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保定古莲花池-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发布时间:2017-11-09 所属栏目:民间故事

一 :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二 :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南市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概况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水东楼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10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古莲池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历史渊源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观鱼台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古莲池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布局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桥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昆园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1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7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走廊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艺术风格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10大历史名园之一。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

田琬德政碑是园内年代最为久远的碑刻,它的书丹者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苏灵芝擅长写碑,此碑写得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蔡京是北宋时期臭名昭著的奸相,他虽然声名狼藉,却写得一手好字,可当时人们谁也不愿保存他的字,镶嵌在莲池北碑廊的《蔡京送行诗碑》是国内惟一保存完整的一幅。在它不远处的则是宋代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与蔡京的字相比,岳飞的字显得雄劲有力。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莲池碑刻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的还得数它的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时,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的。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兆页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8种。

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爷爷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民间故事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正门莲叶托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的,听说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1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侍女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的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的脑袋!滚!”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吧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藻咏楼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藻咏楼清初,在莲池三十亩水面的中区垫造了南北大小两岛。其北岛甚小,即是笠亭所在之处;而由宛虹桥与北岛连接的南岛面积却约有两亩之大,俯视池塘,两岛中分水面。这一改造,使水由西渠过丽然桥注入池后,原来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向分为南北2大股。北流直接向东,穿过曲径桥到水东楼前东渠出水口处;南流,自丽然桥向南,过课荣书舫,由西面环绕流过南岛,经南岛南侧的水塘,过东南渠穿含沧亭与北流会合后,共出东渠。东、西出入水口处皆有小水闸,用以控制、调节池中水量。这样,池水形成了蜿蜒萦洄的态势,又保持了终年澄彻空明的效果。

藻咏楼座落于南岛之西南,“前矗峻岩,后临芳渚,池水三面环之,嘉木扶疏以映阶,灵石隈佹以延牖。”楼为马鞍形双重檐脊,底层红柱明廊,栏槛迥绕。楼堂上下,棱窗锦幔。壁间字画琳琅,几上香熏冉冉。当时这里是分曹射覆、诗赋酬唱之处。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藻咏楼由画廊复道可直接来到藻咏楼楼上,在此循栏四望,园中诸景依次浮现眼前。从当年著名学者章学诚登楼赏景,谓为“步移影转,处处叹绝!”的赞美,道出了此楼的修造,在于综览全园的妙旨。由此进而可以想见,楼名“藻咏”的佳妙之处。藻咏楼下层当年名为“澄镜堂”,堂上悬有“理笏”二字匾额,此是出自“海岳拜石”的典故。史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别号海岳外史)曾出守无为军州,到任伊始,见衙署内有一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奇丑,大喜道:“此足以当吾拜!”遂肃然整衣正冠,持笏下拜,并呼石为兄,后世因而留传下来这一典故。澄镜堂外亦有巨石,可知这里亦是赞石之意。

君子长生馆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君子长生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园内正西面。宋代为道教宫观,元代初年道观一部分被莲花池名园占用。道观座西向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厦三间,四周庑廊环抱。门额“君子长生馆”,两边配有楹联。南北有配房两座,南曰小方壶,北称小蓬莱。建筑典雅,环境幽静,景色绝佳。现已成为保定市人民公园主要胜景。

清同治“莲池十二景”之一。面阔5间,进深2间,背西面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夏3间,四周庑廊环抱,台基延伸入池,可凭栏赏荷、垂钓,故同治年间(1862—1874)名钓鱼台。门额有“君子长生馆”五字匾,寓“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之意。两边有楹联曰:“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南北有配房2座,南曰小方壶,北曰小蓬莱。建筑典雅清洁,纤巧空灵,景色尤佳。水色映帘,阁影浮波,俨然一幅天然风景画。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莲池园藏石刻

如今,莲池收藏着相当可观的经幢碑碣和石造像。它们大多被安置于东碑廊、壁刻长廊和水东楼南侧的木栏中,亦有一些散置于园中假山之上和庭院内、楼堂前,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1)东碑廊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东碑廊一进园门,便可见到春午坡东厢八间碑廊内排立着的十九通竖碑。其中有清代乾隆、嘉庆皇帝“巡幸”莲池时赐给直隶督抚疆臣的御制诗碑;有自明代万历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587一-1933年)历代修茸莲池或创办书院、设置行宫的碑记。

