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明斯基时刻-中国“明斯基时刻”隐约可见

发布时间:2017-11-18 所属栏目:什么是明斯基时刻

一 : 中国“明斯基时刻”隐约可见

61阅读/ www.61k.net

中国“明斯基时刻”隐约可见

明斯基时刻:是指海曼·明斯基 (美国经济学家)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广场协议: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

谈到中国经济,总是不能避开几个关键词。货币增发、房地产、外汇储备、股市。在2012年这几个市场尤为引人注目。显而易见,中国的经济在过去的20年中飞速的发展,通过进出口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内的股市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化导致的房价上升更是引人注目。随着国内GDP的飞速发展,国内建设的蒸蒸日上,很多隐藏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很多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开始出现,甚至拿来和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危机相比较,宣称中国的明斯基时刻即将到来。

海曼明斯基的理论基于市场特别是信贷市场的非理性。他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投资,收入可以偿还负债的利息和本金;第二,投机,参与者只能承担负债的利息支出;第三,庞氏,需要资产的不断升值,通过溢出的收入才能维持,本身不具有支付能力。未来更好的比较,我们先简单分析下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泡沫形成。 日本的经济泡沫产生于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

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本角度看,货币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的自身出口型经济受到影响。一方面迫切需要产业经济的调整,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经济的获利,开始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从外部看,广场协议后的十年里,日元的不断升值,给了国际资本巨大的套利空间。大量的外部资本涌入日本投资。一方面事日元的增发,另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的涌入,日本到了资本疯狂的前夜。钱多了不是好事么?为何会造成危机?首先,资本家或许是善良的,但资本大多时候都是邪恶的。资本具有投机的属性,而最好的投机对象是短期内无法迅速增加的的产品。比如土地、古董、股票、甚至是郁金香和橡胶。(17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初期在荷兰和中国上海分别发生过郁金香和橡胶引发的经济波动。)显然,如果短期内迅速就能增加那就没投机价值了。在日本的狭小空间里,可投资的确实不太多,类似我朝的各种鸡血石、翡翠、和田玉等等一个没有。于是乎,大量的游资无可选择的进入了日本的股市和地产行业。在86-90年间股价以每年30%,地产以每年15%的速度开始增长。而日本同期GDP增幅只有5%。一个东京的地价就超过了美国全国的总地价,这就造成的巨大的泡沫。直到89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并最终刺破了泡沫。

美国的次贷危机同样显现在房地产上。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催生了无数的金融衍生工具,本不应该存在的贷款,就如同堤坝上的蚁穴

一样,造成越来越多的信贷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抵押和债权担保等被重复利用,人们认为房子永远不会贬值。然而当最后次贷者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金融机构发现押在房子的资金筹码太多了,于是回收的房子开始抛售并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我们总结一下两者的不同,更有助于分析我们的经济形势。 首先,无论是繁荣还是崩溃,总是从外部开始。前期如果没有广场协议和美国创造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不会有投机的大量出现。后期日本财政仍旧保持货币的流动性或是美联储为次贷买单的话,危机很可能不会爆发,实际上,完全可以避免直线的下落,从而实现软着路。这涉及一个最后贷款人的问题。如果设立这样一个市场角色,说服了市场,表明有足够的资金满足现今需求,即使并未有大量资金投放,仍旧可以树立市场信心,因为仅有获得资金足够的信心,就足以给市场吃下定心丸。然而这个最后贷款人合适出现尚有争议,从自由市场经济的角度,这样一个角色无疑是对市场的干扰,甚至是一开始就给人鼓励投机的暗示。或许正是因此,美联储很少公开出面挽救市场,即使是出现了,也是半推半就,遮遮掩掩。前面提到的20世纪初橡胶泡沫危机,也是由于美国在1910年中实行橡胶消费限制政策,造成上海金融体系崩溃。此外革命、战争、制度变革是比较明显的外部冲击,最近主要的外部冲击包括金融机构和银行的创新金融产品,对冲基金,汇率,信贷的突然变化等等。

