲突更激烈(www.61k.com),演剧也更加精彩。
1.2范雎的形象
在《范雎蔡泽列传》中,范雎的形象充满了史传的严肃性。前半部分的伪装、后半部分的威严,一方面让人感叹范雎的心机深沉,另一方面也让人对他的睚眦必报心生畏惧。《史记》重在突出范雎的善用心机谋略,所以范雎的形象不免显得高高在上,使观众产生距离感。
而在剧本中,范雎可以说一手导演了这出滑稽剧。须贾若不是在他的有意诱导设局下,不会表现得那样洋相百出。剧本的重心不在于须贾最终的恶有恶报,而在于范雎对须贾的戏弄。范雎对须贾假意谦恭,实则暗含着嘲笑;在言语中处处夹杂着对须贾的讽刺。观众可以从范雎的语气、神态、动作中心领神会,而只有须贾浑不自知。这里的范雎更接近于一个充满游戏心理的生活化的人,而非一心复仇、惩罚恶人的冷面判官。故事的气氛较为轻松,观众也可以在看戏时与主角产生共鸣,参与其中。
范:你要见丞相吗?
贾:就是见不了。
范:(耍笑)你要见丞相,这样见吗?
贾:哪样见嘛!
范:那样见嘛!
贾:怎么见嘛?
范:哈哈哈!还是见不到。
贾:(生气)你看你又是这样儿,又是那样儿,结果你还是见不到。哎!耍起笑来了!
须贾知道范雎谋略过人,因此将自己的难处说与范雎,想再次依靠范雎的帮助取得“回文”。范雎就抓住须贾有求于己的心理,对他进行一番戏耍。但须贾又不便发作,只能忍气埋怨两句。
而在范雎叙述他所虚构出来的主东与丞相的交情时,须贾的态度变化,十分明显。先是“大惊”,然后“喜极”;听到范雎在丞相面前露了身手,甚至变为“奉承的”,全然忘记了自己之前的傲慢嘴脸。而范雎则故意吊着他的胃口:
范:什么优奖!我家主人大怒,骂到一声:胆大范雎!丞相在问我,又没有问你,你胆敢上前参话,人前逞能。不但不得奖赏,反下了一道逐客令,仍然把我赶出府来了。
须贾一听此言,态度又急转,摆出了主东的架子:
贾:(忽转冷漠)起来哟!(范看贾)看什么,我在喊你起来!
须贾变脸堪比翻书。却全然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范雎的掌控之内,博观众一笑。
2.配角形象的增加
剧本中出现了一些新增的人物形象。有的人物是剧情中确实存在的,起到连接作用。有的则存在于主角的叙述中,即有实有的,也有虚构的。