碑廊中还有莲池管理处搜集来的清代康熙和道光年间立的《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张罗彦赞碑》和《那彦成紫光阁画像赞碑》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如为张罗彦立的两碑碑文中反映出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巨大声势,可与正史相互参证。 公元1644年李白成农民起义军分东、西两路进击北京,西路势如破竹,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同日,制将军刘芳亮的东路军包围了保定。以明光禄寺卿张罗彦为首的明朝官吏,在北京已被攻克的情况下,仍拒守孤城坚持抵抗。碑中所谓“煤山消息(指崇祯帝的自尽)正疑猜,两地孤城势已摧”,正是描写当时的这种情况。起义军经过六天的激战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里应外合,才在三月二十四日攻破了保定城池。城破后,张罗彦全家自杀,自己也吊死在张府花园(今保定市双井胡同)的井亭内。

康熙二十八(1689年),直隶总督于成龙在张府花园旧址重建张罗彦殉难井亭,并亲自写了碑文。到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政府再次在于(成龙)碑之旁立了《赞张罗彦诗碑》。

(2)水东楼的碑碣经幢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水东楼南的的木槛内共有六座碑碣经幢,皆是移入莲池的文物珍品。其间的《田琬德政碑》和《王阳明草书诗碑》都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田碑刻于公元740年(唐·开元廿八年)10月,碑高丈余,额篆文行,碑文廿九行,每行六十余字;是田琬由易州刺史改任安西都护时,易州士绅纪念其“德政”而立的,碑由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苏灵芝是武功人,生活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曾任过易州录事。他的书法技艺对当世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誉苏为唐代写碑手,他写碑很多,但留传到今天的已为数寥寥。此碑书体健美,笔法潇洒流畅,刚柔相济,是研究我国唐代行书法度的重要“唐碑”之一。

《王阳明诗碑》锲刻王阳明草书七绝二首,为王氏寓居庐山时所作。1682年保定浙绍会馆修建王阳明祠堂时,其再传弟子魏莲陆将自己珍藏的二诗真迹献出,请人勒石成碑,立于祠堂中。解放后移入莲池加以保护。此碑亦高丈余,碑阳为《天池月下闻雷诗》: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

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碑阴为《夜宿天池诗》:

野夫权作青山主,风景朝昏颇裁取。

岩傍日晴半溪云,山下雷声一村雨。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书法艺术也颇具独特风格。此碑字大径尺,笔力雄健苍劲,章法谨严,气度非凡,和诗文交融一体,堪称“艺林双壁”。

田、王二碑后面是明代所刻的《河图碣》和《政训碑》。《河图碣》正面刻河图,背面刻历朝更迭简表。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碑刻《政训碑》是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监察御史徐骧巡按保定时留下的训政诗文,由保定知府和清苑知县会衔刻立于府衙庭院之中的。碑文分政训和民隐两部分。政训告诫父母官:行政要知大体,驭吏要察隐微,使民要知甘苦,自奉要尝辛味。民隐是四首民情诗。二者内容都是晓喻官吏随时体察民间疾苦,从而做廉洁奉公、忠君勤民的称职官员。

在田碑北侧还立着两幢珍贵的西夏文陀罗尼经幢。这是1962年在保定市北郊韩庄出土后移入莲池的。两经幢均由幢帽、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保存情况完整。幢身为八棱状,上面刻有西夏文字的陀罗尼经。两幢皆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西夏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宋朝初年在我国西北部曾建立了西夏国割据政权,历时达二百年之久。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灭掉西夏。元统一中国后,党项族被列为色目人之一。明廷亦曾吸收一些色目人参加上层统治集团;另一方面,实行不准其本民族通婚,强迫与汉人同化的政策,因而该族逐渐迁徙内地。但是同化有1个过程,党项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习惯和使用本民族的文字。经幢的发现,证明了到明中叶党项族尚未消失。从幢文所涉及到的近百个人名中,既有汉族姓氏,又有党项族姓氏,而且一些党项人还担任一定官职,从中反映了此阶段该族与汉族最后融合的情况。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鉴定,这两幢经石是我国目前罕见的研究党项族晚期历史及其文字的珍贵资料。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碑刻长廊(3)碑刻长廊

