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历任中央党校校长
二 : 闻祁门二中周劲校长离任
闻祁门二中周劲校长离任
黄山市祁门二中汤惟宁
(作者:祁门二中教科室主任、班主任、数学课任教师、民盟盟员、祁门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闻周劲校长要离任
忽闻周校长离任,不免联系起祁门二中和自己的近十多年,安定,也难安然。这个“太湖佬”,这个异乡的祁门女婿总算终结了他一生可称道的“谋一方教育之事”,想必是一生的自豪吧!作为知遇,也不知把他塞进某个等级森严的行政层级中,他还会想什么,还能做什么?挤身于官场,也只有闻声,而少有听音的份了!不免为他和自己悲哀起来!
话说回来,这个世界离了谁都行,说更“好”,也是有不同的“标准”的,多在官场的颁发中,在喜报频频的政绩现实中。随放一个态度——谁来当校长,还不是那么回事,与我何干?人事的炎凉,也是教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乐此不疲”;在自己的“匠心”中获得圆满、滋润。对我而言,最为直接的省心,就是自己不需要“下水”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去揣摩翻转的困境了;这种想摆脱困境的想法虽要不得,不是一个教学研究者应有的态度,至少可以降低一下对自己的要求,借时尚的教学改革之名,讨某个领导“说好”完事(评价)。
话又说过去,成事还是离不开人、需要人。作为教科室主任,我也需要与学校里真正热爱教学研究的同事探讨。前些天跟王朝珲、黄建辉老师探讨“翻转”的可能性,怎样做点有益的尝试,能让教师们“说好”(评价),也是想在挣脱各种评价中,形成祁门二中独特的教学追求与文化精神。
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个好领导的,尤其是可能成就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好领导。放眼望去,或者回眸历史,祁门教育也是轰轰烈烈地顺应时势一路走来。“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的大匾至今也成了神符的。什么人?有谁?做了什么事?本位地想,张文明,这个出事的县委书记把二中校园(硬件)运作出来了,算好事吧?也至多是个面子工程而已。对行政好大喜功的教育工程,历史会说话的,不必多舌。且不说地方教育遭遇“人治”的横征暴敛,但无疑在整体的紧张和紧迫之中。地方领导集体(县委常委)如果只着想自己的任期,也难以忧患祁门教育的百年大计的;谁都懂得教育?谁又“行知”教育?谁又能真正为教育松绑?所以,校长和分管地方教育的领导是不好当的,想当好,也未必就能做好的。
教育的复杂,说简单,也简明。记得张劲球局长就任之际,带着个人的期望,仅当面给他提出唯一要求:进课堂,研究课堂;在他任职期间,最好能形成祁门中、小学校长进课堂的风气与做派,“执鞭”磨课就更好了!温总理当年也摆了个姿态进课堂“听课”,也是意味着“常规的课堂”难坐、要坐,那里才是教育教学的问题和困境最为直接的地方,比个人的学习和夸夸其谈难的很多。如果说,行政的演说更像巧舌如簧的佞人,具有宣传、命令的特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的对话、探讨一定是另一番文化和精神的景象吧?(一言堂的政令方式主宰课堂,教育改革只能是雾里看花吧!)
前面已有“谁都懂得教育?”、“教学的对话”。这里牵涉到我们心知肚明地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当中的“方式”。各级领导都受过教育,有对教学方式的经历和理解,又在行政工作中惯习了一定的作风与方式。这个学期二中的晒课活动中,很多任教二、三十年的教师反复磨课,叹气“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嘴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更新观念”,并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层层贯彻执行,仿佛这些人都拥有新观念似的,而且通过“贯彻执行”就能轻易完成似的。局长“读文件”的学习方式叫做政治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读书”最多是“照本宣科”,都是在“学习”,这当中有多大差异,人们是可以想见的。显然,一所学校的管理方式,由于“行知”的不同,还是有差异的,也是特色产生的可能。不是等中央发一个《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到祁门二中来读一读(宣传一下)可以了事的。
2014年,市教育局新上任的王局长在全市范围内搞了个大规模的“电子白板培训”,投入人力和经费可以想见,希望以“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的更新来提高区域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真的是区域教育的战略构想和有力措施吗?发达的上海,今年在试点“电子书包”课堂,是否能实现课堂的“翻转”呢?参加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拿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论题,这也是,教育改革过程希望真正改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的思考。而有意思的是,培训“方式”本身已经隐含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参训教师被封闭、被吓唬,徽州师范的管理方式似乎非常具有这种特质和传承,那么,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在“封闭与吓唬”中酿就的,也是教育教学政治与文化方式的根本体现。区域教育的具体化,不顾及人的生存状况及背景,实施大规模运动式的教育改革,也只能使得地方教育循环坠入一种扁平化的状态中,“教师即课程”也必然会长期陷入挣扎之中。安徽省前些年投入的“农远资源”战略,现今看来,除了轰轰烈烈的经费、项目,也很难留下什么特色的学校与人吧?人,让位于技术标准化,又成了教育的一道风景!