第二,关于信贷不稳定性和市场信心。以明斯基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大萧条是由市场信心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化通过

不稳定的信贷体系改变了流动性,从而影响力货币供应量。逻辑上与货币主义者是相反的。但不论如何,研究者都几乎都承认,信贷体系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通过财政政策,市场预期,外部冲击,而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很难用理性或是非理性来衡量,因为我们忽略了其他个体的理性选择,每个个体的理性加在一起结果可能是集体的非理性,信贷也是如此。

结合国内的形势来看。中国目前面临流通货币过多的问题,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市场流通货币约83万亿,同期中国经济规模只有美国一半左右,广义货币M2却比美国还多21万亿。关于信贷的膨胀可能有很多因素,不好做结论,可能是巨大贸易顺差导致的输入性通胀,也可能是为促进GDP政策的引导,至于其他不善意的揣测,在此不做分析。此种情况和日本的20世纪80末期到90年代有些的相似,但不同的是,中国的信贷市场不太可能出现热钱的大规模涌入,严格的外汇管制制约了国际资本的进入渠道。从这个角度看,即使中国政府减低利率来刺破泡沫,也只是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并不会造成大量的热钱外流(当然国内市场预期不好,会一定程度增加境外投资的数量)。国内的流通货币太多,出于资本的逐利属性,必然会急切的寻找投机对象。于是我们看到各种适合投机的商品一个个蜂拥而出,中国的地大物博造成可投机的对象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投机的风险。明显的例证是,中国的股市经历了从低谷到高潮,再迅速崩溃的过程,然而并未引发整体市场的不安,甚至并未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古董、楼市、茶叶、观赏石继续在投机市场如鱼得水。

二 : 我眼中的明斯基时刻!?央行在干啥

如松2015-05-14

早晨的文章留言很多,既有坚信权力可以避免明斯基时刻出现的人,但这些人估计给不出什么理由,只是安慰自己的一点信心罢了。也有相信这个时刻一定到来的人,但也不能细化,今日就说说更详细的观点。


第一,按如松研究以往经济大幅波动的时期出现的情形,如果M2增速下降到7%以下,明斯基时刻马上就会到来。如松在上篇文章中给了一个时间,那只是按现在的迹象来观察给出的判断,未来尚需要密切观察M2增速的走势,本人认为当这个数据跌破8%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灾难的到来。


为什么这样说?源于2015年制定的M2增长目标是12%左右。当跌至10%左右以后,央行和中堂会竭尽全力逆转这个趋势,无论是降息降准还是商业银行5000亿资产证券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如果未来几个月出现跌破8%的情形,就说明政策已经无法对抗市场,当市场不再产生信用之后,降息降准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再相信政策可以无所不能就是荒唐的。

当然,如果可以拉起M2增速,就意味着市场还没有恶化到极限,时间将延后。


预测不是主要的,时刻观察数据的变化才是主要的,一味地相信某些人无所不能也是盲目的。



第二,如松经常听到一个说法,美国日本泡沫破裂的时候是加息周期,ZG不会加息,就不会带来泡沫的破裂。

这是一种僵化的思维,泡沫是否破裂不取决于名义利率,而是取决于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即便现有的计算方法也只是估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当通胀上行到3%的时候(假定),如果央行将名义利率也降至3%,那时计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就是零,市场会有人把钱借给你吗?肯定不会,借钱的人要求更高的利率。通胀越高,放贷的人要求的利率越高,央行即便不加息也是无用的。需要记得,实际利率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而又是无所不在的,这个利率决定泡沫的前途,所以,只要通胀上行,央行加不加息根本就不关紧要,与央行无关。


这个实际利率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汇率,当汇率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利率就会上行;第二,通货膨胀。这两个因素决定实际利率。

同时,实际利率和通胀预期有关,如果通胀率在当时是3%,借贷人如果要求2%的利润,如果预期通胀还会上升,那么借贷人就会要求5%以上的实际利率,考虑到贷款风险,就很可能达到10%以上。