濯锦亭西有长达三十三间的半壁廊,廊壁上嵌有三段八十二方碑刻,其中主要部分即是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清末书院南楼被焚毁后,这些法帖石刻被移嵌在半壁廊廊壁上。民国、日伪时期碑帖商人破坏性的烂拓和人为的严重损毁,使字迹已大多剥蚀的模糊难辨。自1980年以来,莲池管理处依据河北省博物馆馆藏精拓本重新勒刻上壁,使之恢复了初刻时的原貌。此外还有管理处多方征集来的王阳明行书《客座私祝》刻石、《重修浙绍会馆碑记》,以及康熙、乾隆等人的墨迹石刻多方。莲池园藏石刻中,大部分的法书名刻荟萃于此。

(4)山间碑刻与石造像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除上述三处碑群之外,在春午坡、篇留洞、红枣坡等山间亭内,间或还可见到乾隆皇帝的巡幸诗刻石和辽、金、元代的经幢。特别是莲池管理处收集到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蔡京书驻保定军政官员《贺李升迁诗碑》(原碑断裂为三块,现已据拓片翻刻)一通现存于水东楼后。蔡京是宋代的书法家,当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齐名,由于政声狼藉,列传奸佞,传世墨迹不多,刻石更为少见,此碑的发现对研究其书法艺术和北宋边备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莲池管理处还集藏有考古调查发掘中出土的明、清古墓葬中的一些墓志铭和搜集到明清时代的一些石造像,成为研究地方史志的可贵资料。其中,一套(八尊)汉白玉仙女石造像是艺术价值颇高的珍品。这些石雕仙女通高1.20一1.30米,宫装盛服,肌肤圆润,神态生动,维妙维肖。她们有的手持琵琶、笙箫,有的提灯、拈花、捧着八宝果盒,其衣纹、佩饰的刻划,线条细腻流畅,身披彩带飘然欲动。结合藻咏厅门前湖石山间《麻姑献寿》的现代曲阳石雕技法来看,显然这组石造像是明清时代北方石雕的上乘佳作,这对于研究曲阳石雕艺术史和发掘曲雕绝技来说,是难得的实物标本。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名人名句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田琬德政碑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郝经在一篇文章中,曾以优美的文笔写下了千百年来让人向往、追寻的一段文字:“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见《临漪亭记略》)美哉至甚,这里说的就是保定的古莲花池。

清代乾隆年间,曾任清苑知县的时来敏有《莲漪夏滟》诗: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诗前四句写景。先写莲池碧水和夹岸亭台倒影,突出1个“静”字。再写荷送暗香,船动波摇,“鉴初开”,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微微荡开,突出1个“动”字。

后四句抒情。临池堪赏,无论晴雨;划船足溯,无论春秋。这里埋着1个“夏”字。再写感受,游莲池有城市蓬莱之感。这里含着1个“滟”字。上谷,保定远在秦代曾属上谷郡。也可以说前四句紧扣诗题“莲漪”写,后四句紧扣“夏滟”写。诗写得优美、引人。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旅游资讯

类别:旅游景点,风景区,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

交通:乘4路公共汽车可达。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相关词条

石家庄市博物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军事教育博物馆;河北地质学院博物馆;河北省科学技术馆;河北省博物馆;柯棣华纪念馆;邯郸市博物馆;河北省邯郸市科技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郭守敬纪念馆;保定市莲池管理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保定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相关资料

1:

2:?offset_shu=1&userid=110511&topicid=3967

三 :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南市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www.61k.com)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概况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水东楼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10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古莲池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历史渊源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观鱼台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古莲池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布局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桥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昆园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1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7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走廊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艺术风格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10大历史名园之一。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

田琬德政碑是园内年代最为久远的碑刻,它的书丹者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苏灵芝擅长写碑,此碑写得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蔡京是北宋时期臭名昭著的奸相,他虽然声名狼藉,却写得一手好字,可当时人们谁也不愿保存他的字,镶嵌在莲池北碑廊的《蔡京送行诗碑》是国内惟一保存完整的一幅。在它不远处的则是宋代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与蔡京的字相比,岳飞的字显得雄劲有力。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莲池碑刻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的还得数它的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时,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的。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兆页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8种。

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爷爷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民间故事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正门莲叶托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的,听说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1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

保定古莲花池:保定古莲花池-概况,保定古莲花池-历史渊源_古莲花池
侍女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的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的脑袋!滚!”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吧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藻咏楼


