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被别人误解的哲理故事-哲理故事:以失误为起点

发布时间:2017-09-19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哲理故事:以失误为起点

  那一年,我在省城一家铝合金加工厂里打工。

  老板看我是高中文凭,就把算料的活交给了我。这个活其实挺简单,就是套用现成的公式就行。可在别的工友心中,算料却是一个关键的活,因为一旦算错了,所有切割的材料基本就浪费了。也难怪,工友们大都是小学、初中文化,有时遇上大活,一次算下来就是几百根料,难免有差错。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因为我进入情况比较快,也从来没有出过错,老板对我很照顾。可这样一来,也渐渐让我变得有些骄傲,有些散漫……

  不久后,我的散漫就给我带来了沉重打击。那一次,老板要给一幢别墅做门窗,他带我量完了尺寸,便要我回加工点算料,并特意交待,一定要算好,因为这回的材料全是最好的铝材,损失不起。可我却没有按老板的要求办,想着明天早上起来算也来得及,回来后就去请一位老乡喝酒,喝得大醉。第二天早上,我晕晕乎乎地爬起来算好了料,然后把数据放在案头上,又去睡了。可不想,两天后,师傅做好了门窗去安装时,做好的门窗全都小了一号。房主见状立即要求重做,我的脑袋顿时嗡的一下——这下子损失足足有七八千元啊!

  老板咆哮着训斥我,要扣我半年的工资,我恨不得狠狠地扇自己几巴掌。我开始哀求老板,请求他原谅,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可老板态度很坚决。无奈之下,我只好冒昧地找到房主,因为通常门窗做小了,还可以补救,那就是用水泥将门窗抹厚一些,这样一来,门窗小一点也能安装得上。况且,这个房主能建起别墅,一定很有钱。我妄想着他不会在乎这点钱,可我刚开口说事就被人家轰了出来……

  我茫然地走在大街上,突然问想到了逃离,可进厂时已用身份证做了入工登记,能跑到哪去呢?那些天,我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一天,老板对我说:“我看你这阵子挺消沉,这样吧,那些退回来的料,如果你在三个月内以最小的损失全都用上,你的工资照发。”老板的一席话就像给我吃了一个定心丸,也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我立即着手整理那堆材料,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将材料分类,并一个一个重新量了一遍,然后把数据写在纸上,从早到晚背记。就这样一周后,每一根材料的长度我都烂熟于心。在接下来的算料中,每算出一根料,我的脑海里都会过一遍那堆材料中的数据,只要有相同的或差不了多少的我便把它拿出来用上。三个月后,我将那次退回的一百多根料全都用上了,一根都没有浪费,老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一天,老板请我吃饭,笑着对我说:“小程,要不是我逼你,你永远都不会积极想办法弥补。”那一刻,我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

  从此,我把这次失误当成了人生的警示牌,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开始专心研究这个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一个更加简便的算料公式,一下子将效益提高了许多倍,我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师傅。

  经历了这件事,我也对人生有了另一番感慨:面对失误,弥补的办法不是求人可怜,求人原谅,而是要坚强起来,积极想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并以此失误为起点,振作起来,创造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开创别样的人生。

二 : 理板寸头怎被人误解

板寸头 理板寸头怎被人误解

板寸头

最近气温不断升高,不少男士走进理发店剃板寸头。[www.61k.com)本想图自在省事的,结果发型改变后,引来众多褒贬不一的评价,他们不禁感慨:“不就理了个板寸头嘛,咋多了那么多不是?”

市民刘先生对于发型并没有很多讲究,“干净清爽就行”,一般去理发店整个啥发型都是由理发师作主。前两天天气暖了,他心血来潮要去换发型,在理发师的建议下,他理了个板寸头。谁知一回到家,他年迈的母亲连连皱眉,说他这个新剪的发型像个“犯人”,“说我理发理得太短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刘先生说,就连自己的妻子也看不惯这个新发型。后来第二天去单位,同事们也是有赞有弹,很多人还是认为他回归原来发型最好。

梅岭东路根华饺面店的窦老板也遇到了类似的烦恼。窦老板是个街坊邻居公认的好人,他开了十年面馆,十年间所有的现役军人到店里吃早餐都是一律免费。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心人,陌生人第一眼看上去都觉得他像坏人。“都因为我理了这个板寸头。”窦老板有些哭笑不得地解释说,他是特地去理板寸头的。因为天气炎热,像他们在厨房里忙着烧菜下面的,如果头发过长被汗水弄湿不太卫生。