可以说,对“人”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能更集中地反馈出一所学校的教学政治与文化精神。回到一所学校校长的做派,祁门还有几所学校的校长要坚决下课堂的?有勇气试身课堂展开教育教学恳谈的?说堕落重了点,说腐化不为过,也就是“行政化”的方式以管理的面目出现在校园,以安全的幌子勒令在课堂。
宣布周劲校长离任
元月6日闻传,元月9日(寒假中),学校紧急召开行政会议,教育局张、叶两局长到会(代表县委组织部)宣布周劲校长离任,舒洁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借一句老领导的话说,太不把“教育当回事”)
“嘴大”、“轻率”、“人微”,是我想到的关键词。一切都是“政府运作”。浙大换校长,教授联名都无济于事,何况祁门二中。既然紧急召开二中行政会议,就有内容,除了宣布之外,也有些许解释和托词。
一、周劲校长个人有意辞职;校长之难,人们可以想见,组织上怎么对待,也因人挽留或推舟,祁门这个地方,终身校长多的是了,也许周校“高就”了!最有说服力的可能是任期已满吧!也该有新人辈出了的。
二、二中教育有“辉煌的中考成绩”,还是什么特色?人身浮沙,官场是一张纸,教师是一张资格证,不得不把自己明确为一届班子集体的成员,这个班子也该解散了,这也是惯例。祁门二中从倪永安、汤天保、王茂功、胡建平、周劲(历任校长),也都有组阁、任用新人之迹,之后,也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文化风貌的。说“二中无特色”是一种说法,也可理解为“无特色”本身就是行政紧逼出来的特色;更有臆想搞出所谓的什么特色来贩卖,就更显得滑稽了;还不如用市局许大喻副局长的话来说,用“徽州教育的应试特色”指示其教学文化品质要好的多。好比,校长走了,特色在,还是不在了?这也可以回眸一所学校的历史,当下祁门校长,又有谁“立文、立行”伸张其办学思想和主张的呢?周校长也不例外?会议期间,没有听到组织上对上届领导集体的评议,但按程序(常理),张局长还知道要当班子成员的面肯定一下“上届的工作”——中考真的辉煌?但他谈话之前,声明“是个人的看法”(不代表组织),那么,行政班子也只好听听他的“个人看法”了,组织上没有评定,看来是有“轻率”之嫌,这种“轻率”,可能被其它的“着重”冲淡了的,而那些“着重”,也是拿“民主评议”当环节来戏弄人的吗?制度规则去哪里了?