藻咏楼清初,在莲池三十亩水面的中区垫造了南北大小两岛。其北岛甚小,即是笠亭所在之处;而由宛虹桥与北岛连接的南岛面积却约有两亩之大,俯视池塘,两岛中分水面。这一改造,使水由西渠过丽然桥注入池后,原来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向分为南北2大股。北流直接向东,穿过曲径桥到水东楼前东渠出水口处;南流,自丽然桥向南,过课荣书舫,由西面环绕流过南岛,经南岛南侧的水塘,过东南渠穿含沧亭与北流会合后,共出东渠。东、西出入水口处皆有小水闸,用以控制、调节池中水量。这样,池水形成了蜿蜒萦洄的态势,又保持了终年澄彻空明的效果。

藻咏楼座落于南岛之西南,“前矗峻岩,后临芳渚,池水三面环之,嘉木扶疏以映阶,灵石隈佹以延牖。”楼为马鞍形双重檐脊,底层红柱明廊,栏槛迥绕。楼堂上下,棱窗锦幔。壁间字画琳琅,几上香熏冉冉。当时这里是分曹射覆、诗赋酬唱之处。


藻咏楼由画廊复道可直接来到藻咏楼楼上,在此循栏四望,园中诸景依次浮现眼前。从当年著名学者章学诚登楼赏景,谓为“步移影转,处处叹绝!”的赞美,道出了此楼的修造,在于综览全园的妙旨。由此进而可以想见,楼名“藻咏”的佳妙之处。藻咏楼下层当年名为“澄镜堂”,堂上悬有“理笏”二字匾额,此是出自“海岳拜石”的典故。史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别号海岳外史)曾出守无为军州,到任伊始,见衙署内有一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奇丑,大喜道:“此足以当吾拜!”遂肃然整衣正冠,持笏下拜,并呼石为兄,后世因而留传下来这一典故。澄镜堂外亦有巨石,可知这里亦是赞石之意。

君子长生馆


君子长生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园内正西面。宋代为道教宫观,元代初年道观一部分被莲花池名园占用。道观座西向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厦三间,四周庑廊环抱。门额“君子长生馆”,两边配有楹联。南北有配房两座,南曰小方壶,北称小蓬莱。建筑典雅,环境幽静,景色绝佳。现已成为保定市人民公园主要胜景。

清同治“莲池十二景”之一。面阔5间,进深2间,背西面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夏3间,四周庑廊环抱,台基延伸入池,可凭栏赏荷、垂钓,故同治年间(1862—1874)名钓鱼台。门额有“君子长生馆”五字匾,寓“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之意。两边有楹联曰:“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南北有配房2座,南曰小方壶,北曰小蓬莱。建筑典雅清洁,纤巧空灵,景色尤佳。水色映帘,阁影浮波,俨然一幅天然风景画。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莲池园藏石刻

如今,莲池收藏着相当可观的经幢碑碣和石造像。它们大多被安置于东碑廊、壁刻长廊和水东楼南侧的木栏中,亦有一些散置于园中假山之上和庭院内、楼堂前,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1)东碑廊


东碑廊一进园门,便可见到春午坡东厢八间碑廊内排立着的十九通竖碑。其中有清代乾隆、嘉庆皇帝“巡幸”莲池时赐给直隶督抚疆臣的御制诗碑;有自明代万历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587一-1933年)历代修茸莲池或创办书院、设置行宫的碑记。

碑廊中还有莲池管理处搜集来的清代康熙和道光年间立的《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张罗彦赞碑》和《那彦成紫光阁画像赞碑》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如为张罗彦立的两碑碑文中反映出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巨大声势,可与正史相互参证。 公元1644年李白成农民起义军分东、西两路进击北京,西路势如破竹,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同日,制将军刘芳亮的东路军包围了保定。以明光禄寺卿张罗彦为首的明朝官吏,在北京已被攻克的情况下,仍拒守孤城坚持抵抗。碑中所谓“煤山消息(指崇祯帝的自尽)正疑猜,两地孤城势已摧”,正是描写当时的这种情况。起义军经过六天的激战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里应外合,才在三月二十四日攻破了保定城池。城破后,张罗彦全家自杀,自己也吊死在张府花园(今保定市双井胡同)的井亭内。

康熙二十八(1689年),直隶总督于成龙在张府花园旧址重建张罗彦殉难井亭,并亲自写了碑文。到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政府再次在于(成龙)碑之旁立了《赞张罗彦诗碑》。

