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1-04 所属栏目: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 :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 )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

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 )年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

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 )

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

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 )

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

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

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

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

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 )

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

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25、“北”是一个( )字。(www.61k.com)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 b 雅 c 洗 d 室 e 篇 f 贼 g 颖 h 彩

A a b c /d e /f g h B a b /c h /d e /f g

C a c /b h /d e /f g D a b c g /d e /f h

27、《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转注

28、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 闷 B 福 祈 C 通 过 D 江 河

2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雨舟水61阅读在纲,有条而不紊。

D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E三十而壮,有室。

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 )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C酌以大斗。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8、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是( )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故中御而从齐侯。

9、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 )

A薪:砍柴。

B奋:举起,扬起,振作。

C权:权力,权衡。

D信:言语真实。

E候:守望,放哨。

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引申义的是( )

A断:决断,果断。

B术:道路。

C危:不稳定,危险。

D析:分析,辨析。

E牢:监狱。

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 )

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

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

E畔:表示背叛。

6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12、下列各组字,后者属于为前者的引申义所造新字的是( )

A解——懈 B辟——嬖 C国——國 D景——影 E取——娶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www.61k.com)

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

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

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君主的得力武臣猛将,褒义。

B《国语?周语中》“王厚贿之。”贿:赠送。

C《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诛:谴责,责问。

D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青年。 E《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闻:听。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

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

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

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

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

16、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有( )

A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重点在“入”不在“出”。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 C“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勉强。

D“是儿最叵信者。”叵:不可,合音词。

E“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人,妻子的父亲。

17、《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盛气:怒气很大。

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

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

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E谢:谢罪,道歉。

18、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 ) A两字具有双声关系 B两字具有叠韵关系

C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 D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

E两字具有同义关系

19、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 )

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

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

7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E福神祈视

1、ADE 2、ABCE 3、ABC 4、ACDE 5、ABCD 6、ABE 7、BCE 8、ABD 9、ADE 10、ACDE 11、BDE 12、ADE 13、ABCD 14、ABCE 15、ABDE 16、ABD 17、ACDE 18、BD 19、BC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www.61k.com)

(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夸父与日逐走。

(5)弃其杖,化为邓林。

(6)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7)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8)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9)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10)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11)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3)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14)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

(2)詨:呼叫。

(3)堙:填塞。

(4)逐走:竟走,赛跑。

(5)邓林:桃林。

(6)湍:水流急。浚:深。

(7)偃蹇:盘曲高耸的样子。殆:几乎,差不多。

(8)冲然:向上冲的样子。羆: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也叫“马熊”或“人熊”。

(9)刈:割。烈:火猛,此处作动词,意思是猛烈地烧起。

(10)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效:呈献。

(11)渊然:深沉的样子。谋:谋划,商讨。

(12)匝:经历一周。旬:十天为一旬。好事之士:此指爱好山水并到处搜奇选胜的人。

(13)陋:鄙陋。此用作意动,即“轻视”之意。

(14)胜:景致优美。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夸父与日逐走。

(4)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5)是其果有遭乎?

(1)以:介词,表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

(2)故:所以。

8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3)父: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又写作“甫”。[www.61k.com)与:介词,译作“跟”。

(4)以:连词,相当于“而”。举:副词,全,都。

(5)其:句中语气词,表推测的语气。

四、简答题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造的“暮”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

3、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从本义和引申义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江”、“河” 由专指长江、黄河引申为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为泛指美好,“涉” 由淌水过河引申为泛指过河,都是词义由个别引申为一般。

再如:“道”、“術” 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权”由秤锤引申为权力、权变,“骄” 由马高大,引申为骄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体引申为抽象。

4、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l)《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说文》:“民,众萌也。”

(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l)(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

(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

(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9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www.61k.com]”

(6)《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7)《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

“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5)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如例句(6)、(7)皆是。“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

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恭”、“敬”之间的差别:

(l)《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

(2)《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3)《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4)《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5)《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6)《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但是两词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恭”侧重外貌,多指对人恭谨有礼貌,不怠慢。如例句(1)、(2)皆是。“敬”则侧重内心,指内心的肃静,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如例句(3)接待宾客用“恭”,举行祭把用“敬”,又如例句(5)“貌思恭”,“事思敬”等,都说明“恭”、“敬”二词的区别。另外,“敬”还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如“敬业”,“敬老”,这些用法,也是“恭”所没有的。

7、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

(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

(6)《论语?公冶长》:“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7)皆是。例句(6)“耻”后面的宾语“之”为代词充当,但是这个代词指称的是事情,即对某件事情感到耻辱,“耻”仍然是意动用法。