三、支持校长的工作。会议期间并没有校行政班子的表态环境(可能是,无需听取),但有号召在场——“希望,一如既往地支持校长工作。
一句“支持领导工作”,除非是仓促的“表态”的需要,否则,是要基于自身的工作来具体设想的。说“支持周劲”、“支持舒洁”,不如说,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二中教育教学的提升。
再换句话说,谋取一所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生活及内在品质,是具体的每一天、每一个二中个体,每一个个体的权益与个体组成的集体的公共生活的和谐。而和谐,也正因为不同的谋取的现实冲突无处不在,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与侧重。不存在一味地支持“某领导”,很多时候是抑制、甚至是阻碍。比如说,我不支持周劲校长兴师动众地去争取诸如“绿色学校”、“语言规范示范校”、“心教育基地”等等标准化的牌匾;希望他能支持二中的“《生计》”、“师生、家长读书沙龙”、“教师教研论坛”。我主张,教师除了展示专长和个性的同时,理应有其自我批判的教育教学精神;而某些领导则主张一致“讲好听话”、“恭维话”,我是不能支持的,这些官场气息对教育的戕害,与教学场所的表演、做秀政治同出一辙。再比如,时下流行“安全第一”,不知各级领导反复重申究竟是基于什么?是“安全产生”的泛化?战争、文革的动荡年代也没有教育的“安全符”,难道是学识、思想、精神的教育“安全”?这与教育教学的冒险具有怎样的一致性呢?我同样不希望人们沉醉于“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标符下,被权势紧逼出“全票通过”的一致性。
是“安全第一”,还是“尊师重教第一”?这在祁门地方教育史上也是由事件和经历的。曾经的“讲师楼”,多少还能指示出“讲师”(人)之在,而如今,校长也只是个监狱长吗?当年“二中与瑞园外校的并校事件”(泡了汤的“政府运作”),紧逼出县委书记张文明与二中教师座谈,来到会场的县委书记竟然不认识二中校长(周劲)。我和章萌老师“受重视”(见过),是因为我们曾经在县里的汇报演出上唱歌;那么,也就意味着两个高级教师是“唱赞歌”、“献心态”的小丑。可以说,在很多领导眼里,教师成了其歌功颂德、歌舞升平之在了,也是我等的悲哀,不是祁门教育的幸事。对“学府”的傲慢,是否必然导致一个社会对“为师”的失敬?
“无视人”,这是全国知名教育学者叶澜通过研究在21世纪初提出的问题,是问题,还是作为问题提出来,是不同的事;更不是痴迷于“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身体性的本然之心。人,只能陷入自我漠视,或选择“低调”处事的“公仆”之心俨然常态,还是逃脱不了惯例中的工具性宿命的。
周劲校长被“无视”,还是我们这些下属被“无视”,这当中的相关性可能是一致的。与周校长上任之初,想什么?也全然不能知会一样,一所学校一直少了明确的教育教学愿景与追求。如今退离,也只能交给颁发辞令的政治“叽咕”几句了事。如果,相互的无视,仿佛整个二中走了一个与已无关的人,又来了一个与已无关的人那样,工资不少一分;也就更别抱怨组织部门对二中(人、事)建设的傲慢、粗暴与偏见了!中国的学校是否真正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代教育理念在伸张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使人沦为“理性”的工具,这种现代性危机会在政教合一的教学世界中一再得到印证。
如何继续营造祁门二中的教育人文环境
我是在01年上书县局,自荐参与祁门二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当时,是胡建平校长与周劲校长新老接交之际,也是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之时。记得当年全县教师在政府礼堂参加人教社新课程培训大会上,接着人教社专家交流的问题:“给学生排名究竟有什么好处?”,我把问题拿了下来,当众转嫁给了台上陪同讲座的许德康局长——“请许局长回答一下,给全县教师排名有些什么好处?”(这一直指评价方式的问题,至今也没得商谈)。
好在许德康局长并没觉得我“不着调”。之后,在县局的支持下,二中成立教科中心、教科室,我顺利担任主任,参与二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至今。既然是要参与管理,对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二中人,我是有想法的,这个想法的基点就是:改善一所学校的人文状况。说的具体点,是想结束二中的“大院式”的历史,希能能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面对有着传统惯例的二中,与标准化校园建设的目标,“自主”并不是能顺利生长的。在二中领导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祁门二中的《生计》、“师生、家长读书沙龙”、“教师教育教研论坛”才艰难的孕生;又由于缺乏呵护而面临夭折。这些是二中一代人,自主的,内生性的生活创制,而每一项活动(方式)又意在彰显“二中人”的风采,相当于“关系”或文化的历史叙述。在方式中,教师不再等同于个体孤零的教学(工具)之在,是倾听、话语、冲突、矛盾、困惑、共创中的人之在。最早夭折的“教师教育教学论坛”,是由于我口袋里一张放了二年的,违规请“做了论坛准备,没有机会发言”的老师吃了顿“道歉餐”的,三百元的发票。最后终于报销掉了!还要感谢周劲校长力所能及的支持。我真不明白,“是他支持我呢?还是支持教师的教研生活与尊严。”中国的标准化学校制度和政策是非常有意思的,大把地支出在职教师的培训经费,但没有经费支撑“同伴互助”的。在实践层面上,也导致无人直视或研究教师的实践智慧,更别说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了。也许,“一支笔”驱动,真的是一所学校的特色与宿命。
周劲这个人怎么样?其实,杨木主任的话是精辟的“都是你惯出来的”,有“惯孩子习惯”的人;惯坏了孩子是必然要遭罪的,不知“吃不消”是不是他退职的真正原因。我这里就用“仁厚”来描绘一下,也不知是否恰当。人各有志,总有分开的日子,也不该有上述怨气的。也许是“厚”,才使得我在这里行文,不显得像一纸调令那么地“薄”,仿佛自己要离开二中一样。
“离开”,必然会牵动着我们“根系于一地的教育情怀”,说“情怀”,是士大夫的情结,是一生的挣扎,是“没有给过我任何好处的二中”,是不得以?更不必说是“叩问自己对二中的文化认同”,习惯于“忠心”地自我缴械。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社会“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背后的社会共同体观念作祟,这种观念中,有着屈原、李白等的个人主义前提:“我不是社会中的一员,不是人类的一员,而是说,我是人类中独一无二最最优秀的一员——“才子”;汲汲于荣名、戚戚于卑位,非得到官僚体系里去实现“抱负”,官做小了都不行。”(沙红兵)周劲校长终于如愿以偿了?
记得,张进球局长上任的第一次偶遇,(因为世交)当时刻意说了句:希望能在你手上“全身”而退。也是料到,总会有那么一天会退到这片土地里的。
对于新上任的舒洁校长,我曾有幸当过她的初中数学教师,也有过六年的搭班经历,和近二十年的工作配合。还记得十多年前和她聊天,说:“现在县里正要女干部,你可以去的。”她说:“想来想去,还是学校好。”难道她真的乐教?后来的工作中,我也注意观察她的做派与举止。尤其是办了十几年的“暑期师生读书沙龙”,在我个人都觉得难以支持的情况下,她还是那么坚定、热情地支持,这种支持是一次次耐心的组织,并到场恳谈、倾听与观察;与“晒课活动”中到堂听课一样,两周的听课活动我都几乎要崩溃了,而她可能算是比我听的多的校领导之一。更可贵的是,听课过后的谈论中,我没有查觉出她有丝毫的不耐烦,总是那么地兴致勃勃。想起《一个女教师的忏悔》中的句子,“上帝,请赐予我耐心吧!”,想起在01届五班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活起来,热情起来”,从她行动中,我才感到“沙龙精神”、“乐教精神”、“倾听精神”、“合作精神”等的传承的可能。在我个人看来,这才是二中教育教学真正的希望。
