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发财树喜阴还是喜阳-长江捞尸人陈阳喜: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发布时间:2017-12-04 所属栏目:那让人不死的力量

一 : 长江捞尸人陈阳喜: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浪尸漂,停阳逻”,特殊地理形成的大漩涡,使得阳逻成为武汉江段打捞长江浮尸的第一道关口,这里曾产生过“培心善堂”这一专职捞尸的民间慈善机构。

62岁的陈阳喜便是善堂最后一位传承人。这一行他已干了42年。“这些年我捞起的尸体,是这个数。”陈阳喜高举起了4根手指头。目睹过400多个消逝的生命,陈阳喜有自己的生死哲学:他不信鬼神,但善待死者,因为活着的人会记挂死者。他还打算再干10年。“我不做,就没人来做了。”

捞尸 长江捞尸人陈阳喜: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陈阳喜

“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要不是陈师傅,我们都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近日,家住武昌的李女士和家人一同来到阳逻,在殡仪馆内见到溺亡父亲的遗体时泣不成声。而将李爹爹遗体捞起来送到殡仪馆的,正是陈阳喜。

12月1日,60多岁的李爹爹在长江内溺亡,遗体随江水飘走。噩耗传来,他的家人沿长江四处搜寻,每逢村落码头便张贴寻人启事,打听下落。“听说很多溺死的都找不到遗体,家里人都急疯了。”李女士说,她只希望能找到父亲的遗体,见上最后一面,让老人入土为安。但找了一个星期,一直毫无音讯。

直到12月8日下午5点多,陈阳喜从阳逻江边捞起一具遗体。“死者是个60多岁的爹爹,仰面躺在岸边,大概在水里泡了三四天了。”陈阳喜说,凭借40多年的打捞经验,他一眼便能看出溺亡者大致的死亡时间。经过长时间浸泡,遗体变得很重,陈阳喜戴上手套,艰难地将其拖上岸并用尸袋包好,送往殡仪馆。

随后,当地警方联系到了李女士,经过她的确认及DNA鉴定,死者正是李爹爹。“找到了就好,莫伤心了。”陈阳喜在一旁安慰。出于感激,李女士主动掏出1000元钱,塞给陈阳喜。“很幸运能找到父亲的遗体。”李女士说,逝者已逝,能找到遗体见上一面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说到报酬,陈阳喜告诉记者:“80年代是60块,我,师父,还有一个乘船的,三个人平分。后来派出所叫我去捞,少的时候100块,现在是400块,有时候家属感谢我,会另外再给1000-2000块。”

“遇到家里太惨,穷得没办法的,看着收,不能收高了。实在不给的,也没办法,就过去了,不提了。”陈阳喜说,42年来,他从未主动向家属要过钱,“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我做这个不为钱,只是为了心里好受一些,让死者都能被接回家。”

42年,亲手打捞400多具遗体

1971年,刚满20岁的陈阳喜还是阳逻染织厂的一名漂染工。一天他在江边闲逛,一位老人突然问他:“想不想跟我一起打捞遗体?”看他犹豫,老人又说:“这是积德的事。”陈阳喜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带他入行的老人叫丁冬生,是民间慈善组织“培心善堂”的成员。解放后,培心善堂由政府接手,丁冬生是当时仅存的两名善堂捞尸人之一。

虽然答应了,可真正到了打捞现场,看到浮肿变形的遗体,陈阳喜却害怕得浑身僵硬。“心里直颤,几天吃不下睡不着。”跟着师傅看了好几次,他才渐渐克服了心里的恐惧,开始动手。

几年后,看到他能独当一面了,丁冬生和另一名老师傅开始隐退。从此,陈阳喜经常一个人去离家1公里的江边转悠,村民们发现有死者也会主动喊他,42年里,他亲手将400多具溺亡者遗骸打捞上岸。“生前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死了应该得到尊重。”

虽然见惯了死亡,陈阳喜每次仍对死者充满敬畏。由于长期浸泡,遗体很容易破损,每次打捞时他都特别小心。漂到江岸上的还好,那些浮在江中的遗体,他会上小船用绳子将其套住,缓缓拖到岸边。

陈阳喜说,死者家属本来就伤心,如果看到亲人遗体不堪入目,会更加痛苦,所以能不用钩子他尽量不用。“好好送他们一程”既是这一行的行规,也是他唯一能为死者及其家属做的。

陈阳喜还告诉记者,“不管尸体腐烂到什么程度都会捞,“这是师傅教的,怕人家属来找,得给他们一个交代。现在更严格,还得派出所同意,捞出来法医鉴定后,再送殡仪馆。”

说起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陈阳喜说,大概是10年前,镇上两个读初中的女孩子一起投江,“两人在江边不同的地方,隔了几米远,一个浮上来了,一个还在水里面,就记得后来发现她们用小石子在江边石头岩上写了一起跳江,两双小鞋子还摆在旁边。”陈阳喜说,“太造业了,两个孩子才读初中啊。”

“打算还做10年”