据市区几家理发店理发师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爱美不再是女性的专利,更多男士也给予自身形象更多关注。“《越狱》很火那阵子,挺多人来店里要求理个‘米帅头’。”理发师说,“还有年轻小伙子要求照着黄立行的那种发型剪。”理发师表示,现如今剪板寸头的主要还是以中年男士为多。“我们都是按照顾客的脸型和气质来给他们建议,关键发型要适合,突出个性。”

三 : 被世人误解的10张脸

被世人误解的10张脸 明轩公子

由于细说和民间传闻,使得许多人物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正如一本《三国演义》,给予了看客心中另一种三国,今日,公子有幸,罗列了历史上10位被世人定性的人,揭开他们的真正面纱。

1.西汉——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谁人知?”这是乐天(白居易)对王莽评价。诗的内容很浅显,乐天肯定了周公,否定了王莽。的确,王莽改革币值,使得百姓手中的钱越变越少,恢复井田制,收农田归公,征伐高句丽不克,致使乱民四起,绿林,赤眉纷纷起义,帝国也走向了崩溃。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为王莽抱不平,认为王莽是个锐意改革的明君,实际是走了一条空想**主义道路。公子个人还是较为倾向后一种,因为,我们一般意义的无道之君无外乎几点:大兴宫殿,严刑峻法,沉迷酒色,屠戮功臣。那对于王莽,他是修了阿房宫之类的东西,还是宠幸了褒姒一般的女人,又或者像宋后废帝一般以杀人取乐?好像三点都不符合吧?总之,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亡国理所当然,王莽的蛮干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所以,真实的王莽我们只能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称为无道之君,过矣。

总结: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真理。(思想品德老师的老生常谈)

2.东汉-------陈蕃(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儿时我们肯定听了不少遍了吧,那个主人公陈蕃都是作为教材来教育我们的,那么,历史上的他究竟如何,结果公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了他的生平,大呼坑爹啊。这位不被看好的仁兄后来成为了东汉三大支柱(士族,宦官,外戚)——士族的掌门人,并且与宦官团体都得死去活来,二次党锢事件就是以整他为中心。一个后来被宋朝某某大家膜拜的范滂,在当时都是他的小弟。而后来接他班的,士族掌门人袁本初在诛杀宦官时引董胖子进京,结果惹来天下大乱,最终葬送了大汉王朝。《后汉书》对陈蕃是进行了高度评价,不过对于用来教育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未必了解这位老兄长大后的成就吧。

总结:成功是对一个人的最大肯定,年少时的疯言疯语在你功成名就之后都会成为佳话。刘邦做皇帝后是没有人敢计较他的出身的。

3.三国———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这无疑又是作为教育我们的一个典型。但小说归小说,真是的阿斗却是这个样子。诸葛武侯死后,这位君主愣是将蜀国硬撑了20多年,不要说什么司马家忙着篡位,姜维北伐,给了这20年时间。这些都是借口而绝非理由。我们看史书可以知道,孔明死后,阿斗将军政大权分开,这就使得两者互相牵制,巩固了皇权,虽然姜维的九伐中原使得财政年年严重赤字,可阿斗谨记相父教诲,大力支持北伐。他还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关羽的孙子,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并先后册立为皇后,利用政治联姻从而将他父辈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后来,司马家掌握魏国大权,夏侯霸(夏侯渊之子)降蜀国,阿斗亲自出城相迎,并解释了定军山的误会,还指着太子对他说道:“这也是你的亲人。”(张飞娶得是夏侯夫人),当即夏侯霸感动的就眼泪哗哗的,并最终为蜀国战死疆场。而最终的“此地乐,不思蜀”则使得他没有落得和后来那位写词找死的一般下场。