8、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完”、“备”

之间的差别:

10

二 :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37

第四套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

A 校 信 原 B戒 及 炎 C友 武 叔 D上 过 本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

A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

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莫”是“暮”的古字。 B“既”是副词,既然。 C“冠”是个名词。 D“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 基础上形成的。

2、《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3、《 》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4、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名称一般采用 的,而次序则

采用 的。

5、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 , 。

6、辟避、诒贻、憑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遊、修脩中

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 义。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反切;

2、偏义复词;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15分)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

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

5、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

6、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

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

8、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

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1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

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

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共14分)

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3、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6、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7、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每题2分,共14分)

1、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甞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3、王见之曰:“牛何之?”

4、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

6、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7、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七、简答(每题3分,共12分)

1、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

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3、名词作状语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4、句尾语气词“也”、“矣”有什么区别?

八、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题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C;2、C;3、A;4、C;5、A;6、B;7、D;8、D;

9、C;10、D;11、B;12、B;13、C;14、A;15、C;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北方话;2、左传;3、辞源;4、许慎;班固;5、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

6、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诒贻、憑凭、谕喻; 7、本义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1分)。

2、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1分),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1分)。

3、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意义准确即可)

1、“寤”通“啎”,逆,倒着; 2、疆界; 3、安抚; 4、多次、屡

次;杀; 5、坠落;倒下; 6、堵住;

7、粗陋的食物; 8、父母双亲; 9、跌倒; 10、或者; 11、扛;

12、心里难过、可怜; 13、通“馈”,赠送;

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指出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和活用后的意义全答对得满分,答对一点或两点只能得1分,不具体说明用法,翻译符合该种活用可以得1分)

1、隧,名词用为动词,挖隧道;

2、书法,名词作状语,根据记事的原则;

3、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上位虚;

4、见,动词使动用法,使之拜见;

5、少、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少、以之为轻;

6、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乌云、回声、影子)一样。

7、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每题2分,指出前置的宾语1分,说明前置的条件1分)

1、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我,用之复指前置;

3、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江汉、秋阳,作以的宾语前置;

5、陈言,用之复指前置;

6、之,否定句宾语前置;

7、利,用代词“是”复指前置;

七、简答(每题3分,共12分)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全答对得满分,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先通过字形分析;再在文献中找到证据(2分)。如“習”,《说文》:“数飞也。”《礼记·月令》:“鹰乃学习。”(1分)

3、表示比喻;表示处所;表示工具或依据;表示对人的态度; (全答对得满分,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4、“也”表示判断肯定语气;“矣”是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2分)“也”是静态的;“矣”是动态的;(1分)

八、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进贡的负担很重,郑国人很担心。二月,郑伯到晋国去,子产委托子西带书信给范宣子。信中说:“你治理晋国,四方的诸侯没有听说你的美德,却听说进贡的负担很重,我呢,对此事很不理解。我听说掌管国家的人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名声。诸侯的财物聚集到晋国,诸侯就会怀有二心。如果你依赖这些,那么晋国其他贵族就会产生二心。诸侯怀有二心,那么晋国就会受到损害;晋国受到损害,那么你的家就受到损害,怎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37_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这样糊涂呢?这样还会在哪里用到财物呢?好的名声是载德的车子。德是国家之根基。有了根基而不损坏,难道不应该致力于此吗?” 细则:

一等,文意无误,译文通顺,关键词能准确翻译,给11-13分;

二等,文意基本无误,译文基本通顺,关键词一般能准确翻译,给8-10

分;

三等,文意似懂非懂,译文时通时不通,关键词处理多有失误,给5-7

分;

四等,文意根本不对、弄错,或只翻译一两句,给5分以下。 105

三 : 32《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填空

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许慎__编著的《___说文解字_____》,由宋代徐铉校定的文本,正文分为__14__篇。每篇又分上下,加上目录和自叙共__30___卷,分为__540___部首,共收___9353___单字;重言字__1163____个。

2.《__尔雅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张相_____的《___诗词曲语辞汇释___》。

4.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汉语大字典》,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_汉语大词典》。

5.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部曲、音序检字法、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6.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读若(读如)和直音,反切其中反切较为科学。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和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杨树达的《词诠》、刘淇的《助字辨略》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经籍纂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释名》。

11.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方言》。

12.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30部。

13.《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王先谦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郭庆藩_的《庄子集释》。

14.《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编写的,分为__193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陈彭年编成《广韵》。

15.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16.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_____知徹澄娘_____。

1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仄仄平平仄仄平____________。

18.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颔联、颈联两联必须对仗。

19.上古时代的韵部主要是根据__《诗经》的用韵和__《楚辞》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20.中古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

21.形声字“锦”的意符为_帛__,声符为_金_。

二、单项选择填空。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 )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C )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D )

A地、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莫、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 )

A说 悦 B睹 覩 C置 寘 D沽 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

A遵彼微行。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归纳体例特点的是-----------( C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不用作状语的是--——( D )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人不知而不愠 ....

