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一丈丝纶一寸钩-捻百丈情丝,相与一生(5首)

发布时间:2017-10-05 所属栏目: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 : 捻百丈情丝,相与一生(5首)

品赏几位朋友的书法大作,一张宣纸,一片飘动的云,翰墨情怀,心正笔正,黑白两分……

◎柔毫妙诀

鹏转九天,仿佛根本没用柔毫

深情直接从胸中喷涌出来

时日悠悠,心是一首歌,这一刻

轻轻挥动臂腕,铁干青藤,皈依菩提妙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走笔飞龙,千里云阵,东风,西风

朝晖,暮霭,春花,秋果,阳光,明月

幻世沧桑,烟条黛叶,自有家国天下

开解些许旧事,掭一缕墨香写下人生的定义

一笺幽思坐望乾坤,玄想凸起,现出大熟时节

◎字字有音韵

逸韵高致,大调,小曲

流出诗词文赋,听耳畔讯息,浪崩雷奔

骏马脱缰,霜木凌霄,有金属的强烈回响

每个字都在血液里淬过火

五音袅绕,管弦齐奏,长杨细柳

前一行,葱郁里站起爽亮书生

后一行,飘出岁月潜心养育的品性

一声小雨细密,和杏花亲亲抱作一团

一声唱亮大型的年华,万千气象,照耀清魂

◎书道中来去

旅程遥迢,犹如脉息牵系

芳茵撩动四面,柔润,衍伸

铺开精神的平原,拓展情感的纵谷

无意探视人心,以免灵魂失望

或豪犷,或匀静,馨美芳婷,不问定法

书道中来去,并没有淡忘种菜,遛狗,品茶

垦发半亩如意田园,栽植一片浅浅的清宁

有些事知道就了,岂在乎平淡,抑或金戈铁马

梦里看春,那一段不能抛却的美,那一份永恒的

相约

◎寄予砚池

时空交织,生息四季,转瞬

远渡的心漾起一路花纹,明快,逍遥

百念灵盈,溢出阵阵清香

抽新枝,发嫩芽,步入丹曦鹤露的世界

一纸纯白,并非缄默

氤氲中,情如河流,运载不老风景

陈年的夙念,柔柔软软地缱绻

物转星移,不舍砚池,描一朵微曦成心愿

抑扬顿挫中,重重寄予,一切都在指间沉落

◎笔尖上的情丝

尺素之间,菲薇轻尘,事事在心

跋涉过无数的道路,绵连跌宕

烟峰拂掠,天宇蔚蓝

梨花林,稻香村,一往无前

抚掌说山河,一幅卷轴穿越了时空,展现当今

瞩目时,横直竖钩,影合云纵,泛浩摩苍

天窗打开,金霞,响晴,醉入几滴鸟鸣

笔尖上打井,苔痕间度步,青霓翻过了荷塘

一场归爱,坚定,弘远,捻百丈情丝,相与一生

二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人独钓一江秋

出处:清·王士桢·题秋江独钓图。

鉴赏:

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是一江的秋意。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清舟、一枝鱼杆,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

原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 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话并非正解。虽然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购于 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北宋一部奇书《渔樵问对》。琴曲《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 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 一 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 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父做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父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父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父为“圣者”。

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渔父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屈原不 听,执意欲“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子远去。渔父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李太白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 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有人说“樵”有禅意,这种说法待考。

中国自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民间的屏风上常画有渔樵耕读四幅图。渔图和樵图画的分别是严子陵和朱买臣的故事。耕图和读图画的分别是舜教民众耕种的场景和战国时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其中渔为首,樵次之。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

附 《渔樵问答》之对话内容

《渔樵问答》也是一首琴歌,由琴伴唱。这里录歌词如下: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嗜欲;因财发身,心必恒辱。”

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樵曰:“子亦何易?”

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

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髡受不警;子垂陆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

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饵,惟爱江山风景清。”

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子今正是岩边獭,何道忘私弄月明?”

渔乃喜曰:“吕望当年渭水滨,丝纶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载上安车赍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樵击担而对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我非子是莫虚谈;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新蒸共笑颜”。

渔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锦而还;叹人生能有几何欢。”

一人独钓一江秋

出处:清·王士桢·题秋江独钓图。

鉴赏:

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是一江的秋意。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清舟、一枝鱼杆,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