(注:以上数字都是年率)。

实际利率决定明斯基时刻是否到来,和央行加息与减息无关。


可是,实际利率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还是有参考指标,那就是银行间市场长期拆借利率和民间利率的走势,当这两个表示实际利率的指标上升的时候,无论央行加息还是降息,都没意义。


因此,我说通胀是第二个关键的指标,汇率压力最终也会反映到通胀上来。当第一个标准满足之后(注意这个前提),通胀带动实际利率上行,就会出现明斯基时刻。


所以,央行对明斯基时刻的出现,基本是束手无策,而统计局弄几个好一点的数据可以左右这个时刻的到来吗?也没用,只要实际通胀上涨,实际利率就会上涨,即便统计局将CPI弄成0%,也改变不了实际利率。


看看央行在干啥

央行在前五个月不断地降息降准,本以为可以逆转经济趋势,本质是信用创造的趋势,到今天,发现不是这么回事,M2增速还在萎靡的状态。


央行又开始包打天下。既需要释放货币,还希望市场能够创造信用,这是央行忙得第一件事,具体包括:商业银行5000亿资产证券化,当资产证券化以后,商业银行就可以套回现金,进行再放贷;地方债进入抵押品,这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含义近似;准许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这依旧是希望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创造信用,等等。央行忙得第一件事是M2增速低迷的问题,结果怎么样?看五六月的M2增速就知道了,没必要去猜结果。


央行忙得第二件事是实际利率。今日有报道《外媒:央行打压存款利率时刻准备指导违规银行》,实际上央行比我们更清楚实际利率的形成原理,这是上篇文章所说的内容。可是,为何城商行在存款利率上浮的过程中总是一马当先?源于如果同样的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就会选择四大行,城商行的存款就会下降,而城商行的贷款主要流向是地方政府的各种平台,如果给贷款上浮划线,对于城商行意味着什么?你懂得。

央行在这件事上估计效果有限,源于实际利率可通胀以及通胀预期有直接关系,即便限定了存款利率的上浮,改变不了实质,实际利率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仅体现在存款利率的上浮上。


昨日晚上引用的公式,需要道歉,不是这个公式不对(这是一个经典的公式),而是这个公式更应该适合利率已经市场化的市场,实际通胀是确定的,当实际通胀确定、通胀预期确定以后,实际利率也就确定了,名义利率按市场化来自由浮动,所以,这个公式在这里使用,是有问题的(虽然教科书都在使用,但不代表没有问题,如松也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同时提醒大家,这不是数学公式,不能三个变量随意移动。

比如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超过了2%,可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还接近于零,这就是通胀预期(加息预期)的作用,通胀预期(加息预期)严重影响实际利率。

三 : 明斯基时刻:明斯基时刻-简介,明斯基时刻-形成过程

所谓“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周期理论,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它是以经济学者海曼·明斯基(1919年—1996年)的名字命名的,他认为:金融市场的本质是容易陷入投机和恐慌。

明斯基时刻_明斯基时刻 -简单介绍

“明斯基时刻”(MinskyMoment)是指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Minsky)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时刻。他的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经济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大,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这种投机资产促使放贷人尽快回收借出去的款项。“就像引导到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明斯基时刻表示的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明斯基的观点简单明了: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直到过度冒险。1步1步地,投资者会到达1个临界点上,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其贷款。“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

明斯基时刻_明斯基时刻 -形成过程

以现金流作为依据,海曼·明斯基将市场上的金融行为主体分为3类,其中风险最大的主体是高杠杆的银行和高赤字的政府部门。

海曼·明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的本性和金融资本家天生的短期行为导致了资本主义金融业的不稳定,它是无法根除的,只要存在商业周期,金融业的内在不稳定就必然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进1步将整体经济拉向大危机的深渊。在商业周期的上升阶段,内在危机会被经济增长所掩盖,但是一旦经济步入停滞甚至下降周期,矛盾便会迅速激化,高风险的金融主体就会以变卖资产来偿还债务,也就是后来的学者所总结的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被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投资者们负担少量负债,偿还其资本与利息支出均无问题。第二阶段,他们扩展其金融规模,以致只能负担利息支出。第三阶段,即旁氏骗局,他们的债务水平要求不断上涨的价格水平才能安然度日。