11.《康熙字典》中不科学的注音方式是 C 。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

1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C 。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

1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D 。

A 校 信 原 B戒 锦 炎 C街 武 叔 D衢 问 洛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D 。

A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

C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三、名词解释。

1.省声: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

音为依据。

10.重唇音:指双唇音帮旁並明四个声母。

11.舌头音:指舌尖中音端透定泥四个声母。

12.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

13.古无轻唇音:上古不存在轻唇非敷奉微四母。这条论断是钱大昕提出来的,见《十驾斋养新录》。

14.七音: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发音部位。

15.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音。

16.全清:古代学者把不送气的清音声母称作全清。例如:“帮非端知见”之类。

17.洪音:古代学者把开口、合口一、二等韵称作洪音;后世把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称作洪音。

18.平分阴阳:中古的平声到后来分化成了阴平和阳平,“平分阴阳”就是指的这种情况。这种分化在近代就已形成,一直延续到现代。

19.平仄:前人着眼于中古声调而划分的两大部类: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20.韵目:《广韵》之类韵书中,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

21.声训:又称音训,是一种根据字(词)音疏通词义、探求语源的方法。

22.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这种注解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饭:给?饭吃。 .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坐:获罪。 .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饁:送饭 .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坚:硬度。 .

6.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亟:急忙。 .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谒:禀告 .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载:开始 .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宇:屋檐 .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恨:遗憾 .

11.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叔:拾取 .

12.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坟:土堆。 .

13.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滋:培植。树:栽种 ..

1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务:务必。 .

15.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鸟:像鸟一样。鹿:指帝位 ...

16.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常:通“尝”,曾经。差:差别 ..

17.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会:聚合 .

18.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朋:两杯。 .

19.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离:通“罹”,触犯 ..

20.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慢:傲慢 ..

2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购:悬赏收买。 .

2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通“牾”,逆,倒着 .

2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闻:听见。 .

24.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绥:安抚 .

2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骤:屡次。贼:杀。 ..

26.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越:坠落。毙:倒下。 ..

27.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防:赌住 .

28.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草具:粗劣的食物 ..

29.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亲:指父母。 .

30.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颠:跌倒 .

3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或。 .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荷:扛 .

3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隐:怜悯 .

3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归:通“馈”,赠送 .

35.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介:给予 .

36.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羌:楚辞中特有的语气词。 .

37.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听:治理,处理。 .

38.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婴:缠绕 .

39.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遵:沿着 .

40除臣冼马。 除:任命 .

41.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

42.宜严课农桑。 课:督促 .

43.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被:披 .

五、说明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用法。

1.赵衰、赵盾孰贤? 孰:带选择性,哪一个。

2.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

3.孟尝君曰:“客何好?” 何: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什么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何: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

5. 学恶乎始,恶乎终? 恶:疑问代词用在介词“乎”前面,哪里。

六、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副词,常常。 .

2.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稍:时间副词,渐渐 .

3.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少:程度副词,稍微 .

4.受累仅三十口。 仅:范围副词,将近 .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曾:语气副词,竟然 .

6.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相:指代性副词,互相。 .

七、比较说明下列各句中否定词的用法,并指出其词性。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否定副词,其后面的动词不带宾语。 不:否定副词,其后面的动词可带宾语。

2.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无:否定副词,不要(同“毋”),用于祈使句,其后面的动词可带宾语。 勿:否定副词,不要,用于祈使句,其后面的动词不能带宾语。

3.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 不,否定副词

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用法,并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1.赵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

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也。 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

3.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以: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 .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以:介词,表原因,省介宾。 .

5.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 为:介词,表行为涉及对象,译为“对”。 .

6.先生不羞,事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为:介词,表行为涉及对象,替,省介宾。 .

7.吾以女为死矣。 .以:动词,认为。为:表肯定的动词,译为“是” ..

8.能以礼让为国乎? 以:介词,用。为:动词,治理。 ..