提到这几年发生的天价捞尸费,陈阳喜说,“以前听说长江别的地方,有人看到尸体,不愿意捞,长篙子一推,就推跑了。但尸体漂到了我们阳逻,有人管。不管就不讲道德啊。人死了,也该好好对待。”

“我不信鬼神,但中国人的传统,死要见尸。所以要把遗体找到,给家属一个交代,让家属放心。这也是我们的道德。做这行,一要有力,是劳力活儿,要抬重的,一般都是200、300斤,二是胆子得大,不怕,三还得心好,凭良心。”陈阳喜说。

对丈夫做这一行,妻子吕学平年轻时没少跟他吵,她担心这会让整个家庭变晦气,也害怕邻居们说三道四。不过有一次,有一家人找到家里来感谢陈阳喜,她才觉得丈夫做的真是件积善行德的事,于是也就慢慢接受了。

阳逻街民政办主任余炳炎说,陈阳喜是个老实人,从没主动提过条件,每次打捞和搬运遗体都尽心尽力,还有死者家属专门找他搜索打捞遗体。阳逻派出所民警也说,他们与陈阳喜合作十多年,每次发现遗体都会找他,“除了他,还有谁愿意干这个?”

不过,陈阳喜透露已经找到一个徒弟了,“我打算还做10年,我身体没有病,好得很,做10年没有问题。我不做,也没人做了。徒弟10年后他就可以独立做了。”

(综合《新京报》和荆楚网消息)



视频上传于2011年8月

二 : 发财树怎么养 多长时间交一次水,喜阴还是阳

发财树怎么养

多长时间交一次水,喜阴还是阳


你好!发财树喜阳,只要保持盆土湿润,不干不浇。

发财树性喜温暖、湿润,向阳或稍有疏荫的环境,生长适温20℃至30℃。夏季的高温高湿季节,对发财树的生长十分有利,是其生长的最快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应加强肥水管理,使其生长健壮。冬季,不可低于5℃,最好保持18℃至20℃。忌冷湿,在潮湿的环境下,叶片很容易出现溃状冻斑,有碍观赏。

发财树对光照要求不严,无论在强烈日照或弱光室内均能适应。但全日照能使茎节短,株型紧凑、丰满,特别是对主要的观赏部位???膨大的干茎有增粗作用。光线不足,培养的树体增长较慢。栽植的小苗放在荫凉处,不要光线太暗,否则,会使植株生长又细又高,使植株提前达到编瓣的高度,影响造型。无论在什么环境下莳养,放置的地方都不要突然改变,改变位置要有1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如突然将植株从荫处转移到强光下,会使叶面灼伤、焦边,影响美观。

平时盆土保持湿润,冬天盆土偏干,忌湿;否则,叶尖易引起枯焦,甚至叶片脱落,每1年至2年进行修剪及换盆一次,并逐年换稍大点的盆,同时要增添基肥,更换新的营养土,使其茁壮生长。营养土可用园土5份加锯屑2份和砂2份及花生饼粉少许,此外再加过筛垃圾和煤渣1份拌匀就可以。一般20天左右追施一次薄肥。对于花株应多施磷肥,以促进茎基部肥大,提高观赏价值。生长旺季要少施氮肥以防植株徒长;经常向叶面喷水保持湿润,就能让它生长健壮。

发财树的修剪,若是家庭栽培的,因室内空间小,株形不适合过高。如长高后而影响观赏时,可短截枝条,使之矮化。繁殖方法:在春夏秋生长期,把短截修剪下来的枝条,长约10厘米至15厘米,扦插在沙盆内保持阴湿。30天左右生根成活,但扦插成活的发财树,茎干基部无肥大形状,而播种繁殖的发财树植株,则能保持母本的这一肥大特性。

三 : 长江捞尸人陈阳喜: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浪尸漂,停阳逻”,特殊地理形成的大漩涡,使得阳逻成为武汉江段打捞长江浮尸的第一道关口,这里曾产生过“培心善堂”这一专职捞尸的民间慈善机构。

62岁的陈阳喜便是善堂最后一位传承人。这一行他已干了42年。“这些年我捞起的尸体,是这个数。”陈阳喜高举起了4根手指头。目睹过400多个消逝的生命,陈阳喜有自己的生死哲学:他不信鬼神,但善待死者,因为活着的人会记挂死者。他还打算再干10年。“我不做,就没人来做了。”

天价捞尸 长江捞尸人陈阳喜: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陈阳喜

“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要不是陈师傅,我们都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近日,家住武昌的李女士和家人一同来到阳逻,在殡仪馆内见到溺亡父亲的遗体时泣不成声。而将李爹爹遗体捞起来送到殡仪馆的,正是陈阳喜。

12月1日,60多岁的李爹爹在长江内溺亡,遗体随江水飘走。噩耗传来,他的家人沿长江四处搜寻,每逢村落码头便张贴寻人启事,打听下落。“听说很多溺死的都找不到遗体,家里人都急疯了。”李女士说,她只希望能找到父亲的遗体,见上最后一面,让老人入土为安。但找了一个星期,一直毫无音讯。