(2)水东楼的碑碣经幢


保定古莲花池水东楼南的的木槛内共有六座碑碣经幢,皆是移入莲池的文物珍品。其间的《田琬德政碑》和《王阳明草书诗碑》都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田碑刻于公元740年(唐·开元廿八年)10月,碑高丈余,额篆文行,碑文廿九行,每行六十余字;是田琬由易州刺史改任安西都护时,易州士绅纪念其“德政”而立的,碑由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苏灵芝是武功人,生活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曾任过易州录事。他的书法技艺对当世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誉苏为唐代写碑手,他写碑很多,但留传到今天的已为数寥寥。此碑书体健美,笔法潇洒流畅,刚柔相济,是研究我国唐代行书法度的重要“唐碑”之一。

《王阳明诗碑》锲刻王阳明草书七绝二首,为王氏寓居庐山时所作。1682年保定浙绍会馆修建王阳明祠堂时,其再传弟子魏莲陆将自己珍藏的二诗真迹献出,请人勒石成碑,立于祠堂中。解放后移入莲池加以保护。此碑亦高丈余,碑阳为《天池月下闻雷诗》:


保定古莲花池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

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碑阴为《夜宿天池诗》:

野夫权作青山主,风景朝昏颇裁取。

岩傍日晴半溪云,山下雷声一村雨。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书法艺术也颇具独特风格。此碑字大径尺,笔力雄健苍劲,章法谨严,气度非凡,和诗文交融一体,堪称“艺林双壁”。

田、王二碑后面是明代所刻的《河图碣》和《政训碑》。《河图碣》正面刻河图,背面刻历朝更迭简表。


碑刻《政训碑》是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监察御史徐骧巡按保定时留下的训政诗文,由保定知府和清苑知县会衔刻立于府衙庭院之中的。碑文分政训和民隐两部分。政训告诫父母官:行政要知大体,驭吏要察隐微,使民要知甘苦,自奉要尝辛味。民隐是四首民情诗。二者内容都是晓喻官吏随时体察民间疾苦,从而做廉洁奉公、忠君勤民的称职官员。

在田碑北侧还立着两幢珍贵的西夏文陀罗尼经幢。这是1962年在保定市北郊韩庄出土后移入莲池的。两经幢均由幢帽、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保存情况完整。幢身为八棱状,上面刻有西夏文字的陀罗尼经。两幢皆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西夏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宋朝初年在我国西北部曾建立了西夏国割据政权,历时达二百年之久。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灭掉西夏。元统一中国后,党项族被列为色目人之一。明廷亦曾吸收一些色目人参加上层统治集团;另一方面,实行不准其本民族通婚,强迫与汉人同化的政策,因而该族逐渐迁徙内地。但是同化有1个过程,党项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习惯和使用本民族的文字。经幢的发现,证明了到明中叶党项族尚未消失。从幢文所涉及到的近百个人名中,既有汉族姓氏,又有党项族姓氏,而且一些党项人还担任一定官职,从中反映了此阶段该族与汉族最后融合的情况。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鉴定,这两幢经石是我国目前罕见的研究党项族晚期历史及其文字的珍贵资料。


碑刻长廊(3)碑刻长廊

濯锦亭西有长达三十三间的半壁廊,廊壁上嵌有三段八十二方碑刻,其中主要部分即是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清末书院南楼被焚毁后,这些法帖石刻被移嵌在半壁廊廊壁上。民国、日伪时期碑帖商人破坏性的烂拓和人为的严重损毁,使字迹已大多剥蚀的模糊难辨。自1980年以来,莲池管理处依据河北省博物馆馆藏精拓本重新勒刻上壁,使之恢复了初刻时的原貌。此外还有管理处多方征集来的王阳明行书《客座私祝》刻石、《重修浙绍会馆碑记》,以及康熙、乾隆等人的墨迹石刻多方。莲池园藏石刻中,大部分的法书名刻荟萃于此。

(4)山间碑刻与石造像


保定古莲花池除上述三处碑群之外,在春午坡、篇留洞、红枣坡等山间亭内,间或还可见到乾隆皇帝的巡幸诗刻石和辽、金、元代的经幢。特别是莲池管理处收集到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蔡京书驻保定军政官员《贺李升迁诗碑》(原碑断裂为三块,现已据拓片翻刻)一通现存于水东楼后。蔡京是宋代的书法家,当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齐名,由于政声狼藉,列传奸佞,传世墨迹不多,刻石更为少见,此碑的发现对研究其书法艺术和北宋边备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莲池管理处还集藏有考古调查发掘中出土的明、清古墓葬中的一些墓志铭和搜集到明清时代的一些石造像,成为研究地方史志的可贵资料。其中,一套(八尊)汉白玉仙女石造像是艺术价值颇高的珍品。这些石雕仙女通高1.20一1.30米,宫装盛服,肌肤圆润,神态生动,维妙维肖。她们有的手持琵琶、笙箫,有的提灯、拈花、捧着八宝果盒,其衣纹、佩饰的刻划,线条细腻流畅,身披彩带飘然欲动。结合藻咏厅门前湖石山间《麻姑献寿》的现代曲阳石雕技法来看,显然这组石造像是明清时代北方石雕的上乘佳作,这对于研究曲阳石雕艺术史和发掘曲雕绝技来说,是难得的实物标本。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名人名句