九、说明连词“而”、“则”在下列各句中的用法。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而1:连接主谓结构,表示转折;而2:连接分句,表示递进。

2.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而1:连接分句,表转折。而2:连接主语与谓语,表逆接。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而:连分句,表条件和结果。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连接紧缩复句中的分句,表条件与结果

十、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也”、“焉”所表示的语气。

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则未之学也。 矣:表已然语气;也:表确认语气。

2.(项)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矣:表将然语气。

3.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耳:表确认,同“也”

十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目: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小:形容词意动用法。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走:动词使动用法。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来、来:动词使动用法;安:形容词使动用法。

8.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狼、虎:名词作状语。

9.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肘: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10.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药:名词意动用法。

1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奴、虏:名词作状语。

12.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名词使动用法。

13.景公饮诸大夫酒。 饮:动词使动用法。

1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

十二、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1.臣之子皆下才也。 判断句

2.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 被动句

3.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判断句

4.此诸臣之不肖也。 判断句

5.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判断句

6.叔向曰:“必祁大夫。” 判断句

7.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被动句

8.非子所能治也。 判断句

9.夫扁鹊,天下之良医。 判断句

10.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 判断句

11.樂王鮒,從君者也。 判断句

12.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

13.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宾语前置,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

十三、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谓语前置,谓语是“败矣”。

2.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何”,疑问代词作宾语。

3.是炎帝之少女。 判断句,主语 + 谓语。

4.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利”,宾语用代词复指。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己”,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己”,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7.孔子曰:“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何陋”,宾语用代词复指。

8.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方城、汉水”,强调介词的宾语。

9.天下者,高祖天下。 判断句,主语 + 谓语。

10.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被动句,“于”字句。

11.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被动句,“被”字句。

12.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主语 + 者 + 谓语 + 也。

13.曰:“奚冠?”曰:“冠素。”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奚”,疑问代词作宾语。

1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被动句,“为”字句。

15.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判断句,主语 + 谓语 + 也。

16.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胡”,疑问代词作宾语。

17.巫妪弟子是女子,不能白事。 判断句,主语 + 判断词“是”+ 宾语。

1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判断句,主语 + 判断词“是”+ 宾语。

32《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及答案_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19.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是“吾”,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20.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判断句,(主语)+ 副词 + 谓语(表示否定判断)。

十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委婉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并提

3.杇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譬喻(包含两个暗喻)

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互文

5.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对偶

6.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互文

8.淮谓河广,曾不容刀! 夸饰

9.及三闾桔颂,情采芬芳。 代称“三闾”以官代人

10.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代称。,“三尺”代剑,数量代物。

十五、翻译

(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译:上古时代,人少而禽兽多,人们经受不住禽兽虫蛇的侵害。有圣人兴起,在树上构成巢(作住处),来躲避各种伤害,人们悦服他,使他作天下之王,称他为有巢氏。

(二)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译:古代男子不用耕种,植物的果食就够人吃了;女子不用纺织,动物的皮子就够人穿了。不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给养充足,人少而物资有余,所以民众不争斗。因此厚赏不需施行,重罚不需使用,而民众能够自然安定有序。 译: 在高山里居住而要到深谷(才可以)汲水的人,遇到节日的时候把水作为礼物相馈赠;在沼泽低洼处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出钱雇人疏通水道放水。所以荒年的时候,自己的幼弟也不送给食物;丰年的时候,关系疏远的过客也一定会招待。并不是疏远自己的骨肉而喜爱过客,而是因为粮食的多少不同。

(三)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四)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时异则事异。 译: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而成为天下的王,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这是因为仁义(可以)用于古代而不(可以)用于今日呀。所以说:时代不同了,事就不同了。

四 :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___

一、 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阿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第1页 共29页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

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

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 填空题(共20分)

1、 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 卷。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 《助字辨略》工具书是《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诗词曲语辞汇释 》。

的注音方法,至于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的注音方式。

,本义是,本义是 追赶、竞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戒 。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争 。

7、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 第2页 共29页

用的是它的

的 引伸 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本 义。

。8、在《韩非子·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句中,“臭”的意思是这是古今词义在方面发生了变化。

9、“焚”的本义是贿也”。今义作为词素组成“焚烧”。

10、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其语法作用是 ,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又” 。

连11、在《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句子中,“与”的词性是

词 ,它的语法作用或意义是 表示并列 。

12法作用或意义是,其语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

三、 释词题(共3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1)

戮:羞耻

(2)

伐:夸耀

(3)

(4)

毙:倒

(5)

(一) 愿无伐善,无施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对事理想不通 射其右,毙于车中。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第3页 共29页

孔:副词 很

(6)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贰:不专一,背叛

(7) 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

忝:愧

(8)

贿:财物

(9)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适:到??去

(10)

则:效法

(二)

(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焉:语气助词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加:更加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莫:没有

(4)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

为:被

(5)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

若:如果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

四、

古文标点题(共10分) 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第4页 共29页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五、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第5页 共29页

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季路见到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2.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任命它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楚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3.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周任有句话这样说:“估量自己的才能,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不胜任,就应罢休。你们身为季氏家臣,却不能谏止他讨伐颛臾,要你们干什么?

