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深入了解理财常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理财?理财包含哪些内容?怎样理财?理财的方法?搜集了一些关于理财的信息和大家分享:
一、什么是理财
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理财包含以下涵义: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
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因为未来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所以理财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理财包含的内容
1、赚钱—理财收入
一生的理财收入包含运用个人资源所产生的工作收入,及运用金钱资源所产生的理财收入;包含:① 工作收入:薪资、佣金、工作奖金等。② 理财收入: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资本利得等。
2、用钱—理财支出
一生的理财支出包括个人及家庭由出生至终老的生活支出,及因投资与信贷运用理财所产生的理财支出。包含: 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医疗等理财支出。 理财支出:包括贷款利息、保障型保险保费、投资手续费用等。合理的用钱其实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3、存钱—理财资产
当期的收入超过支出时会有储蓄产生,而每期累积下来的储蓄就是理财资产。包含:① 紧急预备金② 投资理财:可用来滋生理财收入的投资工具组合。③ 置产:购置自用房屋,自用车等提供使用价值的资产。存钱也是理财的一种方式。
4、借钱--负债
当现金收入无法支应现金支出时就要借钱。借钱的原因可能是暂时性的入不敷出。包含:①消费负债:如信用卡循环信用、现金卡余额、分期付款等。②投资负债:如融资融券保证金、发挥财务杠杆的借钱投资。③自用资产负债:如购置自用资产所需房屋贷款与汽车贷款。
二 : 我了解的雪景
雪,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是在冬天时天空落下的结晶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零摄氏度以下凝结的雪花。
大前天下了一场大暴雪。雪越大越漂亮:洁白的雪花从天空落下来,在空中自由地飘,缓缓落下,与地上的雪混为一体。
在下完雪的第二天,我出去观察了雪。呦,雪下的真大啊——起码有两分米了。我抬头看了看,那些长得粗壮的树上挂了一些雪,但它们仍然挺拔的立着。相反那些矮小的树就不用了,树杈被压掉了好几个,东倒西歪的。
再环顾四周,周围的垃圾箱、路灯、房顶上都加上一堆厚厚的、雪白的雪。远看就像戴上帽子了一样。
昨天中午雪化了,可是昨晚雪又冻上了,因此房檐上挂着一串长长的”冰针“,叫它冰针是因为那冰又长又滑又细又尖。尤其是顶头的地方,锋利极了,就和针头差不多呢。
洁白、纯洁的雪啊!你多多地下吧!让大地因你的晶莹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让世间的丑恶因你的覆盖消失的无影无踪。雪啊,愿你真正带给人们一个纯洁的世间,一片洁白的希望。
六年级:蔡玟轩
三 : 《常识》:《常识》-名书简介,《常识》-背景搜索
《常识》可以说就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常识_《常识》 -名书简单介绍
《常识》作者:(英国)托马斯·潘恩(1737-1809年)
类型:政治论著
成书时间:1776年
常识_《常识》 -背景搜索
1737年1月29日,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负有盛名的宣传鼓动家托马斯·潘恩的生日。这个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的不列颠帝国的公民,若干年后以他的一本小册子,推动了北美独立的革命风暴。
潘恩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是裁缝,信奉教友派,妈妈是英国教教徒。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潘恩只上了中学。他13岁开始跟爸爸干活,此后尝试过教师、店员、税吏等各种职业,但没有1个成功的,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潘恩在当税吏时就关心政治,1772年写了小册子《税吏事件》,描写英国税吏的苦恼。1774年4 月,他因有“反政府”思想被免职。他来到伦敦,结识了本杰明·富兰克林,于那年末移民到北美殖民地,在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写了不少涉及时事的文章。
托马斯·潘恩当时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风起云涌。潘恩很快就投身政治斗争中。但是,人们的君主制观念还根深蒂固,连华盛顿、富兰克林、亚当斯这些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都不明确提出独立。
1775年4 月19日的莱克星敦和康柯德的战斗之后,潘恩得出结论,这次起义的目的不仅要反对不公正的税制,而且要支持全面独立。1776年1月10日,他发表了一本50 页的小册子《常识》,书中对他的论点做了详细解释,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3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在1个人口仅250万的殖民地里,可能总共售出了50万册。
潘恩为美国独立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作为出身低微的异乡人,受到了排挤和打击,成为失业者。他被迫旅居法国。在法国他仍然保持着对政治的极大热情,亲身参与了法国大革命,认为攻陷巴士底狱是“世界性的事件”,但是他反对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派执政时,潘恩说:“共和国死了。”因此,公安委员会以“图谋反抗共和国”的罪名逮捕了他,在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干预下才获释。1802年,潘恩回到美国,7年后他悄无声息地死去。
常识_《常识》 -内容精要
路易十六被处死时的情景《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1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
他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济、宗教、政治甚至地理———“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他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那些向英国妥协的言论:
“可是有人说英国是祖国,是我们的父母。那么她的所作所为就格外丢脸,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蛮人也不同亲属作战;因此,那种说法如果是正确的话,那正是对她的谴责;可是那种说法恰恰是不正确的,或者只是部分正确,而英王和他的一伙帮闲阴险地采用‘父母之邦’或‘母国’这种词,含有卑鄙的天主教意图,想利用我们轻信的弱点让我们相信他那不公正的偏见。欧洲,而不是英国,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这个新世界曾经成为欧洲各地受迫害的酷爱公民自由与宗教自由的人士的避难所。他们逃到这里来,并不是要逃出妈妈温柔的怀抱,而是要躲避魔鬼暴虐;把第一批移民逐出乡里的那种暴政,都还在追逐着他们的后代,这话对英国来说至今还是千真万确的。”
攻克巴士底狱示意图“所有争取和平的温和的方法都没有奏效。我们的历次恳求都被鄙夷地一口回绝;这使我们相信,没有什么比反复请愿更能取悦国王们的虚荣心并证实他们的顽固了———而且只有那种做法最能助长欧洲国王们的专制。丹麦和瑞典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既然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让我们达到最后的分离,不要让下一代人,在遭受侮辱的毫无意义的父子关系的名义下趋于灭亡。”
“有人说,那么北美国王在哪儿呢?朋友,我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治着,不像大不列颠皇家畜生那样残害人类。还是让我们庄严地规定一天来宣布宪章,希望我们哪怕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有缺点;让我们发表的宪章以神法和圣经为依据;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就赞成君主制而言,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因为,正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一样,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作用。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取消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潘恩这篇文章,成了独立战争时期人民大众的教科书。
常识_《常识》 -专家点评
美国独立战争托马斯·潘恩以“1个英国人”署名出版了《常识》,六个月后,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宣布美国独立的《独立宣言》。如果说, 《独立宣言》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的民主共和国原则,那么《常识》则是《独立宣言》的精华。
《常识》所主张的北美独立,在今天看来,这是1个顺理成章的事实。但在潘恩的年代,却不啻是一次振聋发聩的呐喊。
到1775年为止,在北美广大群众的心目中,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仍有相当的威信。北美的革命领袖们在过去10年的反英宣传中,把英国加在北美人民身上的一切压迫都归咎于英国内阁,同时却把英王捧得很高。把他描写为灵魂纯洁的、心地仁慈的君主。因此,北美人民虽然愤恨英国政府的压迫,但却把希望寄托在乔治三世身上,希望他能把居心残忍的大臣们免职,并且取消大臣们十余年来所实行的压迫政策。这样,乔治三世就成了人心倾向独立的巨大障碍。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出来扫除这个障碍的便是潘恩。他看到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最大弱点就是目标模糊,人们拿起武器与英军作战,但不是为独立而战,一般人对英王仍有幻想,对大英帝国仍有留恋。与此同时,他也看到领导斗争的革命领袖过于谨慎,不敢宣布独立。他认为这大大影响了反英武装斗争的力量,使得英国有可能把北美革命运动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为了鼓励北美人民更勇敢地走上战场,他感到有必要破除人们对于国王的幻想,并且把作战的目标告诉他们,向他们指出:北美独立就是战争的目标。总之,潘恩决定把“人民的思想感情从依附于英国转到独立,并且从君主制转变到共和的政府形式”。这就是他拿起笔来写小册子《常识》时的想法。
美国独立战争他在这本小册子里大胆地呼吁独立,并且痛切地陈明英国统治有百害而无一利,独立有百利而无一害。他写道:英国过去之保护北美殖民地,完全着眼于本身的利益,并不是为了爱护北美人民。他指出独立的好处甚多,独立不但给北美人带来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相反的,如果继续与英国保持联系,则只能延长北美人民的痛苦。他特别揭露乔治三世的专制暴虐,说他是1个“冷酷的、脾气恶劣的法老”,“大不列颠的戴王冠的野兽”,下决心消灭北美自由的就是他。他说:国王不是内阁的傀儡,内阁是受他支配的。国王用津贴和官职去收买下院,因而在下院选出1个充当国王傀儡的多数,由这个多数产生的内阁就成了他手中的工具。国王的所作所为,使得英国成为1个暴虐专制的国家。
《常识》刚一问世,立刻就被人抢购一空,在短短的3个月内,在人口不到300万的北美殖民地上竟销售12万册。《常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它一举扭转了北美的舆论,彻底摧毁了英王在殖民地人民心目中的优美形象,使他成了1个暴虐的独夫,从而切断了殖民地人民心中残存的对英王和英国的最后一根感情纽带。小册子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他们倾向独立,独立逐渐地成为普遍呼声。正如约翰·米勒斯指出的:“随着1776年1月《常识》的发表,潘恩打碎了把革命冻结起来的坚冰。”
常识,在所有的识见中,最珍贵;常识,是大多数人不敢说的怯懦时刻说出真相;常识,是在大多数人不明白的困惑时刻说出真相。人类在许多时刻,囿于种种偏见,已经将认识对像意识形态化了。欺骗性质的言说,教科书给定的认知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来如此”,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真伪的潜在依据,而且成为难于逾越的智障。常识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世人:皇帝并没有穿着衣服。潘恩的《常识》之所以成为影响美国人的优秀读本,就是因为他所言说的常识令人蓦然惊醒:啊,原来是这样的啊。潘恩就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小孩子。鲁迅最有力的言说就是:“从来如此,便对么?”
常识_《常识》 -妙语佳句
欧洲,而不是英国,才是北美的父母之邦。
所有争取和平的温和的方法都没有奏效。
本文标题:
了解地理常识的背景-深入了解理财常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