田琬德政碑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郝经在一篇文章中,曾以优美的文笔写下了千百年来让人向往、追寻的一段文字:“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见《临漪亭记略》)美哉至甚,这里说的就是保定的古莲花池。

清代乾隆年间,曾任清苑知县的时来敏有《莲漪夏滟》诗:


直隶图书馆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诗前四句写景。先写莲池碧水和夹岸亭台倒影,突出1个“静”字。再写荷送暗香,船动波摇,“鉴初开”,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微微荡开,突出1个“动”字。

后四句抒情。临池堪赏,无论晴雨;划船足溯,无论春秋。这里埋着1个“夏”字。再写感受,游莲池有城市蓬莱之感。这里含着1个“滟”字。上谷,保定远在秦代曾属上谷郡。也可以说前四句紧扣诗题“莲漪”写,后四句紧扣“夏滟”写。诗写得优美、引人。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旅游资讯

类别:旅游景点,风景区,


保定古莲花池

交通:乘4路公共汽车可达。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相关词条

石家庄市博物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军事教育博物馆;河北地质学院博物馆;河北省科学技术馆;河北省博物馆;柯棣华纪念馆;邯郸市博物馆;河北省邯郸市科技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郭守敬纪念馆;保定市莲池管理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古莲花池_保定古莲花池 -相关资料

1:

2:?offset_shu=1&userid=110511&topicid=3967

四 : 古城保定美如画

  保定是我们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古城,保定的四季是非常美丽的。

  当春风使者来到古城保定,你便被护城河边的景色吸引住了。护城河边,绿茵茵的一片,走近一看,才发现还是枯黄的草压着小草绿绿的草尖,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河边,金黄的迎春花被淘气的春风使者摸来摸去,发出“飒飒”的笑声,阳光一照,显得他更加漂亮了。一旁,柳树也被逗笑了,春风使者吹了一口气,使柳树刚长出来的长头发“飘”了起来。河中,小鱼们游来游去,好像故意躲着春风使者似的。若是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话,那这就是“春江水暖‘鱼‘先知”了!

  当夏天来临,古莲花池和白洋淀两颗便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古莲花池里的荷叶一簇又一簇,好像一片翠绿的玉盘,荷花也不示弱,个个挺起腰,有的自信的站在那里,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则紧贴在湖面上,成了青蛙游乐的天堂……但是,夏天最美的还是白洋淀。乘坐一只船,划到湖心,你就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征服: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块无暇的碧玉,湖水中的鱼更多了,围着你游来游去好像在朝你要食。河边的芦苇荡长得都很茂盛,都高过我们的头。站在这里,仿佛是“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呀!

  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给树木披上了金装,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像蝴蝶翩翩起舞,像黄莺展翅飞翔,像舞蹈员轻盈的旋转。不过,秋天最美丽的还是属果园。你看:石榴红红的挂在树,上好像一个咧着嘴笑的娃娃;橘子黄澄澄的,好像八月十五的月亮跑到了树上似的;苹果红彤彤的,好像一个小妹妹红扑扑的脸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田野里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鼓着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棉花小列了嘴,高粱笑弯了腰。

  当冬天使者-雪花来到古城保定,你看到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你欣赏到雪压松枝不弯腰的那种景象,广场上孩子们正在冰天雪地里堆着雪人,打着雪仗,好不让人羡慕!到处都是白雪茫茫,银装素裹,百花凋零,如果你说现在的植物都“回家睡觉”了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走进公园,你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在这风雪交加的天气里,只有梅花含苞欲放。你看它,粉红的花瓣使你感到温暖,它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了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城的四季如此美丽,它好像四幅美丽的画,让我怎么欣赏也不厌倦。这就是我的家乡——古城保定。

    六年级:杨翔蕾

本文标题:保定古莲花池-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03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