4.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回避不说,而一定给它编造些托辞。

5.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如果你们两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其稳定。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___

六、 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0、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 C )

第6页 共29页

A、陣都鄙隣 B、树析休栔

C、修脩儵倏 D、胃肺膾炙

11、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D )

A、暱——昵 B、翦——剪

C、桀——揭 D、赴——讣

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A)

A、知——智 B、昏——婚

C、雕——彫 D、襍——雜

13、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 姜氏何厌之有?

D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4、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5、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象有齿以焚其身。

C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16、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

A 彼且奚适也?

B 何以知其然也?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的一句是(A )

A 曹公,豺虎也。

B 射之,豕人立而啼。

C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D 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8、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

A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19、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 )

第7页 共29页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C 蟹六跪而二螯。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七、 填空题(共20分)

1、《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的注音2、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是采用了 反切 的注音方式。

,本义是 与军事、

,本义是3、根据“四书”分析,“武”字的构造类型是战争有关的事物 。 4、根据“四书”分析,“脩”字的构造类型是肉 。

5、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的是它的 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 本 义。

6、从造字结构分析“耳”、“鄙”等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 引申 义;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义。

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7、在《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句中,“下流”的意思是处境低下 。这是古今词义在 词义 方面发生了变化。

8、“仅”在古代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9、在“汉王与义帝发丧”句中,“与”的词性是,其语法作用是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

第8页 共29页

10、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句中,“以” 的词性是,其语法作用是 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

11、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后一个“于”的词性是 介词 ,其语法作用是 用与被动 。

八、 释词题(共3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

1. 射其左,越于车下。 .

越:坠落

2.

险:险阻

3.

即:就是

4.

5.

6.

饑:荒 .

7.

劝:勉励

8.

9.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爨:烧火做饭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

柔桑:嫩桑

10.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 .

第9页 共29页 (一)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决:通“翅”,迅疾的样子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卒:通“率”,聚集于 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赦之,以劝事君者。 .

贳:赦免,宽大

(二)

1.

乎: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则:如果,连词,表假设

3.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 志乎古,必遗乎今。 .

虽然:表让步连词“虽”(相当于现代汉语和连词“虽然”)与代词“然”搭配使用,意为“虽然

这样”,其作用相当于表让步复句的一个分句。

4.

固:本来

5.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

而:不译,连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九、 古文标点题(共10分)

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窃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 第10页 共29页

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十、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 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有位圣人起来,在树木上构架起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群兽的伤害。人民都爱戴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2、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那么现在学习尧、舜、汤、武、禹的的人,一定会被现在的圣人嘲笑。

3、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成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 第11页 共29页

况,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于是他便放下了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5、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现在用先王的方法面对社会的人,都是类似守株待兔的人。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十一、 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20、下列各组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 )

A、條脩倏修 B、福视神祈

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

21、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D )

A 信——伸 B 遁——遯

C 说——悦 D 距——拒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C )

A 矜——鳏 B 歌——謌

第12页 共29页

C 辟——避 D 昏——婚

23、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 姜氏何厌之有? B 敢问何谓也?

C 夫执舆者为谁?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4、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A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5、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C)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

26、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B)

A 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

D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27、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8、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 )

A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 )

A 惠等哭,舆归营。 B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C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十二、 填空题(共20分)

1、 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工具书是个部首。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

的注音方法,其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 叠韵 的关系。

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 第13页 共29页

总绳 。

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 义。

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 “无令名 。

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示凭借某种原因 。

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 介词 ,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 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

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

十三、 释词题(共30分)

(一)

(1)

族:

(2)

伐:夸耀

(3)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

阳:鲜明

(4)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

贿:财物

(5) 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

肃:敏捷

(6)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

第14页 共29页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愿无伐善,无施劳。 .

焚:毁灭

(7)

(8)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物故:死亡,“物”通“殇”,死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绝:穿过

(9)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

则:效法

(10)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

贳:赦免,宽大

(二)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

语法作用(共10分)

莫:莫:否定性 无定代词 没有谁 没有什么

(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所以:介词 “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式 表示用来。。。。。。的方式 手段

(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

乎:表示处所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为::介词 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被”吾孰与徐公美? ..