尊敬的杨龙书记、汪国济县长、组织部、人事局领导: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二中人,从73年就读于此,至今已有四十多年。81年师专毕业从教(三十三年)以来一直没离开过祁门二中。03年就任祁门二中教科室主任,且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民盟盟员、祁门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抱着“根系于一地的教育情怀”,在周劲校长离任之际写下《闻祁门二中周劲校长离任》()一文。在新、老交接之际行文,也是和心系祁门二中的教育人交流个人的一系列看法、态度和主张。是讲述,也是非议或言论;相当于公开信和自我鉴定,也就把自己投放到这个与二中人有关的公共场域中来。着眼于二中教育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希望县委、组织部能尊重民意、充分尊重教学文化的内生性传统,慎重对待二中新、老班子的交接与文化传承,积极筹建一个更有活力的新的领导集体,不要充塞那些凭势力与资格,沾了一身官场陈习的官员来轻率、粗暴“一地”教育。
祁门二中汤惟宁
2015年2月17日
三 : 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原文地址: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作者:天地人建国前历任校长 李维汉(兼,1933年3月任),副校长:董必武董必武(到延安后任)李维汉(代理校长,1937年夏)康 生(1938年)邓 发(1939年底)毛泽东(1942年1月始任),副校长:彭真、林 彪1949.10-至今 | |||
刘少奇 第一任 1949.10-1953.03 51-55岁 苏联东方共大 1921年入党 1920年参加革命 1898.11.24-1969.11.12 享年71岁 湖南宁乡人 | 凯丰(何克全) 第二任 1953.03-1954.11 47-48岁 莫斯科中山大学 1930.12入党 1927.02参加革命 1906.02.02-1955.03.23 享年49岁 江西萍乡人 | ||
李卓然 第三任 1954.11-1955.04 55-56岁 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3入党 1922年参加革命 1899.11.10-1989.11.09 享年90岁 湖南湘乡人 | 杨献珍 第四任 1955.04-1961.02 59-65岁 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1926.11入党 1926年参加革命 1896.07-1992.08.25 享年96岁 湖北郧县人 | ||
王从吾 第五任 1961.02-1963.01 51-53岁 中共中央党校 1927.06入党 1927年参加革命 1910.03.05-2001.09.13 享年91岁 河南内黄人 | 林 枫 第六任 1963.01-1966.08 57-60岁 北京大学 1927.03入党 1927年参加革命 1906.09-1977.09.29 享年71岁 黑龙江望奎人 | ||
华国锋 第七任 1977.03-1982.04 56-61岁 1938.10入党 1938年参加革命 1921.02.16-2008.08.20 享年87岁 山西交城人 | 王震 第八任 1982.04-1987.03 74-79岁 上将(1955.09) 1927.05入党 1924年参加革命 1908-1993.03.12 享年85岁 湖南浏阳人 | ||
高 扬 第九任 1987.03-1989.03 78-80岁 东北大学 1936.12入党 1936年参加革命 1909.10.17-2009.03.29 享年100岁 辽宁辽阳人 | 乔 石 第十任 1989.03-1993.02 65-69岁 同济大学 1940.08入党 1940年参加革命 1924.12生 浙江定海人 | ||
*** 第11任 1993.02-2002.12 51-60岁 清华大学 1964.04入党 1965.07参加工作 1942.12生 安徽绩溪人 | 曾庆红 第12任 2002.12-2007.10 63-68岁 北京工业学院 1960.04入党 1963.07参加工作 1939.07生 江西吉安人 | ||
*** 现任 2007.10-至今 54- 清华大学博士 1974.01入党 1969.01参加工作 1953.06生 陕西富平人 | |||
新一届领导
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同时兼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孙庆聚、李书磊
中共中央党校各部门领导简介
办公厅主任罗宗毅
组织部部长赵广茂
教育长郝时晋
教务部主任李书磊
哲学部主任贾高建
科研部主任张伯里
培训部主任徐伟新(女)
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
政法部主任李良栋
研究室主任梁言顺
机关党委书记孙庆聚
机关党委副书记蔡开文
党校介绍
中共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是党中央直属的重要部门,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为中央党校。1937年迁入延安,1942年后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1947年,中央党校撤离延安。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刘少奇兼任院长。北平解放后,马列学院即迁往北平。1955年改称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1966年以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7年复校,定为现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胡耀邦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期间,中央党校推动了著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起了重大作用。
学校领导机构是校务委员会,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法、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文史等八个教研部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并设有教务、科研、组织人事、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
在学员管理方面,设有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院三个部门: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研究生院负责培养国民教育序列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央党校还设有中直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部队分部、国资委分校等,培训相应级别的干部。全校现有工作人员1100多人,每学期在校学员1600人左右。