总结:善良不是他的错,把人家的善良当无知和昏聩就是大错特错了。

4.西晋——司马衷

无疑,千载以来,惠帝也是被后人诟病的,“何不食肉糜”使得后世人们对他是大加抨击,说他不关心百姓疾苦。拜托,都说了人家是白痴皇帝了,那人家哪里晓得猪肉贵还是米贵啊。而且,从史料中我们完全可以发现,这个皇帝是真心的好人啊。一次叛乱中,嵇康的儿子作为护卫,拼死用自己的身子为司马衷挡住飞来的暗箭,结果愣是被活活射死了,血染了皇帝一身,后来人们要换下这龙袍,擦掉血迹时,司马衷说话了:“这是嵇侍中碧血,不能擦啊!我要让反贼看看。”后来,胡虏进京烧杀抢掠,还在大殿上调戏宫女,结果,这位傻皇帝为了使宫女不受辱出面,反被胡虏暴揍了一顿。又有一次他从邺城回长安,正是隆冬腊月,大臣们跟着在雪地里走路冻得一跳一跳地,结果司马衷哭了,说:“都说我是傻子啊,我是真的傻啊,不然怎么会连累你们遭这么大的罪啊。”那群臣子也跟着哭了。后来途经他先辈的皇陵时,他又是稀里哗啦的一顿痛哭。司马衷多次颠沛流离可仍旧有大臣愿意跟着,可见,他还是得人心的。

总结:出了大事总要找替罪羊啊,不找傻子那找谁呢?

5.西晋——王衍

“信口雌黄”就与这位老兄有关,历史上很多人都说他清谈误国,把西晋灭亡也推给了他清谈误国。对此我先引后人的一首时“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诗中说石勒年轻时在洛阳倚门而笑,王衍看到了便着人抓他,结果没抓住,王大人仰天长叹:“日后亡我国家的一定是他。”果不其然,后来真就是他引了胡兵进了京师,亡了西晋。王老爷子也被他找了个理由杀掉了。我不敢说他是不是清谈误国,但让公子我随便预言一个人日后能不能成气候,我还真评价不来,而历朝历代那些读了几本书就对朝政指手画脚的腐儒较之王衍只怕甚矣。

总结:身居高位,除了享富贵,还是要担重任的,能力不足只能成为野狼觊觎的肥羊。

6.隋朝——杨广

大家对于这个皇帝的印象无外乎这8个字“沉迷酒色,荒淫无道”。错了吗?没错,但是,这不等同于杨广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科举制在他做皇帝时期步入了正轨,当年平陈,他是率先打进江南的。他去西域走了一遭,西域立刻设立了机构管理,自南北朝以来,汉家的势力再次进入了西域,他开凿的运河,加强了对南方的管理,并带动了以扬州为核心的江南地带的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起了极大作用,并在唐朝时期,将南方的粮食输送到长安,以缓解数百万人口城市的压力,而他重修的长城,又在隋末战乱时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突厥南侵,避免第二次的“五胡乱华”。可以说,这些都对后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隋朝还是很快败亡了,为何?这个原因或许他到死也不明白,正如当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唐太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他:“君舟民水,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对于他的下场,后人也留诗一首“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公子认为,对于杨广,的确该骂,但骂的同时也不该忘记他所留下的那些影响后世的东西。总结:帝王如果不以百姓的所求为目的,而一味追求自己的业绩,那无论他留下多大的功绩,他都不会被百姓认可,他的统治注定被推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7.北宋——沈括对于他的了解最初还是初中时期的一片课文,主要讲了他通过实际行动考证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后来的著作《梦溪笔谈》,记得老师当年上课时把沈括一通吹捧,就跟孔圣人一般,直到我后来再次了解到这位北宋“圣人”时,我才大呼,坑爹啊,居然把一个小人当成了圣人。诚然,沈括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关于他的人品,这个嘛,良心大大地坏了。宋朝很奇怪,你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用成就去看人,因为,有些人看着是好人,其实是坏人,比如蔡京。沈括也是个道德低下之人,东坡先生被人弹劾差点丢了性命,其中这位沈老兄的努力是在第三位的,整完了苏东坡,他又赖上了王半坡(王安石),硬要参与变法,王先生考察了他一段时间后得出结论,这人不可靠。结果沈兄又在后来反王变法的司马光等人中充当了马前卒。总结:宋朝看重智育,忽视德育,这,这,这都教出了些什么人啊?无怪乎“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兵已过河”了。

8.明朝——万历

假使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没出来前,谈起这位皇帝,多数人基本是嗤之以鼻的。为嘛,30年不上朝,国家一片混乱啊。但是,真实的万历确如明月先生书中所说,虽然懒,但是绝对不蠢,不然,那16年的万历中兴盛世哪里来的?万历三大征哪里来的?假如评出几位明朝的杰出帝王,那我认为是两个半,太祖,成祖,还有半个就是这神宗的前半生。可以说,他虽然躲在幕后,但帝国的一切他的了如指掌,他在位期间,哪件大事他不知道,就连萨尔浒大战前,对于杨镐这个常败将军的底细也了解的一清二楚,只是拗不过大臣的执意坚持,才让那搞人去瞎搞了一通。在他怠政期间,思想界涌现出了“离经叛道”的李鸷,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最快发展,西洋的火器得到了中国加强版的山寨。然而,大明自太祖建国至他已有200余年,朝中积弊已深,要想改革,困难重重,或许这也是他为何怠政的原因之一吧?