孰与:疑问代词 “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意为“哪一个更”

十四、 古文标点题(共10分)

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 第15页 共29页

哉!

十五、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君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1、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您率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的土地,敝国的兵力不雄厚,请明朝相见

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同时又不让我军滞留在贵国的土地上(这里是委婉语,意思说让我们速战,一决胜负)。能进不能退,齐君不会有命令(挑战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现(委婉语,说明明朝我们一定奉陪) 2、

3、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齐国的高固(齐大夫)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掷人

4、 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擒获晋军的人登上他们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上,作为战利品的标志

5、 欲勇者贾余馀勇!

想要勇气的人尽管来买我多余的勇气!

第16页 共29页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十六、 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30、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31、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33、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B )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B 是以远至迩安。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君何患焉?

34、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5、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A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B 象有齿以焚其身。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37、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第17页 共29页

A 彼且奚适也?

B 何以知其然也?

C 姜氏何厌之有?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38、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

A 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B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 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D 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39、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十七、 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 》。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这种反切法的原理是。

,本义是 。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本义是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的解释是“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这是古今词义在 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 ,意思所 鸟兽的总第18页 共29页

称 。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语法作用是,其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 的词性是词 ,其语法作用是 相当与“而” 。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于”的词性是其语法作用是 。 十八、 释词题(共30分)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 颍考叔,纯孝也。 .

纯:敦厚

2. 射其左,越于车下。 .

越:坠落

3.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险:险阻

4.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遗:赠给

5.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

擐:穿起

6.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

決:迅疾

7.

卒:聚集

8.

穰:分收

9.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爨:烧饭

10.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

懿:

第19页 共29页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

(二)

1.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

与::连词 和 同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

于::被 助动词

2.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

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 .

劝:鼓励

3.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

焉:于此 在这里,在那里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十九、 古文标点题(共10分)

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二十、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 第20页 共29页

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受不了禽兽的侵袭,有位圣人起来,有位圣人起来,在树木上构架起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群兽的伤害。

2、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那么现在学习尧、舜、汤、武、禹的的人,一定会被现在的圣人嘲笑。

3、 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成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只兔子奔跑是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于是他便放下了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兔子,

第21页 共29页

5、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2003年1月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zikao.eol.cn 2003-10-22 【群组讨论】 【进入论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 )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新石器时代

2. 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又、及、取、行 B.犬、下、益、伐

C.口、甘、莫、菽 D.目、耳、嵩、嶺

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声符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濉J、銅、鐵 B. 馮、凋、凌、冰

C.祖、福、祁、視 D. 條、倏、脩、修

4.下列各组字,属于假借字与后起本字关系的一组是( )

A.偶—耦 B.以—己

C.采—彩 D.征—徵

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字与本字关系的是( )

A. 莊公寤(牾)生,敬馬姜氏

B. 公叔禺人遇負枚入保(堡)者息。

C. 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

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使用简化字的一句是( )

A.布帛長短同,則買相若。

B.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D.之二虫,又何知?

第22页 共29页

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8.下列各项两组字都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项是( )

A.凄—忄妻 昆—崑 B.游—遊 杯—盃

C.村—邨 遍—徧 D.雕—凋 睹—覩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未、又、曰、目

10.下列句中的“乘”使用了本义的一句是( )

A.晋侯許之七百乘。 B.使老弱女子乘城。

C.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D.乘今之時,因天之助。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一句是( )

A.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B.百亩久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C.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D.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12.下列各项说法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

A.“味其言,兹若人之儔乎”中的“儔”是“同類”的意思。

B.“既醉而退,曾不 情去留”中的“去留”是“或去或留”的意思。

C.“益烈山澤而焚之”中的“焚”字用的是本义。

D.“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中的“省”含xǐng。

1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现象的一句是( )

A.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B.上下相反,好惡乖迕。

C.是以人民卸涁敼选!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

14.“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 )

A.先禮后兵 B.窮兵黷武 C.短兵相接 D.兵不厭詐

第23页 共29页

15.《五柳先生傳》一文中的“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的“晏如”应解释为( )

A.安然自若的样子 B.穷困潦倒的样子

C.忧心忡忡的样子 D.孤独寂寞的样子

1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发生了感情色彩变化的是( )

A.既阻我德,買而不售。 B.(廣)暫騰而上胡兒馬。

C.人情,一旦不再食则飢。 D.下流之人,谢偎鶜w。

17.“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这段话中的“庶”应解释为( )