明斯基时刻_明斯基时刻 -理论实践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大衰退”(GreatRecession)被广泛地解释为一场明斯基式的危机,随之而至的金融体系崩溃和深度的经济衰退也被认为是对明斯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确认。

新自由主义增长模式开创了1个工资停滞和收入不平等扩大的时代。代替工资增长对需求支持的是债务和资产价格提高。这种安排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在金融创新、管制放松、管制逃脱以及不断增长的金融风险嗜好的共同作用下,这一体制得以在1个超出人们预计的时期内避免了经济停滞趋势。泡沫和债务限额的难以预料让这一体制的批评者对其终止的预判失准。 这些延缓机制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论证是一致的。

明斯基时刻_明斯基时刻 -局限

明斯基的分析仅仅集中在“排他性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很好地解释生产(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虽然他在对金融危机周期性性质的描述上超过了他人,但这种描述与长期经济趋势的关系毕竟并不清晰。尽管明斯基清楚地意识到,金融的反复无常日益成为现实,但他却没有考察金融的长期增长问题,实际的经验研究在他的著作中很少,因此,他未能发展可称为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即经济重心从生产向金融的转移。他也没有考察经济停滞问题,即居于体系中心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增长,而马格多夫和斯威齐正是把经济停滞作为经济重心从生产转向金融的原因。1987年股市崩盘后,明斯基确实提到过,“资本主义再次发生了变化”,演进到1个非常容易发生金融危机的“货币管理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然而,这一论断从未扩展为1个连贯的分析。

研究长期发展趋势的金融化理论的匮乏,连同明斯基反复主张的,类似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债务型通货紧缩不会再次发生(借助于大政府和中央银行最终贷款人功能)的观点一起,成为试图将他的模型应用于这几年金融大崩溃和大萧条的各种努力的主要绊脚石。同时,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设涉及的几乎完全是短期的周期性现象,只是1个“明斯基时刻”,而不是作为1种发展趋势。这个事实使他的分析更易被主流理论家们所接受——他们最关心的是证明经济会在政府的轻推下迅速反弹。

明斯基时刻_明斯基时刻 -创始人简单介绍

海曼·明斯基(HymanP.Minsky,1919年9月23日-1996年10月24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的经济学家,曾为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试图对金融危机的特征提供1种理解和解释。他有的时候被形容为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而他的研究也受宠于华尔街。
海曼·明斯基、金融理论的开创者,是当代研究金融危机的权威。他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并被人们不断完善和讨论。他所坚持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危害难以避免。他是第一位提出不确定性、风险及金融市场如何影响经济的经济学家。他在华盛顿大学执教25年,是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的杰出学者。

教育背景

1941年,明斯基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理学(数学专业)学士,随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公共行政硕士学位(1947年),并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和华西里·列昂惕夫,于195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金融理论

明斯基所提出的理论将在典型的经济周期中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与投机性投资泡沫内生于金融市场。明斯基指出在经济景气时期,当公司的现金流增加并超过偿还债务所须,就会产生投机的陶醉感(speculativeeuphoria),于是,此后不久,当债务超过了债务人收入所能偿还的金额时,金融危机就随之产生了。作为此类投机性借贷泡沫的结果,银行和贷方会收紧信用,甚至针对那些能够负担借款的公司,随之,经济就紧缩。
对这种金融体系从稳定到危机的缓慢运动的揭示使得闵斯基为人所熟知,而「闵斯基时刻」这一词,也专指闵斯基学术贡献中的这一方面。
明斯基的信用体系模型,他称之为金融不安定假说(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简称为FIH),引入了许多由密尔,马歇尔,维克塞尔以及费舍尔所重复过的思想。“我们经济的基本特征”,明斯基在1974年写道,“就是金融体系在稳固和脆弱之间摇摆,这一摇摆过程是产生经济周期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主要著作