总结:蠢的**抓权,聪明的放权。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做不了。

9.清朝——李鸿章

马关,辛丑两个条约基本是把中堂大人钉在耻辱柱上了,事实上,清朝能有10几年的同治中兴,与那些个洋务大臣也是分不开的,同治一朝,没有大的割地赔款条约,太平天国又被剿灭了,所以,国家有了一定的复苏,而在当时,洋人是不知有清廷,只知有李中堂,甚至还给了他个“东方俾斯麦”的称呼,只可惜国力如此,中堂只得仰天长叹了,结果签马关挨了一枪,签辛丑把命都搭上了。当然,朝中还有个翁同龢和他较劲,关于这个两朝帝师,我认为教书还行,但治国………这可非是我的一己之见啊。话说恭亲王重病期间,光绪问及何人能担当重任,谈到翁老头时,恭亲王挣扎地爬起来大喊:“是使聚九州之铁不可铸此大错啊!!!!”可以说甲午海战翁老头一味主战,却对敌我双方实力一无所知,主不以怒而兴师,孙子都坦言要知己知彼,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李中堂去了马关,背了个卖国贼的名字回来。历史再一次证明皇帝的师父并不是就一定能治国,建文帝的老师黄子澄如此,这里…….“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总结:比光荣地死去更难的是屈辱的活着,在世人唾骂中活着,但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10.清朝——叶名琛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人肯定对他不会陌生,因为咸丰对他的评价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然而事实上他绝不是无能之辈,否则也不会被称作“海上苏武”了,否则伟大的马克思也不会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了,因为,他在被俘后,羁押在印度,最终是绝食而亡,气节至今犹让人钦佩,然而,在影视题材中,他基本是被定义为反面人物了。当然,鉴于篇幅和其他原因,公子不能展开介绍了,有兴趣者可以去百度。最后摘录他的一首诗“零丁洋泊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心惊跃虎茄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惟有春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

总结: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不要因为一些人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就去妄自评价,记住,“谣言止于智者”。

四 : 哲理故事:放下就是解脱

  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而要想达到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境界,就必须懂得凡事随遇而安,顺天由命而不必苛求。

  记得在中学时代读书时,有一位同学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她为此天天在教室里哭哭啼啼,谁来解劝她都不听。有一天聪明的化学教师拿来了一杯水,在课堂上他问大家说:“你们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学生们有的人说20克,有的人则说50克。这位教师转而问道:“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看到大家一时没有答案,他接着说:“拿一分钟,每个人都没有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有许多人感到手酸;拿一天,可能有人会累得瘫倒了。其实我非常同情那位同学的遭遇,但是她为了她母亲去世在这里已经哭了一个多星期了,这样下去她的结果将会怎么样啊?”听到这位教师如此中肯的善意劝导,那位同学终于恍然大悟了,马上停止了抽泣。

  一杯水的重量其实是一样的,但是拿得时间越久,就会感觉越来越沉重。同样的道理,人在面对各种精神压力时如果不懂得放下,时间长了就会被压垮。修炼的人在修行中如果不能放下各种执著心和欲望,也永远无法修炼到自由自在的高深境界。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他的面前,运用神通两手拿起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大声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于是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再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在地上。

  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只得回答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要我放下?”佛陀对他说:“我并没有让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做人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思想,只要具备了这项简单的智慧,其人生道路就远离了痛苦与忧伤。

五 : 哲理故事: 狮子解惑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美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着问:“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不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每天鸡鸣的时候,我还是总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份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象,也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应该就是在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我也无法阻止鸡鸣,那以后鸡鸣时,我就当做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想来,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老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扰对我们来说,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本文标题:被别人误解的哲理故事-哲理故事:以失误为起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628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