2.1随役的形象
《范雎蔡泽列传》叙述简略,对范雎是见到须贾的过程只用简单的“见须贾”三字带过。而剧本由于表演需要,必须考虑细节。须贾作为魏国的中大夫、使臣,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所以范雎要见他,出于礼节,必然要依靠侍从的通传。但是剧本并没有简单把随役处理为一个符号,而是赋予了他一个鲜活生动的形象。
剧中的随役鄙俗无知、又狗仗人势,与须贾正是臭味相投、相互配合。一方面随役和须贾蛇鼠一窝,是须贾的影子;另一方面,作为奴仆,他比须贾更加的愚蠢无知。于是就常常会搅须贾的局,将须贾陷于窘境。
贾:范先生,我没有甚么好处。范先生你来倒来的好,只是馆驿之中酒无好酒,肴无好肴,欲得款待先生,觉有不便。
役:禀老爷,还剩得有宴一席。
(贾窘极)
(范会意)
贾:你这狗东西,那是用残了的,都待得客吗!
范:须老爷,便是残席我也不嫌。
贾:好朋友,残食都不嫌。(复向役怒目)摆起嘛!
这里须贾本是借故不想留范雎,推掉麻烦。无奈随役偏偏要自作聪明地献媚。须贾耍心机未成,反被自己人拆穿了谎言,可谓尴尬无比,滑稽无比。
2.2黄翁的形象
在《范雎蔡泽列传》中,须贾询问范雎的境况:“今叔何事?”范雎只是简单地带过:“臣为人庸赁”。
而剧本则将这一剧情加以演绎,加入了范雎虚构的“新主人”——黄翁的形象。根据剧中叙述,黄翁是“本地富户”,怜范雎是“斯文一脉”却沦落街头,便留范雎在府中做一誊写之人。
黄翁的形象设定处处有须贾的影子:第一,黄翁与范雎是主仆关系;第二,黄翁才能平庸;第三,因为范雎才能远在自己之上而为上位者赏识,黄翁颜面无光,故与范雎因妒生嫌。范雎借黄翁的形象时时暗讽须贾,而须贾却浑不知知。
贾:你主东待你如何?
范:又不及须老爷了。
贾:(难为情)我把你亏待了!你不要气。
范:我家主人是个庸才,回答不上。
范:我家主人大怒,骂道一声:胆大范雎!丞相在问我,又没有问你,你胆敢上前参话,人前逞能。不但不得优赏,反下了一道逐客令,仍旧把我赶出府来了。
这一部分充分也突出了范雎的反映机敏,心机灵巧。
2.3须贾妻子的形象
须贾妻子出现在须贾的独白(即须贾对往事的回忆)中:须贾在得知范雎身份后,悔不当初。回想起当日情景,其妻曾对他一番规劝。这里贾妻作为一个标准的贤内助形象出现,意在衬托出须贾的目光短浅,小人之心,见识心胸尚不及一妇人。
2.4其他形象
剧本中的中堂、以及杜撰出来的赵国使节苏龙等都是连接剧情的符号化人物,在这里就不做具体分析。
3、人物身份的设定反映的时代性
《赠绨袍》中的故事出自战国,但有许多人物身份称谓都属于后代。如虞侯这一官职。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薮之薪蒸,虞侯守之。”应指掌水泽出产之官。后世沿用了此官名,但其所代表的职责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宇文泰相西魏时,置虞侯都督,后世沿袭。此后的虞侯都表示武官之职,如《水浒传》中的陆虞侯。
范:今日在街坊卖画,突来二人,是虞侯打扮,远远叫道一声:“范先生范先生,我家丞相那日见你之后,思你如渴,……”
这里的虞侯,明显更近于低级武官之义,而非古义。可见剧本的形成,必在后世。
其他多见于后世的称呼还有差官、主东、翁、中堂、老爷等。
这反映出了历史故事出于流传的需要,常常将人物的身份变为当时的习惯称谓,方便其为观众理解接受的情况。

二 : 史记范冰冰列传

史记范冰冰列传

史记范冰冰纳夫记

2015-05-30刘黎平刘备我祖

范爷者,名冰冰,烟台人也,辛酉年(1981存疑)生青岛,豆蔻修伶业,于沪。后入京师,居城中村邑,日食泡面,艰甚。然有志,每饭不忘功名。

其为人,丽姝也,有仙姿妙容,虽宋玉东家女子与秦氏罗敷,不能仿佛其一二。

然初未雕琢,人以侍婢视之。某岁,如春晚,泯灭众女中,未见奇。

戊寅年(1998),还珠格格兴,冰冰得为侍婢金锁,紫薇、小燕子一时行于天下,金锁附骥尾而成名。

其岁,太史刘与同窗观剧,众人皆曰:紫薇美哉,小燕子美哉。太史刘哂笑曰:尔等无目,独不见金锁乎,诚绝代佳人也。

众皆笑太史刘。

甲申年(2004),《手机》见,冰冰艳容方得为四方识,人皆曰:不意冰冰胜紫薇、小燕子远矣。其媚容娇形,能酥天下男子骨。乃以狐媚名,人以艳妾视之,未能有王者风。

冰冰自发奋,十数年,多得奖,或东京摘冠,或金马折桂,始有王者气象。又善自敷养,行江湖十年,娇胜初质。其左右善策,每逢合影,则曰力压李冰冰,艳压国际章,美压刘嘉玲…………凡与冰冰合影者,皆黯然无色,多悔之。

其主小燕子,已蓬首如大妈矣。

己丑年(2009),或问冰冰曰:“伶女多入豪门,冰冰欲何之?”