《中央银行与货币市场的变化》"CentralBankingandMoneyMarketChanges",1957,
"Can"It"HappenAgain?",1963,inCarson,editor,BankingandMonetaryStudies.
"LongerWavesinFinancialRelations:Financialfactorsinmoreseveredepressions",1964,AER.
"TheModelingofFinancialInstability:Anintroduction",1974,ModellingandSimulation.
JohnMaynardKeynes,1975.
"The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Arestatement",1978,ThamesPapersonPoliticalEconomy.
Can"It"HappenAgain?Essaysoninstabilityandfinance,1982.
"The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Capitalistprocessesandthebehavioroftheeconomy",1982,inKindlebergerandLaffargue,editors,FinancialCrises.
"Beginnings",1985,BNLQR.
StabilizinganUnstableEconomy,1986.
"TheGlobalConsequencesofFinancialDeregulation",1986,MarcusWallenbergPapersonInternationalFinance.
"SraffaandKeynes:Effectivedemandinthelong-run",1988
"TheMacroeconomicSafetyNet:Doesitneedtobeimproved?",1989,inH.P.Gray,editor,ModernInternationalEnvironment.
"Schumpeter:Financeandevolution",1990,inHeertjeetal,editors,EvolvingTechnologyandMarketStructure.
"FinancialCrises:SystemicorIdiosyncratic?",1991
"MarketProcessesandThwartingSystems"withPieroFerri,1991
"TheTransitiontoaMarketEconomy:FinancialOptions",1991
"ReconstitutingtheUnitedStates'FinancialStructure:SomeFundamentalIssues",1991
"TheCapitalistDevelopmentoftheEconomyandtheStructureofFinancialInstitutions"
"The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Aclarification",1991,inFeldstein,editor,RiskofFinancialCrisis."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1993,inArestisandSawyer,HandbookofRadicalPoliticalEconomy"FinanceandStability:TheLimitsofCapitalism",1993
"BusinessCyclesinCapitalistEconomies",1994,MIJCF.

四 : 【金融视界】欧洲迎来“明斯基时刻”,中国呢?

导读:当市场自身不再创造信用的情况下,明斯基时刻的到来是难以避免的。[www.61k.com]既然欧洲即将迎来“明斯基时刻”,那么,中国呢?

面对复苏乏力的经济,欧洲央行自9月以来就不断暗示可能进一步加码QE。

在上月议息会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更明确表态,将在12月3日举行欧洲央行会议时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宽松的程度,“如有必要,或进一步扩大QE规模,以及将QE实施期限延长至2016年9月甚至更晚时候”。

有人驳斥称,量化宽松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量化宽松没有让经济活跃增长,没使通胀满足2%目标。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指出,非常规性的量化措施,确实可能带来预想之外的一些后果,包括产生新的泡沫,对资产价格产生的不对称影响,以及将非常低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胀转变为某种资产膨胀的风险。

格罗斯表示,“超低通胀已经使得欧洲央行非常忧虑,肯定会以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然而,这可能会后院起火,加剧地区失衡状态,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金融动荡。”

按照当前的情况,欧元区的整体消费物价指数会徘徊在零附近,甚至核心通胀仍然低于1%,这距离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还很远。

如此低的通胀主要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自3月份以来一直持续低迷引起的,如果欧洲央行继续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那么通胀必然会长期低迷。

欧盟统计局11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欧元区通胀年率转负为正0.1%,欧盟为0.0%。两区在9月份通胀年率均降至-0.1%。但目前水平仍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0月,德、法、意、西通胀年率分别为0.2%、0.2%、0.3%和-0.9%。

通胀年率回升主要是由蔬菜水果和餐饮等拉动,而能源仍是拉低通胀率的最主要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10月能源价格下跌8.5%。

“在复杂背景下,欧洲央行并不打算重新思考其战略措施,很可能会双管齐下:即购买更多的债券,还要降低基准利率至负值。如果真的这样做将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格罗斯警告称。

