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清朝的文字狱-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及其后果

发布时间:2017-08-17 所属栏目:清朝的文字狱

一 : 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及其后果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君主集权制延及明清时期可谓是登峰造极了,专制政治派生出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将儒学奉为官方哲学,通过科举制收买、罗织文人学士做官,以培养封建御用文人;另一方面又推行凶残的迫害政策,大兴文字狱,将那些思想上、文字上稍有“越轨”的士人予以镇压,甚至株连九族。明清文字狱的盛行,确曾令无数文人学士惊恐万状,不寒而栗。

明代文字狱始于明初,朱元璋是罗织文网罪名的始作俑者。随着明王朝政权的建立和稳定,朱元璋对臣僚的猜忌也日益加深,认为与他一起起事的将帅枭雄将难以控制,尤其不放心那些出身豪门的文官大臣,觉得他们有声望也有计谋,对他的统治地位构成潜在威胁。于是,他一反过去虚心向他们请教的做法,一下子转为多疑猜忌,他常因一字之差、一言不合而大开杀戒,如看到奏章、诗词、札记中有“僧”“光”字眼就会勃然大怒,甚至将作者下狱或诛杀。原来“僧”“光”与他曾经当过和尚有关。朱元璋屡兴文字狱也被其继承者所承袭。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后,严禁建文帝时主要谋臣方孝孺的著作流行,下令“藏书方孝孺诗文者,罪至死”。此外,因出试题得祸,因进书得祸,在永乐年间,屡有出现。明初文网相对前朝各代都有过之,但与后来清朝更为严重的文字狱相比,却又算不了什么。

清朝的文字狱,是在其政权基本稳定以后,随着统治者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的加强而产生的,它始于康熙,发展于雍正,到乾隆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清朝文字狱之多,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清朝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打破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华夏正统思想。汉族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反清意识,大量地反映在明末清初时期的各种著述里,遐迩流传、影响深远。这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威胁,使他们坐卧不安。为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对汉族反清思想防范唯恐不严,打击唯恐不力,到乾隆时更发展到了病态的猜忌和恐惧,必欲彻底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而后快。从顺治到乾隆可统计到的约160起文字狱中,大部分案件或有反清的性质,或以蓄意罗织的反清罪状而成狱,清楚地表明清代文字狱的特殊历史背景是民族矛盾、民族斗争的持续存在。

清朝大兴文字狱还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首先,这是因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清朝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稍涉嫌疑,即刀斧随之,严加镇压。其次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却是处处贯彻“首崇满洲”的原则,对广大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清朝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上树立君主专制和满洲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历史进入18世纪,西方各国已经先后挣脱封建制度的锁链,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都在迅猛发展。而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仍然顽固地紧闭着与西方交流的大门,而且蛮横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利用文字狱的极端手段,消除异端,禁锢思想,统制言论,维护封建统治。直接地、人为地造成整个社会的落后,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简介:郑旭东,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先后有文章发表于《中学政史地》《中学课程辅导》《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学习报》等。主编、参编教辅资料30余本。

二 : 清朝的文字狱

导读: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文字狱历朝皆有,但制造最多的的朝代非清朝莫属!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和当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www.61k.com。

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发,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对声明政权表示同情态度,又用了南明的永历帝的年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了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他的亲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

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康熙帝做了六十一年皇帝,老死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音yìn zhē)即位,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官员劝他不听,威胁他也没用,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光了头当和尚。官员们也拿他没办法。

吕留良当了和尚之后,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幸好书写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留良死了,更没被人注意。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了个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谈,很合得来。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两人见了面,四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

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他们懂得,光靠几个读书人办不了大事。后来,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掌握很大兵权,因为讨伐边境叛乱的时候立了战功,受到雍正帝重用。他想,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

曾静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接见张熙,拆看来信,见是劝说他反清的,大吃一惊,问张熙说:“你是哪里来的,胆敢送这样大逆不道的信。”

张熙面不改色说:“将军跟清人是世仇,您难道不想报仇?”