冰冰曰:何须豪门,妾即豪门。

此语震华夏,万民遂以范爷呼之。

范爷巧于生财,初有资三百万,数年,至两万万四千万。其参股影视,盆满钵满。

冰冰富贵,不吝于财,有孟尝君风。东京摘冠,以车赏李玉;有佣工婚,冰冰赠以房。

范爷既为王侯,有霸气,有王气,又复有媚气,爆乳登芒果台,为武后,君临矣,天下不得以侍婢、艳妾视之,复思其偶,问天下谁可临范爷龙床乎?

早岁或曰洪金宝,乃炒作也;又曰王学圻,乃老者也,王公笑曰,冰冰青春女子,老夫得之岂能消受?

甲午年(2014),春,范爷携李公子晨合微博,当镜而笑,若有情人。

10月,或问李公子:公子若在孤岛,谁可为伴?李公子无假思虑,曰:冰冰。问:何以冰冰。李公子曰:吾爱之。

乙未年(2015),二月,雪,李公子曰:京师雪,吾与汝去伞,行雪中,可乎?

无何,冰冰留言:雪,晚安。

其意渐见。

三月,熊抱李公子,无所忌避。

五月二十二,芒果妈曰:范爷纳李公子矣,已有媒妁。冰冰左右曰:否。

冰冰又戏曰:黄八尺若婚,吾则宣好事。

黄八尺、天使女终于婚了。

五月二十七,黄八尺、天使女婚,支付宝瘫。

五月二十八,神州惨淡,深沪倾注,万民割肉,恨恨欲死,为欲止跌,太史刘拔网线。左右奏曰:今天下纷纷,股民不聊生,王者以天下为念,可宣好事哉。

五月二十九,神州水淹七军,割肉声不绝耳,天下岌岌,范爷乃祭神器,携李公子见天下,题曰:我们。

时割肉未已,忽闻范爷好事,皆含血而笑,谓范爷在,太平幸福可致。

汪公子峰翌日演唱会,闻之,恨,碎其琵琶,仰天长啸:吾不得上头条,命也乎!

冰李合,众商欢,文案手猝然而发,竟然有文采。

杜蕾斯曰:冰冰有李。

美的曰:李有冰冰,吾有冰冰。

小米曰:有李有范。

高洁丝曰:冰临晨下,撤。谓为绝唱。

观冰冰之为人,强有力也。初,虽妖媚,然嫌于象腿,数年,竟纤然而细,此非常人所能也。

太史刘曰:

若范冰冰者,天生丽质,长而励志,吾等丑类,不得发奋乎?然,丑类发奋又有何用哉?

三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读后感之二

蔡泽是燕国的策士,曾经游说各地,游遍大大小小的诸侯,但都没有取得成功。适逢秦国的相国范雎向秦王举荐的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了大罪过,秦王责备范雎,范雎内心感到愧疚。蔡泽便趁机西行,到了秦国。

范雎是秦国的宰相,拥有着超凡的智慧与谋略,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对秦国吞并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个很有历史地位的人物。当时,天下人很少有人口才超过他,秦国没有一个臣子能得到像他那样的宠幸。而蔡泽恰恰选择范雎作为他的游说对象。

蔡泽考虑到自己身份低微,很难得到身为宰相的范雎的接见,于是就采用了激将法。为了让范雎接见,在刚到秦国时,就扬言说:“从燕国来的客人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的智士,只要他一见秦王,秦王就一定会逼迫范雎退休,获得他的相位。”这一说法让范雎很震怒,范雎想:“五帝三代的事情我都知道,众人都辩不过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蔡泽怎么能抢去我的相位呢?”范雎于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召见了蔡泽。

蔡泽见到范雎,只是拱手作揖,并不下拜,并且接连抛出了若干个问题:身为臣子的志向难道不是使君王能够采纳自己的言论,为百姓谋福,得到天下人的尊慕与拥戴吗?身为人主的志向难道不是将万事万物治理得井井有条,天下人都守着他的道业,世世代代相传吗?在得到范雎的认同之后,蔡泽继续反问道:“如果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那样的结果,你愿意吗?”