因为宽松的信贷和较低利率很可能会刺激投资和增加消费需求,但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如德国和荷兰的信贷已经过分泛滥,零利率政策一段时间后,资产购买计划已经对这些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

事实上,欧委会近期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核心国家的开支并没有增加,但德国的对外顺差实际上在增加。对那些债台高筑的国家而言,它们非常希望欧洲央行进一步宽松,因为这些信贷可以帮助其发展经济,政府和家庭的开支也会增加。

在格罗斯的眼中,当前的欧洲经济模式似乎是一个“庞氏骗局”,正在奔向不可避免的“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指在信贷周期或者商业周期中资产价格大幅下跌。

这个概念由PIMCO的保罗?麦克里(Paul Mc Culley)在1998年提出,用来描述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名字命名。

早在1986年,明斯基就警告称,不可持续的债务将是金融崩溃的根源,用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支撑经济并不长远。“明斯基时刻”将在资产回报不足以支付债务成本时发生(这些债务起初就是用来获得那些资产的)。

未来即便央行再次释放货币,但是,当市场自身不再创造信用的情况下,明斯基时刻的到来是难以避免的。

既然欧洲即将迎来“明斯基时刻”,那么,中国呢?

谈到中国经济,总是不能避开几个关键词。货币增发、房地产、外汇储备、股市。

显而易见,中国的经济在过去的20年中飞速的发展,通过进出口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内的股市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化导致的房价上升更是引人注目。随着国内GDP的飞速发展,国内建设的蒸蒸日上,很多隐藏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

海曼?明斯基的理论基于市场特别是信贷市场的非理性。他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投资,收入可以偿还负债的利息和本金;第二,投机,参与者只能承担负债的利息支出;第三,庞氏,需要资产的不断升值,通过溢出的收入才能维持,本身不具有支付能力。

日本的经济泡沫产生于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

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本角度看,货币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的自身出口型经济受到影响。

一方面迫切需要产业经济的调整,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经济的获利,开始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从外部看,广场协议后的十年里,日元的不断升值,给了国际资本巨大的套利空间。大量的外部资本涌入日本投资。

一方面事日元的增发,另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的涌入,日本到了资本疯狂的前夜。

在日本的狭小空间里,可投资的确实不太多,于是,大量的游资无可选择的进入了日本的股市和地产行业。

在86-90年间股价以每年30%,地产以每年15%的速度开始增长。而日本同期GDP增幅只有5%。一个东京的地价就超过了美国全国的总地价,这就造成的巨大的泡沫。直到89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并最终刺破了泡沫。

美国的次贷危机同样显现在房地产上。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催生了无数的金融衍生工具,本不应该存在的贷款,就如同堤坝上的蚁穴一样,造成越来越多的信贷涌入。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抵押和债权担保等被重复利用,人们认为房子永远不会贬值。然而当最后次贷者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金融机构发现押在房子的资金筹码太多了,于是回收的房子开始抛售并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显然,房地产周期的下行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对冲?如何转型?实际上就是如何使得经济平稳回落的问题。

2013年2月以来房价环比增长见顶,随后持续回落,但环比增长尚未出现负数。地方政府在此时点已经开始想方设法稳定房市,中央政府也推动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从本质上也是为了避免房价出现明斯基时刻。

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一场人类金融史上罕见的断崖式股灾,像地震一样突如其来。当天,上证综指从前一交易日的5166点下跌了103点,收于5063点,跌幅为2%。

6月16日,上证综指进一步下跌,收盘时跌破5000点,收于4887点,跌幅达到3.5%;7月2日上证综指跌破4000点;7月8日上证综指跌至3507点,7月8日上证综指最低时曾下跌到3421点。

在短短16个交易日中,上证综指累计下跌了1659点,跌幅超过30%,若按照6月末沪深两市总市值62.74万亿计算,两市损失市值超过20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14年全国GDP的30%!