A.富有 B.人多 C.广阔 D.庶民

18.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19.“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 )

A.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B. 帝乃除超爲蘭臺令史。

C.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 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21.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

A.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 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22.下列句子,其词类活用类型与“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相同的一句是( )

第24页 共29页

A.范增數目項王。

B.繁稱文辭,天下不治。

C.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载而行之。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

A.宋人或得玉。 B.是吾劍之所從墜

C.乃歌夫“長鋏歸来”者也。 D.吾翁即若翁。

24.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25.下列句子,含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B.俗潔其身,而亂大倫。

C.閒静少言,不慕榮利 D.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26.下列句子中,介词“爲”用来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 然则今有美堯、舜、鲧、禹、湯、武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

B. 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日無令與師陷入君地。

C. 淮陰人爲余言,韓信雖爲布衣時,其志與挟悺?

D. 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7.五律杜甫《旅夜書懷》的首联为“細草微風岸,危牆獨夜舟”,那么该诗颈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

A.仄起仄收式 B.平起平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仄起平收式

28.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

A.《切韵》 B.《廣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

29.解释汉字形、音、义,并且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是( )

A.《說文解字》 B.《康熙字典》 C.《汉语大词典》 D.《汉语大字典》

30.《詩經·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陆德明《毛詩音義》:“遄市專反。”这说明“遄”和“专”两字的关系是( )

A.双声并且叠韵 B.同义词

C.叠韵并且声调相同 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

第25页 共29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有( )

A. 魚餒而肉敗,不食。

B. 晏子爲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

C. 造飲輒盡,期在必醇。

D.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E.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

32.下列各组训释材料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可以视为同义词的有(

A.極,棟也。棟,極也。(《說文解字》)

B.遭,遇也。遇,逢也。(《說文解字》)

C.排,擠也。抵,擠也。摧,擠也。(《說文解字》)

D.有謂富也,亡謂贫也。(《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毛傳)

E.老猶敬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趙岐注)

3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引申义的有( )

A.厲王虐,國人謗王。

B.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C.耳不能两聽而明。

D.比得軟脚病,往往而劇。

E.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34.下列句子,“而”连接名词性词语,以表明事理或描写性状的是(

A. 故钟檬亲鳎纱似稹?

B. 蟹六跪而二螯。

C. 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

D.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E. 永州之野産異蛇,黑質而白章。

35.下列各组繁简字中,以古字作为简化字的有( )

A.扌舍 — 舍 B.蟲—虫

C.雲—云 D.從—从

F. 髟須—须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第26页 共29页 ) )

36.(蘇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宫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張:

37.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弭:

38.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稽:

39.有聖人作,搆木爲巢以避群害。

作:

40.吾忄瞿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爲寒心。

僇: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莫:

4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奈何?”

且:

43.君安與項伯有故?

安:

44.載玄載黃,我朱孔陽。

孔:

45.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枝,出入周衛之中。

幸: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46.依次写出《老子·江海能为百谷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至“故天下莫能與之争”之间的文句(繁间字均可,错别字扣分)。(3分)

47.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说明哪些属于使动用法,哪些属于意动用法,并说明两者的区别。(4分)

(1)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2)既来之,則安之。

(3)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第27页 共29页

(4)貧窮则父母不子。

(5)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

48.找出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意义为本义的一句,根据提供的材料,简要说明如何探求本义。(3分)

(1)四鄙之萌人。

今之争奪,非鄙也,财寡也。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於予与何誅?

誅屨于徒人费,弗得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陳相曰:)“從許子之道,則市買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絮絲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從許子道,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

49.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50.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51.或相倍蓰,或相什伯

52.子比而同之

53.惡能治國家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左儒友於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將殺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於王九復之而王弗許也王日別君而異友斯汝也左儒對曰臣聞之君道友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率友以違君王怒曰易而言則生不易而言則死左儒對日臣聞古之士不枉義以從死不易言以笊食寄苊骶^以死杜伯之無罪王殺杜伯左儒死之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楚莊王好獵,大夫諫曰:“晋楚敵國也。楚不纸刂楚。今王無乃耽於樂乎?”王曰:“吾獵,將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故曰,苟有志,則無非事者,此之謂也。湯之時,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爛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 第28页 共29页

五 : 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 )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

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

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 )年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

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 )

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

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 )

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

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

1

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

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

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 )

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

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

25、“北”是一个( )字。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 b 雅 c 洗 d 室 e 篇 f 贼 g 颖 h 彩