中央党校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以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基本要求,开设有“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等课程,引导学员对国际国内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定期邀请中央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各方面的专家来校作“形势、国情、政策”的报告。
中央党校的科研工作,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为重点,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努力结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理论创新。1995年起,中央党校先后有一大批优秀著作、论文、电视片等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其他奖项。从“七五”至“十五”期间,中央党校承担了100多项国家科研课题,充分发挥了党校作为党的智库和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肩负培养新世纪高中级领导干部的任务,中央党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央党校校园网实现了学员区、办公区、家属区全覆盖。在校内,教员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教学,学员可以在网上自助学习。党校系统远程教学网在全国已建立2700多个站点,初步实现了网上教育、网上交互、网上监控、课程点播、信息资料查询等功能。
中央党校有综合楼、礼堂、学员楼、食堂、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1200平方米,内设可容纳内设可容纳680人的学术会议中心,并有10个学习研讨室,是开展日常教学、举办各种会议、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国来宾的重要场所。学员楼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左右进行培训的要求。体育馆建筑面积23348平方米,内设网球馆、乒乓球馆、壁球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场馆。
中央党校办有《学习时报》、《理论动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刊,设有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中央党校图书馆现有印刷型图书约32万种、130多万册(件)。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网站拥有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全国报刊索引、EBSCO英文数据库等主要的大型数据库,同时还有自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的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每年招收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各100名左右,由国家全额资助,享受国家公费待遇。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授权点23个,硕士授权点33个。从1981年至2009年,培养了博士生811人,硕士生164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8人,硕士生导师164人,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和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在读学位研究生近600人。
近年来,中央党校日益对外开放,与世界上近3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等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很多国家的政要和知名学者到中央党校访问、交流。中央党校每年都安排部分学员和教职员工出国考察进修。
中央党校进修部,是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的学员管理机构,担负着轮训培训高中级领导干部的任务。
中央党校进修部的前身是马列学院一部,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时定名为中央党校第一部,1983年8月更名为中央党校进修部。
进修部承担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委书记任职培训班以及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中央部委、国家机关各类班次的服务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过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有6000多名,地厅级领导干部有26000多名,县委书记2000多名。
多年来,进修部全体同志,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九条经验和***同志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大力拓展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进一步深化细化教学布局,突出抓好理论教育,突出抓好党性教育,认真组织两带来交流、读书交流,从政经验交流,认真抓好体验式教学与课堂研讨,认真抓好课题研究与课题报告撰写,认真抓好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引导学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党员修养,圆满地完成了校委交给的高中级领导干部轮训培训任务,培训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
现任领导:黄宪起(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进修部主任)