股灾发生后,为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金融监管最高当局推出了多种救市措施,对市场进行干预。

在6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6月29日证监会宣布融资业务仍有增长空间的信息;

7月1日证监会宣布进一步拓宽券商融资渠道,两融允许展期担保物违约可不强平,沪深交易所调降交易结算费用三成;

7月2日证监会开始调查市场操纵行为,证监会发言人指出:恶意做空为市场操纵行为;7月3日证监会表示,证金公司将大幅增资扩股至1000亿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7月4日证监会急召21家券商进京开会,21家券商决定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21家券商承诺,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7月5日证监会宣布暂停IPO发行;与此同时,央行表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市场流动性……

从当前的市场反应来看,一系列救市措施开始显现效果,但如果说股灾已彻底过去,还为时尚早。

从本质上说此次股灾是中国金融结构严重失衡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中国金融体系的泛信贷化才是造成股灾的根本原因。

考察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经验,不管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还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通常属于权益类资产,而不是信贷类资产。

权益类资产与信贷类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权益类资产不存在准确的时间期限,因此也不存在时间错配问题。而信贷类资产存在准确的时间期限,存在时间错配问题,而一旦有大量的信贷类资产在股市发生时间错配,那么整个市场的“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也就发生了。

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是一个聚集大量风险的严重畸形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信贷资产比重超过80%,远远高于德国、日本等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加之,M2/GDP已经接近200%,经济和金融呈现明显的泛信贷化特征。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企业负债率和社会负债率最高的国家。从2013年以来,新一届政府一直把经济的去杠杆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和重点。2014年,当股市开始回升时,人们希望通过股市改变金融结构。

客观地说,只有股市才能够成为改变原有金融结构的工具和途径。如果股市能够吸纳泛滥的流动性,成为将大量信贷资产转变为权益类资产的蓄水池,那么,资本市场将对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在大量信贷资产进入股市后还没有完成向成权益类资产转变的时候,由于监管的原因致使“明斯基时刻”瞬间到来。

而当前,随着经济增速降至25年来最低,公司利润也出现下跌,中国的许多公司正在想方设法去制造偿付他们债务所需要的现金流。

中国央行在12个月内进行了六次降息,这让公司的债务负担得到了缓解,并且公司的借款成本也下降到了5年来的新低,但中国公司国内债券市场的违约案例数却从2014年的仅仅一例增加到了今年的六例。

上个月早些时候,一份来自麦格理的报告显示,对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在目前的环境中,债务偿付代价太大了,这些公司已经无法承受。

麦格理指出,“2014年在大宗商品行业,超过一半的累积债务是无法用息税前利润偿付的,大宗商品行业下的每一个子领域都有各自的无法偿付债务,尤其是贱金属,煤炭以及钢铁。”

由于产能过剩损害了利润以及股东纷争阻碍了融资,上周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成为了最近一家在国内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上违约的公司。

国企中钢集团上个月推迟了其在一支债券上的利息支付,本周,中钢集团再次推迟了这支债券的利息支付。

截止到9月30日,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总额达到77.7万亿元人民币。而上个月的整体债务数字为71.8万亿元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在仅仅一个月中,中国国有企业整体债务增加了惊人的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

但是考虑到中国国有企业债务总量,即使是最大月度涨幅也仅仅占到中国国有企业债务总量的不到10%。中国国有企业9月末总体债务规模达到7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2万亿美元),超过中国GDP的总量。

中国国有企业债务在9月增加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安信证券分析师罗云峰表示,“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杠杆化操作。这不仅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其去杠杆化的政策,而事实上在增加杠杆。”

罗云峰表示,“一些原本被归为政府债务的债务被重新划归成了国有企业债务。”

这可能显示了政府其处理巨额债务问题的逻辑。罗云峰指出,处理政府债务的一个困难就是很难区分政府债务和国有企业债务。当前计划提高市场作用的改革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真的是将政府债务转移给了国有企业,这代表着中国在当前改革问题以及重新评估信贷风险前景的问题上前进了一步。但是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债务在第四季度的增长将停止。

讽刺的是,无论问题多么严重,转移债务可能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办法。因为如果中国悄悄的在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制造”了1万亿债务,那么意味着中国政府债务的情况可能要比人们想象的情况糟糕。