直到12月8日下午5点多,陈阳喜从阳逻江边捞起一具遗体。“死者是个60多岁的爹爹,仰面躺在岸边,大概在水里泡了三四天了。”陈阳喜说,凭借40多年的打捞经验,他一眼便能看出溺亡者大致的死亡时间。经过长时间浸泡,遗体变得很重,陈阳喜戴上手套,艰难地将其拖上岸并用尸袋包好,送往殡仪馆。

随后,当地警方联系到了李女士,经过她的确认及DNA鉴定,死者正是李爹爹。“找到了就好,莫伤心了。”陈阳喜在一旁安慰。出于感激,李女士主动掏出1000元钱,塞给陈阳喜。“很幸运能找到父亲的遗体。”李女士说,逝者已逝,能找到遗体见上一面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说到报酬,陈阳喜告诉记者:“80年代是60块,我,师父,还有一个乘船的,三个人平分。后来派出所叫我去捞,少的时候100块,现在是400块,有时候家属感谢我,会另外再给1000-2000块。”

“遇到家里太惨,穷得没办法的,看着收,不能收高了。实在不给的,也没办法,就过去了,不提了。”陈阳喜说,42年来,他从未主动向家属要过钱,“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我做这个不为钱,只是为了心里好受一些,让死者都能被接回家。”

42年,亲手打捞400多具遗体

1971年,刚满20岁的陈阳喜还是阳逻染织厂的一名漂染工。一天他在江边闲逛,一位老人突然问他:“想不想跟我一起打捞遗体?”看他犹豫,老人又说:“这是积德的事。”陈阳喜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带他入行的老人叫丁冬生,是民间慈善组织“培心善堂”的成员。解放后,培心善堂由政府接手,丁冬生是当时仅存的两名善堂捞尸人之一。

虽然答应了,可真正到了打捞现场,看到浮肿变形的遗体,陈阳喜却害怕得浑身僵硬。“心里直颤,几天吃不下睡不着。”跟着师傅看了好几次,他才渐渐克服了心里的恐惧,开始动手。

几年后,看到他能独当一面了,丁冬生和另一名老师傅开始隐退。从此,陈阳喜经常一个人去离家1公里的江边转悠,村民们发现有死者也会主动喊他,42年里,他亲手将400多具溺亡者遗骸打捞上岸。“生前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死了应该得到尊重。”

虽然见惯了死亡,陈阳喜每次仍对死者充满敬畏。由于长期浸泡,遗体很容易破损,每次打捞时他都特别小心。漂到江岸上的还好,那些浮在江中的遗体,他会上小船用绳子将其套住,缓缓拖到岸边。

陈阳喜说,死者家属本来就伤心,如果看到亲人遗体不堪入目,会更加痛苦,所以能不用钩子他尽量不用。“好好送他们一程”既是这一行的行规,也是他唯一能为死者及其家属做的。

陈阳喜还告诉记者,“不管尸体腐烂到什么程度都会捞,“这是师傅教的,怕人家属来找,得给他们一个交代。现在更严格,还得派出所同意,捞出来法医鉴定后,再送殡仪馆。”

说起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陈阳喜说,大概是10年前,镇上两个读初中的女孩子一起投江,“两人在江边不同的地方,隔了几米远,一个浮上来了,一个还在水里面,就记得后来发现她们用小石子在江边石头岩上写了一起跳江,两双小鞋子还摆在旁边。”陈阳喜说,“太造业了,两个孩子才读初中啊。”

“打算还做10年”

提到这几年发生的天价捞尸费,陈阳喜说,“以前听说长江别的地方,有人看到尸体,不愿意捞,长篙子一推,就推跑了。但尸体漂到了我们阳逻,有人管。不管就不讲道德啊。人死了,也该好好对待。”

“我不信鬼神,但中国人的传统,死要见尸。所以要把遗体找到,给家属一个交代,让家属放心。这也是我们的道德。做这行,一要有力,是劳力活儿,要抬重的,一般都是200、300斤,二是胆子得大,不怕,三还得心好,凭良心。”陈阳喜说。

对丈夫做这一行,妻子吕学平年轻时没少跟他吵,她担心这会让整个家庭变晦气,也害怕邻居们说三道四。不过有一次,有一家人找到家里来感谢陈阳喜,她才觉得丈夫做的真是件积善行德的事,于是也就慢慢接受了。

阳逻街民政办主任余炳炎说,陈阳喜是个老实人,从没主动提过条件,每次打捞和搬运遗体都尽心尽力,还有死者家属专门找他搜索打捞遗体。阳逻派出所民警也说,他们与陈阳喜合作十多年,每次发现遗体都会找他,“除了他,还有谁愿意干这个?”

不过,陈阳喜透露已经找到一个徒弟了,“我打算还做10年,我身体没有病,好得很,做10年没有问题。我不做,也没人做了。徒弟10年后他就可以独立做了。”

(综合《新京报》和荆楚网消息)



视频上传于2011年8月
本文标题:发财树喜阴还是喜阳-长江捞尸人陈阳喜:发死人财,那不是人干的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84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