中央党校培训部,是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的学员管理机构,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现任领导:徐伟新(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是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的主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直属机构,担负着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组织与管理、学位授予、就业指导、行政管理以及党务与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工作,并对全国省级党校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业务指导。主要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政策研究能力的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和高素质领导人才。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实宽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独立进行教学科研和政策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的前身是中央党校理论部,1981年,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同意,中央党校招收首批学位研究生。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首批28名硕士研究生,按国家统一标准,以导师制方式进行培养,为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积累了初步经验。1983年,中央党校面向全国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当年招生122名。这一阶段的办学方式是,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联合下发招生通知,按照国家规定单独考试录取,严格按照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定标准进行培养,同时从党校实际出发突出党校特色。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批审批,获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等专业中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研究生报考及录取工作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硕士、博士招生指标由教育部下达,硕士入学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博士入学考试依照教育部统一规定。2004年10月,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培养高层次社会科学人才的学科体系。目前,已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3个国家重点学科;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还设有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博士后流动站;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累计有一级学科下所属的2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学人员7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00多名,博士生导师117人,硕士生导师143人,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截至2009年7月,已毕业学位研究生2457人,其中获博士学位811人、硕士学位1646人;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328人,在读学位研究生近600人。中央党校的学位研究生的学籍、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均由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统一注册,属于严格的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现任领导:段若鹏(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卓泽渊(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
中央党校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哲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政法教研部、中共党史教研部、党建教研部、文史教研部等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简称“八部一所”。设教务部统筹全校教学工作。教务部是在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负责全校教学管理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各主体班次的招生和学籍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教学保障和远程教学、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分校教学等方面,同时还包括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教务部下设党校教育研究室、招生办公室、教务处、教材处、分校工作办公室以及部办公室等处级机构,分别负责各方面工作的具体实施。
中央党校办有《学习时报》、《理论动态》、《理论前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刊。办有《思想理论内参》。设有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函授学院。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中央党校加强对全国地方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推动了全国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对外学术交流的扩大,许多国家的政党代表团、学术团体和著名学者到中央党校访问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党校每年都安排学员、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考察进修,扩大了中央党校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
近年来,中央党校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使领导班子的结构更趋合理。重点抓了中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形成了以一批著名的老学者和部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全校现有专职教师25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5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0人,博士生导师117人,有3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4人。中央党校是国家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授权点23个,硕士授权点33个。从1981年起,培养了博士生811人,硕士生1646人。
本文标题:历任中央党校校长-历任中央党校校长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