随着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速放缓,并且这一情况短期内将不会有什么变化。中国政府似乎会继续提高杠杆。

中国招商证券表示中国政府债务杠杆比例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仍是较低的,中国政府仍有进行杠杆化操作的空间。

根据麦肯锡中国债务总量图表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债务总量为28.2万亿美元,债务与GDP之比接近300%。

海通证券在今年年初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在未来避免因为政府杠杆话操作带来系统性风险。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宽松货币政策必将会带来政府杠杆的上升,同时利率会长时间的接近零水平。

中国最终将实行量化宽松计划,量化宽松计划将持续尽可能长的时间,使得政府可以完全解决其巨额债务问题。

中国将开始其债务货币化的篇章,中国央行将会公开对其每年3-4万亿的债务进行货币化操作。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部负责人施磊表示,因为投资回报下降得太快,一些中国公司已经进入了庞氏阶段,其结果是,杠杆率会攀升,僵尸公司的数量也会增加。

中国债务余额自2008年来增长了三分之二,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降4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从去年年中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随之而来的风险是,企业陷入资产价值下降而实际融资成本上升,不得不在急剧滑坡中增加负债以维持运营的恶性循环。

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称,尽管货币宽松政策既有帮助又有必要,但企业与国企改革更是关键所在,治本之道是实施更多结构性改革以释放新的增长点、消除过剩产能、关闭“僵尸”企业并化解银行坏账问题。

知名评论人士牛刀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现象,极为像要发生明斯基时刻--资产价值崩溃时期。

这个时期,各级政府资产负债表开始崩溃,央企到了偿还外债和内债的时刻,内债可以撒赖,外债是无法撒赖的。尤其中国央行货币开始崩溃,直接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就不打算寻求去收紧货币政策,并认为通缩比起通胀是一个更大的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的债务互换计划正在加速推进,以应对省级政府无法偿付政府融资平台债务(LGVF)利息的情况。很多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偿付融资平台债务的利息会迎来惩罚性的利率。

因此,虽然目前市场还未达到极限点(即借贷者无法再获得新的融资以偿付他们现有负债的利息),但正在朝着极限点前进。

如果不是通过一系列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以及实施了各种短期和中期的借贷措施释放了流动性,中国可能早已跨过这个点了。

摩根士丹利认为,信贷繁荣的消解很可能正在进行,我们预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和几个季度内,信贷繁荣的消解会加快速度。

随着破产的借贷者最终丧失了流动性,这个过程很可能会出现很多违约和接近违约的状况。

除中央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外,所有资产的市场利率会继续升高,反映了市场对身陷困境中的借贷者出现违约的担心在增加。在压力之下,借贷者会尝试去抛售资产来保持运行,资产价格可能会随着下跌。

结果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会开始为坏账增加备抵账目,并开始通过逐渐收紧信贷标准来减少信贷规模。这又会进一步带来信贷收缩,除了更加保险的借贷者,经济中的信贷会被掐断。

中国决心向世界展示中国致力于实现资本市场的自由化,这将会让这一势头加速,因为更自由的市场意味着更多的违约。金子厚

免责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联系“中国资本联盟”认领(可发邮至:cacnorg@ www.61k.com 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中国资本联盟”会在后续文章声明中标明。如觉侵权,敬请通知“中国资本联盟”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投稿、商务合作、各金融资本机构人员招聘信息(要求合法正规金融资本机构、招聘信息要全面真实、平台免费发送。)发送邮箱:cacnorg@ www.61k.com )

更多金融资本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干货、PE/VC、IPO、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融资租赁、小贷、保险、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创业孵化等,学习、交流,尽在《华夏资本联盟》官网 www.61k.com (投稿、商务合作、各金融资本机构人员招聘信息(要求合法正规金融资本机构、招聘信息要全面真实、官网免费刊登。)发送邮箱:ccuorg@ www.61k.com )敬请点击“阅读原文”链接,精彩无限……

本文标题:明斯基时刻-中国“明斯基时刻”隐约可见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01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