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官员,在任期间改变秦国旧的律令,强化了军事。因此帮助秦国建立了霸业,可是自己却因为得罪了太子被车裂。吴起为楚悼王订立法令,统一了楚国的风俗,兵威震动天下,各国诸侯都屈服在楚国的威势之下。完成了这些大功之后,被分解惨死。文种为勾践定下了深远的计谋,辅佐勾践杀了夫差,使越国称霸天下。大功完成之后,勾践把他杀了。这几个人都尽心尽力辅佐君王使国家富强,却在功业完成之后惨遭杀害。

范雎知道蔡泽要把自己驳倒,于是就故意歪曲事理,赞赏了商鞅、吴起、文种几个人的才华以及功劳,说道:”士人本来就有牺牲生命,来成就自己名声的,只要是有大义存在,即使是死,也毫无怨恨,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蔡泽却说:“像比干那样的忠心,却不能保存殷商;像伍子胥那样的聪明,却不能保全吴国;像申生那样的孝顺,却使得晋国大乱。这些都是国家有忠臣、孝子,却反而是灭亡混乱的例子。现在像商君、大夫种,他们为臣能够尽忠,这是对的。但难道他们真希望这样不遇明主而死吗?如果能够保全生命,又能够赢得美名,这是最成功的;声名可做后世的典范,但却因此而牺牲生命,就是次一等的了;声名受世人辱骂,但却能保全生命的,这是最下等的了。”

这时范雎开始认为蔡泽说的有道理。蔡泽则又继续说:“现在您的主上对忠臣的亲近,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您使得国家富足、增强主上势力的功业也比不上商君、吴起、大夫文种,但是官职和私家财产却超过这三个人。如果您还不想退隐,恐怕您的祸害比这三个人还要大。我不禁为先生暗自感到危险。万物到了极盛,就会慢慢衰微,这是天地的准则啊!况且,现在先生仇已报,恩德也都已偿还。此时还不另做打算,我暗自觉得先生实在很不明智。既然秦国的目的已经达到,先生的功业也达到极点,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归还相印,退隐岩穴呢?这样既可赢得伯夷那样的美名,又可世世代代享受应侯的俸禄。这样和受到祸害被杀相比那一种结果更好就看先生怎样选择了!如果不能下定决心离开相位,那么一定会遭到那三个人的祸害!希望先生能仔细考虑一下。”

范雎于是就请蔡泽入座,把他当作上宾。几天之后又把蔡泽推荐给昭王,自己辞去了相位。昭王于是封蔡泽为相。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关于蔡泽的描述主要是蔡泽说服范雎、取得相印这一部分。而蔡泽说服范雎取得相印本身则反映了蔡泽的智慧和口才。让范雎交出相印,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既然范雎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与胆识,而且口才极佳,又怎么会辞职呢?但是蔡泽却做到了这一点。

蔡泽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精心的设计。他为了使得范雎接见自己,先故意放大话激怒他;为了引起范雎的重视,又在范雎召见他的时候故意长揖不拜;开始劝谏时又连开多个反问句,增加气势、强化语气;在范雎故意扭曲事理、成心难为时,又通过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提出功臣、策士所应作出的选择;在范雎认为他说的有些道理后,又进一步指出潜在的危险及避免的途径,做出正反两方面的预测。

其次,蔡泽对于人性及事理的分析非常透彻。蔡泽深谙事物发展到最强盛时便会开始走向衰败、事物在最低潮时又会开始复兴的自然法则,因此在劝谏范雎时,将这一事物发展规律贯穿于游说过程。蔡泽同时也知悉人性的弱点,因此在劝说范雎时,把人性弱点对人的危害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然,范雎本身深明事理、具有超人的智慧也是蔡泽劝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试想,如果范雎不熟知事物兴极必衰的自然法则、不了解贪婪必招祸害的社会法则,贪恋权势,热衷财富,那也不会交出相印。