原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可谓得是古今《渔父》词之真髓

战国以降,纯粹的道家虽已消失,而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总是徘徊于儒、道之间。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往往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而“渔父”意象,恰是最经常地触发其情思的文学“原型”之一。举诗词为例,则从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到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从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到韩愈的“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湘中》),在在可征。举散文为例,则有著名的《桃花源记》。影响所及,甚至渗透到绘画、音乐创作之中。许道宁、吴镇、戴进等都绘有《渔父图》,古琴曲中有《渔樵问答》、《唉乃》、《渔歌》、《醉渔唱晚》等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志和(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叟)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词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超凡绝尘的胜景,渔人既在劳作,又在审美--观美景、品美趣,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关系,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烟波钓叟”才有这样的心境、这样的话语,故而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历代传唱,诗家骚人多仿其体式、意境或词句翻出新作。苏轼尝以其成句入于《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黄庭坚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苏轼《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事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全词9句,中有5句基本采用张词,但能恰到好处地嵌进新词,宛如己出,显示出作者的高妙才艺。其《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东坡自我”特点是较为明显的,给人感觉是坡老自戴箬笠、自披蓑衣,孤独地挺身于风雨之中。苏轼在词题下自注道:“玄真子《渔父》云云,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还有他贬谪黄州期间,与客夜饮归途,乘醉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词句,表达出对渔父那般自由隐逸生活的神往。不料,“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20]可算是误解诗歌意象而引出的一段佳话。

黄庭坚《浣溪沙》:“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他的词巧用地名作人称,形象生动。下片着力写渔父心态和行为。这里的渔父已不是张词里的超然飘然如仙翁的渔父,也不是苏词里的饱经风雨后或惶惧不安或随遇而安的渔父,而是感情丰富而细腻、深怀爱美之心又失落自我的文人化了的渔父“青箬笠前无限事”,小小箬笠下遮蔽着哪些事?有眼前美女春光秋波之景事,有自家孤舟与鳏身之旧事,有想入非非之情事。他为什么掉转船头?好像是欲想还休,欲看还休,欲渔还休“不如归去!”空船落魄而归。这里有耐人寻味的精彩情节和精彩语句,显示山谷造境用语之能事。固然有着与张词相异的情趣,然而张词化工天成,而山谷则精心淘洗、精心锤炼,很累地铸成一首,终有所歉焉。

唐代诗人高适《渔父》诗云:“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向他不开口。”寥寥28字,将老渔翁专心垂钓描摹尽致。你看这位钓者,独选深潭,完全沉浸进去,手把竿,全神贯注,别人跟他说话不能,真可谓“天地之大,吾心目中,唯浮浮标”。杜牧亦有《赠渔父》诗云:“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刻画了渔父在寂静的傍晚和晨雾迷蒙的早晨,在池塘深处安静地垂钓,度过了一生岁月。在诗人的低调中,整体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精练的语言透出了含蓄的意境。

陆游《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又《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祝。……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朱敦儒有一阙《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在诗人词客笔下,渔父的生活悠哉悠哉,没有半点为生活而不得不然的辛苦。还有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吏无记载,垂钓始于何时。现在流行姜子牙在渭水直钩钓鱼的故事也许是最早的记录了。钓鱼;无论达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使得。因此,这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户外活动。渔具很简单:低廉一点的一根竹竿子扎点钩线就可以了;经济宽裕的,用玻璃钢的竿子携带方便、伸缩自如。至于抛钩,带甩轮的竿子更是新潮的了。垂钓,大多数人玩的是心眺,也有些人玩的是闲逸;古代士大夫为我们留下不少关于垂钓的诗文逸话。 ·

唐人张志和,自号玄真子。唐肃宗时侍诏翰林;其人最喜垂钓,自称烟波钓徒。有《渔歌手》词五首,传到日本,当时的嵯峨天皇步韵唱和也拟作五首;一时传为美谈。《渔歌手》其一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是江南水乡春讯时节微风细雨里垂钓的悠然自得。活脱脱一幅色调鲜明,境界浩远的烟波垂钓图。

秋天泛钓也别有情致。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诗曰:“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连用几个“一”字一气呵成,道尽江上渔夫潇洒逍遥。

鱼在水上,体态从容。唐朝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潭中鱼可百十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人相乐。”妙手偶得是绘鱼之状的精品。

古代隐士或仕途中人官场失意后,放浪形骸浪迹江湖,临渊羡鱼,爱的就是鱼儿顺水逐浪,无牵无挂。从而,悟出生命的真谛。同是那个柳宗元贬官为永州司马的时侯;一日早晨,到湘江旁取水,看见钓鱼的人,便久久凝视挥笔成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钦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水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在这里,没有功名利禄的羁绊,在这里,没有忧谗畏讥的心机。所以,连苏东坡也不能免俗“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

三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果然在英国开中国的网页比较慢,有好几天都想写心情的,又怕太过于悲伤了,于是放弃了。

学校的校园很美,一步一景。是那种自然的,体现生命力量的,又神秘的美。一切都那么悠闲得理所当然,千变万化的天空,映衬着绿地。若是心情也是如此该多好。可惜初离故乡无闲情呀。

做了很多乌龙事,还有体验了更多的一些人生经历吧。独立总是好的,不要依赖别人。有些事情只有体验过才会懂。

希望我会很快爱上你。

PS,后天的生日能快乐~

本文标题:一丈丝纶一寸钩-捻百丈情丝,相与一生(5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74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