岳钟琪识:“这话从哪儿说起?”

张熙说:“将军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飞)的后代,现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金人。岳王当年被金人勾结秦桧害死,千古称冤。现在将军手里有的是人马,正是替岳王报仇的好机会呢。”

岳钟琪听了,马上翻了脸,吆喝一声,把张熙打进牢监,并且要当地官吏审问张熙,追查他是什么人指使的。

张熙受尽种种酷刑,就是不招,说:“你们要杀要剐都可以,要问指使人,没有!”

岳钟琪心想,这个张熙是个硬汉,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一个软的办法。第二天,他把张熙从牢里放出来,秘密接见了他。岳钟琪假惺惺说:昨天的审问,不过是试探,他听了张熙的话,十分感动,决心起兵反清,希望张熙帮他出主意。

张熙开始不相信,禁不住岳钟琪装得郑重其事,还真的赌神罚咒,才相信了他。两人商谈了几天,渐渐热络起来。张熙无话不谈,把他老师曾静怎样交代的话都抖了出来。

岳钟琪哄得了张熙提供的情况,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静,一面立刻写了一份奏章,把曾静、张熙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一五一十报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报告,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静、张熙解送到北京,严刑审问。这时候,张熙才知道上了岳钟琪的大当,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静还跟吕留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

这样,案子就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像这样的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三 : 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案

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案

最著名的三个

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案的参考答案

[庄廷龙文字狱案]

此案发生在清朝康熙二年(1663),是康熙朝首例文字狱案.浙江吴兴县巨富庄廷龙以重金购得原明朝相国朱国桢所著《明史》,据为己有,并请人刊刻.其中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没有写清帝年号,而写南明年号,多有指斥满清之语.案发后,刑部遣侍郎审理此案.但此时庄廷龙已死,朝廷仍下令开棺戮尸,并株连七十余人,包括庄廷龙之弟及为此书作序者,刻者,读者,藏书者等.

[查嗣庭试题案]

此案是雍正朝发生的一个典型文字狱案.查嗣庭是康熙朝进士,后经隆科多荐举官至礼部侍郎.雍正继康熙称帝后,着手搞掉详知雍正上台内幕的隆科多.于是查嗣廷首当其冲地成了借口.雍正四年(1726),查嗣廷在江西做正主考.根据科举八股文命题的惯例,他选《诗经·商颂》上的句子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命题.不料却被人告发借出题名义用"维","止"二字影射"雍正无头",讽刺时事,居心叵测.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仍被处以戮尸枭首,子辈株连死罪,家属流放.

[案例分析] 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大一百多起,往往以莫须有的罪名滥肆株连.迫使当时的知识界都"惧一身之祸",而埋首书斋,钻故纸堆,致使清初颇有生气的学风,逐渐为繁琐考据之学所代替.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充分暴露了专制皇帝的淫威,是清朝极端专制主义的突出表现.

[胡中藻案]

又称"《坚磨生诗抄》案",是乾隆朝最著名的文字狱.胡中藻是雍正宠臣鄂尔泰的门生.乾隆继位后,对鄂尔泰等前朝遗臣在朝中势力有所顾忌,于是便着意兴起胡中藻案,以打击鄂氏朋党.乾隆二十年(1755),朝廷命人暗中收集胡中藻所出试题及诗文,以其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中有"乾三爻(YAO)不象龙说"七字,指责诋毁乾隆年号;以其所写《坚磨生诗抄》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指责故意在清国年号加"浊"字;诗中还有"与一世争在丑夷","斯文欲被蛮"等句,因有"夷","蛮"字样,被说成是辱骂"满人";又有"老佛如今无疾病,朝门闻说开不开"句,被指斥是讥讽乾隆的朝门开不开.因为这样种种罪名,胡中藻被判处斩首.同时鄂尔泰撤出贤良祠,其侄鄂昌因与胡中藻交往过密,也被赐令自杀.

本文标题:清朝的文字狱-明清两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及其后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9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