这一故事表现的是范雎和蔡泽两个超凡历史人物的片段。虽然这两个历史人物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是他们演绎的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所折射的对人情世故的解析和判断、对处理事情所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却值得我们深刻的体会和学习。

四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读后感(一)

史记看到这里,感觉遇到瓶颈了,觉得一直这么看一篇写一篇的方式已经写不出什么变化。而且这一篇“范雎蔡泽列传”涉及的两个人均为辩士,说话特别喜欢旁征博引,偏偏我钻牛角尖的毛病犯了,对每一个典故都返回去查阅来源,很累很累。这段时间开始在网上与一些同好交流,思路宽一点了。想来想去,还是得继续往前读,继续一篇一篇地写下去。

范雎的人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曾经凶险到被魏齐打断肋骨打折牙齿,他装死,被人用草席裹着扔到厕所,“宾客饮者醉,更溺睢”。受此磨难的来由是:当时范雎跟从魏国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须贾善辩,就送给他一些黄金酒菜牛肉等,范雎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认为范雎暗通齐国,回来就告诉了魏相魏齐,魏齐大怒,就把范雎拿来这么打了一顿。后来范雎在苇席里央求看守他的仆人救他,说“公能出我,必重谢公”,仆人去报魏齐说把苇席里的死人拿去扔了,当时魏齐已醉,就同意了,范雎这才得以逃脱。魏齐酒醒,又派人去找他,幸好得到一个叫冯安平的人帮助把他藏匿起来,改名换姓得以存活。真是飞来横祸。

后来,秦昭王派谒者王稽到魏国出使,郑安平去当他的侍者,向王稽推荐了范雎,同时也告诉他范雎不敢白天露面,于是约到晚上偷偷去见了王稽,王稽了解了范雎的才华,就约他在城外的凉亭碰头,带他去秦国。他们到秦国途中,遇到当时秦相穰侯,范雎知道穰侯不喜辩士,就藏在车里不敢见穰侯,穰侯走了,范雎分析穰侯聪明但见事较慢,等他反应过来可能会返回来搜车,就赶快下车躲藏,果然不出所料……范雎就是这样一路小心躲躲藏藏地到了秦国。

但是到了秦国,秦昭王起初对他并不感冒,“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

这时候,秦昭王已立36年,穰侯华阳君以及陉阳君、高陵君依仗太后的宠幸在秦国出将入相,势力极大,“私家富重于王室”,穰侯正准备“越韩、魏而伐齐寿岗,欲以扩其陶封”。

范雎知道这件事后,上书秦昭王,恳求秦昭王给个机会让他参见。

秦昭王看到他的上书后,终于决定见范雎一面。范雎第一次去参见秦昭王也弄得很戏剧性,先故意走错路,冲到通往后宫的永巷,被宦官呵斥,说“大王来了!”范雎说“大王是谁呀,我只知道有太后、穰侯,不知道有大王”以此激怒振动秦昭王。秦昭王见到范雎,诚挚谢罪,然后屏退左右,三次跪拜,询问范雎的建言。范雎先解释了为什么一再回避,不答秦王的询问,说我要说的话是“处人骨肉之间”,有可能现在说了立马就命丧当场,但是这些话都是关系到匤扶国君的大事,“臣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说白了就是先要试一试秦昭王的诚意。这个,不能怪范雎矫情,估计是他吃亏吃怕了。

然后,范雎开始长篇大论论述国政。不过他沿袭一贯的谨慎,害怕有人偷听,所以第一次只论述了秦国当时的对外政策,“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以齐湣王攻楚,需取胜而最终“尺寸之地勿得焉”的例子说明“越人之国而攻”对秦国不利,从而建议秦王“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这段话的确很有说服力,难怪秦王信服。至此,秦王“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且听从范雎建议,“伐魏,拔怀”范雎挺高明的,他在这次与秦王的会面中,只字未提太后与穰侯,但却无形中让秦王否决了穰侯的计划。