A a b c /d e /f g h B a b /c h /d e /f g

C a c /b h /d e /f g D a b c g /d e /f h

27、《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转注

28、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 闷 B 福 祈 C 通 过 D 江 河

2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雨舟水61阅读在纲,有条而不紊。

D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E三十而壮,有室。

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 )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C酌以大斗。

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8、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是( )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故中御而从齐侯。

9、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 )

A薪:砍 柴。

B奋:举起,扬起,振作。

C权:权力,权衡。

D信:言语真实。

E候:守望,放哨。

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引申义的是( )

A断:决断,果断。

B术:道路。

C危:不稳定,危险。

D析:分析,辨析。

E牢:监狱。

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 )

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

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

E畔:表示背叛。

6

12、下列各组字,后者属于为前者的引申义所造新字的是( )

A解——懈 B辟——嬖 C国——國 D景——影 E取——娶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

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

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

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君主的得力武臣猛将,褒义。

B《国语?周语中》“王厚贿之。”贿:赠送。

C《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诛:谴责,责问。

D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青年。 E《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楚歌。”闻:听。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

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

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

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

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

16、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有( )

A “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复词,重点在“入”不在“出”。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卑鄙: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 C“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勉强。

D“是儿最叵信者。”叵:不可,合音词。

E“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人,妻子的父亲。

17、《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盛气:怒气很大。

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

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

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E谢:谢罪,道歉。

18、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释材料,这说明“东”和“红”的关系是( ) A两字具有双声关系 B两字具有叠韵关系

C两字具有同音通假关系 D两字具有声调相同关系

E两字具有同义关系

19、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 )

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

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

7

E福神祈视

1、ADE 2、ABCE 3、ABC 4、ACDE 5、ABCD 6、ABE 7、BCE 8、ABD 9、ADE 10、ACDE 11、BDE 12、ADE 13、ABCD 14、ABCE 15、ABDE 16、ABD 17、ACDE 18、BD 19、BC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夸父与日逐走。

(5)弃其杖,化为邓林。

(6)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7)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8)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9)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10)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11)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3)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14)以兹丘之胜,致 之沣、镐、鄠、杜。

(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

(2)詨:呼叫。

(3)堙:填塞。

(4)逐走:竟走,赛跑。

(5)邓林:桃林。

(6)湍:水流急。浚:深。

(7)偃蹇:盘曲高耸的样子。殆:几乎,差不多。

(8)冲然:向上冲的样子。羆: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也叫“马熊”或“人熊”。

(9)刈:割。烈:火猛,此处作动词,意思是猛烈地烧起。

(10)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效:呈献。

(11)渊然:深沉的样子。谋:谋划,商讨。

(12)匝:经历一周。旬:十天为一旬。好事之士:此指爱好山水并到处搜奇选胜的人。

(13)陋:鄙陋。此用作意动,即“轻视”之意。

(14)胜:景致优美。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夸父与日逐走。

(4)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5)是其果有遭乎?

(1)以:介词,表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

(2)故:所以。

8

(3)父: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又写作“甫”。与:介词,译作“跟”。

(4)以:连词,相当于“而”。举:副词,全,都。

(5)其:句中语气词,表推测的语气。

四、简答题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造的“暮”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

3、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从本义和引申义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江”、“河” 由专指长江、黄河引申为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为泛指美好,“涉” 由淌水过河引申为泛指过河,都是词义由个别引申为一般。

再如:“道”、“術” 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权”由秤锤引申为权力、权变,“骄” 由马高大,引申为骄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体引申为抽象。

4、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l)《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说文》:“民,众萌也。”

(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l)(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

(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

(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论贵 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9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6)《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7)《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

“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5)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如例句(6)、(7)皆是。“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

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恭”、“敬”之间的差别:

(l)《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

(2)《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3)《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4)《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5)《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6)《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但是两词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恭”侧重外貌,多指对人恭谨有礼貌,不怠慢。如例句(1)、(2)皆是。“敬”则侧重内心,指内心的肃静,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如例句(3)接待宾客用“恭”,举行祭把用“敬”,又如例句(5)“貌思恭”,“事思敬”等,都说明“恭”、“敬”二词的区别。另外,“敬”还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如“敬业”,“敬老”,这些用法,也是“恭”所没有的。

7、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

(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

(6)《论语?公冶长》:“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 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7)皆是。例句(6)“耻”后面的宾语“之”为代词充当,但是这个代词指称的是事情,即对某件事情感到耻辱,“耻”仍然是意动用法。

8、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完”、“备”

之间的差别:

10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1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