接着范雎又劝说秦王“收韩”,秦王又听从了。几年后,君臣之间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时候范雎才开始向秦王陈说厉害,劝说秦王削弱太后与穰侯等的势力,重掌秦国实权。秦王“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并拜范雎为相。不得不说范雎心计很深啊,难怪穰侯回到陶邑后一直耿耿于怀,抑郁而死。大概他百思不得其解,觉得“我并没得罪范雎呀,为什么百般算计于我呢?”其实不过是因为他挡了别人上升的路而已。嘿嘿,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也许范雎真是满腔为国之心,坚决为民除害呢。不过,至少从《史记》中相关的两篇中,即《穰侯列传》和这一篇《范睢蔡泽列传》看来,其实儴侯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人,社会情势和个人努力造就了他的权势,同时因为他的权势又使他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如此而已。谈不上谁高尚谁邪恶。就像那首歌唱的,“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唉,不喜欢这样的丛林社会却无处可逃。

范雎功成名就了,开始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甚至秦昭王也帮着他解决过去的恩怨,把平原君诱到秦国为质,逼迫赵王交出躲在赵国平原君家的魏齐来交换平原君。这一节倒表现出平原君的仗义,原来我一直以为在战国时期齐名的四君子(我封的哈,刚才在网上查,一般是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即赵平原君、齐孟尝君、魏信陵君和楚春申君中,平原君相对平庸,想不到在魏齐这件事上表现出难得的节操,不能不赞一个。秦昭王诱他至秦国后,他答秦王那段话:“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夫魏齐者,胜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耿直有余而狡诈不足,显然骗不了秦昭王。结果赵王惧秦国,围了平原君府,魏齐逃出来,求见当时的赵相虞卿,虞卿挂了相印带魏齐逃回魏国求见魏公子信陵君,想让信陵君帮助他们逃往楚国,信陵君犹豫了,曰“虞卿何如人也?”时侯赢在侧,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也未易也。夫虞卿蹑履檐笠,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当此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贫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这段话说得实在太精彩,太痛快,我不得不全文引下来。侯赢的智慧以及对魏公子的忠诚,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所谓恨铁不成钢,都在这段话里了。后来他为魏公子“北向自颈”(见魏公子列传),实乃一难得的义士,令人击节称赞。魏公子这才翻然悔悟,“大惭。驾如野迎之。”驾车到野外去迎接虞卿与魏齐。但是,晚了,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颈”。后来,赵王取魏齐王献秦王,秦王才放了平原君。

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故事就是这些了。当然,还有他如何装穷试须贾,等等,不细说了,有点演义的味道了。感觉这时候的范雎是不是太闲得慌啊,或者是觉得功成名就了,一定要显摆显摆?

但正是范雎开始显摆的同时,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为报恩而扶持的郑安平不大争气,攻打赵国失败反倒率部投降了赵国,害得范雎为此事“席稾请罪”,幸亏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未予追究,还下令让秦国人都不准议论此事。否则按秦律他可能会被“收三族”(话说秦法真是过分严苛了,“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如果你推荐任用的人出了错或犯了事,他该受什么罚,你同样受什么罚。)再后来,他推荐使用的另一个恩人王稽又因犯法被处死。范雎更加觉得没面子了。

好在范雎还有知耻之心,这救了他。有一天,秦昭王临朝叹息,范雎探问原因,昭王先分析了国际形势后说:“今武安君既死,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史记中说昭王是想以此话激励范雎,在我看来这话实在是敲打范雎,因为是范雎建议秦昭王整死了武安君白起,起用郑安平。“范雎惧,不知所出。”无言以对。

这种情势给了蔡泽一个上位的机会。

关于蔡泽,下一篇再写罢,这篇有点长了。

本文标题: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试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与川剧《赠绨袍》中的人物形象差异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2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